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迷2011-01-26 06:10:27

上篇车轱辘话谈了我对“伏白首双星”的看法。所要阐明的观点是,不赞成用“双星”去推论宝玉湘云日后的结合。那么,什么是湘云的真实结局呢?

从后四十回续书中,我们看到湘云的结局是嫁给了一名不知姓名的人,既不是脂砚斋提及的卫若兰,也不是家败落魄的怡红公子。而且婚后没多久,丈夫就得了痨病,生不如死,苟延残喘。湘云的命运将是守寡。高鹗这么写,有他的道理。首先,他不曾读过脂砚斋的评语,不可能猜想到卫若兰与史湘云的关连;其次,他不愿陷入“伏白首双星”和大小金麒麟的哑谜游戏,彻底放弃了有可能是“看点”的宝湘姻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他想按照第五回的提示,却没有理解湘云判词和唱曲的真实含义,把“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解读为丈夫病死,湘云寡居,给她安排了一个谬误的结局。

湘云的《红楼梦》唱曲有这样几句:“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多数读者,在不知脂砚斋评语的条件下,在读完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之后,都受到高鹗续书的左右,将“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理解为丈夫病笃,湘云寡居。甚至一些否定高鹗续书,赞成宝玉湘云“白首双星”的红学家,也是将宝玉和湘云的劫后重逢,放置在湘云守寡之后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的一个疑问就是:如何解读湘云的判词和唱曲。把这个疑问解决了,湘云的结局也就真相大白了。

对判词的前一句“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和曲子的前半部分“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争议不大,因为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基本按这个安排,描写湘云。自小父母双亡,却生性开朗;宏大英豪,人人喜爱。问题出在判词的后一句和曲子的后半部,因为曹雪芹没能写完它们所含带的故事。我的理解不同于多数红楼读者,认为从湘云判词和唱曲上,显示她并不曾寡居,而是猝死在新婚之前。

先看判词,“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斜晖,即夕阳。用于描写人,描写生命,是暮年,是生命将止。可《红楼梦》结束时,湘云该是多大呢?是不到二十岁的妙龄少女或少妇。湘江和楚云这两个词,不仅暗含了湘云的名字,也是两段典故的凝缩。楚云,是楚怀王梦与“巫山女神”一夜欢会的故事,取自宋玉的《高唐赋》。人们后来用于影射男女之欢,这里应是形容湘云的婚姻。湘江,用的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瑛为舜帝之死投湘水而逝的典故,与潇湘竹同出一典,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就是她们。在曹雪芹为他书中的人物取湘云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已经为她的命运作好了安排。

“湘江水逝”,如果我们承认“湘江”代表着湘云,就像我们承认“玉带”是林黛玉,“金钗”是薛宝钗一样,那么在“楚云”(婚姻,丈夫)飘飞消失时,怎么会理解“逝”的不是湘云,而是湘云的丈夫呢?这个“逝”字,说的是不复存在的“湘”水,而不是湘水的丈夫。如果湘水已经逝去,湘云的生命还会存在吗?联系到“吊斜晖”,十几岁的人生,已经是毫无生机的夕阳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是很清楚么?为什么在这儿要用一个“吊”字呢,是否可用“望斜晖”或“眺斜晖”替代?我想,依曹大师的文学功力,遣词用字是同他要表达的意思密切相关的。“吊”,依据《辞海》,是“哀悼”和“伤痛”的意思。曹雪芹,或贾宝玉吊什么?“吊”那逝去的湘水,早落的夕阳。

再看《红楼梦》唱曲,“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高唐”,用的还是楚怀王梦交神女的典,因宋玉的《高唐赋》而简化为高唐,影射男女欢爱和婚姻。“湘江”,同上。既隐含湘云的名字,又是套用舜帝妃子投湘江殉情的典故。曹雪芹在有关湘云的结局上,重复运用了相同的典故,这在其他人物的描写上,并不多见,说明了曹雪芹对湘云悲剧的执着。这里用的词是“涸”,即干涸,一点水都没有了,与“逝”的意思相似,但更明确。曹雪芹不仅重用相同的典故,也重复了湘云结局中的关键单词,要强调的就是失去生命的湘云。对象征着婚姻的“楚云”“高唐”,曹雪芹用的是“飞”字和“散”字,对比起象征着湘云本人“湘江”所用的“逝”和“涸”来说,究竟是湘云寡居,还是湘云死亡,答案应该是再清楚不过的。

