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睡百年的龙
我的爱好就是淘些小古董,贵的当然淘不起,今天略谈清朝瓷器上的龙纹,篇幅稍长,大家可以听着这首经典名曲大侠霍元甲,重温一下小时候的记忆,边提提神边听我讲,歌中唱道: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没错,图片上这条昏睡百年的龙,是我淘哒,霍元甲是清末的民间英雄,而这条龙也是清末民窑的。
我把马未都谈清代龙纹演变史的内原样粘贴来几句,自己又添油加醋的凑,不严谨,当热闹看吧。马未都讲瓷器总是把国情和当时的工艺品联系起来,很有趣。
话说清三朝,康熙雍正乾隆,瓷器以这三朝的制作最为精美,也最受后人青睐,明之后满清也把龙作为皇室象征,满汉文化结合,各朝代的龙也不一样,满汉两族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冲突甚大,清代早期康雍乾瓷器上出现了龙纹,龙在这时登场逢时又不逢时。
清初顺治时,龙纹出现都是半遮半掩,云里雾里,一身三现,乃至五现、七现,甚至九现,惟独不见双数。
康熙八龄践祚,十四岁亲政,除鳌拜,平三藩,自幼即显出政治天赋。反映到龙纹上可见其政治力的影响。康熙一朝的龙纹生猛,康熙龙透着一股关外的生劲,一看就是缺乏教化。
我最喜欢上图这个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五彩龙纹盘,龙的额头高起,长须短鬣,蟒身多曲,四肢伸展有力,由天而降,龙睛直视,传递着一股桀骜不驯的内心。自古以来从来未见此类龙的形象,透出满汉文化结合之美。
雍正严谨,追求复古。
上图为雍正龙仿明永宣式样,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龙: 乾隆时期,国家鼎盛,乾隆每每以天朝自居,对臣民放任,尤其乾隆一贯的统治思想是对官 严对民宽,故从不去追究民间在瓷器纹样这等小事上是否犯上,是否僭越,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龙纹千姿百态,蔚为大观。 全都是歌舞升平之相,不再是艰苦创业,也不是承前启后,乾隆皇帝将其父亲雍正帝、其祖父康熙帝打下的江山,积攒下的家业都充分利用,发扬光大;尽管这样有挥霍之嫌,但舞台已经搭好,大戏已经排练,剩下的就是演出了。乾隆一朝六十年,这场大戏自始至终都唱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有投入有喝彩,掩盖了积攒60年的一切问题。
乾隆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嘉道咸光绪宣统龙: 清代经过乾隆文治武功的消耗后清代开始走下坡路,到清代中期嘉庆之后的龙纹日趋温和,龙爪趾间距变大,被人们称为“鸡爪”渐失锋利感,给人以有形无力之意,毫无杀伤力。从瓷器上的龙纹就能看出清代政治在变化,经济的下滑以及人民心态的变化。 嘉庆皇帝从乾隆爷那里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帝国时,悲剧注定无法避免,而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反映在匠人手里,就再也不会出现盛大华美、祥和安宁的大作。这个时期的龙纹装饰更多的是粗劣的继承前朝,龙爪仿效康乾,龙趾更粗糙。龙的形象成为玩物,龙已大大失去神圣威严,至尊至上的皇权形象也逐渐式微。 在我国的清代晚期已经是大清王朝摇摇欲坠,风雨飘渺的时期了,在当时已经无人关心政治和艺术了,大家也都在为了生存下去而想办法,工匠无心烧造瓷器也直接的反映在了当年的瓷器纹饰上面。 可以用老态龙钟四个字来完美形容当年的龙纹了,而且龙纹画得也是软弱无力,毫无半点威严可言。当年的龙纹瓷器逐渐沦为了工匠们的玩物了,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这就是代表着皇权形象的没落。
以下是我淘的几个有龙纹的小玩物,只有前三个是清末民初的民窑,昏睡百年了。
看压轴的,新中国的龙
顺便拍了一个碗,这个:
最后这一张百年前的美女聊天灌水图送给我们的新朋友我的用户名,祝聊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