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cer882015-06-29 16:48:42

一个台湾人眼中的世界金融

介绍王孟源先生   
长於台南,清大学物理系毕业,哈佛大学物理硕士及博士,后转往金融界,历任巴黎银行研究主管,瑞士联合银行经理,瑞士信托经理,现已退休。业余兴趣在於研究经济,军事和历史。   
经本人同意后在本贴吧转载他的博客文章,他本人博客地址: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

我在台南乡下长大,上的一直是公立学校,读的也只是当时的标准课本:内容不多,全凭死记。所以除了我自己喜欢的诗词古文和数学物理之外,其他的科目十分枯 燥无味,我只是纯为考试而读书,对历史的态度也是如此。尤其台湾的历史课本编写人水准极差,不但要为政治服务,即使是与当权政体无关的事,也是只写表面、 敷衍了事。一直到在清华的第二年,修了《中国历史》,教授提到了陈寅恪的关陇集团理论,用来解释武则天一生政治斗争的内幕,我才第一次看到,原来探索历史 幕后的真相可以这麼有趣:只要从深一层想,了解历史人物的环境和动机,他们所经历的事件就忽然活了,他们所作的选择也有了道理;而这些幕后的环境和动机又 常常在不同的时地重新出现,因此表面上无关的一群随机事件,其实会有脉络可循。这就和学习基础科学的经験很相似了:亦即研究得越深刻,理论的通用性就越 广。所以从大二开始,我对人类的历史,有了新的认知和兴趣;离开物理界、改做金融之后,更对团体与个人之间的互动有了较深的体験,从此不但可以学习历史学 家的观点,分辨出各种理论是否有价值,有时自己也可以形成新的见解。

美国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过美国那时大而不强,靠的是广大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这和现在的中国类似,只不过中国的领土 不是刚刚杀了几十万原住民抢来的),真正在尖端工业技术上挑战英国的是另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德国。西欧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霸主,到20世纪初在 经济、科技、政治和军事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全面压倒性优势。而孤悬大陆边缘的英国自14世纪开始的百年战争起就靠保持西欧的分裂来谋取最大利益,在19世纪 初的反拿破仑战争获胜后更骑在欧洲列强的背上而成为世界霸主。德国如果称霸西欧大陆,英国的世界霸权也将烟消云散,於是英国自1902年的英日同盟起(参 见前文《美国的东亜戦略史》),忽略了美国的崛起而专注於遏制德国(美国的现代霸权自1970年代起,开始依赖美元的石油定价权,所以沙丹.胡笙侵略科威 特、企图称霸中东,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有致命性的威胁;结果美国也是花了将近20年专注於用兵伊拉克,忽略了中国的崛起,重蹈英国的覆辙),其结果就是 1914年开始的一次大战。经过四年的严重战争耗损之后,西欧各国数败俱伤,对世界的支配性控制开始动摇;尤其是孤悬海外更远、有面对两大洋的地缘战略优 势的美国获益最大,隐隐成为世界霸主的储君。

