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氏進士錄
中國科舉制度,肇始自隋朝。進入大唐,開始走向輝煌。宋元時代,繼續秉承大唐遺風,科舉是選拔古代官員的不二法門。而明清兩朝更是把科舉制度發揮到了極致。在隋之前,則是著名的博士官選仕制度,這裏的博士官,可以類比為後代的進士。
千年的科舉史上,不乏桂氏進士出現。
宋代科舉進士及第者,統計頗為艱難。因為宋代歷經靖康之恥,國家檔案被金兵全部搶奪和焚毀。所以至今宋代進士名錄,難以出現定本。各州縣地方誌的統計和記載,也很不完善。由此而來,家譜記載就顯得難能可貴。其中或許不免出現記載錯誤,比如證明的《唐昌桂氏宗譜》記載:桂南升,“重和八年”獲得進士及第“第4甲第八十名”、桂舟獲得“第二甲第五十一名”。可是重和只有兩年!“重和八年”無從談起。再如,《唐昌桂氏宗譜》記載獲得桂南升宣和六年(1124年)進士及第第三甲第十六名。《興國州志》一書則記載桂南升重和元年(1118年)進士及第,不是1124年。兩者哪個對?在此,我們並列給出,可備參考。
筆者仔細核查了該譜對科第進士的記載,難以獲得史料佐證之處甚多。(只要年號不對,本文則一概不錄。年號對,但是無法驗證中舉記載真偽,特此說明如上。)
本章中將秦至明清時期的桂氏博士、進士,囊括在此,以見證桂氏一族的文脈。
時間 |
科名 |
進士 |
簡介 |
秦朝 (前221-前207年) |
秦博士 |
桂貞 |
生卒年不詳。秦朝人。桂貞者,亦為博士。始皇三十六年,坑儒事起,桂貞改姓昋,以避禍。在漢有炅橫,得罪,其子避難改姓,或為昋,或為桂,或為炔,字雖異,聲同也。 |
宋代歷年科舉進士 |
|||
咸平五年 (1002) |
壬寅科 |
桂柯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三十六名。桂柯乃桂卿第4世孫。桂卿(922-992年)原居慈溪(今寧波),仕南唐,封大司空,國子監祭酒兼監察禦史,官從四品,後主李煜加用為殿中侍禦史。 |
寶元元年 (1038) |
戊寅科 |
桂叔獻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四甲第五十三名。又見《玄覽堂叢書續集》中記載了“進士桂叔獻”,可以證明家譜記載的真實性。 |
慶曆二年 (1042) |
丙辰科 |
桂穎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三十六名。 |
皇祐五年 (1054) |
癸巳科 |
桂詢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五十九名。 |
皇祐五年 (1054) |
癸巳科 |
桂述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十九名。 |
崇寧二年 (1103) |
癸未科 |
桂庭芝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十二名。 |
大觀元年 (1109) |
己丑科 |
桂部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一名。 |
政和二年 (1112) |
壬辰科 |
桂沖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二十八名。 |
政和五年 (1115) |
乙未科 |
桂萃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四甲第八十名。 |
政和五年 (1115) |
乙未科 |
桂林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九十名。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 |
政和五年 (1115) |
乙未科 |
桂栣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三十六名。 |
宣和三年 (1121) |
辛丑科 |
桂章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四甲第十二名。 |
宣和三年 (1121) |
辛丑科 |
桂畢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三十六名。 |
宣和六年 (1124) |
甲辰科 |
桂南升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十六名。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則記載桂南升重和元年(1118年)進士及第,不是1124年。可備參考。 |
紹興元年 (1131) |
庚戌科 |
桂如虎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三十名。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 |
紹興十三年 (1144) |
壬辰科 |
桂鎮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三十名。 |
紹興十六年 (1147) |
乙丑科 |
桂績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一百四十名。 |
紹興三十一年 (1161) |
庚辰科 |
桂友龍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五十四名。 |
隆興二年 (1164) |
癸未科 |
桂輪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一百三十名。 |
乾道八年 (1172) |
壬戌科 |
桂出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六十名。 |
淳熙三年 (1176) |
乙未科 |
桂森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十八名。 |
绍熙元年 (1190) |
庚戌科 |
桂如篪 |
獲得名次不詳。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 |
