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19702020-08-08 23:44:16

 

眼光,见识也。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曰:“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两军交战,其实胜负在战争前打响的时候,主帅之间的对决已经决定了。主帅如果是战略家,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而失败的主帅,往往是鼠目寸光,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有没有眼光,也决定了TA自己未来的前途如何?

还可以避免发生一些可以避免的悲剧,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既然眼光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更有眼光呢?

在下也是笨嘴拙舌,也不是世外高人,只是凭着自己的一些体会来做个推导吧。

眼光可以拆出来两个字-“眼”和“光”。

眼,不仅仅指的是生物学上的眼睛这个器官,更多指的是个人的学识、经验和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博学多识,再加上丰富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人生的经历也是不可忽视的。

当人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经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不管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经历,我们都要从这些经历中提炼出自己今后做事判断的眼光来。

久而久之,眼光就练出来了。

但是,光有这些“眼”还不够,因为还有一个“光”。
“眼”是从外向内,而“光”是由内往外。

随着自己大脑里的知识、经验和经历越来越多,逐渐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光,不仅仅是指物理学上的光,在这里指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领悟和智慧,进而指导自己的言语和行动。

人的“光”也有大小之分 同时人的“光” 也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生或明或暗的变化。

有的人心中的“光”会越来越明亮, 但有些人的“光”却越来越暗淡. 以致万念俱灰, 甚至走上绝路。

中国古代能人志士也很强调修炼自己内心的眼光。他们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言行举止,并运用到自己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吾日三省吾身”。他们使自己有更多的眼光来处理世间万事万物。

而在古代的以色列,公元前13世纪左右,摩西本来就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在40岁的时候,因怒气而犯了罪,被迫逃到西乃旷野,在那里放羊,漂泊了40年。

摩西的人生前40年是“眼”的体现,因为他掌握了许多的知识、经验和人生的经历。

而在他人生中场的40年,也就是在旷野的40年,他是实践了“光”的飞跃。在那渺无人烟,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他逐渐地培养出“谦卑”,”忍耐”,“坚毅”,“勇敢”的内心之“光”。

在摩西80岁的时候,在他人生的下半场,他被上帝呼召。摩西带领200万以上的以色列老百姓,浩浩荡荡,出埃及,过红海,越旷野,最后眺望到了迦南美地。
摩西胜利地完成了上帝托付给他的使命。

从摩西写的诗中,可见他的“眼光”有多么地高。

“主啊,你世世代代做我们的居所。

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

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

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惊惶。

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70岁,若是强壮可到80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耶和华呀,我们要等到几时呢?求你转回,为你的仆人后悔。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

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

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

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所做的工,我们手所做的工,愿你竖立。

诗篇第九十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