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连城
第1节:楔 子(1) Vip! New! 第2节:楔 子(2) Vip! New!
第3节:楔 子(3) Vip! New! 第4节:楔 子(4) Vip! New!
第5节:楔 子(5) Vip! New! 第6节:楔 子(6) Vip! New!
第7节:楔 子(7) Vip! New! 第8节:楔 子(8) Vip! New!
第9节:九天阊阖开宫殿(1) Vip! New! 第10节:九天阊阖开宫殿(2) Vip! New!
第11节:九天阊阖开宫殿(3) Vip! New! 第12节:九天阊阖开宫殿(4) Vip! New!
第13节:帝子远辞丹凤阙(1) Vip! New! 第14节:帝子远辞丹凤阙(2) Vip! New!
第15节:帝子远辞丹凤阙(3) Vip! New! 第16节:帝子远辞丹凤阙(4) Vip! New!
第17节:天书遥借翠微宫(1) Vip! New! 第18节:天书遥借翠微宫(2) Vip! New!
第19节:天书遥借翠微宫(3) Vip! New! 第20节:水上桃花红欲燃(1) Vip! New!
第21节:水上桃花红欲燃(2) Vip! New! 第22节:水上桃花红欲燃(3) Vip! New!
第23节:空林独与白云期(1) Vip! New! 第24节:空林独与白云期(2) Vip! New!
第25节:空林独与白云期(3) Vip! New! 第26节:空林独与白云期(4) Vip! New!
第27节:草木岂堪酬雨露(1) Vip! New! 第28节:草木岂堪酬雨露(2) Vip! New!
第29节:草木岂堪酬雨露(3) Vip! 第30节:枯荣安敢问乾坤(1) Vip! New! 第31节:枯荣安敢问乾坤(2) Vip! New!
第32节:枯荣安敢问乾坤(3) Vip! New! 第33节:枯荣安敢问乾坤(4) Vip! New!
第34节:鸣笳乱动天山月(1) Vip! New! 第35节:鸣笳乱动天山月(2) Vip! New!
第36节:鸣笳乱动天山月(3) Vip! New! 第37节:鸣笳乱动天山月(4) Vip! New!
第38节:行踏空林落叶声(1) Vip! New! 第39节:行踏空林落叶声(2) Vip! New!
第40节:魏王不救平原君(1) Vip! New! 第41节:魏王不救平原君(2) Vip! New!
第42节:魏王不救平原君(3) Vip! New! 第43节:魏王不救平原君(4) Vip! New!
第44节:画戟雕戈白日寒(1) Vip! New! 第45节:画戟雕戈白日寒(2) Vip! New!
第46节:画戟雕戈白日寒(3) Vip! New! 第47节:贺连山下阵如云(1) Vip! New!
第48节:贺连山下阵如云(2) Vip! New! 第49节:贺连山下阵如云(3) Vip! New!
第50节:试拂铁衣如雪色(1) Vip! New! 第51节:试拂铁衣如雪色(2) Vip! New!
第52节:试拂铁衣如雪色(3) Vip! New! 第53节:试拂铁衣如雪色(4) Vip! New!
第54节:聊持宝剑动星文(1) Vip! New! 第55节:聊持宝剑动星文(2) Vip! New!
第56节:聊持宝剑动星文(3) Vip! New! 第57节:一身转战三千里(1) Vip! New!
第58节:一身转战三千里(2) Vip! New! 第59节:一身转战三千里(3) Vip! New!
第60节:一身转战三千里(4) Vip! New! 第61节:一剑曾当百万师(1) Vip! New!
第62节:一剑曾当百万师(2) Vip! New! 第63节:一剑曾当百万师(3) Vip! New!
第64节:此心向君君应识(1) Vip! New! 第65节:此心向君君应识(2) Vip! New!
第66节:此心向君君应识(3) Vip! New! 第67节:愁见孤城落日边(1) Vip! New!
第68节:愁见孤城落日边(2) Vip! New! 第69节:愁见孤城落日边(3) Vip! New!
第70节:愁见孤城落日边(4) Vip!
第71节:宿夕朱颜成暮齿(1) Vip! New! 第72节:宿夕朱颜成暮齿(2) Vip! New!
第73节:宿夕朱颜成暮齿(3) Vip! New! 第74节:秋风鹤唳石头城(1) Vip! New!
第75节:秋风鹤唳石头城(2) Vip! New! 第76节:秋风鹤唳石头城(3) Vip! New!
第77节:唯有相思似春色(1) Vip! New! 第78节:唯有相思似春色(2) Vip! New!