慶曆二年 (1196) |
丙辰科 |
桂如淵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十五名。桂如篪之弟。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又,《宋史·本紀第四十一卷》:“(紹定五年)夏四月癸亥,以寶章閣直學士桂如淵頃帥蜀日,北兵攻城,不能合謀死守而遁,致軍民罹殃,反以捷聞,詔褫職罷祠。” |
慶曆二年 (1196) |
丙辰科 |
桂萬榮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二十一名。 |
慶曆五年 (1199) |
己未科 |
桂昭然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四甲第三十名。 |
慶曆五年 (1199) |
己未科 |
桂植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五名。 |
嘉泰二年 (1202) |
丙辰科 |
桂壁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三名。 |
嘉泰三年 (1203) |
辛未科 |
桂如震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八十七名。桂如篪之弟,桂如淵之兄。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又見《江西通志》卷五十中。 |
嘉泰三年 (1203) |
辛未科 |
桂如虎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三甲第三十三名。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 |
寶慶二年 (1226) |
丙戌科 |
桂承夫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四甲第二十名。 |
寶慶二年 (1226) |
丙戌科 |
桂誠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十二名。 |
紹定二年 (1229) |
己丑科 |
桂烓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十二名。 |
紹定二年 (1229) |
己丑科 |
桂卯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六名。 |
紹定五年 (1232) |
壬辰科 |
桂锡孫 |
生卒年不詳。贛州興國人,字予之。父桂萬榮。曆官禦史,兼崇政殿說書。通《春秋》。十歲試童子科,號為神童。 |
紹定五年 (1232) |
壬辰科 |
桂正夫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二十二名。 |
嘉熙二年 (1238) |
戊戌科 |
桂評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六十一名。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 |
嘉熙二年 (1238) |
戊戌科 |
桂謨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名次不詳。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 |
淳龍元年 (1241) |
辛丑年 |
桂埜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六十一名。 |
淳龍十年 (1241) |
庚戌科 |
桂本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六十名。 |
淳龍十年 (1241) |
庚戌科 |
桂珍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四甲第三十二名。 |
淳龍十年 (1241) |
庚戌科 |
桂讜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六十二名。光緒版《興國州志》一書有記載。 |
寶祐四年 (1256) |
丙辰科 |
桂周歌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獲得名次不詳。 |
開慶元年 (1259) |
己未科 |
桂壯孫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獲得名次不詳。 |
景定三年 (1263) |
壬戌科 |
桂遠辰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五甲第三十二名。 |
咸淳元年 (1265) |
己未科 |
桂岩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獲得名次不詳。 |
咸淳四年 (1269) |
戊辰科 |
桂有大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四甲第十三名。 |
元代歷年科舉進士 |
|||
至正元年 (1341) |
辛巳科 |
桂時彦 |
《唐昌桂氏宗譜》記載获得第二甲第五名。 |
明代歷年科舉進士 |
|||
永樂十三年(1415年) |
乙未科 |
桂芝 |
生卒年不詳。地望不詳。第二甲第八名。 |
正統十三年(1448年) |
戊辰科 |
桂怡 |
|
景泰二年 (1451年) |
辛未科 |
桂山 |
1419-1478年。字本寧,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曾祖桂德高,元兩淮都轉運司提舉;祖桂伯華;父桂文禮;母劉氏;繼母蔣氏。嚴侍下,妻王氏,兄廣;龍。第二甲第十七名。 |
景泰五年 (1454年) |
甲戌科 |
桂琛
|
|
景泰五年 (1454年) |
甲戌科 |
桂茂之 |
1430-1489年。字廷秀,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曾祖桂伯華;祖桂文禮;父桂廣;母余氏。具慶下,妻何氏,叔桂山(戶部主事),弟蕃之;英之;莘之;蕙之;蘭之。第三甲第七十二名。 |
