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6002012-04-16 00:49:54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格勃的日子

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之际,明镜出版了第一部中文版《普京传》。该书作者何亮亮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述说了出生于工人家庭的普京如何从克格勃到总统的过程。明镜出版社 授权多维周刊选刊

《普京传》第二章:

克格勃官员面试

一九七四年秋天,普京升入大学的最后一年级。这一年普京获得了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显示了在普遍高大的俄国男性当中,他能以技巧和力量的结合而成为佼佼者。在学业方面,论文的题目已经确定,只待在最后一年完成,并且争取较好的成绩毕业。

普京自己二000年三月接受莫斯科『生意人报』记者的采访时说,他小时候想当水手,后来又想做飞行员,对一个苏联少年来说,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少年普京最终打定注意,在十六岁时决定要加入克格勃,原因是他看了许多有关情报官员和特工的书刊和电影如『剑与盾』。

九年级时,普京跑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办事处要求加入,但是克格勃的一个官员告诉普京,他们只收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普京追问,收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那个官员告诉他,最好是法律系毕业生,于是普京决定投考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系,以便今后加入克格勃。因此,当他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接到通知接受克格勃面谈的时候,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普京出身工人阶级家庭,品学兼优,将是可造之才。克格勃已经在注意他了,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在读中学的时候就想当克格勃了。当然,他们并不只是注视他一个人。苏联最庞大也最神秘的官方机构克格勃,在各大学特别是著名大学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大学招募毕业生,并非绝密的事情,尽管也没有到处张扬。

普京记住了克格勃不招自我推荐的人。因此,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在还没有克格勃官员找他的时候,他想到了未来或许也可以到特别检察局工作或者当律师。

列宁格勒的克格勃每年都会在列宁格勒大学挑选合乎要求的潜在的对象。克格勃得到学校当局的支持和配合,可以先阅读学生的档案,再和可能的人选个别谈话,当面考查,再向上汇报,决定是否录用。克格勃招募情报官员的标准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机智勇敢、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岁。主要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招募。被录用者还需要经过半年至五年的专门训练和培养。这种招募和训练方式,使克格勃能够长期维持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情报人员队伍。

开学后不久,学校忽然通知普京,有人将在一间教室见他。教室当时没有课,因此只有来人和普京两个人。据『莫斯科新闻』周报二000年一月五日的报道,这位客人是伊万.瓦西里耶维奇,但是也可能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反正是最常见的俄罗斯人的名字,而且很可能并非真名。

来人并没有介绍自己的身份,他对普京说:“这次来是关于你今后的分配问题,想同你谈谈这方面的事。但是我暂时不能告诉你确切的去向。”当然,普京立刻就明白了,这正是克格勃来招募的官员。『莫斯科新闻』称,[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普遍的。]据报道,和普京一起被吸收到克格勃的列大当年毕业生一共是三个,包括伊万诺夫,他在普京担任总理后接替普京出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

普京很可能如实向父亲说明了将加入克格勃,老普京应该是支持儿子这一决定的。对一个工人的儿子来说,成为克格勃军官,决不是丢脸的事。就这样,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普京,在他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就正式加入了克格勃。

普京这样评价自己当时的情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典范。]

普京应该是在这个时期加入苏共的,这是成为克格勃的必要条件。

从契卡到克格勃

普京从二十二岁开始进入克格勃成为职业情报军官。苏联的情报机关一直实行军衔制,现在的俄罗斯仍然如此,直到一九九0年三十八岁退出现役,仍然是预备役中校,一九九八年又成为克格勃继承者的俄罗斯联邦安全总局局长。他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是为克格勃工作的。西方媒体甚至直称普京是[克格勃之子]。因此,了解克格勃也是了解普京的关键。

克格勃是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俄文简称,成立于一九五四年,但是其历史应该追溯到一九一七年成立的契卡。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之后,全俄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清查和镇压反革命的专门机构,十二月二十日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成立,其简称就是契卡。委员会主席是费里克斯.爱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一八七七年出生在波兰贵族家庭的捷尔任斯基早年就参加社会民主工党,是地下活动的老手,一九0六年开始成为列宁的重要同志。他六次被沙皇政府逮捕,三次被流放。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胜利后,捷尔任斯基从莫斯科的监狱获释,旋即成为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是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起义指挥部的成员。捷尔任斯基对革命忠诚,又具有对付沙皇秘密警察的丰富经验,就成为契卡主席的最佳人选。

十月革命胜利后,立宪民主党人、右翼社会党人和沙皇政府的残馀势力联合反对苏维埃政权,西方的情报机构积极参与了反苏维埃活动,各种暴乱此起彼伏,契卡的成立正是为了肃清形形色色的反对势力和破坏活动。当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苏维埃政府就发布法令,授予契卡特别司法权和执法权。契卡内部设有情报局、组织局、行动局、机要处、特别局、经济局和红军登记处等机构,并在各州和自治共和国建立了分支机构。捷尔任斯基在建立情报网和侦察反布尔什维克活动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每天工作二十小时。

设立情报和反间谍机构是国家政权的必要之举。在革命胜利的初期,为了对付反革命武装暴乱,采取非常措施也是必要的。法国大革命胜利后革命党和反革命势力之间的殊死斗争就说明了这一点。苏维埃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遭到拼死反抗是必然的,契卡的设立也是必然的。契卡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必要的[恶]。但是,特别司法权和执法权,也使契卡处于超越于法律和司法执法机构之上的地位,它只对布尔什维克中央负责。这就为后来的苏联安全情报系统的恶性膨胀和无法无天创造了条件。
一九二二年二月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捷尔任斯基这时已经是内务人民委员(相当于内务部长),兼任了该局局长。他在列宁去世后一年,在中央委员会的一次辩论中,因心脏病猝发而不治。捷尔任斯基高大清瘦、蓄山羊胡、身穿红军军装的形象,一直为苏联人民所熟悉,成为[契卡/克格勃之父]。他的名字被命名为后来克格勃所在地的广场,他的雕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前面,在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后被推翻。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是根据斯大林的提议设立的,直接向中央委员会负责。除了反间谍和肃反以外,还监视苏联公民的日常生活,审查新闻、电影和文化出版物。一九二四年该局成立了边防军。一九三0年苏联政府明确规定保卫总局有驱逐、强制劳动和判处死刑的权力。一九三三年又规定它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镇压一切破坏活动。]一九三四年苏联进入国际联盟,建立了内务人民委员部,总局改组为国家安全总局,属内务人民委员部管辖,开始从事国外的间谍活动。在大清洗时期,国家安全总局是主要的执行者,其内部也遭到清洗,有三千多人被处决。该局还在国外刺杀苏联的流亡者,其中最著名的是托洛斯基在墨西哥被谋杀案。一九四一年二月,国家安全总局从内务人民委员部划出,组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六月德国入侵苏联,该部再被改为总局,仍从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一九四三年四月,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战后,一九四六年三月,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苏联政府各人民委员部统一称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遂改称国家安全部,加强了对国外的情报活动,重点是对美国的情报活动,且成效显著。一九五三年斯大林去世后,该部被撤销,业务归属内务部。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三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决定将国家安全部门从内务部划出,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直属部长会议,一直到一九七八年,克格勃成为国家级机构,正式的名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普京进入克格勃的时候,克格勃名义上还属于部长会议,实际克格勃一直是直属苏共中央政治局和总书记的。

