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话语
奥巴马为什么对华强硬?
最近的中美关系,新闻不断。媒体称,奥巴马上任后的第一年里,向中国表现出了合作的姿态,但最近两国却摩擦频现。
2月3日,奥巴马表示将在贸易领域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要求中国扩大开放市场。他还暗示将在汇率上对中国施压,称“美国的一大国际挑战是如何让我们的产品不会因为汇率操纵而出现价格高估。”
前些日子,奥巴马政府刚刚宣布了近64亿美元的对台湾军售。2月2日,白宫称“奥巴马正准备与达赖喇嘛会面”。同一天,美国参院批准了要求中国“就谷歌事件进行解释和调查”的决议。
美国新帝国主义对华强硬,是为什么?
我在多个场合早就说过,奥巴马治下的中美汇率大战、贸易大战就要开打。
我们现在谈到如何走出危机时,总是会提到罗斯福新政,而且很多人幻想奥巴马也搞个新政,顺带着把中国也带出危机。新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在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新帝国主义是怎么回事,千万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否则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过去,在小布什总统时代,美国只承认非黑即白,也就是——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就是单边主义。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少数承认灰色地带的总统,他因此放弃了单边主义。但是就算放弃了单边主义,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也是不可能改变的。我认为奥巴马会以非常灵活的外交辞令,避重就轻地给足我们中国面子,而他们则取得所有的“里子”。
奥巴马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他有另外的评价,他会不会是一个追求和平而放弃对抗的总统呢?其实我们很大程度上跟北欧人(包括挪威人)差不多,对奥巴马并不太了解。诺贝尔和平奖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因为这个家庭型的男人放弃了美国一贯的单边主义,感动了北欧人,所以挪威就凭着感觉把诺贝尔和平奖送给奥巴马了。我们绝对不要因此而期望奥巴马会改变对中国一贯的敌意。
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靠的是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从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开始崩塌,其后四年惨不忍睹。1933年4月,罗斯福接替焦头烂额的胡佛担任美国总统。他以“看得见的手”推出了众多强势的国家干预政策,包括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使美元贬值40.94%以及加大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等,把美国经济拉出了泥潭,这就是著名的“罗斯福新政”。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而且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民国经济学家刘大钧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当时的景象:中国商品的净出口从1931年的14.17亿元猛降到1934年的5.35亿元,棉纱出口从1929年的34万担降到1935年的24万担,生丝从42万担降到18万担,茶叶从94万担降到63万担。出口萎缩首先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从1931年到1934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农业产值竟下降了47%,农村一片萧条景象。
总结起来,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手就是汇率大战,第二手就是贸易大战。80年后的今天,奥巴马所领导的美国新帝国主义,就像我所说的,绝不可能改变对中国的敌视。根据我的分析,表面上奥巴马总是以圆滑的手段、技巧的方式,不痛不痒地对付我们,因为他要在表面上给足中国面子。而实际上,奥巴马不但继承了罗斯福的两手——汇率大战和贸易大战,而且还加上了第三手——成本大战。美国新帝国主义所发动的前所未有的三大战争对于中国而言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我的新书《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中有描写这部分。我希望大家理解,帝国主义从来没有消失过,他们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借尸还魂罢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毛主席的一句话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放弃保八,藏富于民
中国人均储蓄这么一点钱,怎么拉动经济?二三十年来我们的GDP成长很快,可是,人均储蓄的上升幅度远远地低于GDP。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代表GDP增长和我们老百姓关系是越来越疏远。你晓不晓得这种政策走下来,我们老百姓现在有多贫穷?