第79节:唯有相思似春色(3) Vip! New! 第80节:万户伤心生野烟(1) Vip! New!
第81节:万户伤心生野烟(2) Vip! New! 第82节:万户伤心生野烟(3) Vip! New!
第83节:为报故人憔悴尽(1) Vip! New! 第84节:为报故人憔悴尽(2) Vip! New!
第85节:为报故人憔悴尽(3) Vip! New! 第86节:为报故人憔悴尽(4) Vip! New!
第87节:为报故人憔悴尽(5) Vip! New! 第88节:遥想风流第一人(1) Vip! New!
第89节:遥想风流第一人(2) Vip! New! 第90节:遥想风流第一人(3) Vip! New!
第91节:遥想风流第一人(4) Vip! New!
第92节:花枝欲动春风寒(1) Vip! New! 第93节:花枝欲动春风寒(2) Vip! New!
第94节:花枝欲动春风寒(3) Vip! New! 第95节:俨冕旒兮垂衣裳(1) Vip! New!
第96节:俨冕旒兮垂衣裳(2) Vip! New! 第97节:俨冕旒兮垂衣裳(3) Vip! New!
第98节:俨冕旒兮垂衣裳(4) Vip! New! 第99节:开阊阖兮临玉堂(1) Vip! New!
第100节:开阊阖兮临玉堂(2) Vip! New! 第101节:开阊阖兮临玉堂(3) Vip! New!
第102节:太阳升兮照万方(1) Vip! New! 第103节:太阳升兮照万方(2) Vip! New!
第104节:太阳升兮照万方(3) Vip! New! 第105节:太阳升兮照万方(4) Vip! New!
第106节:不惜珊瑚持与人(1) Vip! New! 第107节:不惜珊瑚持与人(2) Vip! New!
第108节:不惜珊瑚持与人(3) Vip! New! 第109节:羽檄交驰日夕闻(1) Vip! New!
第110节:羽檄交驰日夕闻(2) Vip
步非烟作品:风月连城
为与卓王孙天下一诺,风流骏赏的武林盟主杨逸之来到漠上,用一袭白衣,万朵桃花,弹奏出一曲千古风流的《郁轮袍》。可惜世事变幻,天涯隔知音。为救他生命中的公主,杨逸之于千军万马中浴血杀进杀出,更身陷地底之城,被作为非天向梵天所供奉的祭品。谶语迭出,江湖风波恶,漠上风尘,万里独人归。
而当尘埃化成的一切蓦然在历史中沉碎时,那白色的妖魔发出了凄楚的怒啸。
那是流传千年万年的悲哀,更如一件件隐秘出现的天人五衰一般,降临在杨逸
之和相思身上。天人将命尽,重入六道轮回.
第1节:楔 子(1)
楔 子
少林寺。
二月末的嵩山,虽尚有清寒料峭,却已芳草遥看,透出一派脉脉春色。
暮鼓晨钟,清磬如玉,消受这林中的天外清福。这本是神仙境地,不染尘埃,几月前在此召开的武林大会,也未能在少林寺威严的大门上留下一丝尘埃。
苦、集、灭、道,圣谛本如尘,亦不染尘。
五更风轻,嵩山上一片寂静,唯有寺深处佛龛上的明灯,透出丝缕光华,撕破这夜的明净。
夜,太过宁静了。
三人联袂坐在少林寺的山门前,山门高大,映得他们是那么的渺小。他们衣衫褴褛,须发苍苍,竟是三位落魄的老人。
他们脸上尽皆露出一丝笑容,佛龛的微光穿透层林山翳,将这微笑映的那么清晰。
诸山无语,等待一缕光华的降临。
传说佛陀临寂灭的时候,脸上也挂着这样的微笑。
这一笑,将破尽众生之苦。
三人一动不动,这微笑就如尘埃,随天光而散入青山朗月中。
月落日生,一缕清辉自东天透出,宛如天地破颜的微笑,布满连绵群山。禅唱也在这一瞬间响起,惊醒长夜的寂寞。
那三人依旧一动不动,任天地之微笑如天雨香花,落满全身。
终于,山门吱哑一声,沉重地打开了。一个还有些稚气的小沙弥探出头来。他惺忪的睡眼落到这三人身上,脸色立即惊变。
震惊,欣喜,敬慕,惶恐,一齐出现在他的脸上。他顾不得再开门,急忙向寺内奔去。
他认识这三人。几月前的武林大会,他随着师傅前去,远远见过这三人一面。就是这一面,令他毕生难忘。
那宛如青松古柏般的出世风华……
他奔得很急,疾骤的脚步声踏破了天地的微笑。
这一刻,松涛摇曳,晨雾变得那么苍白。
悠然地,少林寺的钟鼓一齐响了起来,金红两色的袈裟不住在寺中翻动,凡执事的僧侣全都汇集在大雄宝殿之前,在方丈昙宗的带领下,虔诚而肃穆地向寺外行去。
这是少林寺最高的迎宾礼节,名曰“万佛朝宗”,自少林寺建立起,只出现过七次,就连当代武林盟主杨逸之,都未曾受过如此高的礼遇。
又有谁比武林盟主的地位还要尊崇?