庞大的克格勃

英国的克格勃研究专家克里斯多弗.安德鲁和变节的克格勃伦敦站站长奥列格.格尔捷夫斯基在他们合著的『克格勃∶内幕故事』(伦敦霍德.斯托顿出版公司一九九0年版)一书中,将斯大林以后的克格勃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冷战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缓和的衰落和失败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普京在克格勃经历了后两个时期,他加入克格勃的时候,东西方的缓和开始衰落,冷战方兴未艾。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0年普京在民主德国工作,这个时期是戈尔巴乔夫时期,他在德国和北约的情报机构斗了六年,到头来却面临著亡党亡国和克格勃本身的终结。

一九七八年克格勃升级为国家一级的机构后,性质不变,包括∶

1,在国内外展开情报搜集活动,渗入外国情报机构和外国的苏联流亡者组织,渗入外国政治、科学、技术机构和国际组织上层,搜集政治、军事战略计划、最新科技成就和间谍情报机构的情报;向外国提供假情报。

2,负责苏联国内的反间谍活动,在国内重要部门和军队中采取反间谍措施,保护国家秘密和安全。

3,同反苏分子和民族主义分子斗争,及时发现和制止反苏文件的出版和散发。

4,打击各种教派的活动,防止天主教和梵蒂冈之间的联系。

5,负责保卫苏共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

6,监视通讯联络,组织和保障政府的通讯,负责无线电通讯中的反间谍活动,记录全国所有电台的工作情况。

7,保卫苏联边界。

8,执行苏共中央交给的其他任务。

为了执行这些任务,克格勃享有如下权力∶

1,指挥特工窃听和秘密摄影。

2,秘密控制国内、国际的邮政、电话和电报系统。

3,检查各部门的保密情况。

4,扣留和逮捕可疑分子,搜查嫌疑犯的住所,没收罪犯的财产。

5,检查外国人和苏联人的文件,检查所有的苏联出版物。

根据克格勃的最后一任主席巴卡京在回忆录『摆脱克格勃』(北京新华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中译本)的透露和上述『克格勃』一书,可以看出解体前的前的克格勃机构组成∶

第一总管理局∶负责国外情报,实际从属于苏共中央国际部,在全世界广泛建立了情报网,展开各种活动。

第二总管理局∶负责反间谍。

第三总管理局∶负责军队的反间谍工作。

第四总管理局∶负责克格勃的交通运输。

第五总管理局∶负责监视反苏活动(指各种持不同政见者)并同之斗争,在八十年代末由于名声太臭而改为保卫宪法制度总管理局。

第六总管理局∶负责经济安全。

第七总管理局∶专门负责户外监视和跟踪。

第八总管理局∶负责通讯和密码。

第九总管理局∶负责苏共党政领导人的安全保卫,管理属于克里姆林宫的别墅、休养地和消遣场所。

第十总管理局;管理档案。

第十二总管理局∶负责窃听。

第十五总管理局∶通讯检查和信号情报。

第十六总管理局∶负责政府机构保密。

边防军总管理局;负责保卫苏联的陆地和海上边界线。这个部门由于包括边防军,人数最多。此外还有通讯总管理局和业务技术管理局。在巴卡京担任主席的时候,克格勃共有四十八万人(包括边防军)。

克格勃高等学校;这是一个世界上罕见的学校系统,包括多所各种形式的学校,从学习期长达十年的间谍训练学校到为时半年的短训班都有,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其具体名称、地点、课程设置和学员分配去向等都还没有解密。克格勃认为,间谍是培养出来的,任何人都能经过教育而成为一个真正杰出的高级间谍。
克格勃实际上成了国中之国。巴卡京指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一个渗透到一切中去的部门,能够控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克格勃成为这样一个不受监督和控制、只听命于最高领导层的超级机构,它的末日也就为期不远了。

克格勃的间谍大师

由于普京的政治和专业背景,他大学毕业后,正式加入克格勃。他先是在列宁格勒克格勃的秘书处办理了加入的手续,被分配在反间谍处,在那里工作了五个月,应是从事一些初步的跟踪监视之类的工作。半年后又被派到一个业务培训班学习了六个月,之后回到列宁格勒,又在反间谍处工作了半年。

克格勃尽管名声不佳,但是国际情报界公认,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间谍几乎都出自克格勃。普京进入克格勃的时候,克格勃已经接近尾声,快要落幕了。但是他的前辈,例如左尔格和别洛夫/阿贝尔这两个间谍大师的事迹,在克格勃内部一直被作为最好的教材。

理查德.佐尔格(一八九五│一九四四)是俄德混血儿,父亲是一个德国工程师,母亲是俄国人。他出生于俄国高加索地区,三岁随父母到德国定居,曾经在德军服役,先后在柏林、基尔和汉堡大学读书,获得博士学位。一九一七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一九一九年加入德共,是德共早期的党员之一。佐尔格的祖父曾经是马克思的私人秘书,或许佐尔格的共产主义信仰部分来自家庭影响。一九二五年佐尔格离开德国去苏联,随后加入苏共,获得苏联国籍,并被分配在共产国际的情报部门工作。

佐尔格智商极高,精通德语、俄语、英语、法语,后来又学会了日语和中文。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他先后在英国和北欧工作。三十年代初佐尔格被吸收到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先以德国记者的身份到上海,在上海建立了一个谍报网,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是尾崎秀实(出身贵族家庭的日本左翼青年)。一九三三年佐尔格在德国待了一段时间,当时希特勒刚上台。佐尔格周旋于纳粹上层,深得纳粹宣传部部长戈培尔的信任,佐尔格以德国一家报纸记者的身份常驻日本,戈培尔还出席了饯别宴会。由于这层关系,佐尔格很快在东京站住脚,他的流利日语和对日本情况的迅速了解,使他成为东京德国大使馆的座上宾,尾崎又帮助他在日本政界上层建立了情报网。佐尔格在东京成功地及时地为苏联政府搜集大量有关德国和日本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情报,特别是有关日本将开辟南太平洋战场的情报,使苏联得以放手在西部抗击德军,这为苏联后来争取战略转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佐尔格及时送往莫斯科的有关德国将进攻苏联的可靠情报,却被斯大林嗤之以鼻,以致于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国发动的大规模攻势面前遭受了巨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了即使是最机密的战略情报,如果决策者不能判断和采用的话,还是不能发挥作用。佐尔格的情报网在一九四一年被日本宪兵队破获,佐尔格和尾崎在一九四四年被处死刑。斯大林不喜欢人们多谈佐尔格。佐尔格的事迹在一九六四年才开始广为流传,那年苏联政府追授他[苏联英雄]称号,在莫斯科命名了佐尔格街,竖立佐尔格雕像。

