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晓阳2015-02-16 04:02:16


除了天堂湾(Paradise Bay/Harbor),奥恩港(Orne Harbor)是能登上南极大陆的仅有的几个地点之一。奥恩港被冰川雪山围绕;在南边入口的Spigot山峰陡峭,山脊聚居着大群帽带企鹅(Chinstrap penguins);登上山顶可欣赏美丽壮观的Gerlache海峡。因此,奥恩港是南极船经常探访的一个登陆地点。

我们乘的南极船是在圣诞节早晨抵达奥恩港。9点开始离开大船,大家登上橡皮艇前往Spigot山峰所在的南极大陆登山、观景、以及欣赏帽带企鹅。出发时,虽然不像前几天阳光灿烂,但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气温也不低。然而,南极气候变幻莫测,大约1个半小时后,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展现着让人畏惧的魔力。无论是已经登上Spigot山峰的我们、或还是在攀登途中的游客,在探险队领队的命令和指挥下紧急从山上撤退、立即登上橡皮艇、返回南极船。

以下由我先生拍摄的照片不仅记录了奥恩港的壮丽景观、帽带企鹅的憨掬可爱,也反映了紧急撤退的真正原因。

照片1-4:我们乘的南极船驶入奥恩港。








照片5-6:离开大船,登上橡皮艇前往Spigot山峰所在的南极大陆。




照片7:因为当天是圣诞节,探险队部分队员先行出发,在南极大陆搭起了圣诞树欢迎我们。前一天晚上,他们也为大家按排了丰富多彩的圣诞夜庆祝活动。非常感谢他们。


照片8:一只帽带企鹅匆匆忙忙地向我们走来,表示欢迎:-)))。看到它这可爱模样,知道为什么称其为帽带企鹅了:两颊和脖子上有条黑线,头上像戴个黑色帽子,貌如其名呀。


照片9-10:帽带企鹅喜欢居住在山脊,它们是南极企鹅中著名的登山者。这5位主动给我们带路,攀登陡峭的Spigot山峰。




照片11:我们全家4人再次成为登山领队David最忠实的跟随者,走在最前面。这座冰川雪山比攀登过的其它几座要陡,并且雪更深,因此,行走难度大了不少。


照片12-14:到了半山腰,见到了生活在崇山峻岭岩块上的帽带企鹅们。






照片15-17:家庭观念很重的企鹅们正趴在窝里孵蛋生小企鹅,对我们的到来几乎是不屑一顾。






照片18-21:站在山坡远眺,欣赏到Gerlache海峡、Anvers岛、和Brabant岛。天空大片洁白的云朵中偶尔露出一片蔚蓝;阳光透过压顶的乌云将小岛的雪山照得亮亮的;白色浮冰静静地散落在深蓝的海中。。。。。。;原始古老的壮美景象给人一种时空凝固的虚幻。








照片22:继续攀登陡峭的Spigot山峰


照片23:奥恩港的山脊


照片24-26:令我感动的勤劳帽带企鹅。企鹅夫妇中一方负责在窝里孵蛋时,另一方就负起寻找食物的责任。由于帽带企鹅通常居住在山脊的岩块上,而它们必须下山到海里寻找食物,就这样来回地登上山和滑下山。






因为我们全家4人动作都比较快,在我们安静地欣赏了好一会儿周围景观后,才有其他船友陆续地登上山顶。在前几次登冰川雪山经历中,我们通常是最后跟着登山领队下山的旅客,在山上待的时间最长。然而,这次却不一样,我主动向家人提出赶快下山,原因如下。

前几次登冰川雪山时都是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每次我们都在登山途中一层层脱上衣,最后只剩下一件上衣;而手中拿着那么多衣服登山不太方便。因此,这次登山,女儿和女婿虽然穿了3层上衣,但没有穿最关键挡风遮雨的外衣。而这次登山的天气不仅由出门时的晴朗变为阴沉,而且风也越来越大。我虽然是全副武装,依然觉得很冷。担心衣服穿得少的女儿和女婿在山上时间待得太长会着凉,因此,我提议提前下山。因为确实很冷,先生和孩子们都赞同我的提议。我第一个开始向山下走,女婿在我后面不远。然而,喜欢拍照片的先生和女儿却有些磨磨蹭蹭。在我的催促下,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我们已经下山时,还有一些船友继续向山上爬。他们中有人询问风景如何,我们鼓励他们加油,值得欣赏。大概下到一半山路时,突然听到探险队领队Jonathan用大喇叭通知所有人立即下山,没有登上山的人也请立即返回。原因是由于风向变化和风力变大,大量浮冰包围了我们橡皮艇的登陆海面;在情况变得更糟糕之前,大家必须紧急撤退;否则,有可能会被困在这个冰川雪山上。

所幸的是我和家人是最先下山的,那时我已经下山了一半左右,在最前面。听到Jonathan的广播通知时,我走得更快了。然而,很快遇到了问题。那些登山很慢,还在上山半途中的船友转身下山时动作也很慢,将我给堵住了。探险队给大家规定的登山原则是沿着登山领队走的脚印线路上下山,并且线路两侧都有登山杖做标志,不能越轨,也不允许滑下山。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只好跟在一位中年女士J后面慢慢走,同时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这位女士一面走、一面埋怨她的膝关节给她制造麻烦,不仅上山时疼,下山时更痛。很快,来自纽约的船友John赶上了我们。他和我各自搀扶着J的一个胳膊,希望能将她提起来,带着她下山。然而,这办法并不好,J说还不如她自己走舒服。我们只好将她放下。

