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历史2012-08-14 00:31:55

上星期五在办公室同一个美国人聊天,她问我周末有什么计划,我说要修整我的后院,显然她觉得这不是最佳答案,便追问了一句:“做完了院子呢?”我说没什么特别的了。我知道标准答案应该是诸如“去郊游”或“去打高尔夫球”之类,因为在美国人眼里,周末是用来放松和娱乐的,而我的计划是修整后院,这只是另一种方式的工作。

其实我很欣赏甚至崇拜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认真地工作,努力的享受。这与我花半生时间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完全一致:追逐快乐!当然是在遵守社会秩序和不妨害他人的前提下。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我相信很多人并未真正领悟。大多数人把它和金钱、权力、物质享受挂钩,但这显然是错误的,正是人们对这些东西的疯狂追求,才会与本来可以简单获得的快乐渐行渐远,因为快乐从来就不与金钱的多少或权力的大小成正比,要不然当下身家过亿的影视明星显然应该比普通人快乐,但娱乐圈的是非恩怨此起彼伏,抑郁自杀事件也是不绝于耳;高官、政客纷纷落马被双规,也证明权力最终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永恒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机会、有权力获得快乐,但是想要做到”永远快乐“就需要智慧和技巧,那就是能够做到“知足常乐,适可而止”。老子说: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基因决定了人无一例外会很快接受、适应并习惯他(她)所获得的巨大快乐,新鲜感和快乐也很快随之消失,而不是像银行存款一样可以每天从里面拿一点出来。再加上周围情况不断的变化、人性的脆弱和快乐耐受阈值上升而痛苦耐受阈值下降,预支快乐的结果一定是你今后的人生痛苦远远多于快乐。比如小时家里穷,炒鸡蛋被视为无比的美味,于是就想”一辈子顿顿吃炒鸡蛋就满足了“。据我太太说她的终极愿望是一辈子顿顿吃炒土豆丝。很显然这种愿望现在看起来甚至是可笑的,但是这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当我们的感知功能被宠坏了的时候,很难再获得本来可以轻松得到的快乐。我想很多人都曾听到过这样的真实的故事:炒股高手白手起家,但不幸一次失手,把赢得的全部身家一夜输光,最终跳楼自杀。可能只是短短的几年,人就会变得如此脆弱,想想与炒股前相比他失去了什么?肉体和物质上说什么都没失去,但我说他失去了追求快乐的能力。

如果让我们找出获得快乐的理想模式,那应该是每天得到一点点,直到临死那天才装满你那只盛装快乐的杯子。如果真的有人做到或者接近这个目标,那么他(她)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很欣赏《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获得快乐的方式:读书,前进。前进让他获得智慧,获得认知这个世界的能力。对他来说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

获得快乐本该如此简单,它不在名利场,不在高墙深宅,快乐从来就在你身边。

小源2012-08-14 00:36:23
如果后院整理好了再欣赏也是享受。
加州花坊2012-08-14 00:48:50
Happyness is what had happend make you happy. I have Joy which is given by God .
折叠历史2012-08-14 00:56:11
回复:如果后院整理好了再欣赏也是享受。
小源2012-08-14 01:14:28
喜欢你的勤劳和乐观,这样就很好。 有收获,有快乐 :)
成长2012-08-14 02:40:20
好文章,不顶都难!
加州花坊2012-08-14 03:14:13
爱好相同!
SINEAD42732012-08-14 16:00:57
谢谢。 俺又上了一课: 快乐从来就在你身边!
fairytalehen2012-08-17 01:44:42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