以阿贝尔上校闻名美国和西方情报界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别洛夫,一九0二年出生,有语言及艺术天赋,精通英、法、德、意、波语,有很高的美术和音乐和文学造诣。一九二七年加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改名约翰.利贝尔,以波兰德国人的身份,在一九四0年迁居德国,结识了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上层,不仅在党卫军中物色和发展了情报来源,他自己也成为党卫军情报机构负责人舒伦堡的副官。一九四五年别洛夫返回祖国,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一九四八年,别洛夫到加拿大,再移居美国,化名阿贝尔,在纽约开设画廊,建立了克格勃在美国的总部,为克格勃搜集了大量美国情报。一九五七年其助手被捕后出卖阿贝尔,但阿贝尔被捕后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份,被判处三十年徒刑。一九六二年美国间谍飞机被苏联击落,美国方面以阿贝尔交换被苏联捕获的飞行员鲍尔斯,阿贝尔回国后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并晋升为上校。此后他一直在克格勃总部从事培养情报官员的工作,一九七一年病逝。别洛夫身经二战和冷战,分别在德国和美国以当地公民身份潜伏多年并建立起高效的情报网,在二十世纪的国际情报战中,独一无二,无人可及。

佐尔格和别洛夫都有坚定的信仰,此为最大的工作动力,金钱和地位对他们并非主要的刺激。同时他们又都有隐蔽自己和结交敌方高官的本领,有杰出的语言才能,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种类型的间谍大师,在二十世纪后期已经凤毛麟角,东德国家安全部的马尔库斯.沃尔夫应该算一个。沃尔夫和普京有工作联系,但这是后话了。

第一总管理局

普京在列宁格勒克格勃的反间谍处工作期间,被调到第一总管理局,先在莫斯科受训一年。然后在列宁格勒克格勃的第一处(属于第一总管理局)工作了四年。普京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当然要做许多见不得人的工作,这是事实,很遗憾。]

普京在一九九八年七月出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后,所任命的几个重要官员,都是他当年在列宁格勒克格勃的同事,包括尼古拉.帕特鲁谢夫(一九七五年与普京同时正式进入克格勃),谢尔盖.伊万诺夫(曾经在列宁格勒和德国和普京共事)以及维克托.切尔克索夫、亚历山大.格里高耶夫。

一九八四年普京再次受训,这次是在在莫斯科的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该学院是克格勃专门培养对外情报官员的地方,其特点是,学员是在将要前往的国家的模拟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普京所在专业是用德语教学的,生活环境也模拟德国。普京当然明白,结业之后,他将被派到德国。第一总管理局在莫斯科的环城公路,是克格勃主要的对外谍报机构,机构庞大,包括三个局、三个直属处、十一个地区处和七个专门业务处。具体情况是∶

非法活动管理局(S局)∶负责选拔、训练和管理向国外秘密派遣的情报官员,下设八个处,其中第八处是行动执行处,专门负责暗杀。

科技管理局(T局)∶主管搜集高科技情报,包括核武器、导弹、航天、战略科学、工业技术等,分四个处,一个研究所。

反间谍局(K局)∶负责派遣人员渗透到外国间谍机构、策反外国情报人员,管理苏联驻外使馆的安全保卫并监视苏联驻外官员。三个直属处为∶

1,情报处,主管分析、发送从国外来的情报,每天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出版一份当天的情报摘要,定期向政治局提供国外形势预测报告,评估国外情报站送来的情报。

2,特殊宣传处,主管心理战,受命于苏共中央国际部,定期向政治局汇报。

3,计划分析管理处,主管派出情报人员和国外情报站的管理和情报质量分析,向总局局长报告。

第一总局的核心机构是十二个按地区设立的处,即第一至十处及十七、十八处,具体分工是∶

一处∶美国和加拿大;

二处∶拉丁美洲

三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四处∶东德、西德和奥地利;

五处∶荷、比、卢、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希腊、意大利、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

六处∶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朝鲜;

七处∶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

八处∶近东的非阿拉伯国家;

九处∶英语非洲国家;

十处∶法语非洲国家;

十七处∶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

十八处∶近东阿拉伯国家。

专业处分工为∶

十一处∶负责与社会主义国家联系;

十五处∶登记和档案;

十六处∶密码及破译西方密码;

十九处∶移民管理;

二十处∶负责与发达国家联系。

人事处∶负责挑选、招募、训练和管理本局情报官员。

由以上简略介绍可以看出第一总管理局的规模,西方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情报机构]。

苏联的停滞时期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四年,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初期。但是苏联仍然处于勃列日涅夫统治的长期停滞的后期,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滞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慢,和西方国家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扩大;另一方面,苏共领导下的政治体制日益僵化,克格勃作为对内专政工具的功能更加突出。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一九0六│一九八二)是一九六四年赫鲁晓夫下台后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担任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长达十八年,仅次于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时间(三十年)。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放慢了赫鲁晓夫推动的改革步伐,经济发展陷于停顿;国内政局表面稳定,领导人不思进取,保守气息浓重;但在国际社会中却加紧和美国争夺霸权,四处出击。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反对个人崇拜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带有他本人强烈的个主观随意色彩,因此造成了一些混乱。这是导致勃列日涅夫串联政治局其他成员将赫鲁晓夫赶下台的主要原因。

  但是勃列日涅夫是一个平庸的总书记,他没有远见,更没有创见,这是苏联的不幸,是俄罗斯这个大国的不幸,也是他本人的不幸。从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接近历任苏联领导人(从赫鲁晓夫到叶利钦)的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中译本,新华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一书中对勃列日涅夫和这一时期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阿尔巴托夫指出∶

  [这一时期的主要灾难,亦即现在所谓的‘勃列日涅夫现象’,就在于勃列日涅夫这样一个人会被我国的历史进程,会被当时实行的政治机制推上他很不称职的职位上这样一事实。企图(总的来说其他领导成员也同意)扮演一个对他来说是力不从心的角色│一个伟大强国(世界上两个最有势力的强国之一)领袖的角色,而且是在非常复杂的关键时刻。]

