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风2014-10-19 01:10:20




功夫深的人没有德性便是道里的魔鬼,有功夫有德性的人才能为民所用。德是功夫的体,功夫是德性的用,“功德”二字不能偏修。

常人所讲的悟并非是彻悟,而是在道理上的一些知解,还是头脑的范围。彻悟者乃是指在事理上穷尽到了源头,得到了根本智,犹如得到了水的源头,从此再也不会饥渴,心灵中有了深沉的满足。倘若是理论上的顿悟,也即古人讲的,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次,还得从功夫上老老实实地做起。

真修禅的人,世人根本无法理解,外忘世界,内忘身心,行无伴侣,人情断绝,涡灭人我,若能如是身能安闲,心能入道,故此禅者给世人的感觉则是冷酷无情,心无众生。殊不知,不如是又怎能入道成道返回人间度众生呢?

修要真修,悟要彻悟,不可做一个知解的修行人,要解行合一,更要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工作中,佛法离开生活也就无立锥之地,也就没有意义了。

顺其自然是大悟后的行径,凡夫顺其自然必然堕落。初修者一定是逆流才有希望成功,悟后的圣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圣人无心即是佛,凡夫无心则是落在空上,死后沦为畜生。

一个修行人平时若能尽力做到不把空和有、是与非、好与坏、成与败、苦与乐、解脱与束缚看得那么重,分得那么清的话,在修行上也就像个样子了,太在意这些就是给自己设置一道无形的枷锁,制造一些额外的痛苦。

远离世上的财色名利固然是有修行,但是能和财色名利打成一片而又不被财色名利所转,那才是真正的有修行有功夫。小果罗汉是远离红尘修炼,大菩萨则是融入红尘中去修炼,是利用红尘修炼,红尘为我所用,前者是片面的,后者才是圆满的,惟有处在圆满之中,才能修成圆满。

多数修行人整天都在追求——有神通、有境界、有智慧,你那个“我执”没有消除掉,又如何会有神通、有智慧呢?惟有我执的消失,才会有某种“在”的出现,“有”是“真空”后的有,往往当“空”出现时,几乎每一个人都不敢面对它,人从无始以来,都是被“有”支撑着,一旦“有”消失了,人就会发疯,“空”的境界比有的境界更可怕,“空”是种死亡,死去你的我执,死去你的存在。试问:你都不存在了,你还愿意活吗?人最渴望的便是我、我、我……希望别人心中有我,重视我。“无我”就是“真我”的存在,也即是另外一个原本的我开始出现。

静心者,必先舍事,舍事又须先弃欲,事不舍,欲不弃,眼前如何大放光明呢?虽然理事不二,真俗一如,是对悟道者而言,行住坐卧皆是禅,圣人如是,凡夫则不然。倘若初修者不能舍事弃欲、闭门独修的话,则易落为口头禅。

修道之人:荤食不改身不轻,思虑不止神不安,声色不弃身不健,功名不休心不宁。

真正修道之人,只管眼前当下一念,若做得了主,天堂、地狱由你选择,虽非有为,并非无语、无法、无功夫。

若人静坐不用功,何时能达到心空,又何时能转识成智呢?心空成智,非从文字语言可获得,相反,心不能空,智未能成,正是因为文字语言知道得太多了,但又未能知道透彻,真透彻者一定会真修实参。

死亡之所以对人类是那么恐惧,是因为你从一个已知的世界,将要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倘若生前能脱离躯壳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临死的时候,死亡对于你来讲,已变成了已知数。临终那一刹那的欲望将会决定你来生的去向,或者说临终那一点的记忆将决定你来生的去向。平时静心入定就是对死亡的训练,死亡跟入定没有什么差别,它们都是很清醒的从这个已知的世界进入另外一个已知的世界。入定(死亡)是达到佛国的一道门,是放弃这个世界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开始。那个永远不朽的东西最喜欢死亡,惟有借助死亡,它才是最自由的。死亡对于生命来讲不是终点,而是这一阶段的结束和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只有当一个人,生前全然地生活过,那么,在临终的时候才不会留恋这个世界,否则还会留恋这个红尘。

内在的佛性(本来面目),它不需要你再去拜神拜鬼,更不需要你去拜佛,所需要这一切的,是你的头脑,因为你没有找到你的佛性,所以才会以为你会死。当你透过觉知和醒悟将会了知没有人会真正的死亡。身体的死亡和生命的死亡是截然不同的,身体的死亡在百年之内谁也逃不掉,死亡是最民主的,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乞丐农夫,都要经历死亡。生命的死亡,不是遇到意外事故,几乎是不会死亡的,如飞机爆炸,其死者的灵体则被惊吓,魂飞魄散,将再也无法投胎。一个灵体的形成,从石头到树木到虫子需亿万年的进化才成为人身。当你试着把意识从头顶抛向空中,时时刻刻观看着你下面的身体,有一天你将会突然发现,我已离开身体,我已和身体分家,我是一个观照者,我是一个觉知者,久而久之,你学会了如何出去,自然也会如何再回到身体内,那么死亡对于你来讲不会有任何畏惧和困难,说走就走。

生活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是生命的另外一部分。后一部分惟有通过静心可以享受到,静心就是死亡的感受。静心当中抛弃了功名利禄,抛弃了身体和思想,世界所有的一切你都抛弃了,死亡也是如此。有一点不同的是,静心当中是你自愿抛弃,因此走得很轻松,死亡是你不得不抛弃这个世界的一切,因此你会留恋。由会动的身体变得慢慢不会动,由很活跃的思想变得慢慢静下来,最后身体完全不动,思想离开身体——就是死亡——就是入定。

首先坐下来静观你的身体,它在干什么就让它继续干,意识要清清楚楚地看着它干,而后再现你头脑里的每一个念头,有什么就让它出现什么,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全然的旁观者,绝对不是一个参入者,一参入,观照的功夫就会失去。它爱想什么就想什么,你只保持一个观照者——也即旁观者,绝对不要跳进去,久而久之地观照下去,你将会和身体、头脑分开,死亡对你来讲还有什么难度和恐惧呢?你的观照只会成一面镜子,周围的任何东西都被你照得一清二楚(这个时候别误以为得了神通,此乃小菜一碟,仅是修行的开始),整个宇宙都在这幅镜面里,山河大地尽在手掌中,万事万物来来去去,都不会在这个镜面上留下任何痕迹,来就让它来,去就让它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鬼神岂奈我何?你是一位百分之百的旁观者,是一幅完整的大圆镜,上照天堂,下照地狱,到了此时才能免除一切痛苦。下一步粉碎镜片,知者和被知者,照者和被照者,全部打破,溶入广袤的本觉之中。它就是你,你就是它,在也无在,知也无知,它做就是你做,做也无做,原本如是。细读心经中的六个字——观、行、照、度、空、无。

