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6002010-04-13 07:00:32
斯大林为何最终放弃暗杀希特勒?

 

  李有观 刘国伟 2009.05

 

  今年2月26日,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在全球公映。片中,美国著名男影星汤姆·克鲁斯主演了图谋刺杀纳粹头目希特勒,但壮志未酬的德国军官冯·施陶芬贝格。电影情节基本符合二战史实。但许多人有所不知,当时的苏联人也在策划暗杀希特勒,不过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斯大林却主动放弃了暗杀行动。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4月16日披露了此事。
 

  1.本想在莫斯科搞“斩首”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闪电战”,3个集团军群突然袭击苏联。在战争初期,苏军准备不足,损失惨重,丢失大片国土。
  《共青团真理报》载文称,1941年7月5日(德国进攻苏联两周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就组建了一个归他直接领导的特别行动小组,由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中校任组长,深入德国敌后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1941年8月8日,该小组向斯大林呈交了第一份行动报告,建议把消灭希特勒作为行动目标。在得到斯大林等人批准后,他们开始了周密的筹备工作。
  1941年9月底,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开始了代号为“台风”的攻势,大举进攻莫斯科。莫斯科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被德军攻占,将会对苏联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在180万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日子里,苏联人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连红场上的列宁遗体也被转移到了其他城市。
  苏多普拉托夫中校的特别小组曾以为,莫斯科很快将被德军攻陷,于是让大批特工“潜伏”下来,打算趁希特勒到莫斯科“祝捷”时干掉他。特别小组认为,莫斯科一旦被德军占领,毫无疑问,希特勒肯定会亲临莫斯科城,并且很可能会以拿破仑为“榜样”检阅其军队。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分析不无道理,法国被击溃后,希特勒就曾得意洋洋地在埃菲尔铁塔下留影。
  但是,苏军极其坚强的抵抗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于年底转入反攻,最后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彻底胜利,这使得特别小组只好选择在德国国内动手了。

 
  2.苏联歌剧名角叛逃提供机会
 

  要在敌国的领土上刺杀该国领导人,其难度可想而知,尤其在战时状态下,苏德双方自然是严加防范。苏多普拉托夫中校的特别小组花了很大气力来物色合适的人选。这时,一位苏联歌剧名角的叛逃为他们提供了机会。
  1941年秋天,就在莫斯科战役的紧要关头,苏联歌剧界的著名演员弗谢沃洛德·布卢门塔尔·塔马林叛逃了,他投靠了城外的德军。
  特别小组发现这位叛国者有一位侄子在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服役,他的名字叫伊戈尔·米克拉舍夫斯基(下称米氏)。小组与米氏谈过之后,米氏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渴望,欣然接受了到德国敌后工作的建议。为进行这项危险的工作,他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来建立假档案和掌握侦察、破坏的技能,在周密准备之后他潜入德国去寻找叔叔塔马林。
  1942年春天,特别小组从德国柏林得到好消息:米氏到达了目的地。德方的反间谍机关显然不信任这位苏联年轻人,于是用各种刑具来考验米氏,甚至以枪毙相威胁,都没发现破绽,于是米氏最终获准同姑父塔马林会面,不过他的行动受到严格限制。
  米氏曾荣获列宁格勒军区拳击冠军,他出色的拳击技艺最终助了他一臂之力,纳粹德国体坛的骄傲、世界拳击冠军马克斯·施梅林格(德国迄今为止惟一的世界重量级拳王)非常欣赏他,两人相谈甚欢,施梅林格还赠给他一张有亲笔签名的照片,这无疑成了他特殊的身份证明。有了这层关系,米氏可以更方便地执行任务了。