工资总额除上GDP,美国、英国,58%、56%,日本53%,法国53%,加拿大51%,澳大利亚47%,下面韩国44%,阿根廷36%,墨西哥33%,委内瑞拉31%,那些比较穷的国家呢,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28%,那么这个被美国制裁的伊朗呢,还有他隔壁的土耳其,这两个也是穷国,25%,非洲资料我们找不到,但是按照判断,应该是20%以下。
请大家猜一下,中国应该和哪一个地区类似?90%以上的人认为中国的薪资收入除上GDP,应该是非洲的水平。你们怎么这么乐观啊,中国是8%。还不如非洲,全世界最低的工资收入,你怎么拉动消费呀。
你们可能会说,除上GDP,我们是8%,我们绝对的工资收入,说不定还可以。
那我们来看一看每小时的工资收入是多少吧。第一名德国,30.6美元,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韩国、巴西、马来西亚、泰国都在我们前面,中国是0.8。绝对工资收入,每小时工资,中国是全世界最低,因此我们工资收入是全世界最低,我们占的GDP比重还是全世界最低,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藏富于民。
还有,我们工人可怜到什么程度,不但工资收入是全世界最低的,工作的时间,我们还是排第一的,中国工作时间,每年工作时间2200小时。我们就是一个感觉良好的民族。欧洲为什么不工作呢?因为他们太懒惰了,中国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工作的时间呢?因为中国是个勤劳的民族,对不对?你晓得为什么勤劳吗?你告诉我为什么勤劳?因为你的钱太少了,因为你排到最后,钱太少了,不勤劳,怎么养家糊口?所以,中国是一个什么国家?薪水太低的国家。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藏富于民。
所以未来我们要怎么做?藏富于民。第一、通过各种政策,保护民营企业赚取利润的权益,希望民营企业赚更多的钱,当然,国营企业也包括在内。然后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分配机制,那就是如何把这些赚到的钱,有效率地分给全国老百姓,让大家一起致富。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放弃保八,藏富于民。
中国人为什么收入低
我们来做一个算术题,把全国人民的工资收入加在一起,除上这个国家的GDP,得到这样一个数字,我们来做个比较,欧美最高,大约是55%,南美洲平均是38%,东南亚包括菲律宾泰国是28%,中东伊朗土耳其这些国家大概是25%,非洲国家都在20%以下,我过去讲课就问过一个问题,大家认为我们中国的比例会是多少,跟哪个国家比较接近,结果90%的人都说我们国家跟非洲是一个水平,然后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简直是太乐观了,告诉你我们中国是8%。全世界最低。我再给你一个数据,人均工资,第一名是德国,30美金一小时,第二名是美国,22美金,我们是8毛钱一小时,也是全世界最后一名。泰国是2美金,我们比泰国还差。但是中国人民是个勤劳的民族,我们的人均工作时间全世界最长。一年我们要工作2200小时,美国那些的远远比不上我们。你看我们的工人多牛啊,拿全世界最少的工资,工作时间全世界最长,多么勤劳的民族。
我们再看另一个数据,GDP,到去年为止我们是大幅上升,但是储蓄呢,上升的很缓慢,所以我们这几年听到什么拉动GDP,什么GDP又增长了10%,到后来才发觉跟我们老百姓没啥关系,老百姓的财富并没有相对应增加,反而跟GDP的差距越拉越大。我们的收入即跑不过CPI,又跑不过GDP。起跑以后跑得最慢的就是我们的收入。
像之前瑞信投行做的报告,说2004年以后中国家庭收入增长了50%,我跟你们说都是胡说八道,千万不要信他们,你要晓得外资投行写研究报告都是有目的的,比如说拉开股价,或者要在在中国干什么。这种情况在香港就特别明显,想拉抬股价,就说这个公司非常好,然后再打压下去,赚一大笔钱。他们就专门干这种事。