死亡对于得道者而言,他不是一种知道,而是一种经验,是打开另一扇门的经验,进入另一扇门会使你变得再度年轻,又开始另一阶段的生活,同样的道理,这一阶段过完后,又会再度死亡,生命轮回不息,春来花开秋又谢,秋谢春来花再开,生命河流永不息,死亡也是三摩地。

发现别人的财富,不如发现自己的财富。发现别人的爱,不如发现自己的爱。

彻底的爱他人,爱自己,都是入道的门径,爱是最快的解脱法门,没有爱心,你就别想解脱。

当你深爱某些东西的时候,你自己才愿意活下来,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做到真正的爱自己就是爱别人。

进人三摩地中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博爱,爱又是通向三摩地中的惟一的一条路,绝对的境界就是爱,爱即是大悲心。

要想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除了爱(大悲心)以外绝无第二法门。要愿意做罗汉也可以不去爱。之所以产生恨,是因为爱了一半就不爱了,倘若爱到底,又怎么会产生恨呢?






博爱的等级是一种痛苦,不是一种享受,众生的病是你的病,众生的事是你的事,因为此时你已证得生命的本源,原本是一体,是在使用一个“东西”。

这种爱的力量是融化自己,也是融化万物的力量,它是和谐的,也是慈悲的,既是牺牲自己,又是保全自己的力量的办法。

彻底的爱就是彻底的解脱;彻底的解脱就是彻底的获得,获得不生不灭的那个力量,二者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也不能分彼此。

爱虽然是种解脱的方法,但必须以付出的手法去爱,才谈得上是解脱,反之是往自己身上加倍地套枷锁,爱是施舍,爱是付出,爱是牺牲,但爱到最后,又是获得,又是存活……

爱,应当以给予的方式,不应该以乞求的方式,更不应该以占有的方式进行。

真正的爱对方,就是给对方自由,自由才是最大的爱,爱是进入释佛的慈悲的一种方式。男女之间越是相距甚远,吸引力就越大,爱得也就越深。彼此间越不熟悉,就越容易产生爱情,就越有魅力吸引对方。越是天天在一起打交道的男女,越不容易产生爱情。最幸福的恋人往往都是那些从未见过面,从不了解对方的男女所产生的爱情。这种彼此不熟悉的男女所产生的爱情往往最易达到爱情的顶点,最易感受到真正的爱情,但也最易感受到爱情的痛苦,也最易快速地分离。也即因误会对方而相爱,因了解对方而分手。

经常在一起打交道的男女所产生的爱情,往往感受不到恋爱中的激情,一直都是在不紧不慢中进行。婚前、婚后都是在吵吵闹闹,但很少大吵大闹,多数都会白头偕老。这种夫妻婚后所出现的一切,在婚前早已预料到,当然不会有所谓的大的痛苦出现。

人最大的嗜好是贪欲,通过奉献可以提升自己的灵性修炼,对治自身的贪欲。

修到最后想使功夫圆满地成就,惟一的一条路便是行愿——服务人类,服务社会,在红尘里任劳任怨,完善自身的德行。

任何一种境界,只要著在上面,就有生灭,就有好坏,所以要见境不著。只有开悟的人才会内外不著,才能来去自由。

善恶不住方脱俗,成败无心算真人。

念念莫住,即是修得根本,根者地也,本者天也,地塞天囱,即是悟道。

顿悟乃是明白自性与佛没有差别,但又有无始以来的习气,又得慢慢地修改,改掉你头脑中以往的种种概念。大彻大悟的人,来时空手来,去时也空手去,没有任何业障可以带走,即便大悟的人在生前改变了世界,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随缘,是缘的力量改变了世界,而不是“我”在改变。

禅不是修来的,只需你的狂妄之心熄灭,也即是入道。刻意求道,刻意做事,反而障道,反而是在造业障。

心态转不过来,如是就形成了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也只是为这一个心态假设的。

心态不能解脱,无论走到哪里也不能解脱,即便师父把你带到佛国,你仍然是一个凡夫,凡夫就是没解脱的人,反之就是佛。

纵然昼夜不睡觉地修行,只要是“我执”存在就没法入道。要修行首先要除掉的就是“我执”,“无我”的人做事是没有业障的。

释佛讲:“至道容易,贵在莫分别”。庄子讲:“道在哪里?道在屎堆里,道在沙砾里,道无处不在。”可是人们总喜欢在美好的地方觅道,果真道还有选择好坏美丑的话,那就不是道了。

释佛讲:“不怕杂念起,只怕觉知迟”。头脑想什么,不要阻拦它,只需觉知头脑在干什么就对了。一个大活人的头脑永远会想,否则就成了枯木顽石。

善恶是非,美丑成败这些都是头脑里的东西,在道里面,在自性里面根本不存在这些。然而生活在尘世中的你我他她,靠的是头脑呢,还是真如自性?答案很简单,两者都需要,而且两者同时使用,头脑在分别做事时,如如不动的真如在觉知就是了。

突破你的头脑后也就没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只有真理存在,真理是不分种族、民族、国籍、教派的。

静心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把自己融入广袤的宇宙中去,和宇宙中的存在紧紧地连在一起。宇宙中所有的一切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彼此互存互连息息相关的,即便是死亡,也是依另一种相连的形式存在。

“我”指的就是本来面目;“我”和“我的”是两种性质,我的房屋、我的太太、我的孩子,“我的”二字指的就是“我执”,就是头脑,是本来面目的外壳。“我执”有所消除,“本来面目”才会出现。“我”是主人,“我的”是附属品。

芸芸众生的本来面目只是一个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既是同体的又是个体的,犹如一根电线上接了无数个不同的彩灯,但使用的是一个电源,外壳有别,电源无别。实际上“我”什么都可以成为,什么也都改变不了“我”的形象,“我”前世是李四;“我”来世又成为张三,“我”从未改变过,只是我“的”在来来回回地改变着,“的”就是一件外衣,是“的”在变来变去。

这个“我”(也即本我)既是旁观者,又是观照者,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它就是“自在菩萨”,它无限耳鼻舌身意,它无色声香味触法。

常人所说的,我生病了,我要死了,我要吃饭……“我”从来不会生病,从来不会死,从来毋需吃饭。生病的、会死的、吃饭的,都是“我的”而不是“我”。正是因为人们常认为我的、我的,才把我“的”当做真我,反而忘了真我。

