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彼利埃,座落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它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倒有小城市的宁静和安详。
几年前的夏天,我们终于有机会来到这座城市,主要是和住在西欧的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叙旧,同时也顺便在附近游玩。
我们先去参观市中心西北面的蒙彼利埃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es de Montpellier。这里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建于1593年。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园建成时,曾作为法国最古老的大学-蒙彼利埃大学植物系学生的研究专用。
植物园里有很多漂亮的植物。不过我对这些略显沧桑的拱门和石墙更感兴趣。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大量独立于罗马天主教庭的新教会。这些新教徒被法国人称为胡格诺派。从1562年开始,法国的天主教派和胡格诺派互相攻击,断断续续地打了三十多年的惨烈的宗教战争,直至1598年的南特敕令划分了胡格诺派的势力范围。
根据敕令,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占人口总数仅8%的胡格诺派则在蒙彼利埃等多座城市拥有自治权,可以在城内拥有自卫军和城堡。
1622年,法兰西王室和蒙彼利埃的胡格诺派谈判,要求对方放弃自卫军和城堡;谈判没有成功。随即爆发了为期两个月的围城战,王军获胜。为了加强对城市的控制,法国国王修建了蒙彼利埃军事城堡(下图)
此后,当局还重建了蒙彼利埃的天主教座堂。
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期间,连接法国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米迪运河(Canal du Midi)开通。此后,他为巩固王权,又废除了南特敕令,使法国的胡格诺派纷纷逃亡,天主教徒则欢欣鼓舞。为了庆祝以上大事,当局在蒙彼利埃的西部修建了一座名为“佩鲁门”的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佩鲁门后的广场上竖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再后面则是十八世纪建成的水道局。
稍后,我们穿过佩鲁门向东步行来到了老城区。这一带街道狭窄,建筑物的布局还大体保留着十八世纪的风格。
老城区建筑物被统一涂上很有历史质感的米黄色;外墙上还有一些壁画和涂鸦;偶尔还看到绿色的爬藤类植物在墙上生长。沿街还看到一些有特色的小商铺和小吃店开在小巷两旁。我很喜欢这种风格。
狭窄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偶尔也会有一些小货车和摩托车穿行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里。
蒙彼利埃是南法的大学城,街上的行人以年轻人居多,充满朝气有活力。
我们走得累了,就在这座名为Place de la Canourgue的城市公园的长椅上休息一下。公园内还有一座矗立着独角兽雕像的喷泉。
穿过了密密麻麻的老城区建筑,前方豁然开朗。这是以十八世纪的喜剧院命名的喜剧广场(Place de la Comedie)。
广场中央是三女神喷泉。广场旁有很多餐厅、咖啡馆,人流很多,充满了烟火气息。虽然人流很多,但是这里不像巴黎或马赛等大城市那么混乱,不用担心小偷或者*****的光顾。
蒙彼利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阳光灿烂,有“阳光之城”的美誉。到了下午,人们喜欢来到这座以法国总统戴高乐命名的城市公园里(Esplanade Charles-de-Gaulle), 在林荫大道下漫步,在喷水池、雕像旁闲聊,在长椅上休息,又或者去旁边的小吃店品尝美食。
走了大半天,我们也走累了,逐坐了几站当地的有轨电车。电车车身涂上花花草草或者大海的颜色,车厢里还挺干净整洁的。
稍后,我们在附近的路边餐厅坐下吃饭。我们边吃边聊。食物很丰盛,有鸡翅、面包、熏肉等等。
第二天早上,我们和朋友在讨论当天的行程。朋友在地图上看到了海岸线,决定坐火车去海边小镇塞特Sete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经过二十分钟的火车之旅,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塞特。
塞特原本只是一座小渔村。自1681年法国连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米迪运河开通后,塞特逐渐成为法国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还数次击退了英国军队的攻击。当地现在以美食、阳光和休闲的氛围著称。
这里的游艇可真多,密密麻麻。
我们来的时候,城里很安静,少有喧闹的游客。阳光下的地中海是翡翠绿色的。
由于没有在旅游攻略上看到塞特,让我们差点错过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我笑称这里是被法国人“藏起来”的美丽小城。
稍后我们还挑着当地人最多的地方试了豪华的海鲜大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