  阿尔巴托夫进一步分析说∶[勃列日涅夫是当时上层政治精英的典型。虽说他形式上具有高校毕业文凭,实际的教育程度却很低,甚至没有多少学识。其人能力平平,文化水平不高。][作为国家领导人,他最大的弱点是∶几乎完全完全没有经济知识;他思想保守,墨守陈规;对新生事物简直就是一个过敏反应症患者。]

  他指出∶[勃列日涅夫操纵权力却是得心应手。][他使战友们俯首贴耳、惟命是从。]包括安德罗波夫和苏斯洛夫这些政治局委员都怕他。如果说勃列日涅夫不懂经济和文化,不懂战略和外交,他对掌握权力所必须的军队、克格勃以及传播工具却控制得很紧。阿尔巴托夫透露,勃列日涅夫在军队和克格勃层层都有耳目,因此当时的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和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都知道自己也处于勃列日涅夫的监视之下。

  当然,这是体制造成的,并非勃列日涅夫一个人的问题。苏联政论家、曾经担任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幕僚的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在『领袖和谋士』(中译本,北京东方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中指出∶[权力是作为命运的礼物落到勃列日涅夫身上的。][骇人听闻的空谈之风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的。][勃列日涅夫喜欢开快车,然而吉尔轿车开得越快,国家的发展就越慢。][侵吞公物、受贿舞弊被视为正常之举,几乎成为通行的生活准则。]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军费的开支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苏联的军力已经和美国并驾齐驱,但是与此同时苏联坐失了无数良机,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各个经济领域的技术越来越落后,工业和农业都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没有现代化的商业服务体系,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越来越低下。这种趋势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解散。

  勃列日涅夫不是虐待狂和迫害狂,但是在利用克格勃对付持不同政见者方面,却是颇为成功的。尽管苏联从七十年代以来各种持不同政见者的情况各异,从自由派到左派都有,但总的来说是苏联缺乏民主和言论自由的结果。

  一九八一年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充分利用了苏联的颓势,运用美国各方面的优势,与苏联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且实施了对苏联双管齐下的[和平演变]战略。克格勃虽然在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情报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在对付国内的持不同政见者方面也效率甚高,但是作为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的专政工具,无法摆脱苏联固有的体制缺陷,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逐渐失利,连招架之力都越来越弱。因此,单是情报机关的效率,并不能扭转苏联在冷战中的颓势,更何况克格勃作为苏联的国家安全机关,无论是职能.管理还是设备,都不可能脱离苏联社会的现实发展水平,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无论是苏联、苏共还是克格勃都未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勃列日涅夫反对改革,他有一句名言∶[改革、改革,谁需要这种改革?谁懂得这种改革?只要更好地工作,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布尔拉茨基指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主要教训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专横的国家体制的崩溃。国家不仅不能保障进步,反而越来越阻碍社会的发展。][即使勃列日涅夫不惜借用斯大林的大镇压手段来加固其摇摇欲坠的楼阁,他也回天乏力,无法使这一体制恢复活力]。

  普京正是在这时期作为低级军官开始其克格勃生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列宁格勒,普京的工作都不会是创造性的,而主要是跟踪和监视被克格勃认为是可疑的外国人如外交官、游客、商人,或是苏联本国的持不同政见者。普京被认为忠于职守,他在克格勃的最初几年,作为一个新手,想必在工作方面的表现是不错的,否则他不会被派往国外。

  两个德国

  一九八五年,普京从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后,即由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第四处派遣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他以这里为基地,以整个中欧的德语地区(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为舞台,度过了他克格勃生涯最有成效的五年岁月。本来普京是可以选择到联邦德国(西德)工作的,西德当时已经是最发达的西方国家之一,生活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比较好。但是,如果要去西德,必须先在莫斯科的第一总管理局的四处工作一段时间(一年至三年),而去东德就没有这个要求。普京显然是急于建功立业,就选择了不需要在机关坐班,立即就可以到第一线工作的方案│到东德。中欧的德语地区是东西方冷战的最前线。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从二战后就展开了全面的冷战,中欧地处两大阵营的中心,遂成为双方渗透和反渗透.间谍活动和反间谍活动的主要战线。两个德国本身就是冷战的产物。一九四五年七月一七日至八月二日,三个盟国(苏联.美国和英国)的国家元首和外长在德国波茨坦举行最高级会议,商定了由这三个加上法国分别占领德国,签署了『波茨坦协定』。会议并没有决定分割德国,只是确立了四个分区占领的格局,以及对德国实行[四化]∶非军事化、非纳粹化、分散化和非卡特尔化。会议也规定了将哥尼斯堡城及其附近地区割让与苏联,那里后来改名加里宁格勒,是普京夫人柳德米拉的出生地。但是,四大国对占领德国以后的打算,怀有不同的战略目的。四国原先都有肢解和分割德国的计划。然而,随著战争的结束,四国不同的战略利益,特别是苏联和美英法之间的矛盾开始出现。英国首相邱吉尔说∶[在我对俄国人意图的怀疑消失之前,我很不愿意分割德国。]美国很清楚,击溃德国之后,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同强大的苏联军事力量抗衡。法国的目标是尽可能削弱德国的力量,以防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斯大林认为∶[这次战争和以往的战争不同,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苏联认为自己在二战中损失最大,因此在德国东部的占领区拆迁工厂,引起美英的不满。苏联实力的增长和战后反帝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更加深了西方对苏联的疑虑。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和西方在德国问题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特别是一九四六年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之后,对斯大林持强硬态度,对抗和遏制政策成为对苏政策的核心。随著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笼,西方将德国的美英法占领区从行政和经济方面逐渐合并。

  斯大林毫不示弱,一方面拒绝了马歇尔计划,另一方面加紧对苏联占领的东欧的控制,帮助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一九四八年捷克发生二月事件,联合政府垮台,共产党掌握了政权,西方认为这是苏联策动的政变,乃加快了三国德国占领区的合并,以阻遏苏联在东欧的扩张。西方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成为分裂德国的第一步。苏联在自己的占领区也推行货币改革。同时,为了抗议西方举行的伦敦会议排斥苏联的参加,封锁了柏林至西方占领区之间的陆路和水陆交通,只允许空中交通。柏林的封锁是冷战的第一个高潮,在此期间柏林正式分裂,西柏林和东柏林分别建立了市政府。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西方占领区范围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亦称西德)正式成立。十月七日,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亦称东德)。从此德国正式一分为二,两个德国分别属于两大政治和军事集团,柏林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分裂的城市。