回到主题,为什么我们那么辛苦,全世界最累,赚的钱还是那么少,按照我的分析有两个原因。我最近看到那么多社科院的报告,或者一些学者的论调,基本瞎掰。什么中国人口太多,制度存在问题,都是胡说八道。按照我的分析,两大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美对我们的剥削。我最近写了一本说,叫《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我跟各位朋友说,你现在工作的那么辛苦,你以为你赚的钱是很多的吗,其实你应该多赚10倍的钱才对。我们拿东莞的玩具为例,我们说玩具不行啊,利润率太低,那美国的玩具公司呢,它的毛利率在2007年超过40%,和芯片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做制造,它掌控了我们玩具销售的定价权,价格它说了算,所以它就给我们一个玩具一毛钱的利润,而它们一个玩具赚3.6美元。这就是他的工人为什么一年可以赚4万美金,而我们的工人只能赚2000美金一年。所以就算我们辛辛苦苦每天从早忙到晚,但是他们拥有定价权,所以它们可以席卷大部分的利润,把我们剥削光。接下来还以玩具工厂为例,你生产玩具要买塑胶粒,塑胶粒是什么,是化工产品,那全世界化工产品的价格又是谁控制的呢,华尔街控制的。所以你买原材料的时候又发现你没有定价权,价格又控制在别人手里,我们的制造业刚好卡在中间,购买原材料的时候呢,价格是华尔街控制的,卖出去的时候呢,价格是其他外国大企业控制的。说的再学术一点,购买原材料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控制我们的价格,销售是产业资本控制我们的价格,前有狼后有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给剥削的干干净净。再说回来,为什么要把制造放在我们中国,因为它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剥削劳工,所以他们把这些放在中国,他们只把两个重大的利润环节掌握在手里,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所以我很怀疑,30年前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欧美各国已经拟定好了一个国家战略,那就是透过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控制原材料、控制销售定价权,然后把制造放在中国,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最后透过两端的资本把我们剥削的干干静静的,因此中国越改革,中国越开放,中国越制造,欧美越富裕。
接下来可能有人会问我,同样是被剥削的国家,为什么我们比泰国菲律宾这些国家还要差呢。这就引出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这几年我们的产业政策偏了,怎么偏呢,我们把大部分的社会资源拿去修桥铺路,所以搞得我们GDP每年10%的增长,其实大部分都是钢筋水泥。像2008年我们CPI是35%,09年变成25%,钢筋水泥08年是57%,09年变70%以上,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我们整个社会能够创造财富的,能够消费的资源,都被你拿来搞钢筋水泥了。而有些项目根本就不能创造收益,像我们新修的高速公路,它收的路费只能交电费,你还怎么希望它们能对我们的社会有正面贡献。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工资收入极低以外,我还想说,中国的通货膨胀相当严重。人民币目前是对外升值,对内严重贬值。举例说,我们的97号汽油价格是美国的1.3倍,电影票是美国的两倍,阿玛尼西装是美国的3倍,松下54寸的彩电是美国的3.4倍,宝马Z4我们买9万美金,美国是3万美金,Levis牛仔裤我们是美国的7倍,我们什么都比美国贵。同样价钱的一块地,美国是一家别墅住一个人,我们是高楼大厦住1000个人。所以我们发觉我们的盗版会那么猖狂,是因为3块钱一张的碟才符合我们的收入水平。
为什么中国矿业高兴不起来
最近出来了两条新闻。一个是,澳大利亚源库资源公司与中国电力签了个600亿美元的煤炭协议,中国电力的这600亿是吃了亏,因为折算过来平均每吨煤花了100美元,高过了现货价。另一个是,在三大铁矿石巨头抛开中国与日韩谈判后,中方日前又加入了谈判阵营,过去6年,我们期待的“中国价格”从未实现过。
这个矿产资源的战,为什么我们总是输?新帝国主义到底都做了什么手脚?各位可以看看我的新书《产业链阴谋III: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下面的文字就摘自《产业链阴谋III》。
纵使我国政府渐渐意识到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同样地可以进入矿产工业,而且情况好像比以往更甚!到底外资企业是怎样绕过森严的政策进入中国矿产业的呢?