【金融】【战略】美元的金融霸权(一) 作者王孟源
我在前几篇谈战略的文章里,好几次提到美元是现代美国霸权的基础,也是中共要打撃美国霸权的终极着力点。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印象,可是因为经济和金融专业 性很高,细节很复杂,因果关系往往出人意料,所以美国到底是如何利用其金融霸权在全球榨取不义之财,一般的解释常常似是而非,或者不尽详实。当然我对这些 成千上万的骗术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在这里只就我所看到那一小部分说一说。   在整个19世纪,国际金融所用的主要货币是英镑。到1890年代(这个时期的经济资料不太可靠,所以也有说是1910年代的),美国的国民生产毛额已 经超过了大英帝国的总和,但是在此后的50年,英镑仍然是金融界的第一货币。这固然是受英国政治外交力量的影响,也有市场的惰性关系,但是其主要的原因是 “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也就是大家都用的东西自然特别方便,即使它并不是最好的。当初微软的视窗作业系统,就是靠这个效应吃下了整个个人电脑的市场。不过英国虽 然因英镑的地位而受益,特别是可以用很低的利率来融资,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占的便宜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当时的世界以金本位为主,霸权国家也不能乱印钞 票。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国势的衰颓再也掩盖不住了。在诺曼地登陆后,德国投降已经只是时间问题,於是美国召集了所有44个同盟国的代表,在1944年七月 於新罕普夏州的渡假胜地Bretton Woods的一家豪华旅馆里开了三个礼拜的会,会谈的主题就是战后的国际金融体制。参加会谈的国家虽多,其实真正的话题是英镑该如何为美元让位,所以实际 上是美国代表怀特(Harry Dexter White,四年后就被发现是苏联的间谍,随即很及时地“心脏病发”而死亡)和英国代表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大名鼎鼎的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间的角力,其他的国家只是在旁帮美国掠阵。当时英国的战时经济全靠美国接济,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 短,凯因斯知道不可能再维持英镑的国际地位了,因此他无私地建议创立一个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由全世界共管。美国当然回答:“Absolutely No”,从而否决了这个正确的方案。Bretton Woods的结果是美元成了国际储备货币,同时建立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前者由美国人当总裁,后者的总裁由欧洲人选,但是总部也设在华盛顿,两者距离美国财政部不到半英哩,基本上都是后者的附属机构,受美国财政部 长指挥。
在1950和1960年代,美元虽然是国际储备货币,但是Bretton Woods的规定是仍然依循金本位制度,一两黄金35美元,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要多印钞票必须先买下额外的黄金,因此美国的金融霸权所占的便宜并不大。到1971年,尼克森觉得凭空印钞票实在是太方便了,所以片面撕毁了 Bretton Woods协定。其他西方强权抗议之后,尼克森在当年十二月签了新的Smithsonian协定,哄骗列强说印钞票到此为止,只把黄金价调整为38美元一 两。实际上联邦储备银行根本就没有关掉印钞机,到1972年,大家都知道被美国骗了,又拿他没办法,只好跟着也印钞票,於是1970年代就成了通货膨胀完 全失控的十年。
虽然大家一起印钞票,真正能从空气中挤出銭来的只有美国,这是因为只有美元才是国际储备货币,大家的外汇都必须是美元,也就是不论联邦储备银行怎麼拼命 印,其他的中央银行都必须照单全收,否则不但你的货币升值影响出口,对冲基金(Hedge Fund)可以借利率低的美元换成你的货币来炒你的地皮或股市(这叫做Carry Trade),泡沫爆炸以后烂摊子还是你的(日本就是这様被整垮的,所以中共不敢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反过来,美国根本不收藏其他国家的货币,所以别的 央行跟着印钞票来买美元,这些钞票就只能留在国内,直接冲撃物价,结果就造成这个很奇怪的现象:美国拼命印钞票,通货膨胀却发生在别的国家,而且越是财务 体质弱的国家,受冲撃就越大。当然凯因斯作为一代大师,完全预见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低估了美国人的无耻程度,以为一纸协定可以把美国绑住,结果美国金融霸 权稳固之后,就片面丢弃了他原本承诺的义务,从此可以随意做銭。这些銭当然不是真正无中生有,而是从全世界其他国家榨出来的,套句台湾人爱用的话,就是美 国国库直通其他国家的国库,高兴抢銭就抢銭。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已经做了三轮的“量化寛松”(Quantitative Easing),实际上就是堂而皇之地大印美钞,到这个月底正式结束,总共印了五万亿美元,也就是抢了全世界五万亿美元;这数目比美国十几年战争浪费在阿 富汗和伊拉克的三万亿美元还要大得多。那为什麼要停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虽然通货膨胀主要由其他国家消受,美国自己还是会受到间接影响。经过六年抢了 全世界五万亿美元,美国的生产毛额年增率已经超出了3%,通货膨胀率虽然表面上还只有1%,但是它的反应是滞后於经济成长的;再印下去,通货膨胀率就有可 能冲过头了。第二个原因是人民币在旁虎视眈眈,如果欺人太甚,只怕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开始把外汇改存人民币。毕竟当初条约是美国自己撕毁的,现在美元作为国 际储备货币纯粹是靠“网络效应”。

