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瓦伦丁教堂
但是圣瓦伦丁似乎和浪漫/情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最早把瓦伦丁和情人扯上关系的是英国大诗人乔叟。瓦伦丁殉教一千多年以后的1382年,乔叟在一首诗当中写到:
(好像哪里翻译的不太对头.....看原文吧)
For this was on St. Valentine's Day, when every bird cometh there to choose his mate.
这位就是乔老爷。
您要是特别有文化, 不妨看一下乔老爷的中古英文:
For this was on seynt Volantynys day Whan euery bryd comyth there to chese his make.
到了近现代, 贺卡和邮票商家发现瓦伦丁节是个促销贺卡和邮票的好日子, 于是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一天成为了情人们互送贺卡买买买的节日。18世纪,印刷商已经开始印刷印有诗和图画的卡片了,到19世纪的英国,寄送Valentine已蔚然成风。19世纪中叶,女商人Esther Howland把这股英伦风潮带到了美国,开创了美国节日商业化的先河。到1868年,美国的吉百利在情人节时候把巧克力做成了心的形状意外大卖, 包装精美的巧克力也逐渐成为这一天情人必送的传统礼品。
19世纪情人节卡片:丘比特
直接描述爱情和情人的美术作品直到文艺复兴后期才真正出现,比较著名的一幅是威尼斯画派的三个大师之一,委罗内塞的《维纳斯和马尔斯》,作于1580年。
《维纳斯和马尔斯》 委罗内塞 1580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在这幅画里,威武的战神从远方骑马来看望维纳斯。维纳斯在幽静的林间接待自己的情人。英雄美人,情关难留。华丽的战袍和闪着金光的盔甲衬托着维纳斯美艳的充满活力的胴体。被天使阻挡的战马则象征着美神和战神炽热的爱情到世俗的约束.
美神和战神这个题材也是威尼斯画派的另外两位大师提香和丁托列托的最爱, 丁托列托甚至直接从花边自媒体第一视角目击者角度详细描述了王二杠捉奸维纳斯和马尔斯的场面, 旁边还有丘比特小朋友围观。这个主题不太适合弘扬情人节主旋律, 此画无注释,省略一万字, 请批判性欣赏。
《维纳斯,伏尔甘和战神》 丁托列托 1551
《犹太新娘》伦勃朗 1667 荷兰国立博物馆
《犹太新娘》是伦勃朗晚年的作品。画中的伊萨克和丽贝卡是一对相爱的以色列情侣。他们被上帝派到菲利斯丁的土地上。由于菲利斯丁人中有以色列人的敌人,伊萨克害怕当地人会因为丽贝卡的美而杀死他,掠走丽贝卡,便对外谎称丽贝卡是他的妹妹。有一次国王从自己的窗户看到伊萨克和丽贝卡居然在做不可描述的事情,伊萨克的谎言不攻自破。所以伦勃朗的这幅画表现的就是这一对相爱的情侣被国王窥视时的亲密时刻。
说实话这幅画超出了我的欣赏能力...要不是穿着华丽, 我还以为主题是乡村爱情剧, 作者贾平凹:公社咸猪手老社员追求生产队会计三十年以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写到这里估计伦大师的粉丝们已经朝我扔砖头了。
“一个人要死去好几次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伦勃朗,他探测到的是没有任何词语,任何语言能够表达的神秘深度。……如果能够坐在《犹太新娘》前整整两周,即使只有一点点干面包屑吃,我都心甘情愿少活十年。”----梵高
梵高就是伦大师的死忠粉。我觉得他在这幅画前面坐了至少一个半月, 导致后来在法国画画时候连干面包屑都吃不上, 比正常人也少活了至少三十年。唉~一声叹息。
作为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笔下的爱情才是是货真价实的乡村爱情故事。
《午睡》 梵高 1890 法国奥赛博物馆
《午休》 米勒 1866
相对于印象派,多年之前的新古典主义在对情人的描绘早就实现了即放飞自我,又不脱离写实。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大师安格尔的《拉斐尔和弗纳利娜》是他向偶像拉斐尔的致敬之作,描绘的是1518年的某个春日,在罗马的画室,拉斐尔为他的模特也是情人茹蒂(又名“弗纳利娜”)画像,在工作之余的小憩。拉菲尔手里还拿着画笔,茹蒂则自在地坐在拉斐尔腿上, 面容平和。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事业最成功,流传作品最多的大师,拉斐尔由于对事业和虚荣的追求, 却不能够和深深相爱的茹蒂白头偕老,在37岁就英年早逝了。在300年以后, 拉斐尔终于可以和他的爱人同框了, 他们的故事也通过安格尔的画笔流芳百世。
《弗纳利娜》 法 1814 安格尔
到了近现代的1880年,《暴风雨》和《春天》是法国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完成的“爱人”这一主题两幅巅峰之作,目前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春天》法 考特 1880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暴风雨》法 考特 1880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两幅是公认的佳作, 然而, 说到“最浪漫的艺术品”, 它们还排不到第一。
2012年情人节前夕,英国著名调查机构YouGov与英国艺术品基金会(Art Fund)联手开展的一项关于评选十件“最浪漫美术作品”的调查。结果显示,71%的英国民众心目中“最浪漫的艺术品”是一幅描绘罗密欧与朱丽叶深情一吻的油画《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 弗兰克·狄克西 南安普顿市美术馆
《罗密欧与朱丽叶》出自英国画家弗兰克·狄克西之手。狄克西192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院院长,1925年被授以皇家爵士爵位。《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悲剧爱侣在婚礼初夜后离别前的匆匆一吻,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吻。英国媒体在评论这一票选结果中称,“当代早已没有了真正的浪漫,但我们都有一颗追求浪漫的心。”画作营造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死亡接近, 而情爱不灭。
在大约同一时期,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维也纳, 对比于狄克西的古典写实浪漫加伦勃朗光,奥地利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创造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了一幅以“吻”为主题的杰作。克里姆特的维也纳分离派是欧洲“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Movement)”的一部分。这个运动希望丢弃一切历史影响的禁锢,创立一个新的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理论上可以囊括所有的艺术。
克里姆特这副画将金箔银箔融入画面颜料之内,从而让男女主角被金色云雾所笼罩。这种当时看来崭新的创作形式,表现了他要从旧的、沉闷的禁忌和束缚中解放出来,探索表达现代情感的艺术方式的决心。
这幅画整体的构图是稳定的,但是繁复的装饰图案,各种意向不明的符号,虚无的背景和女人背后的深渊, 都在柔软的身体曲线和恬静的面容所表达出的梦幻和安详后面不断地强调神秘,危险, 诱惑甚至毁灭的主题。感觉到幸福的人可以从画中看出无限的甜蜜,而真实的克里姆特则生活在各种危险的爱情之中。一个事实就是在他死后, 有多达14位女性上法庭申请继承画家遗产的权利。据说观者看这幅画的感受,是对自身感情世界在镜子前面的一种审视。
现代比利时超的现实主义大师马格丽特对浪漫和爱情则有着超现实的灰暗而深刻的理解。
《恋人》 马格丽特 1928
虽然现实中马格丽特的超现实面具式爱情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演, 在情人节,人们宁愿相信梵高笔下平凡的浪漫和《暴风雨》《春光》里面的年轻灿烂。无论世界发生如何翻天覆地的改变,情人节的内涵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与几百年来艺术家所表达和呈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也许正是艺术经典的魅力所在。
02/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