少林寺十八金身罗汉亲自将寺门敞到大开,昙宗谨严地行至三人面前,执弟子之礼,道:“少林寺阖寺弟子,躬迎敷非、敷疑、敷微三老大驾。”
所有的执事僧侣全都躬身行佛礼,轰然山呼道:“少林寺阖寺弟子,躬迎敷非、敷疑、敷微三老大驾!”
少林寺人全都按照最高礼仪的规格,躬身至膝,等着受礼之人答拜。
这“万佛朝宗”之礼仪郑重无比,乃是将对方看成是宗主、佛王,受礼之人不动,这些僧人是万万不敢动的。但那三人受此大礼,却寂然无声,安然端坐,竟似完全没将阖寺僧人放在眼里一般。
尚在行着无上大礼的少林僧人心里齐齐一沉,念及这三人纵横江湖的威望,一时惶惑无比。
敷非三老乃是同胞三兄弟,三岁开始习武,十岁成就已在一流高手之上,十四岁并肩闯荡江湖,四处寻人比试,塞北江南,却从无一败。
难得他们行侠仗义,肝胆照人,武功又高得出奇,所以江湖上人送了个“武中圣皇”的名号给他们。由于这个名号,黑道白道上的奇侠怪人,都来找他们比试,却没有一个能胜过一招半式。他们天资极为聪颖,不论什么武功,只要在他们面前施展一遍,那就一见便会,一会便精。比试的人越多,学到的招数就越繁,到后来,天下武功,几乎尽在其掌握,更融会贯通,创出了一门惊人的武功。终于在江湖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都欲得之而甘心,那一番连环大战,直可惊天,从此奠定了三老无上的江湖地位,令群邪尽皆慑服。
后来武当掌门亢仓子爱才,以武当秘笈相诱,将其招揽至武当门下,不再在江湖上生事。但三人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将武当派内外八十一种秘笈全都修炼精通,而且还练成了除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外再无一人能够练成的“三花聚顶”神功。
传说此神功修成之后,万毒不侵,万刃不加,万劫不坏,乃是天下最强的内功。三人嫌此功太过厉害,无人能够招架,未免有些没意思,竟然从不施展。但他们此时的修为已出神入化,无所不能。
在嵩山武林大会上,武林盟主杨逸之、华音阁主卓王孙、吴越王三位超凡脱俗的高手联合,也不过在因缘巧合之下,险胜了他们半式。
江湖耆老评论,若三花聚顶出手,卓杨等人当无胜算。
他们便是敷非、敷疑、敷微三老。
他们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三个习武之人,或者是武当派,他们代表的,是整个武林正道,他们已成为正义的化身,白道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江湖中唯一不败的、完美传说.
第2节:楔 子(2)
昙宗一颗禅心沉了沉,暗道:“难道少林寺什么地方得罪了这三位武中圣皇,以至三人齐来问罪么?”
良久,三人仍然一言不发,昙宗额头忍不住冒出了一丝冷汗,跟着越冒越多,涔涔而下。
温暖阳光下的嵩山,蒙上了一层肃杀。
那开门的小沙弥习禅日浅,尚无耐心,忍不住悄悄看了敷非三老一眼。他猛地失声惊叫道:“不好……他们好像死了!”
昙宗身躯轰然一震,手中旃檀念珠无声碎裂,散了一地。他却也顾不上,猛然抬头,就见三老面容如生,微笑尚在,但目中的神光,却如神龙潜藏,不见了丝毫踪迹。
他再也顾不得礼数,猛地上前一步,一把握住敷非的手腕,他的手在接触到三老的一瞬间,立即僵直,他死死盯着三老,缓缓跪了下去,跪拜在三人面前。
诸僧面容肃穆,缓缓念动往生真言,梵唱之声,布散满整个嵩山之巅,永无止息。
一骑奔命般自寺中冲出,直掠西南而去。
千里之外的武当山,此时正是仙鹤飞举,一派祥和。但随着这一骑卷入,真武殿上,大钟仓皇响起。
然后,全部道士弃观而出,直奔少林寺,不留一人。任祖宗基业,门派重地空悬,所有人众,一齐北上!