透过9个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实例,可以深入分析外资企业如何在政策规管下以不同的手段夺得我国的矿产资源的。
美国亚美大陆煤炭透过合作方式取得中国的煤矿资源和铁路运输项目,而来自泰国的万埔集团则透过合作和间接收购成功夺取了美国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和太平洋顶峰等电力公司的控股权。万埔看准中国煤电行业因政策失误而造成的生存危机,进行垂直整合煤电两个行业,在中国煤价大幅波动的经营环境下,取得绝对优势。当其他中国煤电企业受到煤价波动影响时,他们也面临被如万埔集团的外资企业收购的危机。
荷兰Vimetco采用的是“曲线收购”的策略,透过香港的东英工业在2007年成功夺得了河南豫联集团的控股权,然后利用豫联及其属下的中孚进行“代理人收购”。在2007~2008年间,Vimetco不断地以豫联和中孚的名义并购国内企业,包括煤、电、铝和采购销售的公司,成功地规避了政策规管,垂直整合了“煤-电-铝-销售”这个产业链。外资垂直整合了产业链,在产业链拉上补下,这正好与国内矿企未能整合产业链、互相制衡的弱点形成强烈的对比。
英美资源渗入了多个中国矿业的领域。它利用子公司阿山帝黄金,以合作公司模式和曲线收购打入中国黄金业务。在钻石这个板块,英美资源避过了监管最严的中游开采环节,而是选择了高增值的零售环节,旗下戴比尔斯更成为无人不晓的钻饰品牌,一方面英美资源每年向中国输入4%的铁矿石,并在青岛拥有自己的码头运送铁矿石;另一方面英美煤炭和中方的合作公司也为共同开发煤炭资源展开磋商。虽然英美资源的产业整合仍未产生具威胁的效用,但亦可预见英美资源正部署并觊觎每个可入侵中国矿业的机会。如果中国矿企还未能及时在梦中醒觉自强反抗,相信外资攻陷中国矿业这个板块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美国铝业看中了中国铝业加工发展的潜力,开始以合作形式进军中国,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工作。它首先与中国企业共同合资公司,再投入资金取其控制权。其后着手打入中国铝业的下游业务,为延长产业链,进军中国的汽车业。
世界排名第三的铝业巨头美国鹰都铝业集团看到中国铝材市场的巨大潜力,于2001年收购亚洲铝业集团有限公司26.2%的股权,预示着国外铝业巨头已经开始抢滩中国市场。
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公司于2004年组建了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在中国从事收购、勘探和开发银矿项目的业务。希尔威最初只是一家初级勘探的公司,在介入河南的银铅锌矿勘探与开发后,牟取暴利,于2005年成为多伦多证交所主板挂牌的公司。2007年净利润为4.3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最大的原生白银矿山生产商之一。希尔威金属有限公司在中国河南、四川、云南、广东、青海、内蒙古拥有一批生产矿山和探矿权。在河南省洛宁县与多家公司合作金、银、铅等综合矿业项目。它通过市场手段,依靠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中国的有色金属资源进行整合和勘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储量。
澳华黄金本来是一家国有企业,因应国策鼓励而走出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但最终却发展成一家外资企业。透过拥有的技术及工艺,再加上积极收集的数据,强化了本身的谈判条件,从而能大量侵吞中国的国产资源,令国家资产不断流走,使外资得以在中国身上牟取暴利。
格瑞芬矿业公司,在河北蔡家营开采铅锌矿石,是第一家外资控制的矿业公司能够在中国取得探矿权及采矿权。1994年,它通过建立不平等的条款,在过去3年已经获得4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10年后,它重施故技,建立不公平的合约条款,使中方仅占合资公司的10%。开采矿山的大部分的利润也被外资轻而易举地圈走了。
加拿大明科矿业集团透过合作公司的模式进入中国黄金业务。明科金矿为集团主要业务,是一家初级勘探的公司。进入中国10多年来,明科投入风险勘探资金约2亿元人民币,虽然累积不少含量丰富的高质量矿产,但现时为止还没有一个矿能够成功被开采或投产。明科透过加拿大资本市场持续融资,维持公司的营运和业务发展。虽然明科集团在中国还未实现过盈利,但是它在中国依然是屹立不倒,而且业务越做越大,矿产累积越来越多,伺机大展拳脚。
青岛啤酒:做大做强的理念导致成本失控
青岛啤酒在1993~2001年间,疯狂收购各地啤酒厂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结果却是资产质量一路下滑,经营陷入危机。但是,青啤从2001年开始进行一系列大幅减低成本的重组而取得巨大的成功,公司盈利大幅改善且股价也稳定地上升,而成为H股企业唯一的一家H股股价超过内地A股股价的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啤)始建于1903年,前身是由英、德商人合资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于新中国成立后转为国有企业,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厂。青啤于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以H股形式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并于同年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A股形式上市。