整个修炼过程,就是转变自己的思想,倘若思想转变过来了,那么所谓的开悟、解脱、成佛,都已大功告成,反之就被开悟、解脱、成佛转了进去,终生出不来。

为什么一个大开悟的人要比平常的人更敏锐、更易接受到外界的信息?一个大开悟的人整个存在的形式,就是以一个大圆镜的形式存在。只不过在成为大圆镜以前,种种痛苦、种种折磨、种种事物,早已司空见惯,犹如十二级台风一样,早已经受过。红尘中的“台风”再怎么刮也进入不了开悟人的心中——自性中的觉知,犹如海面波涛汹涌,海底又是如如不动。

在内心存放一个爱的心,同时在潜意识里也树立了一个恨的心;在内心存有一个知足感,同时在潜意识里也树立了一个贪欲心;存有所得的心,将来必会出现有所失的心。一个大开悟的人,内心是一事也不存在,无心于事里面,也无事于心里面。

佛菩萨们在做事的时候,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面对现实。

发现了自己的伟大,必然也能发现自己的渺小,如果不是这样,还不是真发现,更不是真伟大。

一位大开悟的圣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随缘,有可能他也会努力做某件事,但绝不会刻意强求某件事,他开放、他安静、他逍遥,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头脑的力量,而是自性中的那股力量。

道的形象是生活;道的修炼是生活;道的功能还是生活。

大自然用出生让我们劳动,用岁月使我们衰老,用死亡让我们休息,能够顺应自然的人才是一个解脱的人。自古有许多人想对抗自然,也没有一个不死的人嘛。

敢接受事物本身就是种解脱,彻底地接受,就是彻底的解脱。接受它,就是消灭它的力量。不要对抗它,对抗它就是承认它的存在,就是给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要发挥人道的力量,必须悟天道的道理;要发挥天道的力量,惟有行人道。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处在变动之中,惟有变动是不变的。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以不完美(这个不完美也是人心创造的)为完美的方式存在。

不担心失败,不局限成功,其道路岂能不通?惟一的结局便是成功。

生活中的一切是让你体验它,而不是让你拥有它;如果你是体验它,它将是你的,你若想拥有它,它将很快就跑掉。

不要怕错误,人人都会有;不要把错误推给别人,接受错误才会进步。每一个成功者在成功之前都是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失误。每一个伟人在未成为伟人之前都是一个平凡的人。吃亏上当,这是每一个人成长成熟的代价,做父母的也无法代替子女。

人只会读有文字的书,却不会读世上无文字的书。用心去观,用心去听,你将发现天地间到处都是无文字的书。古人有睡前醒后必静坐一说,就是为了开发内在的无文字的书。

金钱、名誉、地位,应该是人的附属品,不应该变成人的主人才对。

不要怕别人利用自己,利用你,是成就你的功德,是成就你的名誉,是成就你的价值。东西就是越用越能体现价值的。倘若说自己有很大的价值,但从未给身边的人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又怎能让旁人认可你有价值呢?要想使自己有价值,就得为众生服务,就得让众生利用。

追求是可以的,但必须符合众生的利益。只要你不后悔,也就没有该做或不该做的事。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足够的,除非你的心足够。

贪的越多,将来失去的也越多,惟有知道沟通后才会知足,才会不失去。

不要认为自己很穷,如果有这种心态存在,那么你永远不会富有,永远不会幸福。

《法华经》上讲:“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功法上可以在山上修成,心法上除了在红尘里能修成外,绝无第二个地方;真正的佛法乃至修行是不能离开世间的,真正的佛法就是世间法。

不知道的事更应该去做,只有做了后,才知道事情不知道的一面。人生下来对于每样事都不知道,正是因为做了每件事后才知道每件事。

敢做敢当本身就是种解脱,做了不敢承担后果还不算真解脱。解脱是你的心,净土是你的心,涅槃还是你的心。心念转变不过来,只有盘腿死修吧。然而心态的转变不是单靠盘腿得来的,恰恰相反,惟有和红尘打成一片,才能使心态转变过来,成为无事人一个——佛。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心中月 》 释万行)

原址:http://rixinxuexihui.bokee.com/2441845.html

更多释万行上师的智慧语录:http://www.freehead.com/archiver/tid-6538329.html





*********


清风:

转贴说明:虽然网上有不少网友说释万行上师是外道,但是我看到他的著作却是觉得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特别是他那坚韧不拨的苦修断淫精神,就这一点,就不是那些说他的人所能比的。


---------


万行上师谈修炼

转自布施论坛


佛教徒都知道,道教修行比较注重身体,实际上佛教修行也要修身体,而道教的修炼最后也是归到修心态上来。可是因为许多人在修身体这一阶段都没有办法完成,所以往往会误以为道教一直在修身体,根本没有在心态上修。

佛教是以修心态为主,附带修身体,因为从佛教的观点来说,我们的身体是不究竟的,是个躯壳、是四大假合,百年之内必须把它扔掉。道教比较偏重修长生,所以在修身体这一方面,下的功夫比佛教要多一些。

今天我们就讲一讲身体的精、气、神与修道的关系。至于这个话题在去年的十月份讲过一堂类似这样的课,那时候没有录像、有录音,我不知道道基整理出来没有(道基今天晚上来了没有?……)

藏传佛教也是比较注重修炼身体,尤其是对精、气、神这方面论述得比较多。人们往往一听到“精、气、神”,总误以为是后天的精、气、神,尤其是练气功的人。实际上密宗以及道教所讲的精、气、神,指的是先天的精、气、神,并非指后天能生育的精子,也非“呼吸之气”。后天的精、气、神,对修道而言,没有多大帮助。即便是要强身健体,修炼的也是先天的精、气、神。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精、气、神充足的话,平时的手脚(尤其是冬天)都是暖融融的。在夏天呢,手脚是一种清凉,绝对不是手脚出汗!也有许多人在修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手脚都出汗,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好的现象,是体内的湿气排出来了。
当一个人体内的气脉畅通以后,手脚都软得很!即便你是一个老人家,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可以做到。一般认为老人家的手脚不灵活是骨头硬了,实际上这只是现象,根本原因是精、气、神没有了,失去得太多了,身体里面筋骨的生命力不足了,肾水不足了,没办法滋润筋骨了,所以它就老化了,变得比较僵硬了。

我们佛教里面有句话叫做“皮包血肉筋缠骨”,当一个人的生理机能衰老了以后缠着骨头的这条筋就萎缩了,所以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做不出来了。摔一个跟头,几个月过去了身体还在痛,甚至容易摔坏。而一个小孩儿呢?天天都摔跟头,爬起来就跑,什么问题也没有!
因为一个小孩子的精、气、神,一点也没有漏失掉。也就是说他保持着先天的、最原始的精、气、神。当我们修炼到一定的程度,返老还童了以后,摔在地上也像小孩子一样,爬起来照样走,不容易被摔伤。