【金融】【战略】美元的金融霸权(二) 作者王孟源
美国向全球搜刮了五万亿美元,相当於每个美国人拿到了五十万台币的横财,为什麼要到六年之后的2014年九月,失业率才降到6%以下(详见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004001136-260410)呢?原因很简单,这些銭 既非真正入了联邦政府之手,也没有落到一般老百姓的口袋里,而是大部分被金融界,尤其是对冲基金,消化掉了。其实在量化寛松开始之前,当时的联邦储备银行 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就已经预见了这个问题,还曾经公开地说要不是用直升机撒銭给普通百姓很不切实际,其实他寜可那様做。柏南克是学者从政,不像现今的一般 美国官僚是大企业和银行的代言人,所以经济一好转就被踢下台了。昨天传出他申请房贷被拒的消息,令人唏嘘。那些在2008年把美国经济搞垮的银行总裁们, 个个都拿了两三亿美元退休金才下台。柏南克的同僚们,大多退休后成了高盛的董事或高管,年入两三千万美元。这些人哪须要申请房贷?
Adair Turner,Baron Turner of Ecchinswell(英国男爵)是英国金融监管会(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的主席。他估计只有15%的金融交易对实体经济有帮助;其他85%都被金融界放进自己的腰包。当然他这话一说,英国国会就在2013 年把金融监管会撤销了。   所以昨天的另一消息:欧元区将於本月中开始量化寛松(详见如这篇中时的报导:http://www.chinatimes.com /newspapers/20141003000090-260203),就特别耐人寻味。美国的量化寛松到本月底结束,当然美欧如果同时刮羊毛会让羊儿 们受不了,但是美国不能再刮了也罢,为什麼会如此好心让欧元区来接手呢?原因就是我上面提及的,真正的获利人是银行和对冲基金,这些国际金主并不是民族企 业,而是同一小撮在纽约和欧洲都有豪宅的富豪。美国出面来刮銭也好,欧元区出面来刮銭也好,他们一様地赚;如果欧元区不接手量化寛松,他们必须退清 (Unwind)他们的Carry Trade,这不但没銭赚,是会有损失的。当然欧元区的民族企业也能在量化寛松里分到一小杯羹(即大约15%),而美国愿意让他们占这个便宜,是因为欧元 区的经济已经太衰弱了,美国的最大利益在於保持一个不强不弱的欧洲,不强所以美国可以控制他,不弱所以可以当美国的马前卒,这点我在前文《美国的欧洲代理 人板块重整》已经解释过了。
Carmen Segarra,前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美国证卷交易监管局)的调查员,因拒绝对高盛放水而被开除。她把在高盛的会议偷偷录下音来。会里SEC的调查员们卑躬屈膝,乞求高 盛的主管原谅他们针对一个弊案问问题。这是因为不但高盛的人控制了国会和财政部,而且这些SEC的职员干了五六年之后,大多希望成为高盛的雇员,领取高 薪。
我在前文《从乌克兰看今日美俄的政略与战略》曾提到,美国的霸权已经不是为国家安全而服务,而是少数腐败势力寻求自身利益的载具,这股腐败势力就是那些国 际金主。进过股市的读者应该很熟悉所谓的国际热銭涌入涌出台湾,在这个过程中大刮羊毛。之所以彭淮南必须一年到头伤脑筋,减轻这些热銭对台湾真正的实业经 济所造成的伤害,就是因为有美国霸权为它们开路:你若是不让国际金主们的热銭自由出入,任意做多做空,就是自由民主的敌人。台湾算是美国对付中共的重要棋 子,美国希望保持台湾不强不弱、不统不独的状态;可是国际金主一旦搜刮起来,并没有节制。台湾之没有被完全弄垮,是历代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技术官僚 小心掌舵的成果,别的国家就不一定如此幸运。
在1990年代初期,冷战刚刚结束,美国意气风发,不但自认天下无敌,还宣传自己的制度是人类的最高成就,全世界的様版,“历史的终点”(“The End of History”,美国政治学者Francis Fukuyama在1989年因此论文而一炮而红,后来在1992年出书)。开发中国家普遍接受所谓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也就是要对美国资本完全开放,任由国际金主掠夺经济利益。东欧诸国刚从苏联的霸权下解放出来,最是好骗,他们听任美国银行和公司低 价买下国有产业。可是国际金主对苦干实干这种赚得慢、风険又大的实业发展没有兴趣;把雇员遣散、剩下的资产转手卖掉,赚得又多又快。於是在1990年代越 听美国的建议,对国际资本越开放的,死得就越惨,经济萎缩得越快;而当时最听话,下场也最惨的莫过於俄国和匈牙利。俄国直到2003年,匈牙利在2010 年之后,才学乖了,宁可让美国媒体漫骂,也要对若干企业重新进行国有化。有趣的是,俄国主政的普丁和匈牙利的总理Viktor Orban,都是先当过好几年美国的忠狗,后来才完全了解美国人的邪恶,决心改采独立的经济政策。其后,即使在美国金融和媒体的打撃杯葛下,他们的国家仍 然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两人都成为极受国人拥护的政治领袖。 

aifs2015-06-29 20:55:53
此文对我这个外行很有启发。我已经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去了。
soccer882015-06-29 21:34:35
2014年七月15日,金砖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正式成立。美国只付IMF的1/6资金,却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