  虽然盟国对德国的占领已经结束,但是四国仍然在两德和柏林驻军。两个德国就在这种特殊的情势下,开始了德意志民族战后的重建,并且分别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迅速增长。一九五0年联邦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整个德国战前的水平。一九五九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法国,翌年超过英国。五十年代末联邦德国实现了经济复兴,六十年代重新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以迄于今。一九八一年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位,目前是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民主德国在成立后开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行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在六十年代后期就成为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并跻身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民主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确保基本消费,普及了公费医疗和教育,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均十分发达。但是,随著苏联自身发展的停滞,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分工的不合理,以及各种外部因素,例如从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一年有四百五十万人从东德合法或非法移居西德,造成人才和劳动力大量流失,民主德国内部机制的僵化也越来越严重,和联邦德国相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七十年代,民主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联邦德国的四分之一,劳动生产率只有联邦德国的百分之三十,职工收入只有联邦德国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后于联邦德国十│十五年。东德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比西德落后。东德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西德。德国的分裂既是当年纳粹发动世界大战造成的恶果,也是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物。联邦德国从一九七一年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以接近推动改变],缓和及发展与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民主德国领导人在否定德国统一的前提下,同意和联邦德国加强经济、文化和民间的联系。七十年代后期每年从联邦德国到民主德国探亲和旅游的超过八十八万人次,民主德国前往联邦德国探亲和访问的也超过一百万人次。两德之间的经济贸易增长更快,联邦德国为民主德国提供了大量无息贷款,以促进两德贸易。这种贸易对双方是互利的,联邦德国获得了它所需要的市场,民主德国获得了所需要的硬通货,两德人民本来就是一家,民间的交往使分裂的民族和国土增加了重新互相了解的机会。

  苏联在一九五五年九月邀请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莫斯科,两国正式建交,从此苏联和两德都保持外交关系,苏联官方人员在两德都可以合法身份展开活动。当然,苏联官员在民主德国的活动要方便得多,因为民主德国不仅是苏联的盟国,而且苏军在民主德国驻扎,苏联的克格勃和民主德国国安部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这就是普京在一九八五年到民主德国赴任时,两德的基本情况,以及两德和苏联的关系。此时,苏联在冷战中的颓势已经出现,但并不明显,东西方在两德的冷战虽然没有五十和六十年代那么轰动,但是双方都没有偃旗息鼓,而是在更隐秘的情况下展开,普京在其中逐渐扮演了重要角色。

   基地∶德累斯顿

  东柏林是民主德国首都,西柏林则属于西方阵营,柏林从战后开始一直是东西方冷战的桥头堡,但是柏林并非唯一的间谍活动大本营,事实上,在中欧整个德语地区,包括两德、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瑞士的最大城市苏黎世,都是两个阵营隐蔽战线的战常华约和北约的军事对峙的首要地区是在两个德国。

  以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军事情报机构、英国的军情六处、法国的对外安全总局和国防部情报局、联邦德国的联邦情报局和北约的情报协调部门为一方,以苏联的克格勃和格鲁乌、东德国安部的情报局和一些华约国家的情报机构为另一方,在德语区各国展开了激烈而隐秘的谍报战。克格勃在德国活动的大本营是东柏林郊区的卡尔肖斯特。据路透社报道,克格勃在民主德国活动的全盛时期,有二五00多名特工分布各地。柏林以南接近捷克的古城德累斯顿,则是克格勃的又一个重要基地。普京在德国的五年,即以此为基地,从事谍报活动。在普京被任命为俄国总理之后,特别是在他成为俄国代总统之后,已经统一的德国(仍然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情报当局发现俄国的新领袖曾经在民主德国工作五年,就立即调查普京当年在德国的活动,寻找普京的有关档案,询问曾经和普京共事或认识他的德国人。使德国情报机构震惊的是,在他们接收的民主德国国安部的档案中,有关普京的档案已经全部不翼而飞。这是什么人干的?谁不愿意普京当年的情况曝光?这里留下了许多使人耐人寻味的空间。德累斯顿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已经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也是许多德国人认为最美的德国城市,在二战前甚至是世界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可惜一九四五年二月盟军的大规模空袭使这个城市毁于一旦。德累斯顿位于易北河畔,毁于空袭的圣母教堂遗址仍然保存。大部分被毁的历史性建筑物已经重建,包括茨温格宫。著名的赛姆配尔美术馆收藏了许多珍品,包括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这样的无价之宝。德累斯顿又是德国音乐的重镇,韦伯和瓦格纳曾经在此指挥演奏,施特劳斯的歌剧曾在此首演。德累斯顿的歌剧院和交响乐团一直在欧洲享有盛誉。普京在德累斯顿住了五年,当能感到这座城市在文化方面和列宁格勒的共同点,虽然德累斯顿的城市规模小于列宁格勒,人口也只有五十多万。德累斯顿不仅是一座文化古城,更是民主德国的科技研究(特别是原子能)中心,又是重要的工业城市,精密和光学仪器、电器、变压器、发电机和摄影器材的生产都很发达。普京在德累斯顿领导著一个八人小组,我们有理由推测,一九八五年当他从苏联来到德累斯顿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九年的军龄,军衔应已在上尉或大尉这一级。

  普京带著夫人柳德米拉和两个女儿一同赴任,在德累斯顿安家。他们的住所和小组驻地在德累斯顿的安格利卡大街,这条大街位于易北河北岸,和德累斯顿的大部分街道一样,在绿荫的包围之中,宁静而优雅。这里是高级住宅区,附近的楼房都是[施塔西]军官的住宅。普京的两个女儿从小在民主德国受教育,因此能说流利的标准德语,回国后还在莫斯科的德国学校读书,直到普京出任总理,才转往莫斯科本地学校。

  安格利卡大街离苏军德累斯顿基地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柳德米拉经常到基地商店购买苏联商品,普京夫妇还经常到基地看苏联电影,普京在闲时也到基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普京后来回忆说,他刚到德国的时候,东德的商店物品丰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和苏联形成鲜明对照,当时苏联什么商品都缺,到处都要排队。这对初次出国的普京是一种震撼。他经常去德累斯顿以北的一个小城拉德堡,那里的啤酒厂出产东德最好的啤酒。普京买了一个能装三升多的啤酒罐,每次到拉德堡就买一罐,这个罐子有一个龙头,拧开龙头就可以接啤酒。其结果是普京的体重很快就从七十三公斤增加到八十五公斤。

