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走廊到品茶小轩(一) by 为人父
文化走廊在我心里一直是很重的要的,我对走廊也是很有感情的。我在美国最初的朋友都是在走廊上结识的。从一开始的以文会友,到后来成为现实中的朋友,我觉得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我这个人交友不怎么在意政治观点,也从来不以政治观点划线来交友,当然,我也从未因政治观点不同与谁翻过脸。那是因为文革时很多家人的反目和对立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政治的可怕。
我最在意的是人品。比如挥手,虽然因政见的原因与我断交了,但我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人,只是有点情绪化。其实我对所谓的人品也要求不高,我没有道德洁癖,谁没点毛病呢?吵架吵到脸红脖子粗的时候,说几句难听的话,甚至偶尔骂一句,我都觉得那不是人品问题,而是修养和性格问题。人都是有多面性的,那些在网上说话阴阳怪气的人,在生活中也许完全不是这样。谁知道哪个真哪个假呢?在自己亲人的眼里,哪个不是好人?所以,对人品的评价多少都有点主观性。正因此,我一向主张在网上不要随意评价人,既然是以文会友,品评文章比评价人更有意义。
另外,是人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挑别人的毛病容易,看自己的毛病很难。所谓的高人,我理解的就是那些有自知之明,能解剖自己的人。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在我眼里是聪明人,但不是得道高人。就像孔子所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修行是对自己的,不是去修理别人。2007年末,我在文化走廊曾写过一个贺岁贴,说的就是这个事,也是因走廊的争吵有感而发。
https://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7/culture/274501.html
那时的走廊刚刚经历了一场混战,打的一地鸡毛,有点人走茶凉的感觉。在此之前,司令和小花为了能平息走廊的争吵,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仅走廊坛规就修改了无数次,劝架更是不计其数,我当时也是个劝架的,为此写过好几篇劝架贴。可没用,该吵还是吵。一个个都是牛人加牛脾气,谁也不服谁,虽然很多争吵都是鸡同鸭讲,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可是为了固执己见,谁都想说最后一句。也许这就是文人的特色吧。
这些天我一直在翻走廊的旧帖,一边翻一边回忆在文化走廊那段美好的时光,一个个老朋友又重新来到眼前。我这人就这样,回忆总是美好的,那些不愉快的事好像都自动过滤掉了。就像我以前自创的一个格言:回忆就像个筛子,乐观的人留下的是美好,悲观的人留下的是悲催。
查老帖让我知道,我是2006年6月开始驻足走廊的,之前曾在子女教育发过几个贴。那时的走廊人才济济,才子佳人欢聚一堂,一片和谐欢乐景象。版主淑女司令很大气,小小花爽快仗义,俩人虽然都出身理工科,但文学鉴赏力并不逊于文科生,所以置顶的文章质量都很高。各位写手大腕也都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黄杨大哥,武生大哥,史迷兄,馄饨侯老兄,秦无衣大侠,飘人,挥一挥手,悟空孙,两个黄鹂,晴空骄阳、艾丽思笔记、Dongfangshaoer、托尼福、M31、无墨、喜欢谈时事的贾平凸、蓝衣、河边医生,还有巴特都是认真写贴的写手,一郎那时候也很少跟人吵架,都是发一些杂文和回忆文章,而且是走廊数一数二的高产写手。灌水二杰野狼嚎和YY熊的斗嘴抬杠也是走廊一大景观,曾给大家带来不少欢乐。我觉得网上斗嘴,很能反应一个人的智慧和品味。如果上来就是疾言厉色,恶言恶语,这样的人基本是个无趣的人。文人过招能让观众看出乐子,看到幽默和智慧,那才是斗嘴高手。
秦无衣人称秦大侠,是专业作家出身,其文笔自不待说。因我去走廊比较晚,没有欣赏他以前的大作,只对他写的随笔系列印象深刻。可惜秦无衣英年早逝,让人扼腕。他的好文章太多,我随便找两篇供大家赏读:
https://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8/culture/330184.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8/culture/283933.html
那时的走廊聚集了一批阅历丰富正值盛年的写手,主要是男写手。我来之前的就离开的萨苏和温相后来成了专业作家,我没打过照面。黄杨大哥据说以前在国内当过县长,文革时进过冤狱。野狼嚎曾为黄杨写过黄杨传,内容半真半假,但人物性格真实可信。野狼嚎曾为很多人写过传,第一个就是江上一郎传,他模仿史记笔法,写的诙谐风趣。
武生大哥的经历就更为丰富,在此不多赘述。馄饨侯年纪不大就去了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北京籍的北大荒人。史迷来美国前当过工人,当过海员。连六零后的飘人也有一番不俗的经历。秦无衣也是知青出身,在国内时是报社的记者。牛奶瓶和在南美的二野我记得曾当过兵,二野写的关于南美的生活贴我印象非常深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南美的知识之门。
馄饨侯的北大荒系列写的朴实感人,一看就是真实经历,我非常喜欢。不像很多伤痕文学把下乡插队仅仅写成是受苦受难,一个劲的诉苦。馄饨侯的这个系列不止写出了苦难,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战天斗地的豪情,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再现历史。馄饨侯的在文章里表现出的对北大荒的那种爱,很像来自新疆的雪莲对新疆的爱。
https://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6/culture/152617.html
Bater那时主要写《史记》系列,能看得出他是熟读史记,对史记有研究的。Bater是认真写贴的,就是脾气不好,好说难听话,好抬杠。属于那种比较轴的人。这是给我的印象,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巴特。巴特文笔不错,但据说也是理工科出身,并非文科科班。
https://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6/culture/172065.html
走廊的很多人于我是亦师亦友。史迷和没有桅杆的船的红楼系列那时人气很高,女写手艾丽思的笔记也喜欢讨论红楼梦。我刚去茶坛,第一个跟我PK的就是艾丽思。不过我只是写着玩,并不真懂红学,而且对红学也没啥兴趣。尽管如此,读了史迷的红楼系列还是长了不少知识,激起了我重读红楼的欲望。我找到一篇史迷旧作,供感兴趣的网友欣赏:
https://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5/culture/68953.html
在走廊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桃叶。是桃叶的文章让我亲近了佛法。桃叶出身中医世家,其本人也是学中医的。大概因为是中医,她对中国文化充满敬意。因着桃叶的推荐我读了几乎所有钱穆和南怀瑾的书,我自以为这是我后半生最受益的书。桃叶那时已嫁到韩国,育有三个儿子。我想是得益于佛法,她在韩国过的舒心自在,无怨无悔。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微信上经常看到她发的朋友圈,最近她在学吉他,已弹的有模有样。桃叶写贴不多,为数不多的帖子都透着智慧和通透。
文化走廊之所以好写手众多还有一个原因,我将在下一集谈到。下一集将有几个大腕出场,其中一个就是现在活跃在时坛的有点让我认不出来的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