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曹健纽约报导 世界新闻网
许多华人业馀时间在网际网路上开店销售商品,由于一些品牌商品涉及到版权,因此容易产生侵权纠纷。不过近期有华人遭遇假冒品牌公司者控告和索赔,但当事人往往因心虚而付钱了事,成为受害者。
一位张姓中国留学生,在ebay网站上售卖礼品数年,主要销售一些二手商品,有时从中国淘宝等网站上低价购买后加价售出。不久前,有顾客在网上下订单要购买一个带宝马(BMW)汽车标识的商品,并提议订一批货,还指明也要带LV标识的饰品。
不料,张姓留学生日前收到律师信,写明他侵权宝马和LV,要求提供货源出处及交出所有存货,在报纸上刊登致歉启事,并签署保证书不再售卖,还要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及承担律师费用。
张姓留学生向发函的律师楼解释称,其所售卖的LV饰品均是以韩国产品的名称入货,并不知道涉及侵权LV,而且数量有限,根本没有存货。不过对方仍然坚持要交待货源及索赔。
无独有偶,近期在华人社区发生多起类似的桉例,甚至包括有开设网路商店的华人,遭遇「钓鱼执法」,即有顾客主动要求订购侵权的货物,在买卖成交后却发函控告卖家侵权销售,然后索取赔偿。有的华人业者贪图蝇头小利,陷入「执法圈套」。
不过,有商标及产权律师今近日透过网络论坛提醒网路店主,发函控告网店主侵权者通常是敲诈骗局,必须加以识别。以张姓留学生为例,德国的汽车厂商不太可能与法国名牌LV公司委託同一维权律师楼。
还有的所谓品牌维权律师楼为了蒙骗网路店主,冒用知名律师楼的名头信纸,但地址和电话号码不同。有律师建议当事人在网络上找到相应律师楼的联络方式,直接询问是否为相关品牌的法律代理。还有就是等待法院的传票,即品牌公司正式控告,如果真被控,仍有机会和解;若等一段时日便没有了消息,则一定是冒牌维权者试图敲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