为什么有的人的关节、脖子、腰很容易扭伤、很容易脱臼呢?就是体内的精、气、神不足了。缠着骨头的这条筋,犹如松弛了的弹簧一样,没有弹性了。所以动不动就把脖子扭了,“落枕了”,腰扭伤了。

为什么小孩子没有这种情况呢?因为小孩子的筋骨就像弹簧一样,非常有弹性。我们通过修炼,体内的精、气、神充足了以后,首先是身体里面的暖流自然就会产生。当这股暖流产生以后,传遍了全身,身体得到滋润了,我们身体的弹簧,也就是连接肌肉和骨头的这条筋得到滋润了,又回复弹性了。

如果你修炼得好的话,即便你是八十岁,身体的元气——精、气、神,仍然如同青少年一样!为什么过去那些大修行的人,他有超乎常人的精力,一直用不完?他一个人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的工作量,他根本就不知道疲劳!因为他本身的精、气、神比较充足,再加上他对事业的专注,把身体的能量全部用到事业上去了,没有被身体的欲望消耗掉。

昨天来了几位道教的居士,向我提了几个问题,他说:三十岁以前,没结婚的时候,精力那么充沛,也没有夫妻生活释放掉,精力都到哪里去了?等到结婚以后,夫妻生活很频繁,精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问的这个问题很现实,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是出家人;有一部分是在家人,而且有过家庭生活。我不知道你们有过家庭生活的人是否注意过这个问题?

后天的精、气、神,原本是不存在的,正是有了后天的欲望,先天的精、气、神,才变成后天的精、气、神。也就是说你后天的精、气、神消耗得越多,越会影响你先天的精、气、神。你修行的层次也会一直上不去!因为后天的精、气、神,它是先天的精、气、神降下来的。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水蒸气降下来变成水,水遇到低温又变成了冰。修行就是把冰化为水,把水再变成水蒸气蒸发上去。
道教、密宗里面一直提到任、督二脉与修道的重要关系,还有中脉与开悟的重要关系。我们汉传佛教和禅宗很少提到,即便是提到,也是用一种非常巧妙的语言。对于那些没有入道、没有悟道的人来说,他们根本听不懂!

为什么过去的禅师们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道呢?就是为了避免不明白修道的人来诽谤。还有就是怕修道的人对身体、对精、气、神去执著。因为真正修大道和身体没有绝对的关系,和精、气、神也没有绝对的关系。身体和精、气、神只是修大道的一个基础,修完四禅八定,这个肉身和精、气、神就用不上了。

可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几个人是修完四禅八定的?有几个人是把精、气、神修好了的?道教里讲的精、气、神,勉强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四禅八定,实际上四禅八定的境界,要比道教里面讲的四个阶段的境界要高得多。

道教里面的四个阶段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入虚、炼虚入道,勉强可以和佛教的四禅八定靠近,密宗修完了左、中、右三脉,跟四禅八定、跟道教的四个阶段都非常接近,但在细节上还是有出入。

现在的许多修行人,因为没有把身体修好,所以你就没有办法把身体空掉。要想把身体给空掉,首先身体要通、要透,否则的话,这个色身就没有办法空掉!你的色身空不掉,你就没有办法让心灵入道。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肉体存在,而且还痛得不得了,我们的心态怎么能入道呢?

你要想空掉这个色身,首先你的气脉要畅通,在气脉畅通之前,精、气、神先要充足。精、气、神不充足,全身的气脉怎么能够畅通呢?就像一条水管,要畅通,首先要保持水流不断。

如果说一条水管子里长期没有水的话,管子就容易生锈、堵塞,一旦有了水,刚开始的时候就难以畅通。你必须要把它敲敲打打,把里面的铁锈渣滓给排出来,管子才能够畅通。如果水管子里面长期保持有水的话,就不容易堵塞,即使偶尔堵塞了,很快就会冲通了。

修行以及入道、得道,靠的不是“气”,但它在最初阶段又确实与气——先天的元气,并非呼吸之气——有关系。真正入道是靠“光”,但是入道以后,光也靠不上,和光也没关系了。而且这也只是修道的一个阶段,不是修道的全过程。为什么许多练气功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上不去了?你要想上去的话,除了修佛家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真正的密宗是禅宗,你修密的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要想圆满成就,你必须回来落入禅宗上,方为究竟圆满,否则的话,你都是在四禅八定中转来转去,在你的色身上用功。

我画的这个图,这条线相当于前胸的任脉,这一条线相当于后背的督脉,中间的这条线,相当于密宗和道家讲的中脉。如果这三条线不畅通,你想入道、开悟、成佛确实不可能。

但是我要对大家说清楚,你就是任、督二脉以及中脉畅通了的人,未必能够开悟成佛!但是真正开悟成佛的人,他的任、督二脉以及中脉,绝对是畅通的!就是这么奥妙。

为什么静坐的人要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只是修行最初的一个阶段,千万不要把气沉丹田当作修行的始终方法,一百天就修完了,就超越了。气沉丹田,也就意味着能量沉丹田。前面的能量沉入丹田以后,它就从下面往后跑到尾巴骨的地方,从背后升上来,升到头顶,又还精补脑了。

可是有几个人能达到气沉丹田(即能量沉入丹田)而又不从前面漏掉呢?往往是能量一沉入丹田,性欲就会旺盛,凡夫根本管不了自己!如果说自己修道的心比较强烈、愿力比较大的话,当这个能量到了下面,就容易从后边尾巴骨顺着脊柱升上来,就没有欲望了。

在道家,这个地方(会阴穴)叫做“三江口”,也就是任脉、督脉、中脉汇集的交点。能量就是从这个地方漏掉的,也就是说夫妻生活频繁的人,能量就全部从前面漏掉了。

这个代表男女生殖器,男女在做夫妻之间的事情时,男同志释放阳气、女同志释放阴气,阴阳二气一碰撞、一结合,身体里面就会有一种快感。当我们把初禅修完了以后,进入二禅了,也是阴阳交合的时候,浑身会有一种欲醉欲仙的感觉!那种感受不知道要比凡人做那个凡事的感受要强烈多少倍?!这就是为什么修禅定的人到达一定的时候,他根本就不需要夫妻生活了,他完全可以超越。

四禅八定,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地”、二禅叫做“定生喜乐地”、三禅叫做“离喜妙乐地”、四禅叫做“舍念清净地”。“喜”是指心理的感受,“乐”是指生理的感受。

