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美君子2021-04-30 07:24:23

韩非子 法家代表

(春秋战国篇学习笔记 - 16)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著作。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现存二十卷共计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韩非有轻微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韩非子》这部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内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则。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这些文章中,韩非重点宣扬了法(商鞅)、术(申不害)、势(慎到)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对而言,儒家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把它发展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