成化二年 (1466年) |
丙戌科 |
桂廷圭 |
1424-?年。字公瑞,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曾祖父桂彥良,曾任晉府右博。祖父桂慎,曾任中書舍人。父亲桂抱孫。第三甲第五十五名。 |
成化八年 (1472年) |
壬辰科 |
桂鎬 |
1441-?年。字宗周,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曾祖父桂慎,曾任中書舍人。祖父桂益孫,曾任縣丞。父亲桂廷琰。第三甲第二十三名。 |
弘治六年 (1493年) |
癸丑科 |
桂詔 |
|
正德六年(1511) |
辛未科 |
桂萼
|
?-1531年。字子實,號古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省餘江縣)人。授丹徒、武康、成安等縣知縣。嘉靖初年(1522年)由成安知縣遷南京刑部主事。嘉靖四年(1525年)升任詹事,兼翰林學士。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晉升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同年九月,改吏部左侍郎,又升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加太子太保。嘉靖八年(1529年)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內閣參贊機務。第三甲第六十二名。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癸丑科 |
桂嘉孝
|
1512-1571年。字純甫,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曾祖桂山,布政司參政;祖桂茂之,布政司參政;父桂珠,知縣;母莊氏;繼母楊氏。永感下,妻莊氏,兄嘉義;嘉謨;嘉猷;嘉忠;嘉賓。弟嘉廉。第二甲第七十名。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己未科 |
桂枝揚
|
生卒年不詳。字孟遠,江西九江府德安縣人。曾祖父桂瑄,曾任縣丞;祖父桂廷璧;父親桂樞,曾任監生。嫡母孫氏;生母余氏。第二甲第四十一名。 |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
乙丑科 |
桂天祥
|
|
萬曆十七年(1589年) |
己丑科 |
桂有根 |
生卒年不詳。河南豫州汝南籍人。曾任工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等。第三甲第五十四名。 |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 |
丁未科 |
桂紹龍
|
1569-1637年。字允虞。江西抚州府金溪縣人。官至福建右布政使。第三甲第二百三十一名。 |
崇禎四年 (1631年) |
辛未科 |
桂一章 |
生卒年不詳。浙江人。第二甲第五十四名。 |
崇禎四年 (1631年) |
辛未科 |
桂啟芳 |
生卒年不詳。第三甲第七十一名。 |
清代歷年科舉進士 |
|||
乾隆元年 (1736年) |
丙辰科 |
桂蓁 |
生卒年不詳。字栖霞。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名。 |
乾隆十三年(1748年) |
戊辰科 |
桂滽
|
生卒年不詳。满洲人。曾任來陽知縣等。第三甲第六名。 |
乾隆五十五年(1790) |
己酉恩科 |
桂馥 |
1736-1805年。字未谷,一字冬卉,號雩門,別號蕭然山外史,山東曲阜人。嘉慶元年(1796年)任雲南永平縣知縣。馥與段玉裁生同時,同治說文,學者以桂、段並稱。撰《說文解字義證》五十卷,被後人譽為“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第三甲第六十名。 |
嘉慶元年 (1796年) |
丙辰科 |
桂齡
|
生卒年不詳。满洲人。第二甲第三十八名。 |
道光九年 (1829年) |
己丑科 |
桂文燿 |
?-1854年。又稱桂文燿,字星垣。廣州府南海人。道光十九年,任湖南鄉試副考官,後充任國史館撰修、總撰。歷任湖廣道監察禦史,升任常州府知府、蘇州府知府。再升淮海河防兵備道。第二甲第七十九名。 |
道光九年 (1829年) |
己丑科 |
桂星
|
生卒年不詳。地望不詳。第三甲第八十九名。 |
道光十三年(1833年) |
癸巳科 |
桂超萬 |
1784-1863年。字丹盟。安徽贵池人。屬於梅村潮溪桂氏。任阳湖知县,後累至蘇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等。第三甲第四十七名。 |
道光十六年(1836年) |
丙申恩科 |
桂楙 |
字桐圃,號德山。滿洲鑲白旗人。父敬占公,名諱恒,多年在四川為官,德行載道。第三甲第九十七名。 |
咸豐二年 (1852年) |
壬子恩科 |
桂迓衡
|
1804-1887年。字穆堂。安徽贵池人。屬於梅村潮溪桂氏。曾任武进知县、泰州知府、刑部主事等。第三甲第三十八名。 |
同治十三年(1874年) |
甲戌科 |
桂霖 |
1848-?年。字香雨,號方崖。累官任湖廣道監察禦史、河南道監察禦史、雲南大理知府、雲南知府、河南按察使、貴州按察使等。第三甲第七名。 |
光緒三年 (1877年) |
丁丑科 |
桂梁材 |
|
光緒十八年(1892年) |
壬辰科 |
桂森
|
生卒年不詳。字楫霖,號寶書。满洲鑲紅旗人。厯署鉛山等知縣。第二甲第一百零九名。 |
光緒二十年(1894年) |
甲午科 |
桂坫
|
1867-1958。字南屏。廣州府南海縣人。曾任國史館撰修官、浙江嚴州知府。1915年任廣東通志館總纂。第三甲第二十七名。 |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
乙未科 |
桂福 |
|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
戊戌科 |
桂殿華 |
(刘正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