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良驹需要伯乐,好剧也需要懂得欣赏的观众。我知道制作团队不敢得罪观众,网上也是嘲讽看剧需要门槛这种说法。可是我还是要大声说: 好剧对观众的确是有门槛要求的。比如一边玩手机一边追剧的观众,比如看剧不喜欢带脑子的观众,比如审美局限于阿宝色的观众,比如只能看懂情情爱爱的观众,比如没有社会经历的太年轻的观众,比如自以为读过一本三国演义就可以自居历史专家的观众,的确就是不适合观赏这部剧。很多人看了一眼,就叫唤“太暗了不开灯不爱看故弄玄虚凹所谓电影质感“。这样的观众我真的想替剧组骂一句: 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你们根本不配。首先这部剧并不是暗,正常观看所有东西都看得清。是画面很多阴阴的冷色系,导演的良苦用心啊,想用光影营造出这个故事所处时代的残酷大环境及整个故事人物都在阴谋斗争中负重前行的基调。重点说说大环境,普通观众心目中的三国,是一个英才辈出一时多少豪杰的风云壮阔的年代,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的英雄风流。可是有多少人想过,大人物谈笑间灰飞烟灭的,何止是墙橹?更多的是史书上不会有任何笔墨记载的无数小人物的血肉。一将功成万骨枯,三国名臣良将如云,这些史迹这些故事这些动人的传说,背后是曾经真实活过的无数无名氏的枯骨堆积如山。这部剧的导演,就是想到了这些无人在意无人怜惜的无名氏,就是想讲这是一个冷酷的乱世。 对普通人来说,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那个时代小人物的处境,就是笼罩在这样的冷色调里。再加上剧中主角的故事,就是在迷雾重重中艰难前行,却不过只是冷酷无情的大人物手中的一颗棋子,随时可弃。这样的故事环境这样的人物处境,导演这样的处理,就是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视听手段,在用心地给观众讲故事。比如荀诩记忆中与亲人在一起的场景及翟悦想象中与陈恭的相聚用了暖色和柔光,对比一下好好体会一下为什么吧。 还想说说片尾,一开始看预告片的时候不理解为什么选了摇滚做片尾曲。看到10集回来说,这个选择真的太太太妙了。摇滚是愤怒,呐喊,抗争,是一个时代中被压迫的灵魂最本能的宣泄,是有痛苦的人们最孩子气最单纯的表达。这部剧真的是有灵魂的,整个制作团队都是有灵魂的。用收视率播放量来衡量这样的作品,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