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泉2010-03-07 18:51:25


八.女性故事 女人啊,
你是智者是韧者也是无畏者





40,最理性的女人刘克芳

身为女性,我自然很关注农妇们的命运。

农村女人终生少有机会使用自己的全名,结婚前还有个乳名被人呼叫,结婚后就连乳名都失去了,变成一个没有自己名字的家庭角色。刚结婚被称为某某的媳妇,有了孩子被称为某某的妈妈,有了孙子被称为某某的奶奶,如果能长寿还有机会被称为某某的太奶奶。出生报户口时起的全名也只有在户口登记册上才能见到。所以我在杨郎四年,只记住了四个女人的全名。这四个女人都是人生有故事的,才不至于使我在记忆中埋没了她们的姓名,刘克芳就是其中之一。一想起她,一个高身材直腰板剪着短发的女人,就带着沉稳的微笑向我走来。那种鲜明,那种生动,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永远不会变得模糊。

我插队那年刘克芳也不过二十几岁。听说她结婚前读过初中,还做过几年小学民办教师,也算是杨郎四队文化最高的女人之一了。但让我对她另眼相看的不是她的学历,而是她那超乎众人的头脑。她举止沉稳得体,待人礼仪周全,干活干脆利落,处事理智冷静。我从未见她因感情用事而说出冒失的话来,也从未见她因心胸狭隘而做出偏激的事来。她似乎任何时候都是那样富有理性,这种理性在农村女人中可谓凤毛麟角,因此使我为之折服,便从内心里以长姐事之。

那时报纸上把针灸吹得神乎其神,说多年的哑巴,一针扎下去便能喊出“毛主席万岁!”所以我学会了针灸后,不少人都找我给他们扎针。刘克芳患有严重的膝关节病变,于是每到下雨不出工时,她就自带艾叶到我的窑洞来。我给她扎过针,又点上艾叶放到穴位上灸着,我俩便天南海北的聊着。看着艾叶快烧到皮肉了,就赶紧把它扒拉掉,换个穴位再扎,再灸,我们也继续聊着。直到一段设定的时间到了,她回家去,我也干我自己的事情了。如此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便在交往中逐步加深了互相的了解,也逐步拓展了我们之间可谈的话题。

杨郎是一个小社会,大社会中存在的的事物和现象,在这里都能找到踪影。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之争,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错综复杂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也有盘根错节的家族斗争和三姑六婆的斗法。作为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尤其是一个由县城到农村的女孩,遇到各种各样的是是非非,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处处都显得那样天真幼稚,那样不合时宜。在我与刘姐相互熟悉了之后,她见我是个书呆子,对于我的各种询问和求助都推心置腹地予以回答。是她对我仔细分析农村中家族之间、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妯娌之间、邻里之间,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是怎样形成的;是她对我分析了队里的干部谁的思想境界怎样,谁的能力水平如何,他们互相之间都有过什么争斗,存在什么利害关系等等。

我那时对所有的地主富农都抱着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但却无原则地相信所有的贫下中农,人家几句好话就能将我哄得滴溜溜转。是刘姐告诉我:“不要对是谁(任何人)都绝对相信,真正能手拍胸口替别人虑档(考虑,打算)的人是很少的。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同情可怜的人,叫他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时,他们就不愿意了。还有些人见别人有难处还当笑话看呢,你对这样的人诉说自己的灾难,他却把你对他的信任当猪尿泡一样踩着耍了。因此遇到困难最先要做的就是咬咬牙自己克服……”

然而最让我意想不到和最让我佩服她的,其实不是上面写的那些处人为事的经验,而是她的教子理念与教子方法。

在我的印象中,多数农妇对文化不是抱着遥不可及的崇拜,就是抱着愚昧的不屑一顾。她们觉得上学在人的一生中只不过是临时性的,大多数人最后还得回到农村劳动挣工分,而挣工分并不需要文化。但刘姐对子女上学是高度重视的,仅这一点就显出了她的与众不同。在我那破窑洞里,当我给她扎上针并点燃那宝塔状的艾捻子时,面对着那一缕细细的,轻轻地向上舒展着的,并散发着淡淡药香的艾烟时,她多次谈到教子女读书的重要。她曾经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对我说:“念书是娃娃的最好出路,我哪怕挣死,苦死,都要供养我的娃娃把书念成!哎,朱珠:我从来不会对别人说这些话的,他们听了会当笑话看,只有对你我才能说这些话。”

虽则我那时还是一个未婚姑娘,是不会对教子经验产生什么兴趣的,但听了她的话我还是感到很佩服,觉得一个农村媳妇能说出这样的活实在是很了不起。然而真正使我受到心灵震撼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那一次我听社员们谈什么“养儿防老”一类的话题,有人说:“渴了不能吃梨儿,老了不能靠侄儿。”这时不知谁联系到了刘克芳,他说:“侄儿都靠不住,外甥子就靠不住了。你看刘克芳么,也不知道咋想的,把姐姐的娃娃领到自己跟前供他上学,莫向(莫非)到老了时靠外甥养活吗?”

