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言:一瞬而过即历史。本质上,我们这些短暂的东西,再美,再如何不舍,也就是一幅沙画。从前我不喜欢,喇嘛为什么要推倒沙画,不过我现在也接受,记忆承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但体验是真实的,留下的品质、禀赋、性情,是真实的。带不走的,永远带不走的,能带走的,将永远相随。
我还有一些泡菜文,没有发。因为都是沙画。不过还是留一份,有心者可以分享。这一篇,是去年初写的。以下是正文:
——————————
前言:
悟道,容易陷入好多个误区。不过,错误即正确之师。我们从大道上走岔路了,但正是因为走岔路了,一旦发现,知错即走向正确的开始,就很容易,返回走到正确的道路上。当然,错误与正确,都是相对的,只要这个循环不停止,它是一个不断在接近真理的过程。
悟道容易落入一个误区,即在觉悟实相的同时,否定自我。甚至以为,否定了自我,就是了悟真相。
世人沉迷于物质世界,受五阴遮蔽,不能认识空性,体验大道,和薄伽梵,固然不好,但也不能把空性、大道、薄伽梵,整日挂在嘴上,或者一心想此才是真实,其他都是虚妄。
这并非真实的。
世人之迷,只是知此,不知彼。但知彼,并非建立在摈弃此之上。
就好像佛教历史上,一些僧众为了追求大道,不惜残害己身一样。不是说,无我么,不是说,这个身体也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合成的幻有么?
非也。
皆是真。
空性是真,自我亦真。并非一认识到空性,就认为自我是虚幻。他们也是一体的。就好像一个失忆的人,他忘记了自己是谁,有一天他找回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但是从失忆后,在他身上发生的那些人和事,那个他,依然是他自己。
人生来到这个世上,目的并非只是觉悟,认识到空性。人生没有觉悟,必然会迷,也会沉沦于物欲。
一旦觉悟,依然要修行。修行也是人生目的之一。
禅宗里有一些禅师,认为“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不需要修行,我不认同。
因为你再怎么高明,你依然是肉身,依然身在这个物质世界。你再怎么出世的心态,你依然在住世。
你得吃饭,你得睡觉,你可能对异性动心,你得和人打交道。就好像物理学里,有一个合力。你出世的清净心,假若是个力,那么入世的这些人事物欲,也是一个力。
两个力的方向不一致,甚至相反,最终产生的是一个合力。并不会因为你认为后者是虚幻,它的影响就不存在了。那是不可能的。
修行,就是让我们在领悟的同时,能做很好的切割。出世的归出世,入世的归入世。尽可能用出世的心,来驾驭入世的人和事。
但这依然是处于一种宁静、淡泊、不闻不问的初级状态。对的,我称之为初级状态。譬如你说不为美色所动,仅仅是见美女即回避,但是小心肝儿扑腾扑腾地跳。
所以修行达到更高的状态,应该是戏的状态。也是我曾经提到的印度教的莱拉的概念。
就好像你是一个电影演员,像是在演戏一样,能一秒钟入戏,也能一秒钟抽离。你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但你既是认真了,又不是认真。比如梁朝伟,无论是扮演警察,还是小偷,那么他都很真实,相信自己是警察,相信自己是小偷,但同时作为演员的他,知道自己不是警察,不是小偷。
不受其影响,而处于一个戏的状态。可以享受其中的惊险、刺激、快乐等,但又不会影响你的觉悟、修行。
就好像济颠和尚,即使喝酒、吃肉,也并不影响其觉悟、修行。这才是一个高的状态。
如果人生有什么目的,那么我想,可以简单总结为这么三个:悟、修、戏。
造物主创造这个世界,不只是像老师一样,让我们只来解答数学题的,也不是只是让我们来参加考试的,其实也希望我们赞美、崇拜,享受这个创造,并模仿、效法,也来创造。
这都是我们是他一部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