青啤一向走高中档市场的路线,但高中档市场仅占全国市场约15%。然而,增长最快速、潜力最巨大的却是占到啤酒消费总量约85%的大众(低档次)市场。因此,从1994年开始,青啤借着收购当地的啤酒品牌来打入各省市的大众市场。它以“做大做强”、“低成本收购”为收购策略的蓝图和核心,并以“成为世界500大”、“增加生产量到300万吨”、“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等为企业的目标。
做大做强的意思是通过并购活动把市场进一步向下延伸,以高中档市场赚取的利润收购各省市的啤酒厂,从而打入一直被青啤忽略的大众市场。但由于青啤是独资经营的公司,并不如其主要竞争对手燕京啤酒和雪花啤酒,在财政上能获得母公司北京控股和华润集团的支持。由于财力较弱及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进占更大的市场,青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并购一些素质较差,但收购价低的中小型啤酒厂。
青啤总经理彭作义的收购策略金句是:“你不去抢,人家便去抢。”“不是大的吃掉小的,而是快的吃掉慢的。”可见他对收购采取急进的态度,但这却衍生出不少问题。
直至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40多项购并活动,厂房遍布17个省市。生产量由1996年的35万吨升至2001年的251万吨,而市场占有率也由19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达到彭作义“增加生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的目标,令青啤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
虽然从“大”的角度来看,彭作义的策略的确很成功,但过度的收购却为青啤带来一连串财政及营运上的问题。
直至2001年,虽然青啤的市场占有率已增加到11%,但青啤在低档的大众市场却亏损高达7 000多万元。这使青啤需要以高中档市场所赚的利润去补贴低档市场,影响整体盈利表现。
1999~2000年为青啤收购活动最频繁的年份,但从表3-1的数据可见,青啤每年的盈利都少于1亿元,但每年用于收购和改善厂房的费用却达到近10亿元。因此青啤必须通过借贷来弥补资本缺口。表3-2为青啤与燕京啤酒由1996~2000年债务资产比率比较。青啤过密的并购活动令其负债累累,青啤的负债比率不断上升,于2000年更高达89%。过高的债务资产比率使青啤的融资成本上升,利息支出大增,增加了青啤的财务压力。在2000年和2001年两年,青啤所支付的利息已高达1亿元,再加上其他营运上的问题,大大影响其盈利能力。在2001年,青啤的预期净利润为1.7亿元,但2001年实际净利润只有1亿(盈利预测的60%),而且其边际利润率表现(表3-3)明显地低于主要竞争对手,青啤只有1.80%,而燕京啤酒则有13.90%。可见,以往的急速收购活动对青啤弊多于利。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战略比较
发表于2010年02月09日
中国移动通信的两大巨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互动战略是本章的分析重点。首先,我们以联通开发CDMA网络为开场白,谈联通的战略失误。这个战略的失误影响到了其后的发展,包括收购母公司的各省移动业务,以及反击中国电信小灵通的冲击。中国移动针对联通的挑战所提出的互动战略更为稳健,因而在股价和盈利方面领先对手。
CDMA是联通错误的开始
在2000年12月以前,内地CDMA的技术为军方所拥有。当时全国只有两家移动电话网络营运商——即移动及联通,两者皆以GSM为主要业务。以当时的数据看来,移动的GSM业务比联通要强。联通只有1 277万客户,市场占有率仅有22%;反之,移动的客户人数达4 513万,占市场的78%,为联通的3.53倍。
再者,移动当时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达到221港元,比联通的124.3港元高出77%。论资产回报率,移动的11.52%亦比联通的2.87%高出4倍。以上资料可充分证明,移动的GSM业务比联通的强大。从客户人数及业务收入看来,联通实在处于劣势。
2001年1月,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决定,将军队拥有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移交联通,由联通行使建设、运营和管理权,做全国性的发展。一向屈居移动之下的联通在获得新的发展项目后,平添了一个扭转局势的机会。联通打算通过CDMA网络服务,抢走移动的中高端客户。
