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可以用一周上下班开车的时间听完他的小故事,没想到他还真有热情,居然拍了那么多,近一个月上班的路上都在瞄他:)。这两年的上下班的时间大都花在瞄男人脸上了:最初大半年的时间是倪海厦先生;迷佛经那段时间换成梦参和尚和南怀瑾先生。经典的文化里,最不上心的是道教。对于历史,上完高中后基本就没再认真读过。非常感谢陶陶三的视频帮我恶补了这些,至少帮我消除了先前的成见,跟着他的讲解再去读那些故事和书,才稍稍一瞥到古代尤其春秋战国时代文化思想的辉煌。
以前没有看过类似视频,不知道相比之下如何。陶陶三的视频看过几个就很吸引我。他的讲解的精彩处在于把每个故事都放在一个大的历史框架里,这需要非常的知识储备,绝对的专业水准。我个人认为他最精彩的的是陶渊明的故事,从曾祖陶侃,外祖父孟嘉讲起。(同时期的几个人的百度词条都异常的丰富,在想陶陶三可能参与了这几个百度词条的编辑:)). 在一个很长的家族历史框架下去探讨陶渊明的人生选择,这样感到他的选择是自然非而刻意。陶渊明的童年少年家族让我想到<红楼梦>里的贾宝玉,那样的出身的人怎么可能成人后在官场里逢迎做戏?贾宝玉如果不是当了和尚,步入中年后,估计走陶渊明那条路比混在官场的可能性更大。
看看<红楼梦>里大家族对父母双亡的林黛玉的照顾,还有亡了父亲的雪宝钗和薛潘的生活水准,成年前的陶渊明虽然父母都早亡,但父亲家族和母亲家族都那么显赫,生活比普通人还是优越许多。尤其他文采斐然,是大家族的期待。后来他去种田南山下应该是顺从内心,非颇不得以。很早以前读过<四世同堂>,里面的故事基本忘光了,唯一记的是一对晚清遗贵小文和若霞,虽然老舍先生大概是写他们的天真不容于那样的时代,我却一直羡慕那样的生活态度,能贵能贱,能福能贫,就是死也爽脆。通过陶陶三的解读,再叠加上我的理解,多少懂了一点点陶渊明,正式粉他了。陶陶三因为自己的旷古暗恋喜欢<闲情赋>,不过我的观点同萧统一致。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对我来说最大的受益是随着视频去翻阅了<墨子><列子>和<庄子>,顺带成为他们的粉丝,甚至还翻了翻<烈女传>。读了这些书让我感觉以前读的那些都不太能称为书。<道德经>的解读也非常好,尤其里面的说文解字,不过我觉得不够深入独特,更偏科普。期待能有关于修行的干货。还有一个收获是跟着陶陶三学会了gayatri mantra。
印光大师的教诲:一分诚敬一分收获,十分恭敬就十分收获。就这么随意的流览陶陶三的视频,没有十分的恭敬,就已经有了远超期待的收获。对于世上经典的阅读,如果用上几分诚敬,那收获又会有多少?看到佛经老让人反复阅读同一部经,有一天心动想试验一下,那段时间工作空闲,每天读一遍<金刚经>和<道德经>,并没有传说中的感应,不过听陶陶三的<道德经>讲解,发现理解起来很容易,可能这就是那段时间反复读的收获吧。
有人读<圣经>去品味文字的文学意味和美感,想到了<买椟还珠>的故事,真正的珠玉在文字的深处更深处。一个经典是上千年无数人的智慧评断过的,如果怀疑它,那是用自己一个人的理解去挑战无数人的智力。不如先假定为自己不对,不去品评判断,用上几分恭敬去反复读,那才会真正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