如果说你的能量没有从下边漏失掉的话,“精”就变成一种热量。人体的热量是由精产生的,这个“精”指的是先天的精,不是指后天能生育的精子。

如果你能保持先天的“精”不变成后天的精子的话,它就能变成一种气。这种“气”是元气,绝对不是呼吸之气。你通过继续修炼,它就变成一种“神”了。或者通俗一点说,变成一种光了,它在胸部以上这一带,就是神,也即一种光。

我们看到佛菩萨的像为什么身上都有光呢?因为能量在胸腔到肚脐眼儿,是一种“气”——并非呼吸之气,是元气,肚脐眼儿以下膝盖以上,是一种“精”,有许多人一到冬天,膝部、手脚都冰凉,就是他的“精”不足。这里说的精是指先天的精,不要理解成后天的精。当你通过修炼后,精就变成一种热量,气就成了一种力气。再继续修炼就化成神,这个神就变成一种光。

它在体内的正常运作是:我们摄入五谷杂粮,通过胃的消化吸收,产生了一种能量储存在我们的丹田里面。也就是说变成了“精”。这个时候的精,还是先天的精。通过修炼以后,它就顺任脉开始往下走,走到下面“三江口”这个部位。

如果说你是禁欲的或者说是节欲的,通过修炼他就转到尾巴骨,从后脊梁沟升上来了。为什么我们修炼到这个阶段,很难以再上升了,为什么我们静坐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后背就像压了一块砖、一块石头一样,很难以再往上冲呢?

我们前胸有个“十”字,后背也有个“十”字,如果背后这个十字打通了以后,背后一定会放光!但是很少有人打通。打通以后,能量就会顺着你的后脖子再往上升。这个时候,你的眼睛眉间这个地方,一定是金光闪闪!

此时,你会误以为自己得道了,甚至开天眼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阶段的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它又进入了眉间,经过鼻梁、经过上嘴唇、然后经过两边的法令线,再经过下巴到咽喉。咽喉就非常难以畅通,咽喉畅通的人,他说话、念咒语的声音,绝对会有一种震动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富有磁性。

也有一种人,他并没有修炼,说话为什么也有磁性呢?这种人本身的能量已经足了,已经从后面上来以后,走到咽喉了。他本身的能量就很足,虽然他也有夫妻生活,但他还有多余的能量跑到后面,再上来。当把这个咽喉打通了以后,经过这个胸腔再往下走。

经过这个胸腔的时候,会憋得非常难受,你会误以为得了胃病。实际上不是胃,就是胸腔。胸部的骨头会痛,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长期坐禅的人,捶打胸腔。胸腔打开的人,绝对没有烦恼,不会生气。你别看他骂起人来像狮子吼叫、咆哮一样,但他绝对不是真的生气。有的人他虽然不发火,但他的气会憋在胸腔。

当一个人要发火的时候,他会往外呼气,也就是把胸腔里的气全呼出去了,气不憋在这个地方了,他也就发不了火了。他所谓的发火,也只是把胸腔的气给骂出去、吵出去而已。胸腔空了、松了,他也就没有火可发了。所谓的“发火”,就是气促使他不得不发火。

如果这个气再继续往下降,就把丹田以下全部通了。下半部全部畅通了以后,人的身体绝对没有欲望。这个“欲望”指的是生理上的欲望,即通常讲的性欲。为什么常人会有性欲呢?就是因为他后面尾巴骨这个地方的能量转不到后背上面来,他憋在前面,因此就要发泄。

要是不发泄的话,就必须通过修炼,让这个能量转到后面上来。这个地方没有一股能量憋在那里了,就没有凡夫的这种生理现象出现了。这些通常要修多久呢?如果你方法不懂、或者不正确、你的时间用得不够,你一辈子也修不完!正常情况下,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这些方法再也用不上了,都属于“歪门邪道”了!和修道已经没有关系了。

过去那些老禅师在禅堂里从来不讲这些,因为凡是能够进禅堂的就类似于研究生、博士生了,试问在研究生、博士生的课堂里面,怎么会讲“a(啊)、o(喔)、e(鹅)、i(衣)、u(乌)、ü(迂)”呢?这些都应该是在小学一年级就结束的课程。可是由于长期以来禅堂里面都不讲这些,佛教里面就都认为这些和修道没有关系。如果突然有一天某位法师或者是禅师在禅堂里面讲这些,大家就都说他是“歪门邪道”!

过去的五大宗——伪仰、临济、云门、曹洞、法眼,他们都谈到过这个问题。但他们是用一种非常隐讳巧妙的字眼在谈。通常用的“厅前柏树子”、“竹根禅杖”等,大家连做梦也不会往这方面联想!或者用“三江水”来比喻,你们怎么可能想到讲的就是这个话题呢?尤其是一个没有悟道的人,根本不会朝这方面想。

当你的任、督二脉的精、气、神充足了以后,他就不是围绕着整个身体转了,就不走前胸后背了,而是直接进入中脉,从头上出去了,头就开始放光了!这个头就像一朵莲花一样打开了。任、督二脉通,还是最初的,当任、督二脉通的阶段完成以后,就进入中脉直接上来了,直接从头上出去了。

真正的中脉通了,头顶这朵莲花打开了,出去以后,才是修道的开始,在这之前都是打基础。烧香、拜佛和这个有关系吗?!你们知道烧香、拜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原始佛教有没有这些事情做呢?

一个人的任、督二脉以及中脉畅通了以后,他做事即便是很累了,躺下来休息半个小时就可以恢复了。你就是再慢,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足以恢复了,能量马上就补充满了!
我们常人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呢?全部变成后天的东西,从下边漏掉了。你要想不让它从下边漏掉,你就要最初让它从尾巴骨转到后背,从脊梁骨升到头顶上,再从前胸降下来进入中脉,从头顶出去。

你不让它从下面出去,你就要让它从上面出去;你没有办法让它从上面出去,你就必须让它从下面出去。否则的话,你就要发疯、就要变态!除此以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家说禁欲的人心理都不健康!除非你降伏了这个身体、四禅八定修完了,生理上这三条脉路畅通了,你的心理绝对健康,不会变态。

之所以心理变态,是因为生理上有一股力量迫使你不得不这样想、不得不这样做,而心理上又有一股力量强制自己不能去这样想、这样做(即禁欲),身心失衡、导致心理变态。所以降伏心之前,先要降伏身体。因为就一个凡夫而言,都是被身体推着走,不可能让心理影响生理,都是由生理影响心理。只有圣人才能够以心理影响生理,用心理带着生理来走。常人都是被生理牵着走!

