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8 11:33:36

胡言乱语《失去爱》

寒冷的冬梦

在和冬梦网友的讨论中,既然她已经指出了我的那么多的错误,我就不得不指出她的几点错误了。

“你书中的人物,都是不为衣食所愁的精神贵族,不能不说,多少减弱了他们的人味儿:))”

富人也是人。要以平常心视之。我不认为写一些衣食无忧的人,就没有必要,或者减少了小说的价值。红楼梦写的就是一些真正的贵族,关在一个大院子里的琐碎生活。我知道,其实你写一些贫困中的人,贫困中挣扎奋斗的人,更容易激发起人们的同情心和赞扬。另外,贫穷其实不会增加人的美德,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只不过善良的人往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但冬梦网友为什么会用“人味”这个表达?在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表达。它让我首先想到的是《水浒传》中,那些荒郊野岭做人肉包子的黑店。然后,我就想起大学实习时发生的一件往事。

人味

但是一天下午,我从学校赶到医院。已经接近傍晚,我还没有吃中午饭,饥肠辘辘。在外科病房,我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儿迎面而来。这时遇到小袁。我问他什么这么香?小袁说,上午手术切下了7床的一条小腿,现在老师正带着几个同学,把小腿煮熟制作骨骼标本.我大喊一声,啊!拉着小袁就跑。小袁问干嘛?我说快去吃口肉啊!你以为晚了他们会给咱哥俩留嘛!跑进大夫值班室,我看见他们几个正在组装一条小腿。我说问,肉呢?他们停住,奇怪的看着我。我又问,剔下的肉呢?他们这才明白,告诉我扔了。我当时追悔莫及。不过直到今天我仍然怀疑他们骗我了。

闲话闲看

我不太理解小峰和夏雨性格很相像的说法。可能原因就在于传统小说中人物个性鲜明,人物之间的性格都被刻意的不同了。

如果分析一下,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这两个人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男人:

小峰从小理想远大,他发奋追求自己的理想,一直到中年,当发现理想不可能实现后,就主动放弃了,不受那份折磨。小峰个性总的来说,是果断和主动的。

夏雨从小也有理想,但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父母安排他学计算机,他就学。女友威胁不分手,他就不分手,要结婚他就结婚。他不刻意追求,总是犹豫,可是内心有些东西他始终没有让它们泯灭掉。

小说中有许多呼应的地方,有同有不同。有些相隔遥远,有些很近。比如,两个人的婚外恋,就比较近。在处理婚外恋上,如果你细看就会发现很是不同。(这里也要说到婚外恋,我觉得,婚外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情。有无奈,有美好,也有龌龊。如果一个中年人对待这件事情,还只能做简单的道德批判或者只会起哄看热闹,那么用一种最温和而不太准确的说法,就是他/她还是个孩子。

这两个人都谈不上心灵空虚。他们都有思想,有良好的修养,但他们都孤独,内心寂寥。

那么什么是真实感呢?我已经听到过好几个朋友告诉我,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就是他(她),他经历过的所有的痛苦,他(她)都经历过。我相信,至少对一批人来说,我的小说是相当真实的。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没有故意要扭曲时间。我只是没有拘泥于简单的时间上的顺序。我需要的是我的小说的内在的顺序。同时,我想在有限的篇幅里尽量涵盖更多的内容。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想找个人,和他说说我的这部小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是生活在我的小说里的。直到现在仍然每天在修改它,我真的是把她改过太多遍了。但是,这已经够了。现在我已经被我的生活和这部小说琢磨得精疲力尽,我发现现在我已经再也不能多谈她了。

那么,你爱怎么评论就怎么评论吧,只要你说她好就行,我就仍然还喜欢你。

都是你

我喜欢亭亭swung dash的一个观点:小说中的小峰和夏雨都是“你”。我在读过之后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观点。这部小说从某种角度说,只是作者在写一个人,你。

当然,这并不说明,亭亭swung dash比我们更聪明。只不过是千虑一得,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愤怒的小鸟

自从沙丁跟读立的长篇小说《失去爱》之后,已经几次被气得死去活来,大发脾气了。沙丁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小说怎么能这么乱写呢!如今网络的问题就是太自由,乌烟瘴气。沙丁被气的像一只愤怒的小鸟,瞪着通红的小眼睛,不停地扇动着翅膀。以至于现在每天晚上,当沙丁在读立的小说时,沙丁温柔的妻子都要坐在沙丁的身边,战战兢兢的给他拍着背,不住的劝慰他:别生气了,别生气了,这不过就是一个人闲的没事儿瞎编的一部小说啊!别生这么大的气嘛,亲爱的!

