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常青坛读到网上好友bymyheart情感好文《三月情殇》。她对她母亲感人至深的怀念使我的心唏嘘,也使我的眼睛湿湿的。好友的文章激起了我对自己母亲强烈的思念,想妈妈,也想故乡。立即拿起电话,拨打妈妈的号码。遗憾的是妈妈不在家,打她的手机也没人接。打电话给大弟,他说妈妈有可能正在公园健身。因为昨晚不是通常约定的电话或视频时间,否则,妈妈一定会在家等待我的电话或视频。
今晚下班回家,又给母亲打电话。妈妈笑着说:“怎么啦?听说你突然非常想我。”。我鼻子发酸,说:“妈妈,我每天都想你!怎么会是‘突然想你’呢?”。妈妈笑着回答:“嘘。。。,这么大的人还哭鼻子,不怕难为情呀?!”。接着,妈妈说:“妈妈当然知道你每天想我。我也是每天想你和你的一小家人。好在过3个月左右,你们就又会回来探亲。妈妈天天看着日历,数着那日子。”与母亲聊了好一会儿,我从妈妈的谈话中知道故乡天气转暖和,故乡的春天到了。想到故乡的春天,除了那姹紫嫣红的花卉,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在春风中轻舞的春柳、以及那绵绵潇潇的春雨。我问妈妈:“最近下雨了吗?”。果然,妈妈回答:“前几天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但是,这二天天气很好,放晴。”
与妈妈有关春雨的对话不禁使我想起故乡知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上中学时,除了喜欢和背诵过他写的散文《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也喜欢和背诵过这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春》。除了《春》的开头和结尾,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他对南方春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散文中其它内容都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在网上搜索到朱自清先生《春》的全文,再次被其打动。尤其是那句“。。。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想起儿时与外婆一起度过的岁月。外婆家的住房是一栋百年老宅。房屋前部分的两侧是二个卧室,中间是一个堂屋间;房屋后部分的两侧是二个更大的卧室,中间是一个更大的堂屋间;前后房屋由两侧的二个厢房连接;中间是一个露天小庭院,称之为“天井”。夜幕降临,外婆喜欢点上有灯罩的“洋油灯”(即使有电灯,她也很少用),正如朱自清先生所描写“。。。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我们祖孙二人通常在后堂屋间的餐桌吃晚饭。临睡前,外婆会将后堂屋间与天井之间的一大排木头屏风上好。然后,外婆一只手端在“洋油灯”,另一只手为“洋油灯”遮风,我们祖孙俩穿过天井到前屋的卧室而眠。那时,我通常会打开床头电灯,读一会儿杂书才睡。
二年前,外婆家的老宅因为城市规划与发展被拆毁;宅前的一对被我骑过无数次的石狮也被当地文物部门作为文物收购。政府补偿给母亲的3套3居室公寓房被闲置着,无人居住。儿时记忆中的故乡在如今的变化中与我渐行渐远;母亲终有一天也会象父亲一样离我而去。然而,无论故乡如何变化,无论父母在何方,游子对父母和故乡的思念比故乡的春雨还要缠绵。。。。。。
【后语】:写这篇心语时,心中有不少的感伤,那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思念。然而,当我想到永恒的天家和重逢的应许时,我的心便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