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柴静的《苍穹之下》出品后,我不断向人推介。之后还在这个坛子里发了两篇《素颜美人》介绍柴静的《看见》。
当时在国内能有这种强烈的呼吁重视环保的声音是多么的珍稀。
这一年也是我先生研发推广一种制造业前处理新工艺的第二十五个年头。这个节能减排的新工艺若能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历史百年的传统工艺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是该行业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环保意识的普遍缺乏,政策上重发展轻环保的倾斜,工业界对新工艺可靠性的接受度,企业对工艺更新换代的惰性,还有自身的投入等等原因都让他这一产品的推广普及进展缓慢,尽管它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苍穹之下》自出品后,有两亿人次的观看量的统计,影响力应该是非常大的,对当时国人对环保理念的树立,意义重大,从这点上,感谢柴静。
与文科生不同的理科生的思维此时只能是在实验室追求新产品的完善完美上下功夫,上万次的实验,也就是为用最高的质量和最低的成本以期得到企业的接受;上百次去企业的推广指导实行,也是为完成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熟。。。。。这是一段踏踏实实的不寻常的路。
其实,我们是看着国内一年一年变化的,当那些传统工艺的企业被当地政府强制限能耗限排污,甚至强制关停并转,他们不得已转求更换新工艺时,不难看出政府在进步,在变得对环保的重视。也能体会到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世界工厂的中国,千万数计的企业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今天又来看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很感慨。在这段视频里,柴静的视角偏了,窄了,甚至失去了客观判断和谦逊的态度。比如上面谈到的这个工艺,发达国家绝大份额是外包到国外的,因为它的高污染,中国就是以这样的代价在成为世界经济产业链中的一环,而却来被谈减排。丁院士说的不错,这不公平。
七年过去了,不知柴静现在看今天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心情?无论怎样,中国会走上自主自强的发展之路,中国人有资格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富裕文明的生活。
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