2001年5月15日,联通宣布CDMA网络第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招标结束,与10家中外中标企业签约,合同总值121亿元人民币,而网络的建设也全面展开。联通这次公布CDMA实质的发展详情后,股价稳步上升,反映出外界对联通前景的信心。
联通于2001年6月26日,与CDMA技术设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朗讯科技公司,签署了价值4亿美元的CDMA首期工程系统设备的供货合同。市场对此亦抱乐观态度,持续看好CDMA。
到2001年12月23日,联通宣布CDMA网第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总投资额240亿元人民币,并于同年12月31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通营运。联通标榜CDMA网络的运营,将提高流动通信的质量,改善服务质量。市场都认同CDMA可增强联通的市场竞争力:联通落实营运后,股价随即上升。
总体而言,由联通获得CDMA网络,到发展工程、落实经营的一年内,投资者普遍认为CDMA前途无限,可为联通带来可观收益,市场也都一致予以看好。
可是,市场的乐观并不持久,到2002年6月,即CDMA业务运营将近半年的时候,结果发现这项新业务的上客数字很不理想。联通CDMA的上客数字于前3个月还算可以,但自2002年3月开始,数字上虽然还有上升,增长率却一直下降,由高峰的26.8%跌至5月的11.8%。再者,CDMA5月的用户人数只有78.5万户,虽然联通已把年初时定出的全年上客目标700万减至500万,不过过了半年,人数只达目标的15.6%,令人担心联通年底前很难达到目标(图2-6)。这应归咎于推广策略失误,以及CDMA手机价格偏高等因素,以致上客量未达预期目标。市场还担心联通如果强行急于在年底前达标,手段无非是降价促销或者增加手机补贴,这些都只会减少收入,加重财务负担。
此外,由于CDMA发展不济,联通在6月先后将负责CDMA业务的联通新时空总经理王颖沛调到母公司担任增值业务部的总经理,联通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李正茂调往母公司联通集团的云南分公司任总经理。把CDMA关键人物撤换的高层人事变动,加上受上客量放缓、目标难达等不利消息的影响,联通6月份的股价大泻,下跌16%,创出上市以来的最低位;多家证券公司也纷纷调低联通的投资评级,更加速了其股价的下挫。
CDMA技术的发展,是电信市场的一大突破。然而一种新的技术在推出市场后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技术本身的质量,关键在于新技术能否符合用户的需求并带来更好的服务。CDMA的失败,是由于其他非技术因素的准备不足,而并非其技术不够先进所致。
为了刺激CDMA用户的增长,联通不断增加对CDMA手机的补贴,因而加重了联通的营运负担。据统计显示,联通CDMA业务在2003年第一季度出现了2.1亿元的税前亏损,需要由其他业务(如GSM)的盈利收益去填补。因此,投资者担心,联通的手机开支大增会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这也是影响联通股价的一大负面因素。
截至2003年上半年,联通发展CDMA的累积投资金额约370亿元,但所得的回报却只有115亿元,两者相减后,可见CDMA业务严重入不敷出,共消耗了255亿元,是联通2002年利息及除税前溢利(63.03亿元)的4.06倍
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企业的三大武器
这是我的新书《产业链阴谋3: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前言节选,该书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一、产业资本收购中国企业的三大武器
金融资本收购中国制造业的手法比较简单,就是收购了之后,分拆卖掉从中渔利包括上市。而产业资本收购的手法非常复杂,本书的目的就是解析产业资本的收购手法。产业资本收购的手法可以分解成三大武器,
1. 掌控产业链6+1的6(也叫供应链),利用ISC的手法优化每个节点,并拉紧供应链。
2. 掌控产业链6+1的1,利用IPD的手法优化生产程序,提高效率。
3. 对于B2C的消费品而言,优化行业本质。
在我讨论这三大武器之前,我想透过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矿业的案例和旧帝国主义时期外资收购我开平煤矿的对比来解释新帝国主义的本质。其实新帝国主义和旧帝国主义掠夺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只是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企业的手法又多了三个武器,因此对我们的危害就越大。
二、美国31任总统胡佛曾是坑害开平煤矿的急先锋
