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三2022-10-19 18:03:31

苏东坡丁忧问题,我本来是写着玩的,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东坡这里,有那么点“到底做是孝,还是不做是不孝”的小矛盾。:-)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做。那么,东坡到底做没做呢?

这是关于考证的事儿。只要确定苏母去世时间,和长子苏迈出生时间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一、苏轼母亲程夫人去世时间

有司马光的墓志铭为证:嘉佑二年四月葵丑。

 

也就是1057年农历四月七日。

北宋官员丁忧守制,为两年零三个月。苏轼兄弟守丧,应于1059年农历七月六日到期。

 

二、苏轼长子苏迈出生时间

以苏迈同父异母的弟弟苏过《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推算:“吾长兄年五十有三,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县吏。”

由于蔡京的迫害,苏轼兄弟等“元祐党人”的后人,仕途都受影响。此文写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即1111年。苏过说,大哥53了,还只是个县史。二哥42了,还只是个管库员。

古人采用虚岁,生下来就算一岁。真实年龄,应为52岁。1111-52=1059年。

 

奇怪的是,我查到的清朝刊刻的“知不足斋”版本,写的是“五十有一”,而对苏迨当时的年纪,“四十有()”之后干脆没了。有可能是刊刻错漏,也有可能是篡改,当然,也可能这就是真实的。

如果按“五十有一”,实际年龄50岁,1111-50=1061年。这样,苏轼丁忧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能,这也是个千年历史公案。大家不希望完美的苏东坡,有哪怕一个小小的污点(虽然只是古人的标准)。

 

三、结论:

苏东坡长子苏迈,若生于1061年,完美。:-)

若生于1059年,哪怕是1059年12月,以怀胎十月倒推,也是1059年2月怀上。此时离丧母未满两年,离丁忧到期日1059年7月,尚有五个月。

这样,丁忧守制有问题。因为按照古时的规矩,守制期间,不可以过性生活。:-)

但苏东坡很冤,因为要一连参加三级考试,1055年肯定要认真准备一年,和娇妻很少做,1056年初就离家赴京了,以外籍学生,在开封参加解试(举人),1057年初,紧接着是礼部省试和皇上亲自主考的殿试。刚考完,就收到母丧的噩耗。

如果完全守制,娇妻要等到1059年7月以后。16岁的黄花大闺女,都成干菜了。

所以,如果真做了,我支持。孔子的弟子宰予,当年就怼过孔子,说守孝三年,太TM长了,一年就可以了。

 

 

 

 

donau2022-10-19 18:14:26
你说你这没生过孩子的我在这件事嘲笑你把不合适。怀胎十月?我呸!
江上一郎2022-10-19 18:21:12
陶兄,為應试与嬌妻做少了.苏先生不等於闲置愛妾吧?
把酒话桑麻212022-10-19 18:53:02
3年太长了,一年也不行吧。这不是比柳下惠的例子还难吗?柳那事不是说太冷了生存第一位吗,
一剑无痕2022-10-19 19:03:02
这个事嘛,多瑙妹妹你错了
核桃小丸子2022-10-19 19:06:39
苏东坡和柳下惠都是完美的,是礼教害人,是古人和后人算术方法不同。
olcbps2022-10-19 19:12:47
博学的陶陶三,能不能考证一下孔丘定这个规矩的时候多大年龄,是不是从来就没有在自己身上执行的打算?我知道朱熹可是个大伪君子
donau2022-10-19 19:16:47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个家伙显然是按现在的10个月算的所以我认为他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儿
一剑无痕2022-10-19 19:36:10
他的目的就是用数据把大家弄晕,然后诋毁大诗人的操守。你想想,要是真那样,政敌还不用这个整他呀~
Shubin2022-10-19 20:04:36
《知不足齋本》里确实是“故吾長兄年五十有一不能俯仰於人猶為外縣吏”。链接在内。
陶陶三2022-10-19 20:16:52
孔子那么自信,应该是做到了。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十九岁结婚。守孝三年,一开始只是25个月,意思是“已经到了第三年”。
陶陶三2022-10-19 20:18:20
柳下惠坐怀不乱一夜,做到了,第二天可以去找那位姑娘。
陶陶三2022-10-19 20:19:59
舒兄看看能不能找到“五十有三”的古籍、刻本?很奇怪,至少得有个对比。:-)
陶陶三2022-10-19 20:23:54
我爱苏轼还来不及呢。只是觉得好玩。政敌不用这个整他,一是先皇已经发话了,二是李定瞒报母丧问题,变法派阵营没这个脸。:-)
陶陶三2022-10-19 20:28:18
是啊,娶进门后,如果四年不做,对不起娘亲,也对不起新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都希望早点抱孙子。
陶陶三2022-10-19 20:29:22
多妹很能体会王弗的心情。
陶陶三2022-10-19 20:32:49
大白若辱。真挚自然最好。在民主制度下,出个新bill,改一改,尚未生育而丁忧的,允许满一年后过性生活就好了。没那么难。:
Shubin2022-10-19 21:16:12
苏轼19岁成亲,21岁赴京赶考,所以其间大约有一年时间与王弗相处吧。
Shubin2022-10-19 21:20:25
即使政敌不提,嫉妒苏轼的人也有不少。但比较奇怪的是,宋代至清代的文人笔记和野史里好像也没有这方面的东西。
Shubin2022-10-19 21:42:55
看到一部乾隆年间刻本,链接在内。
江上一郎2022-10-19 22:24:58
古时候老人家为防止上京考试见了女人误了大事,所以,都在上京前帮他先解决大欲---大婚开禁后不再困在欲中---
Shubin2022-10-19 22:34:28
江兄言之有理。嘉祐元年苏家父子3人出川,后来在京城逗留大概1年,估计不会是每天都背书写作业的。: )
陶陶三2022-10-19 23:24:45
舒兄厉害!不过这些版本内,似乎没有收录此文。而且《斜川集》明朝前似已失传。已成公案。不过,一看就知苏过也喜欢陶潜。:-)
陶陶三2022-10-19 23:26:42
新婚第一年做得少,否则,两口子那么年轻,早怀上了。还是为了科考。:-)
陶陶三2022-10-20 02:20:02
谢舒兄,在你给的刻本中找到了:
Shubin2022-10-20 03:03:32
呵呵,被你查到了。但是53和51哪个是正确的呢?觉得可以写一篇“苏迈生年考” 了。 : )
陶陶三2022-10-20 03:22:33
这个我就不考证了,留给学历史、中文的。我也不是李定,要来整苏轼。:-)只不过偶尔留言、互动,好奇心起而已。
Shubin2022-10-20 03:23:26
看到孔凡礼先生撰写的《苏轼年谱》3册,链接在内。
陶陶三2022-10-20 04:17:46
看不了。刚看了个北大扫描版的《斜川集》,明显这些字眼,有篡改。
donau2022-10-20 06:23:47
错。我是体会你的心情。省得你天天一脑门子糨子说点真理给你
Shubin2022-10-20 15:04:42
我昨晚也想过,古人会说“50有1”么?正常人应该说“年过半百”吧?陶兄能当下辨别出真伪,有考据的天赋。另外,
Shubin2022-10-20 20:03:51
下载了一个rar压缩的《苏轼年谱》上册,但作者认为苏迈是1059年生,可见未下功夫考证。放了该书76,77页截图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