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66761
C/P:
曾被曝出学术造假的2019诺奖得主Gregg L. Semenza如今又在一天内撤回4篇顶刊。每届的诺奖得主,都是当代的科学巨人。谁曾想,学术造假竟在诺奖得主身上上演。在2022年9月2日,2019年诺奖得主Gregg L. Semenza撤回了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上的四篇论文,原因是论文的图出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撤回的论文中,都有中国学者的身影。比如芝加哥大学Guoxiang Yuan、Hong Wei、Lisha Xiang等。
4篇文章分别发表于2014年,2009年,2013年和2013年。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显示,这些论文总共被引用了750多次。其实,Gregg L. Semenza很早就被怀疑是「惯犯」了。他近20年发表的多篇论文,都涉嫌学术不端。
Pubpeer已经挂了他至少40篇论文。这些论文最早的发表时间是2001年,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Cell Report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NAS、Cell Metabolism、Cancer Research、JCI等期刊上。
3年前斩获诺奖在2019年,Semenza和另外两位来自英美的科学家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
让我们来看看Semenza这次撤稿的4篇论文分别讲了什么:
在2009年发表的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inhibits HIF-1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tumor-induced mobilization of circulating angiogenic cells(《蒽环类化疗抑制 HIF-1 转录活性和肿瘤诱导的循环血管生成细胞的动员》)中,研究人员基于细胞的报告基因检测,筛选了临床使用的药物库,并确定了蒽环类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和柔红霉素是缺氧诱导因子 1 (HIF-1) 介导的基因转录的有效抑制剂。
在2013年发表的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mediate coordinated RhoA-ROCK1 expression and signaling in breast cancer cells(《缺氧诱导因子介导乳腺癌细胞中协调的 RhoA-ROCK1 表达和信号传导》)中,研究人员证明了 HIF 会激活 Rho 家族成员RHOA和 Rho 激酶 1 ( ROCK1 ) 基因的转录,从而导致作为侵袭性癌细胞表型基础的细胞骨架变化。
在2013年发表的Mutual antagonism between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1α and 2α regulates oxygen sensing and cardio-respiratory homeostasis(《缺氧诱导因子1α和2α之间的相互拮抗调节氧传感和心肺稳态》)中,研究人员发现缺氧诱导因子 1 (HIF-1) 和 HIF-2 的平衡活性对于颈动脉体和肾上腺髓质的氧传感以及它们对心肺功能的控制至关重要。
在2014年发表的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are required for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乳腺癌干细胞化疗耐药需要缺氧诱导因子》)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 (HIF) 活性的重要性:在用化学疗法治疗人类乳腺癌细胞的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 (HIF) 的活性会影响存活细胞中乳腺癌干细胞的富集程度。
总之,这4篇文章对于改进治疗癌症的药物都有着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正因如此,Semenza所在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自豪地称他为「当今研究氧气调节分子机制的杰出研究人员之一」。
然而,Semenza的这4篇论文,最近全部翻车了……
PS大法好?
在Semenza获得诺奖之前,就曾有人在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指出,他的研究工作存在图像复制等问题。打假人化名Claire Francis,在网上指出,在Gregg Semenza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我就发现他发的论文有问题。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我认出了这个人,并回头再看了一遍他的论文。是我误会他了吗?不,其实他有问题的论文甚至更多。目前,PubPeer上,Semenza共有54篇被质疑的论文。另一枚打假斗士而在2020年,身为科学记者、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的LeonidSchneider也曾对Semenza的造假行为进行了非常详实的揭露。Schnerder给出直击灵魂的讽刺:所以Semenza在实验室给学生教的是ps的吧?
撤稿的还有他们,除了Semenza,还有另外几位诺奖得主曾将自己稿件撤回。但是与他不同的是,多数诺奖得主都是自己发现问题后主动提出撤稿,而非被网友质疑才采取行动。
比如,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Frances Arnold在无法重复推出实验结果后,宣布撤回自己于2019年5月发表在 Science上的论文Site-selective enzymatic C?H amidation for synthesis of diverse lactams。
Frances Arnold因在酶的进化方面的研究而成为了2018年诺贝尔奖的三名获得者之一,是该奖第5位女性得主。2020年1月,她曾发文表示,「2020年我发布的第一篇与工作有关的推文,很遗憾地宣布我们已撤回了去年有关酶促合成β-内酰胺的论文。因为这个结果并不具有可重复性。」
大部分时候,获奖科学家撤稿的是得奖之后发表的论文。但是如下2位却撤回的是获奖之前的论文。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Linda Buck在2008年至2010年之间,撤回了3篇论文,其中一篇还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发表的。还有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Michael Rosbash也在2016年有过论文撤稿记录。
即便论文撤稿通常被视为一种污点,但是诺奖得主也主动承认错误是科学家的一种态度。论文撤稿体现了他们公开承认错误的意愿,向研究同行传递了可信的信息。这一举措还为旁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即使他们没有奖项傍身,撤稿也不一定是可耻的。所以,Semenza的诺奖会被撤回不?目前,似乎还没有已颁出的诺贝尔奖被撤回的先例。
参考资料: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13289119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13285119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13288119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13287119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09/03/nobel-prize-winner-gregg-semenza-retracts-four-papers/#more-12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