我这样讲了以后,你们不要执著在身体上去修,我刚才讲得非常清楚:它只是一个修道的基础,这个基础你不修完、不打牢的话,你想真正的修大道(炼神入虚)啊,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所谓的“修炼”,充其量也就是炼这个身体,同时附带着修这颗心。但是你的身体没有畅通,这朵莲花没有打开、东西没有出去,你所炼的心也都是不究竟的。都是随着情绪波动,今天心情好,明天心情又会一落千丈!圣人之所以有一颗平常心,是因为他基础已经打牢固了、已经平静了,生理不会波动了,所以他的心态能够平静。

一个得道的人,他体内的能量充足了以后,是往上升,促使这朵莲花打开,本来面目冲出去。而一个将要死的人,他的能量没有了,根本没办法把这个神识送上去。由于能量从下边走掉了、散掉了,含不住神识了,神识也会脱体、也会跑掉。一个人的能量足了以后,能够促使神识飞出去,但他绝对不是像将要死的人那样,四大分裂、元气没有了,神识含不住了,与那种脱体是不一样的。

上堂课我教大家静坐的时候,要把屁股下面垫个两寸高的垫子,后边尾巴骨的地方成半圆形,气血就容易畅通。你如果平坐在这个地方,尾巴骨就折叠起来,呈九十度,气血就不容易上升。这些对于最初坐禅的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长期坐禅的人来讲,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

因为他早已经把四大修完了,已经空掉了。试问大家,一个四大空掉的人,他的气血、能量怎么可能不畅通呢?正是由于四大没有畅通,你的身体才忘不掉、空不掉啊!

过去的高僧大德,哪一个不是气宇轩昂,有用不完的劲?!脑袋瓜子都像一个大西瓜、大皮球一样!我们现在这个脑袋比起祖师爷们的脑袋,一个个都是干瘪干瘪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曾经做过比喻,我们的头就像一个莲花苞,如果下面的能量很足,他就长得饱满;如果下面没有足够的能量往上输送,这个花苞就会干干瘪瘪的、根本开不了!即使开了,也是小小的。

佛教虽然注重在心态上修炼,但是如果你的身体不处理好的话,心态根本静不下来。佛教不是不承认身体对于修道的重要性,只是不注重修身体。另外在过去,修行的人思想单纯、心念专一,在修身体这方面,根本不值一提,不知不觉就已经修完了。

我们现在专门修身体还修不完、不知道怎么修,根本不知道如何把身体修完以后,再来修心态!过去祖师爷们讲“大道不离身心”,我们现在虽然口口声声也说在修身体、在修心态,但是很难把这个基础打牢固。

过去禅宗里特别注重“不倒单”,现在很少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你要想有大的成就的话,要想把身体这一关修炼好,还必须要有一个阶段训练不倒单!在这个阶段,你生理上所有的病都会出现。

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是修行以后产生出来的病,实际上是你身体里面原本就潜在有病,只是还没有萌发出来。现在你是通过禅坐把身体里面原本潜藏的疾病,像用探测器探出来一样,提前让它分期分批地释放出来,不至于让它由小病集成大病,有一天突然爆发,乃至不可收拾了!

我有几个朋友,从发现自己有病,半年多的时间就去世了!我昨天下午从广州回来的,前天到广州去送我的一个徒弟,他是患白血病往生了。因为他在最后两天处于昏迷状态中一直在喊师父,广州离这里也比较近,我就于前天下午坐大巴去了。赶到广州已经是晚上了,去了以后他已经往生了。我给他念念经、把他的头拍了拍、打了打。

他发现自己有病了以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因为一旦发现自己有病,就已经是晚期了。为什么静坐的人很容易身体有病呢?实际上是他身体原本潜在就有病,当一个静坐的人,他体内的元气——能量产生了以后,它流通到哪里,那里如果有病,就有反应;没有病,它就很快通过。

有病的地方,它就通不过去,就憋在这个地方。一旦憋在这里,病就很快爆发出来。你误以为是打坐生病了,实际上他原本就有病潜藏在内。这就好比探测器从地下探出了炸弹、地雷,我们不能说是因为探测器使地下有了炸弹、地雷,而是原本有人在这里埋下了地雷、炸弹。只不过是通过探测器提前把它探出来,消除隐患而已!

身体的元气在体内流通,如果流到上腹部,你出现胃病了,你以为是“气”造成的胃病,实际上是你的胃原本就不太好,元气流到这个地方通不过去,出现了反应。那么你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对治,让气通过了,你以后就不会再生胃病了。
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够将生理上的这股力量唤醒,有时候好不容易修了一点点能量,又漏掉了。从哪里漏掉的呢?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你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你的六根关闭以后,生理里面的这股力量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当我们一个人在节欲、甚至禁欲的时候他的能量(通俗点讲就是精、气、神)全部是储存在任、督二脉和中脉里边。当一个人纵欲的时候,就意味着他的任脉、督脉、以及中脉里边的能量全部到了下边,从下面给发泄掉了。

我传授给大家的七节动功,其中第三节“河住江翻”的主要作用就是开通你的尾巴骨的。尾闾这一关是非常难过的,一旦把尾巴骨打通了以后,能量就会顺着后脊梁往上升。“河住江翻’”就是为了不让能量从前面漏掉,而是让它从前面转到后面来。

“河住”,河里面的水停止了,不再流了。“江翻”,大江大海里的水多多啊!再多的水它也能够从下边翻到上边来。前面这条河流永远停止了,不再漏掉了,全部到后面,翻上来了。河住江翻的实际意义就是这样!“河住江翻水倒流”,逆流者为圣人,顺流者为凡夫。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修完的话,充其量也只是修完了四禅八定,何况我们连这个基础都很难修完。

你们在座的不是有人练过“女神功”吗?为什么练女神功的人,吸一口气憋在丹田,他眼前会放光呢?实际上他也是由鼻子深吸一口气憋在丹田,往下一压,后面的气就上来,跑到眉间,眉间就开始放光。

有的是吸一口气,一压,直接进入中脉,又冲到眉间,冲到头顶上,他也放光。它只是利用后天的呼吸之气,把先天之元气带动、点燃,真正放光的不是后天的呼吸之气,而是先天原有的元气。

气功里为什么那么注重“採气”,注重“吐故纳新”呢?都是为了起一个火柴点燃的作用,它是“道”的一个最初的阶段。“光”,它也不是道,只是一个入道的标志。

如果七节动功大家好好练的话,你这三条脉,一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就畅通了。即便是你不信仰宗教,你练这七节动功,也会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祛病健身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是修道,用来提高你的能量轻而易举!

