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与自己实力相近或稍逊的球队比赛时,中国队往往下半时表现更好,特别是下半时15分钟或者20分钟以后。昨天与泰国的比赛就是一例,虽然比赛输了,最后20来分钟是中国队场面占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手在上半时体力尚充沛,防守上能够不惜体力地紧逼中国球员,进攻时也可以有较多的球员压上。另一方面中国球员自身能力不足,在对手不给较大空间的情况下,进攻上完全不能打出自己的战术,中前场球员无所事事,防守上人数又不足,一对一防守能力又欠缺,往往只能仰赖守门员的发挥。
也许正因为自己打不出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体力,所以这样的比赛中国球员似乎少见抽筋现象。下半时15分钟或者20分钟以后,当对手体力耗尽,无法再紧逼,中国球员的空间大了,多少能够组织起一些进攻,所以场面会显得好看一些。亚洲杯好像有几场就是后发制人取胜或打平的。
也许中国队可以据此设计一下战术,上半时佯攻,主要加强防守。下半时再换上几个进攻型球员,争取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