探险队领队Jonathan在山下也意识到下山的路被动作慢的旅客堵了。他开始用大喇叭通知大家可以另辟新径下山或者滑下山。我不敢一下子滑下山,就充分发挥跑马拉松的特长,在另辟的新径上大踏步地快速下山。当时我心中有些害怕,担心被困在南极大陆受苦,所以,下山特别快,是最早到达橡皮艇登陆地点旅客之一。每个橡皮艇可以载10-12名乘客,因此,我可以乘第一个橡皮艇返回大船。然而,当发现我的3位家人都不在我身边时,我立即决定放弃乘第一个橡皮艇的机会。很快,女婿也到了。当Jonathan催促我女婿上第一个橡皮艇时,他也放弃了。我们一起等待另外两位家人。看到海面上越聚越多的浮冰,心中越来越担心,同时,在下山的人群中寻找先生和女儿。不看到他们则罢,看到后,当时特别生气。这父女俩还一面下山,一面继续拍摄照片。女婿和我几乎同时呼喊各自配偶的名字。大概感受到我们生气了,他们立即滑下山,好在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的山路。我们全家乘了第2个橡皮艇返回南极船。当然,最终所有旅客都平安返回,是一场有惊无险的紧急撤退。

照片27-29:南极的天气阴晴交替就在转瞬之间。先生在山顶上时无意中拍摄到由于风向变化而随风漂来的浮冰在我们橡皮艇登陆的海面上越聚越多。






照片30:最后是满海面都是浮冰,这是返回南极船的第1个橡皮艇。别小看这些浮冰,它们体积的70%—90%是在水下,有危险性。




【后语】:圣诞节那天上午阴天、下午下雪,我们过了一个真正的白色圣诞。除了那天,我们的南极行程都是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很幸运,也非常感恩。在南极船刚离开Ushuaia驶往南极时,探险队领队就给大家打预防针说能否完成登陆计划取决于天气,而南极天气变化多端,不是我们人所能掌控的,希望大家能理解。而在行程的告别晚宴上,船长则说他非常高兴这次行程成功完成所有登陆计划;而在他近20年的开南极船经历中,因为南极难以预料的天气,损失30%左右的登陆计划经常会发生。

正因为寒风刺骨、雪花纷飞的南极,使我更加珍惜温暖如春、晴空万里的南极。正因为这次紧急撤退事件,使我更加敬佩各国在南极科考站工作的人员。在计划这次南极行程时,我阅读了解到南极旅行非常安全。虽然发生过南极游船被浮冰围困事件,但没有发生过旅客在南极旅行时失去生命。然而,不仅是历史上南极洲的先驱者们前赴后继,多人失去生命,而且现代也有不止一位南极科考人员不幸丧生。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随队医生毛一雷(Mao Yilei)在他的书《冰雪世界的远征》中记录了在南极最高峰(Dome A)建立昆仑站的亲身经历。整本书由毛一雷医生参加南极科考队期间写的日记组成,描述了南极自然环境的旷世壮观奇美,生存环境的残酷,建站任务的艰险,科考队队员们面临的生死考验。读到科考队成员老杨在这次科考行程中失去生命时,我忍不住流泪了,为老杨,也为所有为南极科考付出生命和健康等代价的人。

因为这次南极行的经历,更因为是读了毛一雷医生的书,我上网搜查了有关南极科考、特别是有关中国南极科考方面的信息。现摘录整理如下:“南极科学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水平在国际舞台的显示与角逐,在政治、科学、经济和军事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事业起步较晚,于1980年开始,但起点较高。。。。。。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成为南极条约成员国。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出发,中国相继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南极局长理事会等最有影响的南极事务国际组织成员国,赢得了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1984年11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船和海军的J211船远征南极。1985年2月,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在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诞生。长城站位于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不在南极圈内。长城站实现了当年建站,当年就越冬,使长城站成为常年考察站。。。。。。目前,长城站每年度夏考察人员30名,越冬考察人员12名。”

“1988年11月,中国第5次南极考察队随“极地”号考察船远征东南极,于1989年2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成了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主要开展高层大气物理学、极光物理学、冰川学、地质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南极海洋科学和矿产资源调查,南极内陆冰盖和地质科学考察及陨石收集,此外还开展了生物研究,环境监测,常规气象观测、电离层观测、天文观测、极区高空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学观测、卫星测绘、冰雪和大气、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地理、人体医学等科学观测和研究等。目前,中山站每年度夏考察人员60多名,越冬考察人员17名。”

“2008年12月8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随“雪龙”号考察船到达我们南极中山站,以中山站为出发基地,以11辆雪地车、42个雪橇、28名考察队员组成的建设我国南极第三个考察站昆仑站的队伍于12月18日出发,途经1300公里,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dome-A地区海拔4093米的冰盖上建成了我国南极第三个考察站――昆仑站。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目前昆仑站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每年参与度夏考察,等今后完成后期工程后,再准备参与常年考察。”

“在经历了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参与考察,到自己组队建站进行独立系统考察这些发展阶段,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一船三站”的硬件支撑体系,(一船为雪龙船,三站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成为国际南极科学考察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组织了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有3000多人次参与考察活动。中国已从南极考察大国逐渐走向南极考察强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小源2015-02-16 22:51:54
这也是一趟探险远游,谢谢晓阳分享珍贵的经历和图片!
广陵晓阳2015-02-17 04:31:38
谢谢小源姐妹的鼓励。祝新春快乐!
加州花坊2015-02-17 16:53:16
谢谢照片,你们真棒。当初科学院找我帮助搞水培蔬菜,在南极站使用,后来我离开了,没机会了。
Quarx2015-02-19 06:46:33
Ding
广陵晓阳2015-02-21 15:47:23
**一并谢谢花姐和Quarx妹妹的鼓励。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