〔乐中悲〕里还有这样一句,也就是高鹗认定湘云会寡居的原因,“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但仔细咀嚼,这段话实际是以虚拟口吻说的。说的是“假如”配得个什么人,则一定,“准”会怎么样。关键是这个“准”字,把语气和意思都变了,也就是说她并没有得到那个“才貌仙郎”,也没得到过“地久天长”;这也就是为什么用了“飞”和“散”来形容她的婚姻的原因。而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位“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假小子,伤透了心,甚至可能是无颜活下去,“举身赴清池”了。(我的猜测)。

再来看看能与她成亲的人,应是一个“才貌仙郎”,而不是高鹗笔下的无名之辈。《红楼梦》中能称得上“才貌仙郎”的,寥寥无几---贾宝玉,贾宝玉的克隆甄宝玉和让风流男女都会动情的冷血柳湘莲。贾宝玉肯定不是,因为他们兄妹从小一起玩闹,湘云是“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就算是宝玉多情,湘云定也无意,更何况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打的火热呢,她不会去添那份乱。其实她也添不了乱,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人的定位很清楚----石,木、金,三角结构,相辅相成。 加上湘云是什么?另一个金?而且还得让宝玉也变成金才行,曹雪芹能写出这么拙劣的文章么?

既然不是宝玉,就想想其他人。甄宝玉和贾宝玉一样,也是个多情种;长像也一样,给戴个“才貌仙郎”的帽子, 不是无稽之谈。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影子,是虚幻的角色,住在南京,从未在贾府出现过。湘云虽然不可能与宝玉言情话爱,但与宝玉的虚像,却有略萦“儿女私情”的可能。红楼三钗,娇艳貌美,文才出众;前二钗,通过金玉,木石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红楼主人贾宝玉;第三钗,英豪阔大的金麒麟,就下嫁给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了?所以,我假设是甄宝玉,虚幻中贾宝玉的真身。理由是湘云悲剧的结局,一定应该与宝玉有某种直接的关连,却又不该是贾宝玉本人。我无法举出确凿的证据去论证这个设想,留给大家评话吧。
龙坡居士2011-01-26 07:30:03
沙发顶!人见人爱的史大姑娘应该有个好结局厄。你上次不是
野狼嚎2011-01-26 14:27:01
湘云姑娘最好谁都不嫁,做个大众情人比较合适:))
心无2011-01-26 14:57:05
如史大奶奶真的和那个宝有关系,史兄回家挖挖地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什么:)
斋阁轩楼院2011-01-26 14:59:01
谢好文分享。读过史君的几篇,俺又捧起了红楼。不该呀。曾发誓不再闻问。
fatguy732011-01-26 16:38:20
甄宝玉好象是一个双性恋,史姑娘如果跟了他,日子可能也得是有苦有乐。:)
月如霜2011-01-26 17:15:09
这分析得真透彻,要说当个红学家也不容易 :-)
bymyheart2011-01-26 17:35:46
好文,好学问。原来你是‘史大小姐迷“呵呵。先告罪了:。))
龙坡居士2011-01-26 17:56:19
顶“史迷”新解:))
废话多多2011-01-26 18:10:21
有理。
史迷2011-01-26 18:28:45
那是周汝昌老先生:)我哪够格啊!
史迷2011-01-26 18:37:25
听说过那个节目,没看过.能说是曹家后代的,九成是忽悠:)
史迷2011-01-26 18:38:54
是啊,那谁谁谁:)
龙坡居士2011-01-26 18:42:01
不过他说并不想娶她,只想
GreenSkirt2011-01-26 19:54:07
黛玉和湘云应该是宝玉的娥皇与女英。
广陵晓阳2011-01-27 03:32:08
“湘云悲剧的结局,一定应该与宝玉有某种直接的关连,却又不该是贾宝玉本人”,与史迷兄
大坐家2011-01-27 11:02:00
人人关心史姑娘的命运,足见老曹塑造的人物成功!
史迷2011-01-27 17:55:22
很好的猜想.可实际故事该会是怎样呢?这个该S的高鹗:)
史迷2011-01-27 17:57:06
你一直和"红学专家"沾边,亲戚和亲家嘛!
史迷2011-01-27 17:58:35
再谢各位赏读评点.咱接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