虽说农民喜欢针对别人的事说三道四,我一贯不大理会,但今天他们所说的这事还是让我很注意。这是因为我深知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代别人养子女是很难得的。刘克芳与我相处甚好,却从未对我提过她还替姐姐养着一个孩子。因此我就好奇地追问那些闲议论的人们:“刘克芳啥时候把外甥领来了?”

她们对我说:“就是她们家那个改民儿,碎碎儿时就领来咧,现在供养他念书。”

我这才知道,刘姐家那个叫改民的清瘦大男孩,并不是刘姐亲生的。

一天,刘姐又到我这里扎针,我问刘姐:“我那天听队里人议论,才知道改民不是你的
娃娃,你咋从没给我说过?”

刘姐笑着说:“我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娃娃,咋能想得起来专门对你说这些事情呢?”
我说:“我妈去世以后,我弟弟妹妹也让我的婶婶养育过,我父亲经常给婶婶寄伙食费,寄全国通用粮票,人家都很为难。你把外甥供养这么多年,肯定也不容易,粮食够吃吗?”

刘姐说:“唉,吃粮都是小事情,有我们的一口(饭),就有他的一口(饭)。莫过是多拉扯一个娃娃就多操着一份心,唉,就权当我多生了一个。你看来着吗(看出来没有)?一个家庭走出去一个人,就能把整个家庭都拉帮起来。我姐姐和姐夫都没有文化,家道又不行,我要是给他们拉扯大一个儿子,并且供他把书念成,那就把我姐姐一家子都拉帮起来了。改民儿聪明得很,我对他比对自己娃娃还上心(重视),我盼着他把书念成,以后能有个工作,我姐姐一家子就没有现在这么可怜了。”

听了刘姐的话,我不禁鼻子发酸,眼睛湿润,呆呆地坐着想了很多。原来刘姐性格是这么内敛,替姐姐抚养孩子多年,却从不自夸吹嘘。她那培养孩子读书的目标和决心,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就已经够让人佩服了,现在她还雄心勃勃地把它用在了自己外甥的身上。她可真是一个让人仰视的女性啊。

二 ○○七年我回固原终于见到了刘姐,得知她现在身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病和严重的哮喘病,也得知她抚养大的那位外甥就是现在自治区位居高官的郑XX。那晚我留宿在刘姐家里,两人聊前些年杨郎的贫苦,聊这些年杨郎的变化,也聊这人那人的命运。末了我开玩笑说她道:“你现在好了,你那位外甥如今也相当于自治区的二把手了,在宁夏可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你还有啥事办不成?”

刘姐说:“他现在身份地位都不同以前了,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所以我从来不打搅他。”

我以为刘姐是怕我托她办事,所以把口封得这么紧。就说:“你别推得这么远,我没让你办事。”

刘姐却正色说:“真的,他是我自己带大的娃娃,我哪能轻易给他找麻烦呢?就像我当那么多年民办教师,最后却没有争取到转正,也就拿不上退休待遇。像他今天这样的地位,如果出面说句话,还不是很容易就补办一个退休手续么,但我从来没给他提过这些事……不想给他制造麻烦。”

看来,刘姐虽然健康不再,却理性依旧。
五味七色2010-03-07 20:29:35
好感动,很理性,可以说真正的好人。。。
心灵泉2010-03-07 23:24:30
回复:好感动,很理性,可以说真正的好人。。。
bymyheart2010-03-07 23:35:36
跟读了很久了。你写的真好。岁月过往但你真正认真地活
心灵泉2010-03-07 23:41:55
回复:跟读了很久了。你写的真好。岁月过往但你真正认真地活
五味七色2010-03-07 23:46:12
那那 咋解释 好人有好报, 好人一生平安? 可叹。。
江上一郎2010-03-08 02:52:11
了不起的女性--有贤古风骨。
心灵泉2010-03-08 04:22:32
回复:了不起的女性--有贤古风骨。
龙坡居士2010-03-08 07:07:30
好感人的故事。我们插队的村里好像没有这么有头脑的女人,或许
心灵泉2010-03-08 07:57:15
回复:好感人的故事。我们插队的村里好像没有这么有头脑的女人,或许
花海林之2010-03-08 20:55:06
回复:《我与女儿说家事》第三章 草根之交(40)最理性的女人刘克芳
江上一郎2010-03-08 22:27:24
与学历无关--和人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