我和各位读者说个小故事,由于义和团之乱,英国驻天津领事亲自带兵冲进张翼宅,以张家养有大量鸽子为由,认定“疑与拳匪相通”,逮捕了张翼,把他关在太古洋行的一个旧厨房里。张翼是谁?这可了不得,你今天不知道可以,可是那年头在北京地界混的人要是连张大人的威名都没听过,这辈子就只能刷马桶了。当年中国唯一的煤矿央企,全球范围内前五名的煤炭出口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开平煤矿就是张大人直接领导的。按今天的说法,那是绝对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要知道那时候力拓呀什么的矿业巨头还远没成立呢。而开平煤矿,本来是由李鸿章决策、唐廷枢一手创办。到1895年之后,它跟招商局一样,落入了佩着顶戴的官商之手,张大人因为是恭亲王的亲信,所以才能出任督办一职。
张大人这下是彻底慌了,他想保命的结果就是他被他的好朋友一个德国人德璀琳给坑害了。德璀琳事先拟好一份“护矿手据”,内容是 “委派德璀琳为开平煤矿公司经纪产业、综理事宜之总办,并予以便宜行事之权。听凭用其所筹最善之法,以保全矿产股东利益”。张大人文化比较低,读了半天没弄明白,这时候德璀琳补充了一句:张大人,你签了以后,你身份可就变了,以前你是满清官员,现在你可就是我们外国公司下面的高级雇员了,所以,援引条例,我可以担保您性命无虞,当然了,我的总办权既然是你给的,等这阵风暴过去了,你当然有权再收回去嘛。张大人一听连称妙妙妙啊,于是破涕为笑,当场就签了,还连连道谢。
1990年的7月30日,得到“便宜行事之权”的德璀琳代表开平矿务局,而胡佛代表墨林公司,签订了出售合约,价格是8英镑。根据这份合约,“开平矿务局所有之地产、码头、铁路、房屋、机器、货物,并所属、所受、执掌或应享有之权力、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力、数据、利益,转付、移交与开平有限公司”。胡佛把合约带回墨林公司后,得到了5 000美元的奖赏,这在当年是一笔不菲的报酬。接着,墨林又转手将开平卖给一个名为“东方辛迪加”的英国财团。12月28日,新组成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在伦敦注册。次年2月下旬,英军进驻矿区,升起米字旗,胡佛被任命为新公司的总办,并得到8 000股的公司股票。他搞了半年的接管工作,在写给董事会的报告中称:“我们的任务完成得令人满意,而留给我们后任的乃是一个前程远大的企业。”
读者有没有觉得胡佛这个名字很耳熟,对的,他就是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他就是那位在年轻的时候坑害开平煤矿的首恶之一。他和威廉·贝鲁(William Baillieu)等人合伙创建了“锌公司”(Zinc Corporation)。这家公司日后几经合并成为力拓集团的一部分,如今的力拓成为侵华的急先锋,各位读者还记得2009年的力拓间谍案的故事吗?历史的巧合实在太有意思了。
胡佛这样品德的一个人,最后却成了为人称道的英雄,因为一战爆发后,胡佛在伦敦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为九百万战争受害者管理分派了约250万吨食物。作为一种早期的“穿梭外交”,他四十次横渡北海与德国当局接触,恳请他们允许食品运输。所以在欧洲和美国,他都俨然成为了一个国际英雄。比利时的勒芬市还把一座重要的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就是我经常告诉各位读者美国人的虚伪面。连总统都是打着国际英雄的幌子,而背地干着坑害中国开平煤矿的人,其他人更不用说了。我希望读者能永远记住这就是美国人的嘴脸和本质。
三、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企业更狡猾
我看今天的新帝国主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开平煤矿的事继续在今天的中国悲惨的重演。新帝国主义是很聪明狡猾的,他们深谙中国对矿业的政策监管,因此不会与政策硬碰,而是采取合作和间接的形式,绕过政策监管。透过上述手法,外资成功地减少了并购矿业公司政策上的风险,规避了舆论的压力,从而加快了收购的速度。外资成功进来以后,就可以大肆整合资源产业链,掠夺中国矿产资源。愚昧的地方政府还以为可以借助外资的技术、管理人才和资金与大型国企匹敌,殊不知道,矿权已拱手相让。不单如此,外资们乘虚而入之后,还大肆透过“代理人收购”等曲线收购的手段贪婪地掠夺中国的矿产。他们看准中国在矿业产业链上的诟病,并巧妙地避过政策的规管,违规进行行业整合。简单来说,就是你不让我收购,我就合资之名而实际控制,你不让我直接收购,我就曲线代理人收购。
但是,新帝国主义又比大清王朝时期的旧帝国主义高明多了,他们还有着三大武器,我们透过下面几个案例一一做分析。
要更好的理解新帝国主义,请参阅我同期出版的另一本新书《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及野口悠纪雄《日本的反省:依赖美国的罪与罚》》。
谁绑架了老百姓的房
2010年01月13日
房市回暖的背后
面对火爆无比的2009年楼市,你的心情是兴奋还是无奈?肯定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我相信,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更买不起房子了。
2009年,楼市热销现象的背后是什么,是否说明经济已经彻底回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们所面临的形势?