为什么一棵树会枯萎呢?就是因为能量不往上输送了。一个人为什么枯萎了呢?也是能量不往上输送了。如果能量很充沛,一直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的话,人的身体就不容易枯萎,树木也不容易枯萎。

在这里再讲一下,为什么我们佛门里非常注重吉祥卧。因为吉祥卧的时候会把这个管道口——三江口的地方折叠起来堵塞,能量很容易从这个尾巴骨升到你的后脊梁背,甚至还会从中脉往上升。

如果你不是采用吉祥卧的话,能量就不会往上升,中间也不容易上来、后面也不容易上来,而是停留在下部,很容易就从下面漏掉了。所以吉祥卧,就是把“三江口”的出水管给折叠起来,堵塞了。

尤其是男同志在这方面很明显,你如果是不想遗精的话,惟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吉祥卧!但是你的能量充足到一定程度,还没有化掉的话,这个办法也不是很管用。你必须要把冰化成水、水变成气,把它从上面散发掉。否则的话,它肯定从它后天的通道出去。

真正先天的通路是从上面出去,所以当一个人上面打开了以后,他吸收能量就不仅仅是从食物中摄取了,他从上面就可以吸收进来,从头上进去。动功的第一节“观音请圣”的动作,就是为了起到这个作用。

当能量充足了以后,又关闭不掉下面,那么“仙鹤展翅”就是为了让进入体内的能量达到阴阳平衡,首先关闭下面。但是一旦能量充足了以后,它还是会从下面后天的渠道出去,那么就必须采用“河住江翻”!

“河住江翻”能量足了,阴阳还是不会协调。左右不平衡、不协调,因此就采用“乾坤旋转”和“犀牛望月”。让左边的能量到右边,右边的能量到左边,互相交合。交合了以后,阴阳均衡了,就开始在身体里面盘旋。盘旋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一级一级往上走了。就像一个瓶子里的水,30毫升、40毫升、50毫升……,满了以后,瓶口就会打开,水就会出去。

可是在逐渐满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还有空隙,就像注射器吸了药以后,里面还有气泡。在注射以前,必须要把气泡排出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空气进入血管是很危险的。打吊针也要把管里的气排干净,否则的话,空气进入体内,随着血液循环,栓塞了某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不管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都要把空气给排出去。

动功的“荷花摇摆”和那个“立地冲天”,摇摇摆摆、“呼、呼……”就是要把气给排出去。既古老又科学!可是你们根本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要你们练,有的人就是不练,比打他还要难受!就像有的父母要小孩儿读书,打死也不读,“我干什么给你读书?就是不读!”

“立地冲天”,脚跟要往下跺,跺的同时要呼气,必需要配合呼吸才有用。即使我今天讲给你们听,你们也感受不到,因此你们还不会深信不疑,只是若信若疑。因为你没有感受到,怎么会深信无疑呢?除非你切身感受到了以后,才会深信无疑!疑惑心,是我们障道的一大根本!

------


春华秋语:

说的都很对,与怀师所讲相契。


新燕顿旺:

说起这个万行上师,我还有个故事。一开始是我太太的朋友拿了两本书给我,一本闭关实录,一本是开示集。那个朋友还特别强调我先看闭关那本。结果我翻了一翻,即刻一丢,狠狠地批评我太太:今后不准看他(万行上师)的书,外道言语!当天“命令”我太太第二天就把书还给朋友,否则我就把它烧掉。

我太太很不高兴,忽然冒了一句很有禅机的话:就算他是外道,如果你真是正道,也用不着这样对待他的书啊。起码看看错在哪里嘛。后来那两本书放在家里大约两个月,我基本没看。后来修行中碰到一点问题,偶然的机会又看了一部分开示集的内容。再过一段时间,我确实感到万行上师的开示非常管用,乃大善知识,准备细心看那两本书的时候,居然找不到了。一问我太太:还了,你不是急着叫我还吗?

只好赶紧忏悔,把我太太笑得:你看,报应吧。呵呵。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点我现在是肯定的,万行上师的开示非常管用,大家知道厉害吧。不管你修什么法门,等你碰到一些难题的时候,看看他的开示,说不定答案就在里面。

那两本书是有人去东华山闭关中心的时候免费结缘的。暂时买看到万行上师有书出版。

我是初学者:

送上布施论坛网址:http://www.bushinet.com/bbs/


清净慧:

“为什么我们佛门里非常注重吉祥卧。因为吉祥卧的时候会把这个管道口——三江口的地方折叠起来堵塞,能量很容易从这个尾巴骨升到你的后脊梁背,甚至还会从中脉往上升。”

那么吉祥卧时的右手为什么要放在腮下? 试过后觉得有时候手指麻,有时候头部被压的地方有淤塞的感觉,正确的姿势里右手该放何处?

暗香居主:

因为脉是沿着脊柱向上到头部。 所以側卧的时候脊柱一定要尽量水平,有两个地方要特别注意: 一个是颈部,一个是腰部。女性因为腰部较柔软,要保持水平有一定的难度。你也可以试一下摊尸法, 南老师在书上说过这个也是正位。 我自己感觉女性用这个更好一些。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呵呵, 问候。


清净慧:

谢谢快乐的暗香居主!

我知道了,原来也可以这么睡。我有些习惯了吉祥卧了,现右手置于脸旁,压一点点,不会痛了。姿势摆好,准备观想阿弥陀佛以佛光照我-----,就不知哪里去了。祝师兄吉祥进步!


原址:http://bbs.shixiu.net/ShowPost.asp?ThreadID=1058


*********


释万行的修身与悟道开示: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385642.html

释万行的七节动功视频教学:
http://www.56.com/u75/v_MTQ2Mzc2MzI.html

更多释万行的视频开示: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A%CD%CD%F2%D0%D0




*********


释万行上师自述——三次闭关纪实


  在我的修行历程中,尤其是三次闭关的七年里,由于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指引,各级领导、各位恩师、道友、同修、居士和素不相识的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得以专心致志实践佛法,求证个中三昧,对此我充满感激之情!人类进入加速度发展的时代,科学日新月异,文明不断提升,佛法的修学也需要打开不曾开启的窗口,以新的视角回答人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僧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接引后学是我的本分,更何况闭关心得就在于此呢?

