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hui2011-05-14 06:08:25

看到下面一文中讲到在一个家庭中,女儿得了的厌食症.从网上摘录有关这方面资

料,或许可以从中对厌食症有所了解。

神经性厌食症

(1)信息来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基百科的醫學類別條目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醫療意見

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是一种进食障碍类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不正常认识,担心发胖;临床表现为用自愿禁食、引吐、服用泻药等药物、体育锻炼等方法过度追求减轻体重,甚至在明显消瘦的情况下还认为自己太胖。其主要分为两类:限制型患者主要靠禁食和锻炼,暴食引吐型患者为间歇出现暴食,然后又用各种方法降低体重。

神经性厌食症平均發病年齡為17歲。發病之原因常伴隨著壓力事件,例如突然接下重任、離家念大學、準備聯考等。心因性厭食症的病程與結果相當不一致,有的在單次發作之後完全康復,有的在體重恢復正常之後又再度發病。長期之死亡率大於一成以上,死因多半為飢餓、自殺、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等。

患者分布

神经性厌食症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少有记载。目前该症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多数患者是女性,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出十倍,特别是少女和年轻女性,病發率約為150個15歲的少女,便有一位患者。目前认为该症有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可能也与近年来大众媒体宣扬过度纤瘦的女性体形有关。

诊断和临床症状

根据ICD-10规定,肥胖被當作一般性醫學症狀,但是並未確立肥胖與心理、行為之間的關係。所以在DSM-IV並沒有將肥胖收錄在內。然而,若某些證據顯示特殊的肥胖個案之心理因素對其病程發展影響甚鉅,則可以使用「影響醫學狀況之心理因素」加以討論,包含心因性厭食症、心因性暴食症以及其他飲食疾患等。

心因性厭食症之基本特質為「患者拒絕維持正常之體重下限」,強烈害怕體重增加,並伴隨著對自己身材和體重的知覺障礙。已經開始行經的女性可能會伴隨著停經或無月經症。可以根據以下三項準則來判斷之:

體重就年齡與身高而言低於正常水準 (發育中的兒童或青少年的判定標準可以訂為「未增加預期之體重」)

患者本身強烈地恐懼體重的增加或肥胖。

常常伴隨著對自身身材與體重的看待方式扭曲。

心因性厭食症患者之自尊心受到其身材與體重影響極深,能夠成功減輕體重被視為自律的表徵,而變胖或者體重增加則被認為是一種恥辱和無法接受的自我控制失敗。有些患者也會承認自己是瘦的,但否認體重持續減少帶來的嚴重合併症。已經行經的婦女會有停經的表現,也常被視為是判斷该病患的準則之一。

亞型

心因性厭食症患者可以根據「有無規律暴食或清除行為」分為下列兩種亞型:

禁食型:體重下降是來自於節食、禁食、或者過度邉印?r

暴食型:或稱為清除型,本型患者多數每一星期至少從事一次暴食與清除行為,但並無最低限度。有的沒有暴食行為,但在少量進食之後即行催吐、灌腸、瀉藥等方式來排除食物。

并发症和预后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精神疾病,约有10%的患者死于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儿童和青春期的患者因为缺乏营养可能出现生长迟缓、体内激素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治疗

对身体严重虚弱的患者,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其体重增加到安全的范围内,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非自愿的入院治疗。其他体重偏轻的患者也可用增食欲或助消化药来辅助治疗。精神药物治疗上,有时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来减轻患者的忧郁和焦虑症状,但只作为辅助治疗。一些研究则发现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纠正对自身形象的认识和达到正常的进食习惯。

知名患者

凯伦•卡本特(Karen Anne Carpenter),木匠兄妹合唱團(Carpenters)鼓手及主唱,1983年2月4日死于神经性厌食症的并发症,得年32岁。

伊莎貝拉•卡蘿(Isabelle Caro),法國反厭食邉幽L貎海?漓

2)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加州花坊2011-05-14 15:16:25
很要命。
gracehui2011-05-14 15:49:56
回复:很要命。
成长2011-05-14 18:03:50
那个木匠兄妹,她的歌声是那么的好听,结果却死于厌食症,唉,真是可怜。
石假装2011-05-14 21:51:34
见过厌食症的,皮包骨,很可怕。
gracehui2011-05-15 22:31:27
是啊,很让人惋惜。
gracehui2011-05-15 23:28:23
愿他们能从困境中从出来,身体得到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