我用数据说话,而且提出不同的观点
一、地王是怎样炼成的
2009年上半年的十大地王中,除深圳心海的背景不清楚外,其他9个地王都是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在北京地王的竞争中,SOHO潘石屹每次举牌都会立刻遭到多家国资房企的“围剿”,根据媒体的报道,在价格飙升至35亿元之后,这种围剿情形更加明显。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潘石屹的团队每一次举牌都要经过反复考虑,而这些国企似乎根本不需要考虑就马上举牌,让人感到很难理解。兵败竞拍场的潘石屹之后在博客中写道:“北京土地市场的泡沫的确已经出现了。” 在北京地王竞争中打败潘石屹而笑到最后的方兴地产是国企中化集团的子公司,2009年获得245亿元的高额授信,因此才能如此财大气粗。他们好不容易才花掉了40亿元,手中还有205亿元的银行信贷。我经常开玩笑说,中化方兴好惨啊,怎么把剩下的205亿银行信贷花掉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挑战。
大量国有企业拿到了很多信贷资金,可是在两大困境没有解决的情况之下,它们不太敢投资实业,因此很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楼市以高价收购土地,导致2009年年中各地的地王纷纷出现。也就是说,地王破纪录地出现,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有多大的起色,而是国有企业利用信贷资金买地推动的。
二、楼市回暖的背后
由于企业家面临的两大困境——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没有解决,因此大量制造业资金流入楼市的高端楼盘。以经济受创最严重的东莞为例,2009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工业总产值与房地产投资倒挂的怪异现象,这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表现雷同。全市工业总产值暴跌13.5%,而同期房地产行业却一片飘红: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6%,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2.1%,销售金额增长22.2%。
再请各位读者想一想,我们的老百姓都很聪明,每个人都看到了2009年上半年7.37万亿的信贷资金投入市场,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会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产生预期。
你看,钱不敢存在银行,怕通货膨胀。那么你敢不敢投资实业?你也不敢投资实业,因为2009年的投资经营环境比2006年还恶劣,再加上金融海啸造成的产能过剩。你除了炒股之外,似乎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买房。买房和经济回暖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事实上是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导致制造业资金进入了高端楼盘,此外银行信贷资金和国际通货膨胀造成的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大量逃避通胀的避险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而且是以高端房地产为主。
政府为了刺激住房市场也推出了很多短期的利好措施,包括“二套房”贷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由于这些利好措施的出台,起到了有效的催化作用,大家买房的意愿更加强烈,于是进一步促成了回暖的现象。但是这个回暖基本上是以高端楼盘为主的回暖。
三、QFII逆市减仓地产股
但是这个回暖并不是由于老百姓更富裕所产生的住房刚性需求,而是由于制造业资金和避险资金进入了楼市,以高端楼盘为主,从而拉动了中低档楼盘。大部分购房者仍然心有余悸,因此7月份部分地区出现了成交量下跌的现象。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其跟踪监测的30个城市中,7月份有一半城市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滑。其中,华南和华东地区的城市表现最为明显,如华南的厦门降幅超过20%、东莞超过6%;华东的杭州降幅超过30%、温州降幅超过20%、宁波降幅超过10%。但是对于大城市的高端楼盘而言,房价还是很坚挺,反而是中低档楼盘出现了走软的压力。但是只要企业家的两大困境和通货膨胀持续恶化,高端楼盘房价上涨的压力还是很大。而且国际金融炒家在唱多中国楼市的同时,一季度QFII大幅减仓房地产个股,减持数目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这个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四、老百姓该买什么房
要保值,就要买核心区域的高端楼盘,但核心区域的房价又太贵了,老百姓又买不起,钱放在银行里又怕毛了,这就是老百姓的困境所在。该不该买不应该是个问题,关键是要买得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