 
  3.纳粹当红影星也是苏联间谍
 

  米氏不仅去看望了姑父母,临离开莫斯科时,有人给了他一个柏林的地址,并叮嘱他应前去“拜访”一下,并尽可能在此住下。户主的名字在莫斯科被称为奥莉加·康斯坦丁诺芙娜·契诃娃。
  契诃娃是一个有苏联背景的女演员。1921年,她结束了自己与苏联演员米哈伊尔·契诃夫(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侄子)的短暂婚姻后,只身从故乡高加索来到德国。在德国,她因出演无声电影《沃吉洛德城堡》而名声大振,成为德国影坛一颗璀璨的明珠。奥莉加交游甚广,常出入德国上层社会,与希特勒、戈林(纳粹德国空军元帅)、戈培尔(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等政要交情不浅。她不忘故国,还与遥远的故乡有着密切联系。
  据2004年9月号的俄罗斯《绝密》杂志报道,是苏联军事情报局的主管扬·别尔津,成功地让奥莉加接受了谍报使命,并教会她使用各种间谍器材。奥莉加成了希特勒情妇艾娃·布劳恩的密友,并通过她结识了希特勒本人。对奥莉加而言,迷住希特勒并不困难,元首很快成为她的忠实影迷,经常邀请她参加各种高级别的活动,把她的座位安排在自己身边。
  据贝利亚证实,苏联从奥莉加那里得到了许多有关纳粹上层的重要情报。米氏被派到奥莉加身边,协助他工作的还有3名来自南斯拉夫的侦察员,他们都经验丰富、有勇有谋。奉特别行动小组领导人之命,他们开始进行暗杀希特勒的周密准备:确定可行的办法,搜集必要的信息。特别小组通过秘密邮箱同莫斯科保持联系:可靠人物从“邮箱”中取出密件,通过瑞典,再转送莫斯科。有关米氏的消息不断被传回莫斯科,但其中也有坏消息:利用奥莉加完成暗杀希特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难以在她那里安置杀手。这使行动小组非常沮丧。
  在一次例行密报中,米氏向上级报告有暗杀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的机会,但莫斯科只对头号人物希特勒感兴趣,没有理会米氏的建议。 


  4.斯大林决定放希特勒一马
 

  就在暗杀行动小组绞尽脑汁,准备寻机干掉希特勒时,斯大林本人却决定放希特勒一马。这是怎么回事呢?俄罗斯《论坛报》2004年曾这样写道:
  1943年的一天,国家安全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和特别小组负责人苏多普拉托夫,奉斯大林之令来到莫斯科近郊孔策沃的别墅,听取斯大林关于暗杀行动的指示。落座之后,斯大林突然决定:撤销暗杀希特勒的计划。这让相关行动负责人非常吃惊,但没人敢问“为什么”,因为那时的斯大林在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下属必须无条件执行他的命令。
  1944年,苏军对德军连续发动了10次重大的战略性进攻(史称“十次突击”),收复了本国的全部领土,并将战线推移到境外。苏军已进入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苏联离战争胜利越来越近了。这时,梅尔库洛夫和苏多普拉托夫才敢冒险向斯大林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撤销了命令?”斯大林解释说:“只要希特勒活着,德国就不会与西方单独媾和;同样,对美国和英国来说,只要希特勒在台上,他们就不可能与德国媾和。一旦希特勒死了,到时掌权的很可能是二号人物戈林,西方大国就会与德国媾和。这对我们不利,我们已经接近于彻底打败德国了。所以你们别碰希特勒。”
  彼时的苏联,已经一只脚踏入了胜利之门。斯大林显然不想看到希特勒死后的德国新领导人与英美等西方强国单方面媾和,再全力与疲惫不堪的苏联厮杀。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种担心绝非多虑,就在战争末期,纳粹的二号人物戈林确实曾希望希特勒能授权他掌管国家一切事务,并建议与英美谈判。这让希特勒大为恼火。在斯大林看来,希特勒的败亡是早晚的事情,希特勒对盟军死硬的态度反而对苏联有利,为什么不让他好好活着呢?

 
  5.两位“潜伏”人员的晚景
 

  就这样,斯大林出于大战略的考虑,放过了希特勒。此后,米氏就再也没接到莫斯科的行动命令。他在德国完成了一系列危险任务后,于1944年底战争结束前辗转回到苏联。凭借在战时隐蔽战线的贡献,他获得了红旗勋章。
  奥莉加战后的经历更为曲折。俄罗斯《绝密》杂志称,奥莉加在柏林攻克前3天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反间谍人员逮捕。她在接受审讯时,说出了自己的间谍代号。反间谍人员觉得事关重大,将她送到莫斯科接受进一步审查。此后的审讯工作开始由国家安全部门的领导人接手,其中包括贝利亚本人。最后,奥莉加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并荣获列宁勋章。
  之后,奥莉加重返德国。1949年,她搬到西柏林,1955年息影从商,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经营得很成功。
  在其后的岁月中,奥莉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始终否认自己曾和苏联情报机构合作。但西方出版了很多关于奥莉加传奇经历的书籍,书中将她描写为“苏联间谍女王”。
  1980年,83岁的奥莉加去世,永远带走了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斯大林为何最终放弃暗杀希特勒?
  • 二战各国军队饮食大整理
  • 周永康老谋深算 李庄案给薄熙来埋炸弹
  • 《大明王朝1566》-高清在线观看 46集连续剧
  • 专辑[探索•发现]燃烧的黄龙旗 寻找彭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