孤岛侠客2021-03-25 06:00:57

八佾篇第十、十一:禘自既灌而往者

 

原文: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3.10: 孔子说:“禘祭灌礼做完后,再往后的我都不想看了。”

3.11: 有人问有关禘祭的说法。孔子说:“不知道。听说明白禘祭之礼的人,治理天下容易得就像看这里!”他指了指手掌。

短评:

禘祭就是对祖先的祭祀之礼。祭祀的第一步是用香酒把祖先请过来,叫灌礼。然后就是子孙们论资排辈。当时鲁国没有严格按照长幼次序排列,孔子不忍心看到僭越的情况,所以灌礼以后他就想赶快离开了。

对祖先的祭祀和长幼次序的排列,如果能严格按照礼义而没有丝毫的冒犯,那治理国家不就易如反掌吗?人人都有诚心有爱心,都尊重上天安排的长幼秩序,没有争执,没有战争,有什么需要治理呢?!

这就是圣人对先王“小大先后”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发挥。今天的文明人知道排队,这就是“先后”;正常人也都知道取大舍小,取大义舍小利。这些能真诚地做到,也差不多就是彬彬君子了。

 
尘凡无忧2021-03-25 10:38:27
治理国家易如反掌,真是太太太理想了啊。。。。:(
孤岛侠客2021-03-25 11:35:56
据说尧舜时代垂拱而治,当时人比较简单而且守本分,是有可能的。所以孔子为了消弭战争,是想克己复礼。现代人是差太远了,令人难以想象。
nearby2021-03-25 15:35:14
其实就是说命由天定
孤岛侠客2021-03-25 16:25:52
儒家的命由天定不是悲观的天命论,而只是强调人本性的来源,而进一步确定人性本善,也是来自于天。这就确立了儒家人性论的根本。
孤岛侠客2021-03-25 16:29:01
而儒家除了坤的厚德载物,更强调乾的自强不息。所以儒家的天命观完全不是宿命论。:-)
文化经典赏析2021-03-25 20:26:21
礼是治理的前提,建立礼就建立社会操守的标准。礼肯定不能完全约束,所以还得有法,但法来源于礼,无礼就无法。儒家的治理是礼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