  有鉴于此,也是应朋友之请,这里将我的闭关修证过程做一个坦诚的报告,对各位大德勉强算是一次答谢,更重要的是抛砖引玉,请各界朋友批评指正。



  佛学启蒙

  我1971年出生于湖北随州,父亲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和四个孩子,母亲便把我们兄弟几个轮流送到外婆家抚养,兄弟三人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因此对外婆、外公、舅舅、小姨怀有深厚的感情。家乡有一水濂寺,那里便是我们少年时代最爱去玩的地方。由于很少和父母亲一起生活,兄弟几人长大后和父母亲的感情不太融洽。初中毕业后,兄弟几个相继离家了。

  我从十五岁起即虔诚信佛,十八岁那年的春天,我准备好了出家的行李,父母亲哭着要我留下来,见到父母痛哭流涕的样子,我的心软了。在家住了几个月后,一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便悄悄起床来到汽车站,坐首班车赶到火车站。当火车启动时,我的心情才轻松下来,同时也流下了两行热泪,知道这次离开父母,离开外婆,离开家乡,将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1988年秋天,经过朋友的介绍,来到祖国的东南方——厦门。该市有一所寺庙,名曰南普陀寺,这里是我出家和落发的地方,也是我佛学思想的启蒙点。落发师父是位浙江籍的僧人,安景大和尚。师父择一良辰吉日——1989年农历2月19日,观音菩萨圣诞日,为我落发,赐名万行,意为修道人,难行也要行,难忍也要忍,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也即预示着将来行菩萨道的准则。1991年经福建省佛教协会批准,在莆田市梅峰寺受具足戒,从此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

  当时师父考虑到我尚年幼,正是学习的阶段,如是便让我进佛学院学习。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4年,为近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创办,该院培育出众多高僧大德,誉满海内外,是亚洲佛教界的一所高等学府,我的佛学框架是在这里打下的基础。学院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课程是文武兼开,我也文武兼学。
  记得当初在佛学院写的一首诗便是:
  手中握剑怀揣书,文武伴吾共生涯。
  闺阁之物不愿舍,哪配跨马征天下?(1)

  佛学院里开的课程虽多,而我独爱禅宗方面的典籍。每年的两个寒暑假期,总是爱到外地参访明师。在学院的四年中,不是在教室里,便是在图书馆里。从古人修福修慧的事迹中深受启发,如是也给自己定下修行课程,早晚各一小时的静坐。佛学院里的公共厕所,在我四年的学习中,就有两年是我自愿刷洗。也许在今天的七年闭关生涯中,别人给我担吃担喝的福报,正是当初刷厕所修来的福呢!

  在学院读的经典越多,越意识到一种道理,那便是所有的经论都是历代大德们开悟后的修行记录,以及修行体会、悟道经过,而一个没有开悟的人,拼命地死读一个开悟后的圣人所写的经论,岂能读得懂?既便是所谓的懂,也只是依文解意,而内在的境界做梦也不会梦到。如早课中的楞严咒曰:“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花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是头顶上的如来在宣说神咒,而不是肉身如来)。”此是释佛修行出现的实实在在的境界。现在的众生,天天读释佛的境界,岂能会开悟?又如晚课中的阿弥陀经,完全是介绍如何修净土法门,以及极乐世界的种种描绘。释佛所讲经的皆是大阿罗汉及大菩萨们,都是有所成就的,尽管如此,释佛还叫这些圣者们修净土法门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终时才能升极乐世界,才会有佛接引。极乐世界有七重栏栅,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莲花大如车轮,微妙香洁……。现在的众生天天念极乐世界的文字介绍,岂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1990年的暑假期间,我到九华山的一洞中,逢到一位僧人,自称“空有和尚”。我见他精神非凡,碧眼方瞳,夜能视物,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洞察三世,出口与众不同。这位老和尚见到我后,把我心中的事全讲了。当时依我个人的愚见再结合经典上的记载来看他,最低是罗汉果位。恭恭敬敬地给他磕了几个响头后,跪在他面前,要求他给我传法。虽然他没给我传法,但给了我个肯定,肯定我对佛法的认识,肯定我梦寐以求想做的事——闭关。我将从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向他请教。从小我就体弱多病,经常发高烧,眉间常有白光出现,耳边常有鸟叫声,晚上做梦经常见到天上的人,有时做梦神识出到外地游玩。第一次到南普陀寺时,觉得特别熟悉,很清楚地记起,是我在梦中来游玩过,象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他说:“这是你过去世,在阿赖耶识留下的宿习种子,今世你必须让它开花结果,否则你还要轮回,让它结果后才能彻底解脱。”

  临别前,老人家叫我给他提一桶水。那只桶放在门背后,里面还有大半桶净水,我找到桶,轻手轻脚倒出水,走到山坡下小溪旁,把桶仔细洗了三次,装满了一桶水,恭恭敬敬地提回来放好。老人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以后我闭关的时候,原来没有水的岩洞,也会涌出足够我用的涓涓山泉。

  在佛学院读书期间,参访了好几位师父,甚至也拜过道教师父,也向尼姑求过法。正因为如此才出了名,成了“外道”,被同学、法师们讥笑过、辱骂过。女人在佛教里视为下贱的人,而且不能成佛,女人不能坐在男人上面讲经说法,男人不许给女人磕头。佛性是没有男女之分的,法华经上讲,龙女八岁成佛,而且还不是人的身体呢,善才童子五十三参,而万行才参访了六位,善才参拜过妓女,参拜过理发师(理发师在古代视为下贱的人),相比而言,万行逊色得多了。



  绝尘忘我

  1993年,我二十二岁,首次闭关于福建漳州市瑞竹寺绝尘洞。是年元月25日,数位同学和居士送我进关。当时也有些人讥笑我是佛迷,整天想成佛,说我不是闭关的料子,闭不上三个月就会自动跑出来。这些讥笑我的人万万没想到,三个月后,我允许洞门贴了封条。闭关是我渴求多年的愿望,任何艰难困苦都不可能使我退缩,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尽管如此,我还是做了准备,告诉外面的居士,倘若这次闭关出现意外,如死亡,与任何人没有关系,把我的尸体拖到洞外火化掉,把骨灰撒到山下的九龙江里喂鱼。

  闭关百日后,性能量彻底激活。在白天静坐中,精液直往外涌。使尽所有方法,也不能控制住精液不往外淌。当时心里非常恐惧,心想这下要把小命流死掉了。在进关前,我已拜过一位修道家功的师父,曾传过我“宝剑插在三江口”的闭精法,然而也不管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向九华山的空有师父呼喊。在绝尘洞内闭关是不睡觉的,晚上也是盘腿静坐,但每天晚上到子时(十一点至一点钟)会打盹,就在脖子上套个绳子,系在洞顶上的一个木桩上,用这种方式控制躺下睡眠。子时,空有师父在空中显现,骂我贪功心切,急于求成,“宝瓶气”修得太猛,叫我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