  苏军德累斯顿基地属于苏军西部集群,西部集群即苏军驻德部队,总部在温斯尔多夫,是苏军西方战区总司令部(设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的一部分。白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独立国家,但是现在已经和俄罗斯联合为联盟国家,使俄罗斯又获得了西部的屏障,代表俄国与白俄罗斯签署条约的正是普京。驻德苏军是苏联在国外最大的驻军,八十年代还保持著二十八万人的兵力,基地遍于民主德国各地,德累斯顿则是苏军在东德南部的主要基地。普京和驻德苏军德累斯顿基地的关系,当然不仅仅是去看电影。据德国杂志透露,克格勃给普京的任务,包括和德累斯顿的格鲁乌联系。格鲁乌是苏军总参情报总局的简称,在业务方面一直受克格勃的领导。格鲁乌在国外和克格勃一样有很强的情报搜集能力。普京作为克格勃在德累斯顿的负责人,自然要和格鲁乌协调行动。普京在选举前夕谈到自己在德国的工作,当然是抽象的,不可能透露具体内容。他说,[我是政治间谍,获取政治家的信息,敌人(北约)的计划等等。][工作包括发展线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发到中心。信息包括政党的动态,内部的趋势,他们现在的和潜在的领导人。重要的是掌握,谁在做什么,怎样做的,注意与我们有关的国家的外交部在说些什么,他们在世界各地是怎样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政策。还有就是我们的谈判对手的立场,例如关于裁军的立场等等。当然,为了获得这些情报,必须有线人,发展线人和获得情报是并列的,还有就是分析和加工信息。]

  普京和间谍大师沃尔夫

  曾经在德国活动多年的克格勃中校普京成为俄国总理之后,西方媒体对普京当年的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德国记者们各显神通,探访了普京在德累斯顿等地活动的有关人士。但是,毕竟普京从事的是秘密行动,档案已经失踪,即使德国有关当局掌握了档案,考虑到德国和俄国的关系,特别是普京本人对德意志民族和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具有好感,绝没有理由将这些档案公之于众。有的记者或道听途说,或未作基本核实,报道就会失实。例如,二000年二月初外国通讯社引用德国『萨克森日报』的报道称,普京在一九七五年作为塔斯社记者派驻波恩,不久即因从事间谍活动被联邦德国政府驱逐出境,之后就到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工作。报道还援引德国情报局发言人的话说,普京一九九0年至九四年在德累斯顿为克格勃工作。这个报道实在错漏百出。无论是根据俄国官方通讯社俄通社公布的普京简历还是俄国国内外的有关报道,一九七五年普京二十三岁,虽然已经加入了克格勃,但只是刚开始接受谍报工作的基本训练,没有也不可能作为塔斯社记者派驻波恩。至于一九九0年至一九九四年,普京是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市政府工作,他的[灰衣主教]绰号就是那时获得的。同一报道还援引一个前克格勃官员的话说,普京当年在德国的工作并不出色。

  一九九八年普京已经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的总统班子工作,叶利钦多次研究了普京的档案后,决定任命预备役中校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叶利钦看到的档案,当然是克格勃保存下来的,从这个任命可以推测,克格勃对普京在德国的工作评价不会很差。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旁证,可以证明普京在德国的工作相当有成效。一九八八年,即柏林墙倒坍前一年,民主德国国安部(施塔西)给普京授勋,颁发勋章的是东德国安部部长埃里希.米尔克(一九0七│?)。米尔克是德共老党员,纳粹德国时期逃往苏联,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二战后回到德国,参与组建国家安全部。他是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表彰的理由是普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杰出贡献]。另一个报道与此稍有出入,即授勋是在一九八七年德累斯顿纪念十月革命六十周年的大会上,不是由米尔克而是施塔西的另一个负责人波希姆为普京授勋。

  普京自己在选举前的一次访谈中首次承认,他在德累斯顿的工作很出色,两次获得提升,他去东德的时候,是高级侦缉人员;随后提升为处长助理,最后提升为第一总管理局四处处长的高级助理。施塔西为普京授勋,当非虚应故事,而是普京确实为苏联和民主德国的情报工作作出了贡献。普京在德国工作时期,和马尔库斯.沃尔夫([米沙])有接触,由于沃尔夫在西方以间谍大师闻名,西方情报界人士提起沃尔夫都会肃然起敬,由此可以证明普京也绝非等闲之辈。前文谈到佐尔格和阿贝尔这两个属于克格勃的世纪间谍大师。沃尔夫虽然也被视为间谍大师,情况却完全不同,沃尔夫从未在第一线工作,他完全是幕后部署、指挥和控制。马尔库斯.沃尔夫,一九二三年出生于德国南部赫辛根的一个犹太人医生家庭,这位医生是马克思主义者。希特勒上台后,沃尔夫的父亲无法在德国生活了,于是辗转来到苏联。一九三四年沃尔夫随著母亲也到达莫斯科和父亲团聚,沃尔夫从此在苏联生活了十二年,苏联成为他的第二祖国,他有苏联护照,俄语说得和俄国人一样,俄国人称他米沙。战时沃尔夫在共产国际的学校学习,也参加了莫斯科的[德国人民电台]的广播工作。战后即回到德国,在德国的柏林电台从事新闻工作,集采编播于一身,显示了很强的工作能力。沃尔夫作为记者采访了一九四六年的钮伦堡审判,其报道通过电波传遍了德国的千家万户,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一九四九年民主德国成立,沃尔夫被调到外交部,随即被派往苏联,出任民主德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其父则担任民主德国首任驻波兰大使,父子同为新德国的外交官。这时他退出了苏联国籍,成为民主德国的公民。
一九五0年民主德国国安部成立。翌年沃尔夫被调回国内,加入东柏林的一个经济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实际上是国安部对外情报局的前身。沃尔夫善于概括和总结,分析和预测能力强,很快成为研究所的骨干,一九五二年即升为部门副主管,一九五三年研究所正式改名侦察局,直属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沃尔夫也升为局长,年仅二十九岁,两年后即晋升获少将军衔。此后沃尔夫即领导著这一部门,主要针对联邦德国,展开了极有成效的情报活动,直至一九八七年退休。

  沃尔夫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在西方苦心布建和经营了严密的间谍网,他手下有四千多名情报人员,其中一半在联邦德国,一半在其他西方国家。他本人一直居于幕后,长期以来西方情报机关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人长相如何,直到一九七八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出现被拍下一张照片,西方才知道了他的形象。

