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年前的旧文,昨天说了,国内李诞的脱口秀节目,有两黑马刚出道时,分别写了篇介绍文章。一个是何广智,一个是杨笠。没想到,两人如今这么红。不过在男版里,如今何广智已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北志胜,南广智”的并蒂莲了。前者是“脱口秀花瓶”,后者是“带刺的玫瑰”。
正文:
——————
上次我们介绍过山东济南姑娘陈小熊的“滚谣”(“摇滚民谣”),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再介绍一位山东菏泽的小伙,他叫何广智,今年24岁,是说脱口秀(Stand-up Comedy)的,最近刚刚上了《脱口秀大会3》,以说出了丑男心声的“这也不能全赖他”的烫头遭遇,深受观众喜爱,一时火了。
李诞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我全看过。池子、张博洋、呼兰、王建国、程璐、思文、梁海源、Rock这些名字,耳熟能详。他们都很优秀,不过让我想单独介绍一下的,女的就是杨笠,男的就是何广智。
第一眼见何广智,会被他的颜吸引。
每个人可能都觉得有点眼熟。有点像那个人,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你如果把这个人,放到中国大陆某个偏远与外界隔绝的小山村,让他在那儿呆个整整三年而且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什么时候可以出得来,三年后,再去看他,就是这个样子的周杰伦,有没有?
这个乡村版周杰伦,看上去是有那么点土,但那经过精心打理却看上去没有打理过的头发,又深深出卖了他,让他透露出一股乡村青年到魔都放牛今生无悔的倔强气质。
颜值进可攻、退可守,丑陋中隐含着英俊,笨拙中透露出机智,真诚中散发出狡黠,憨厚中还带点俏皮,感觉有迷之基因。
这个基因,你不小心稍微碰了一下,就成了张全蛋,又稍微碰一下,哟,这不陈赫嘛?再碰一碰,我靠,周杰伦!你还来,又碰一下,又是个张全蛋,连续这么碰下去,说不定还碰出个马三立来呢。
有人就说从他的脱口秀,听出一点马三立的味道。
我看他是刻意为之,模仿借鉴。他刚一开口,我还想到了周云鹏,东一道,西一道,絮絮叨叨没个准头的扑盲子。不过周云鹏的扑盲子,是真得给你扮二愣子、装傻子,何广智借鉴了扑盲子,前面看似扑盲子,结果却是狡黠的,一点儿也不傻。
就好像技艺欠火候的理发师给丑男烫头的结果,彼此都能意识到,“这也不能全赖他”。
不是傻,是洞察。
脱口秀(单口喜剧)除了是一个人站在那儿,用语言让台下的观众发笑,它还是个洞察的艺术。
你得把在生活中洞察的东西,提炼出来,用技巧,把它包装成一个脱口秀金句也好,一个脱口秀段子也好,还是一个完整的脱口秀作品也好,它实际上,除了表演水平外、写作能力外,它挖下去,挖到底,是生活,是土壤,是洞察,是智慧。
要求挺高的。
除了天赋,还需要经历。除了经历,还需要努力。
一个好的脱口秀演员,并不一定平日就是一个多么风趣的人,多么外向的人,一个到哪儿人们都以他/她为中心的人。不一定。我看美国好多成功的脱口秀演员,往往还性格内向,但有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来自于智慧。善于观察,很敏感,但还要很会写。虽然内向,却有很强的表达欲。
如果只是内向,却没有很强的表达欲,也不行。这个表达,并不一定是在平日生活中表达,而更可能是在舞台上,把你想说的话,运用搞笑的技巧,以脱口秀作品的形式,集中表达出来。
而且你很享受这个表达过程,会让你产生愉悦。其实这有点魔鬼的,生活中平日很搞笑的人,不一定适应和喜欢这种专业的创作。
但对喜欢的人,却很容易着魔。
何广智就是这样一位为脱口秀着魔的乡村青年。
1996年生,24岁。山东菏泽人,山东济南一家财贸学院毕业。毕业那年,到山东潍坊一家电动汽车制造业集团实习,不到半年,因为表现突出,成为总装线上的一位“老师傅”,还带了两名徒弟。
第一个月工资到手,立即给妈妈买了一双五百多元的鞋子。这是他和妈妈买得最贵的一双鞋。
流水线的工作很枯燥,这并不是何广智想要的人生。一次在山东济南看到一家脱口秀俱乐部的开放麦,他一下被点燃了,感觉脱口秀就是自己想做的,当时让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脱口秀。
2018年,22岁的何广智,怀揣打工攒下的一万元钱,爬上绿皮火车,奔赴魔都上海,因为那里有笑果文化的总部。
为了省钱,他住过青年旅社,自信那一万元钱,可以撑到讲脱口秀红的那一天,没想到都没撑过那个春天。
好在既有天赋又很努力的这位脱口秀新人,在一年多的线下表演里,脱颖而出。2019年,才讲了两年脱口秀的何广智,被以“天才少年”的赞誉,推荐给了李诞,李诞第一次看了他的线下脱口秀,就签了他。
现在是笑果文化的签约艺人,也是一名全职的脱口秀演员。只要有演出,一个月可以演30场,有“线下赶场王”之称。今年参加了《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以丑男烫发的脱口秀表演,红了。
他的这个作品,让我想到安赫拉约翰逊(Anjelah Johnson)的《美甲店》(Nail Salon)。何广智并不一定先听过《美甲店》,但他的《烫头发》,和《美甲店》有异曲同工之妙。安赫拉约翰逊,以这一作品成名,靠这个段子,可以吃十年,至今到哪里讲脱口秀,最后作为压轴,观众都渴望她把这段子再讲一遍,百听不厌。
这就是成功的作品吧。就好像赵雷的《成都》一样,到哪里都得唱,不唱不行,把自己都唱吐了。好的脱口秀作品,和歌曲是一样的,歌曲反复唱,段子也可以来回说,百听不厌,甚至和歌曲一样,可以出专辑的。
脱口秀演员,不仅是说脱口秀的,还应把自己的创作和表演,看做像创作和演唱一首歌一样严谨。其实也是一位创作型歌手,只是不唱也不是说唱,而就是说,不一定笑着说,而必须要说笑。
好的脱口秀作品,用“段子”、“片段”来称呼,我觉得都不够好,很容易被忽视,我觉得不如像歌曲那样,称之为“首”,一首歌,一首曲子,一首脱口秀。每当我们提到安赫拉约翰逊,我立即想到的是那一首《美甲店》,提到罗素彼得斯,我们立即想起的是那一首《Be A Man!》。本文提到何广智,我想起的是那一首《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