系统性的模仿

总之,看来冬梦是爱上尤金了。所以,提出一个,“尤金是不可能被系统模仿的。”系统的模仿,是一个有意思的提法。

就艺术而言,我觉得有些人的方式是可以模仿的,有些则很难模仿。可以被模仿的方式,未必就是不好的方式。在文学上,我觉得马尔克斯是可以模仿的,而托尔斯泰是难以模仿的。托尔斯泰是一个仿佛没有什么技巧的作家,但是他的文字一出来,就有一种雄浑之气,好像毫不着力,但力量巨大。比如,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当然不是那句格言,据说格言是后加上的。)这里仿佛没有任何技巧,但是你一读就感觉特别的大气,有分量。

“莫言先生的家里全乱了。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各种嘲讽、攻击、谩骂和侮辱纷沓而至。莫言先生先是惊恐,继而愤怒,最终疲惫的坐下来,喝起了他已经喝了快一辈子的衡水老白干。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偷喝家乡的这种廉价白酒时的光景,那时他才六岁,只抿了一小口就痛苦得龇牙咧嘴,几乎流出了眼泪。现在,在三杯白酒下肚后,莫言先生终于又开心的咧开嘴笑了。他想,不管怎么骂吧,反正现在自己已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了。”

噢,那些可爱的错误

有时候一个人可爱,是因为他有一些可爱的缺点,会犯下一些可爱的错误。所以,有错必改也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世界上本没有太多绝对的事情。有时候,一个人把可爱的缺点改正后,就没有什么优点了。

 

2016/11/8

 

写这篇胡言乱语时,偶尔发现了雪伊的一篇评论。很好的一篇评论,差点漏掉。

雪伊:

“读来有一种感觉,像是不经意,走进一栋estate sale的老宅,主人故去,收藏颇丰。

有似乎无心堆砌堆积的破烂儿,亦有极有品位的精品。。。

在众多的房间里穿梭游荡,耳边伴随着冗长的梦呓般的碎语,描摹屋主生前的各种奇闻轶事。。。

有时候,看着墙上的一帧照片,或是翻看着一本旧书,恍惚间,就会穿越附体,觉得自己就是这房子的主人,故事的主角。

幽灵般地看到自己的过往,今天,与未来;心中混合着感动与悲哀,庄生梦蝶,不知身在何处,生为何人?

看到一些诡异甚至恶心的收藏,会觉得厌恶,觉得收藏者病得不轻,药不能停。。。

听着背景旁白的介绍,会感到怜悯,觉得逝者拥有过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看清了人生与世界,却一无所有,甚至迷失了自我。。。

看到最后,觉得这屋子,是一座走不出去的迷宫,将屋主圈禁在“自我”的幻象里,苦苦挣扎,不得其门。

爱看起来是自我与外界与他人界线感的消失,与某种意义的弥合;与自我的清晰,清醒,理性相对立。

而其实,找到爱,就是找到了自我的边界,自我的定义,自我的映射。。。否则,自我仿佛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下笼罩的黑洞,摸不清,填不满。

最恐怖的是,走着走着,你会发觉,你和这房子的主人一样,走不出去了,迷失在无边无际的收藏之中,无数的房间,无数的门,无数的镜子,无数的自我的影像,旁白的声音好像并不来自外界,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幻听与自白。。。你不知道,是读着别人的生活,还是活着自己的。。。

文字中,有死亡的味道,人生的真相。。。走在其中,感觉很多负能量,无力,无奈,沉重,绝望。。。周而复始,却无法突破的轮回与复制。。。太黑色。。。”

 

 

 

晓芮2016-11-08 20:38:13
脆弱,多愁善感。人生一个过程而已。积极点,坚强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