  沃尔夫虽然不在第一线工作,却不等于他不到第一线,其实这位间谍大师经常化妆易名使用别的身份出入西德和其他西方国家,只是西方情报机构从未发现。

  沃尔夫在联邦德国布建的情报网成效之大,在间谍史上堪称奇迹。这里仅略举几例。

  打入联邦德国总理府。一九二七年出生的京特.纪尧姆曾经是纳粹党员,入伍后被英军俘虏,后逃脱,在苏联占领区生活,加入了德苏友好协会,成为摄影记者。一九四九年被民主德国情报机构招募,在苏联基辅的克格勃学校受训三年,一九五四年混在难民中进入西德,一九五六年定居西柏林。他参加了社会民主党,埋头苦干,不问名利,在党内的地位逐渐上升,一九六四年担任了社会民主党法兰克福地区的书记。一九六九年社会民主党主席维利.勃兰特当选联邦德国总理,纪尧姆成为勃兰特的顾问,一九七二年成为勃兰特的秘书,从此勃兰特有什么机密文件,沃尔夫就有什么机密文件,克格勃也分享到了大部分情报。当然,沃尔夫的情报来源众多,即使纪尧姆在一九七四年四月被捕,也没有对沃尔夫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勃兰特是联邦德国最早推行新东方政策和缓和政策的总理,这一政策确实缓和了东西方关系,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对苏联东欧的和平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新东方政策开始的。但是沃尔夫派遣的特务使这位总理被迫辞职,沃尔夫后来承认,纪尧姆进入总理府并非事先安排好的,勃兰特的下台其实并不符合民主德国的利益。

  众多女间谍。沃尔夫利用女间谍之多之成功,在间谍史上也罕见其匹。女间谍中被捕而曝光的有∶一九五五年被捕的施密特(捕前为联邦德国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的秘书);一九六六年被捕的海茵茨(捕前为联邦德国外交部秘书);一九七三年被捕的奥斯丹丽特(捕前为联邦德国驻美国大使馆秘书和外交部秘书);一九七六年被捕的贝格尔(捕前为联邦德国驻法国大使秘书);一九七七年被捕的达格玛(捕前是联邦德国总理府秘书);一九八五年被捕的赫克(捕前是联邦德国总统办公厅外交事务秘书);一九八八年被捕的法尔克(捕前是联邦德国发展援助部欧洲处官员)。这些女间谍全部是联邦德国公民,为民主德国提供了大量西方的绝密文件。她们的男朋友或丈夫都是沃尔夫的部下,她们因爱情而成为间谍,且多至死不悔。夫妻间谍。卢策夫妇都是沃尔夫的特工,卢策夫人在联邦德国打入了国防部,成为国防部部长的秘书,丈夫则进入国防部的设备司,他们窃取了大量联邦德国国防部机密文件,一九七六年被捕。维尔纳夫妇,丈夫在基金会工作,妻子是科尔总理秘书室的秘书,据称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即由她窃取提供给沃尔夫和克格勃。他们在一九八五年暴露之际,成功逃脱。这些都是西方媒体公布的案子,实际上沃尔夫的绝大部分成绩都还没有公布,也可能永远不会暴露,他曾经说过∶[让那些秘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守口如瓶到死。]。在两德统一后,沃尔夫先到苏联避难,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后他回到德国被捕,一九九三年被判处六年徒刑,一九九五年提前获释,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以色列,以色列[摩萨德]对这位犹太裔同行表示了最高的敬意。沃尔夫作为德国犹太人,既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又有极高的智商和领导才干,是天生的间谍活动领导者。他始终将当年的间谍活动视为保卫和平的工作,认为他的情报活动防止了欧洲的冲突。当然,再高明的间谍大师也无法力挽狂澜,当整个阵营都濒临崩溃的时候,无论是间谍网还是军队都已经无能为力,这或许不仅是沃尔夫个人的悲剧。
普京到德累斯顿之后,经常到东柏林出差,日常工作又与施塔西多有联系,因此得以认识沃尔夫。在此不妨稍微回顾俄国和德国文化方面悠久的联系。德国是最接近俄国的西方大国,彼得大帝就从德国吸收了许多当时的先进工艺。彼得大帝的继承者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位德意志亲王的女儿,她担任俄国女皇三十四年,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彼得大帝。德语长期以来一直是俄国人学习的第一外语。德俄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是各方面的交往都很密切。在俄国还有数百万的日尔曼民族。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就学过德语,在莫斯科的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又强化了德语,也学过英语,但德语讲得最流利。关于他说德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尽管普京在到德国之前已经掌握了德语,但是毕竟没有和多少德国人打过交道,因此刚到德累斯顿开始工作后,他还不敢接电话,怕说德语辞不达意。后来,多说几次,也就越来越熟练,自信心也大增。两个月之后,普京的德语就完全可以对话,等离开德国的时候,德语已经非常流利了,这对他后来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工作很有帮助,即使现在也是非常有用的,列宁之后的俄国元首都不会外语,普京作为代总统接见德国记者,很自然地用德语交谈,赢得德国记者们的好感。据说他的德语还带有萨克森口音(德累斯顿属于萨克森州)。

  普京和沃尔夫的交流没有问题,因为他们不但相互熟悉对方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属于同一阵营和同一行业。关于他们之间交往的报道不多,一方面是他们当时的地位并不平等,普京只是克格勃在德累斯顿的负责人,沃尔夫却是整个民主德国对外情报的最高负责人。另一方面是距今不远,牵涉到克格勃和施塔西的许多事情都还没有公开。

  沃尔夫在获悉普京成为俄罗斯代总统之后,对普京作了这样的评价∶普京在德累斯顿期间学会了纯正的德语,还领导过几个东德情报人员,并非令人惊奇的事。[这一切都很正常,他们总得做点什么,尤其对一个少校军官来说│他还想得到提升。](由此可以得知,普京在大约一九八六或八七年被提升为少校)沃尔夫对来自苏联的后辈相当理解。他将普京和他熟悉的克格勃官员以及苏军将校相比较时指出,普京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也许通过外派,他们和国内的同事相比,变得更有教养,对世界的理解更多一些,也更能容纳。]普京作为职业情报官员,在德国工作期间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组织能力,对此沃尔夫认为∶[娴熟地掌握伪装技巧,这种能力可以为政治生涯带来极大的好处。]真是饱经政治风云和沧桑的老前辈的经验之谈。普京成为叶利钦接班人的时候,沃尔夫刚从莫斯科回到柏林。[米沙]在莫斯科如果见过昔日的老战友普京,普京和老前辈讨论俄国和北约的关系,甚至谈更广泛的战略问题,都是很自然的,尽管沃尔夫守口如瓶。作为当今俄国代总统普京对情报人员,对克格勃同事的偏爱已经引起西方记者的注意。普京对沃尔夫如果怀有敬佩之情,同样很自然。
   [日出]行动

