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千零一夜,这几天讲的战国七大富豪的财富神话故事,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可惜看得人寥寥无几。
美女劈一个叉,就轻松把陶三打败了。
可见美女的力量。话说我也爱看。我自己的视频,我看多了,也烦。美女劈叉,百看不厌。
诸子百家里,应该有一类,我们几乎没怎么提。叫计然家,或轻重家。说白了,就是像治国、外交、用兵一样,钻研和实践赚钱术的。包括国家和个人。
为什么被忽视呢?
农为本,商为末,重本抑末嘛。士农工商,商被摆在最后的位置。就好像都喜欢找小姐,吃完了一抹嘴,出来不能告人一样。
时至今日,皇帝没有了,我们可以大大方方,补上计然家(轻重家)。
所谓轻重,即荷包的轻重。所谓计然,即计算运筹,把荷包由轻变重,弄得像水到渠成一样自然。这一门派,追溯鼻祖,应有两家。
一家是齐桓公的名相管仲。抓经济是一把好手。《管子》里用了不少篇幅,讲轻重之术。其中一大做法,就是盐铁专卖。
一家是越国的大夫计然。计然七策,帮助越王勾践,短短十年时间,富国强兵,最终一雪耻恨,灭了吴国。
管仲轻重之术,来自哪里,不知道。计然,应该是老子的弟子文子,他的这一套计然之术,应该是化自老子《道德经》。把大道的智慧,用于国家财政领域。
而计然的弟子范蠡,见证了计然之术的厉害,功成身退之后,将其运用于货殖商业领域,成为富甲天下的商圣陶朱公。
关于《计然七策》,有兴趣可以看我的老视频:
显然,老子的弟子文子,是计然家一派的“太祖”,而陶朱公范蠡,则是这一派的“太宗”。他把老师的理论,以及自己的实践,写成了《范子计然》一书。这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专著。
陶朱公有传人吗?
有的。
范蠡经商,是六十多岁才开始的。生了几个儿子,多有不肖,还发生了“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典故。好在晚年遇到了一个孺子可教的鲁国穷书生。
得了陶朱公“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的指点,从陶唐氏的陶地,跑到了陶唐氏的唐地,在那里白手起家,畜牧致富,再就近贩卖池盐,又顺便做了珠宝业,可谓把“计算运筹,成于自然”的计然之术,演绎得淋漓尽致。陶朱公,在陶地定居,所以他发家致富的城市叫定陶。陶朱公的弟子,在猗氏县这个地方停顿下来白手起家发家致富,所以世人叫他猗顿。
仅仅十年时间,猗顿成为巨富,与陶朱公齐名,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看他的财富故事:
《猗顿之富:屌丝逆袭,成晋商鼻祖》。
猗顿,成就于战国初期的魏国。那是三家分晋的战国初期,魏国正处于百年霸业的开端和上升时期。猗顿西眺黄河,东倚魏都,南凭盐池,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猗顿虽然大获成功,可惜并没有在计然家的学说上,有进一步的总结发展。这个工作留给了谁呢?
一样是在魏国,比他稍晚的战国中期巨富白圭。白圭,和陶朱公范蠡一样,走的也是弃政从商的路子。他曾经做过魏国的相国,而且可能主持了圃田泽和鸿沟的修筑。
范蠡功成身退,经商三致千金,白圭则是政治失意之后,开始经商。显然,他是一个计然之术的集大成者。不仅钻研了陶朱公的《范子计然》,而且把伊尹、姜尚打天下的谋略,孙子、吴起的用兵,李悝、商鞅的变法,运用于自己的商经之中。
也因此,形成了自己一套经商的理论,并像其他诸子百家一样,授徒办学。其计然思想的核心,即颇有道家色彩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还总结了计然家智勇仁强四个商业素质。
请看《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战国的白圭商学院》。
计然家一派,祖于道家,又融合了其他学派的学说。除了计然、陶朱公、猗顿、白圭,后世应该还有传人。可以再梳理一下。
直到今天,马云,还喜欢以道商自居。
除了道商,中国还有儒商一派。儒商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孔子最杰出的弟子之一的端木赐,即“子贡问曰”的子贡。
这又是新的故事。不过儒商,讲的更多不是术,而是品格、原则。相当于小人之商,而做君子之商。不奸不贪,洗掉一身铜臭味,让自己也充满书香,温文尔雅,可能仅此而已吧。
接下来,讲的就是子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