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1-12-14 21:24:10

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写下了不朽名著《 齐民要术 》,这是一部农业技术专著,是我国人类文化史尤其是科技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中盛赞它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全书20余万字,共十卷,92篇,“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事,靡不毕书”。作为农副业产品之一的酒的生产技术就在卷七的第64篇至第67篇。所收录的实际上是汉代以来各地区的酿酒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它的关于制曲、酿酒的论述,是当时制曲、酿酒技术和经验的总结。

关于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史籍缺载,只能从他留给后人的《齐民要术》一书中略知一二。他是北魏时期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生活于我国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六世纪),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至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在《齐民要术》中,从制作技术及应用上分为神曲,白醪曲,笨曲三大类。其中神曲的糖化发酵力最高。 介绍的十三种制曲方法,其中有神曲六种、笨曲二种、女曲、方饼曲、黄衣、黄蒸各一种。其中黄蒸、黄衣是散曲,方饼曲近似于笨曲,女曲接近神曲,白醪曲介乎于神曲和笨曲之间。可以说,除黄蒸、黄衣曲外,其余都是块状(饼状)曲。九例酒曲制法有详细记载。其中八种是麦曲, 有一种是用稻谷制成的。在汉代以来,麦曲一直是北方酿酒的主要酒曲品种,后来传播到南方。《 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当然后世也有少量的改进。

 

 《齐民要术》中神曲和笨曲的制造工艺有很大的区别,下面分别给出三斛麦曲和秦州春酒曲两个例子:

 

   水         炒小麦         生小麦          蒸小麦

   │          ↓           ↓            ↓                                                              

      │                          舂捣                             舂簸                          舂簸

   │             ↓                   ↓                              ↓        

         │                          炒黄                           净簸择                        汽蒸

         │                            ↓                                ↓                              ↓

         │                          细磨          细磨           细磨                                                                            

         │                            ↓                                ↓                              ↓

         └────────────────→混合←───────┘                                                                                  

                                                                            ↓

         聚曲←翻曲←布曲←入密闭曲室←团曲←拌曲

   ↓                    

     瓮盛泥封→穿孔→晒曲→成品曲  

 

                                               三斛麦曲制造工艺流程(神曲类)

 

        从开始到翻曲需要七天,然后堆聚七天,入瓮培养七天,最后晒曲七天的到成品。

 

                                              水

                                              ↓      

        小麦→炒黄→簸择→磨→溲曲→聚曲→方范作曲→剌孔→培菌→曝干→贮藏

 

                                        秦州春酒曲制作工艺流程(笨曲类)   

 

 在《齐民要术》中溲曲(用水浸造曲原料:炒熟的麦粉)叫做“刚”,培菌(培养霉菌)叫做“罨”读yǎn ,掩盖的意思。                                                          

神曲“除万病,令人轻健”,有神奇的作用,故特名为神曲。笨曲,是在木框内踩成一尺见方,厚二寸的块曲,折合公制为21.7 cm×21.7 cm×4.3cm,用曲量为原料的七分之一。曲块大,用曲量大,故曰笨曲。

制造这两种曲工艺过程最大的区别在于,笨曲是用熟料制造,神曲是用熟料和生料混合制造,而且熟料又有蒸熟和炒熟两种。其次,神曲制曲原料磨得要比笨曲细。因为熟料容易培养霉菌,在神曲出现以前,制曲的原料都是用熟料的。神曲和笨曲的糖化发酵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连《齐民要术》作者本人也感叹道::“此曲(指神曲)一斗杀米三石,笨曲杀米六斗,省费悬绝如此”所谓“杀米”的意思是指糖化发酵制酒用的粮食 。有的神曲一斗甚至可杀米四石。曲的用量占酿酒原料的 3.3%~2.5%,笨曲为15%左右。神曲用量这样少,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因为即使在现代,黄酒酿造时,麦曲的用量也在8-10%左右。只有小曲的用量才可能是这样低。这说明《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神曲,曲中的根霉菌和酵母菌较丰富。作为麦曲来说,用曲量如此少,固然有许多其它原因,如曲的形体较小,制曲原料磨得较细,培养温度也较低。

 

《齐民要术》中收载的制曲方法,绝大多数都是用小麦为原料,只有“女曲”是用稻米为原料。《齐民要术》中关于“女曲”写道:“秫稻米三斗,净淅,炊为饭。软炊,停令极冷。以曲范中,用手饼之。以青蒿上下罨之,置床上,如作麦曲法。三七二十一日,开看,遍有黄衣则止。三七日无衣,乃停。要须衣遍乃止。出,日中曝之,燥则用。”于是制女曲法工艺流程如下:秫稻米→洗净浸米→蒸饭→冷却→曲范中做饼→用青蒿覆盖罨曲21天→看曲:没有霉菌,制曲失败终止;霉菌不足继续罨曲;遍有黄衣则霉菌成熟→晒曲→女曲成品。

曲中加中草药,既能提高酒曲质量,又能提高酿酒质量。现代科学证明,它一方面能剌激有益微生物生长,一方面能提高酒的香味,确实有益无害,体现出我们先祖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这种加中草药的麦曲,见《齐民要术》中的河东神曲方:“七月初治麦,七日作曲。作日未得作者,七月二十日前亦得。麦一石者,六斗炒,三斗蒸,一斗生,细磨之。桑叶五分,苍耳一分,艾一分,莱萸一分,……若无茱萸,野蓼亦得用……,合煮取汁,令如酒色。漉去渣,待冷,勿令太泽。捣千杵。饼如凡饼,方范作之。”这是麦料中加入四种中草药的麦曲。制作中要求用煮好漉汁的汁液和麦粉,和好捣千下,做成饼状。制饼要在一个方模里压制,形状如普通饼一样。这种曲在原料处理上要求蒸、炒、生三种料巧妙配合,比例为6:3:1。蒸料是为了充分吸收水分和糊化,利于曲霉菌生长;炒料是为了杀菌和调剂水分;生料是为了提供微生物的来源,并促进其繁殖。方法虽很古老(距今1400年),却很有科学道理。《齐民要术》除了讲到制曲法,还有四十余例酿酒法,将在后面介绍。

 

雪晶2021-12-14 21:28:39
咦,这篇好像也有点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