  普京在民主德国五年,主要是在德累斯顿,但是莱比锡也是他经常去的城市,因为他是莱比锡[苏德友谊之家]的主任,这是他的公开身份,实际上他和格鲁乌的合作主要是在莱比锡。也有报道说,监视驻德苏军,也是普京在德国工作的一部分。在德累斯顿,普京小组的办公室是一座建于一九0九年的二层楼别墅,四周有很高的围墙,大门有武装警卫。五十米外就是施塔西总部。莱比锡和德累斯顿都属于萨克森州,无论是坐火车还是汽车,数小时就可以到达。莱比锡是民主德国第二大城市,城市规模略大于德累斯顿,人口超过六十万,这里以传统的印刷和出版业闻名,金属加工工业业很发达。莱比锡又是德国重要的文化中心,布商公会管弦乐团更是欧洲最古老的乐团之一,这里有一四0九年就成立的大学和欧洲最大的教育图书馆。普京自己透露,他在德国的情报活动,是以北约为主要目标,搜集的情报都直接报送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为此需要招募当地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了当年普京的一个线人提供的情况。此人是德国人克劳斯.朱克霍尔德,是施塔西的官员。一九八五年他在德累斯顿认识了普京。当时普京赴任不久,朱克霍尔德驱车带领普京在德累斯顿四周观光,后来又多次见面。
最后,朱克霍尔德被普京招募,加入了普京直接领导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由十五名东德官员组成,分布在德累斯顿、莱比锡、爱尔福特和柏林。但是小组成员并不知道他们是在为克格勃工作,还以为是在为施塔西工作。他们向普京提供了有关东德政界、黑社会和亲纳粹组织的情报,朱克霍尔德则向普京提供了施塔西的档案。直到普京离开德国三年后的一九九三年,这个小组的成员才陆续被统一后的德国当局逮捕,而告发他们的正是朱克霍尔德,他在统一后不久就向德国反间谍当局自首。小组成员中地位最高的是东德基督教民主联盟的一个高级官员,他和联邦德国、美国的基督教政党都有联系。

  朱克霍尔德对普京的评价是,普京为自己的克格勃身份而自豪,他沉默寡言,但却很善于从别人那里套出话来。『星期日泰晤士报』认为,由于朱克霍尔德的变节,使克格勃在德国的网络受到了破坏,普京也被因此被调回苏联。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而是整个德国、东欧和苏联的局势都发生了巨变。

  每年春季的莱比锡博览会,在两德统一前,是东西方最重要的贸易集会。莱比锡也是重要的国际会议城市。因此,莱比锡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次的旅客参加博览会和其他各种国际会议。在东西方之间存在柏林墙和铁幕的情况下,莱比锡这种国际性城市顺理成章地成为东西方间谍活动的中心。因此普京在莱比锡的公开身份肯定有助于情报的搜集。

  德国媒体透露,已知普京在德国期间最大的活动,是组织和开展了代号为[日出]的行动计划。关于这个计划的细节都还不得而知,德国记者只打听到,这个计划是在两个德国建立一个间谍网,主要是搜集苏联所需要的经济和科技情报。普京活动的范围相当广泛,接触的人包括两德的各阶层,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官员。
为了执行这个计划,普京以德累斯顿为基地,经常到莱比锡,还持外交护照往来西柏林、联邦德国首都波恩和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这都是有记录可查的。此外他的足迹还到过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世。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城市全在德语区,而且都是冷战中间谍活动活跃的城市,英国作家约翰.勒卡利多部著名间谍小说(包括『寒风谍影』)都是以中欧这些德语城市为背景的。在冷战时期,东西方这种谍报战虽然没有硝烟和刀光剑影,却也充满各种阴谋、叛变、收买和渗透,双方谁都不是善类。德累斯顿的微电子技术工厂Robotron是苏东集团仅有的五个同类工厂之一,拥有近七万名职工,所生产的电子计算机供应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克格勃的莫斯科总部的行动与研究资料系统所用的电子计算机即为该厂所生产,因此确保这个工厂的运作和反间谍,即是普京的工作之一。
另一方面,这个工厂和联邦德国的西门子以及美国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都有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获取这两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也是普京的工作。Robotron公司研究部门的主管默克尔对西方记者说,施塔西在该公司任务有二∶搜集技术情报和监视公司职工。普京显然是和施塔西合作,在该公司举行技术研讨会的时候,从出席的西方公司代表那里攫取技术情报。普京一九八五年到民主德国的时候,无论是东德还是苏联与西方在科技和工业技术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克格勃在发达国家的重要任务就是窃取经济和技术情报,以改善苏联的技术。克格勃在这方面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包括从美国和英国获得有关原子弹和氢弹的技术。尽管苏联科学家在核武器方面已经具有独立开发的能力,但是克格勃从西方得到的技术,当然有利于加快核武器研制的进程。普京在德累斯顿和其他城市也发展了一些当地官员和专业人士为克格勃提供情报。当然,这种工作是绝密的,施塔西不知道,地方当局当然更不知情。曾经在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八六年担任德累斯顿市长的希尔说∶[克格勃在德累斯顿干什么,对我们来说也是秘密。我们和苏军将领有良好的关系,但是并不认识克格勃的下级官员。]

  普京还使用[燕子]刺探情报。克格勃和施塔西都擅长这一手段,即利用女特工接近目标,色诱对象,再使之就范,为己方提供情报。在德累斯顿,普京有若干受过训练的[燕子](克格勃或施塔西培养的年轻貌美的女特工)活跃于贝琉酒店。这座酒店位于易北河畔,离安吉利卡大街不远,是德累斯顿的高级酒店之一,一座三层高的传统德式建筑。这家酒店的登记处在克格勃和施塔西的控制之下,一旦某些有价值的西方旅客入住,很快就会有精通旅客所属国家语言的年轻女子上门。对克格勃和施塔西来说,刺探情报是不择手段的,正如普京所说:[当然有很多见不得人的活动。]

  普京在联邦德国的活动当然瞒不过西德的情报机构。这位常驻东德的苏联官员到西德,照例会被西德特工盯梢,普京在和他们周旋的时候,充分运用了在克格勃学到的摆脱跟踪技巧。据俄国报纸报道,普京曾经罕有地透露过他当年在德国这种反跟踪的经历。普京有一次在联邦德国某一城市整天游荡,以摆脱跟踪者,不料对方十分专业,普京未能成功。但是还有一次,普京驾车准备和一个情报人员接头,发现被跟踪,普京将礼帽放在车前座上面,使人误以为是两个人在车上,骗过了联邦德国的特工。

  德国情报机构近年调查了[日出]计划,认为这个计划并没有随著两德统一和苏联解体而寿终正寝,换言之,普京当年布建的间谍网现在应该还在运作。这使德国方面相当困惑。受到德国情报机构调查的前民主德国施塔西高官和政府官员都不知道[日出]计划,当然像沃尔夫这样的间谍大师即使知道也决不会透露。[日出]计划实际上还在黑暗中,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