千里之遥,只用了三天。
众人赶到之日,三老仍然微笑端坐在寺门之前,除了昙宗方丈触过一指之外,绝没有人敢动三老分毫。他们对三老的尊敬使他们不敢有丝毫亵渎,更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武当三老死在了少林寺门前,一个不慎,那就是灭门之祸!
这三天,昙宗率领着阖寺僧众,端坐在山门之前,不眠不休地颂经。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大恐慌。
武当三老竟然死了!
神仙一般的武当三老竟然死了!
此后,谁再来做正道的领袖?
谁还会是天地间不动的砥柱?谁会在狂澜面前挺身而出,让正道群雄安心?
而且他们还是死在少林寺门前!
武当千余道士一奔到嵩山山顶,立即全都跪伏在地,齐声念颂道德真言。
武当掌门清铭道长以首顿地,深深不起。良久,他咬牙道:“三老是怎么死的?”
昙宗茫然摇头道:“老衲不知……”
刷的一声响,只有一声响,一千多名道士,一千多柄剑,结成茫茫的剑浪,齐刷刷出鞘,尽皆指向昙宗。
森然剑气潮涌而出,昙宗不由一窒!
一千多人双目尽皆血红,清铭咬牙道:“今日武当倾巢而出,就没打算活着下嵩山!我再问你一遍,三老是怎么死的!”
寒光砭人,那不是剑芒,而是悲愤之气,是侵天蚀地的悲,玉石俱焚的愤!
昙宗神色大变!他早料到三老之死对武当打击至深,但也没料到武当竟不惜兵戈相见,追查真相!
武当名列天下大派之二,仅在少林之下,实力决不容小觑。而且天罗教屠戮中原,尽灭少林而屠武当,武当保留了部分元气,门派实力已超过了少林,此次含愤而来,若当真决一死战,少林绝非其敌。
何况,两派若是开战,正道也便算是颠覆了。
昙宗额头冷汗涔涔而下,心念电转,却在这一千多柄剑的逼迫之下,一个念头都想不起来。何况他于此事也是茫然,却是如何想去?
清铭咬牙道:“今日拼着武当灭门,也要血洗少林,为三老祭奠!”
千柄长剑霍然交击,冷光骤起!
昙宗厉声道:“慢着!道兄就算杀我,也要等一人到来再说!”
清铭冷冷道:“武当与少林百年交谊,尚且不顾,还等什么人?”
昙宗道:“杨逸之!”
杨逸之!这三个字一出,仿佛清音法咒,清铭忍不住脸色一变,那千柄长剑,也不由得一窒。
武林盟主杨逸之。
上次武林大会上,他是仅能抗衡武当三老的两人之一;当年异族番僧疯狂屠戮中原,也是他一叶扁舟,踏波江上,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天下武林的危亡。
三老陨落,也许正道的中流砥柱,便是斯人。
清铭扬起的手,终于没能挥下去,他脸颊抽搐,显然内心也在剧烈挣扎着,良久,方才恨恨道:“瞧在杨盟主的面上,暂且容你们多活片刻。就算盟主亲临,你们若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我一样会拼个鱼死网破!”
说着,武当道人尽皆趺地而坐,颂经之声大起,再也不管少林僧人。
昙宗与少林众僧对视一眼,知道再说什么也没有用。当此之时,只有静心等候杨逸之的到来。或许借着他那无上的武功以及武林盟主的威望,能够震慑当场,还少林寺一个公道。
同时,他们不由得心中暗思:究竟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武功,能够杀得了敷非三老?而此人将三人尸体摆放在少林寺山门前,显然是想嫁祸少林寺。有这样的人物跟少林寺作对,少林寺难道又要遭受一场劫难么?众僧想到此处,都不由得心下惊恐,忐忑不宁。
第3节:楔 子(3)
当此之时,也只有等着杨逸之到来了。
山路杳然,却再也没有半个人影。
天色渐渐沉了下去,少林僧人心情越来越忐忑,而武当道士却越来越按捺不住,眼见一轮明月又从东天上升起,清铭首先按捺不住,厉声道:“少林僧人,你们究竟想拖到什么时候?推说武林盟主杨逸之,却怎么不见杨盟主半点影子?”
昙宗也是心急如焚,三日前飞骑报武当之时,也同时遣人报知了杨逸之。如此大事,盟主绝无不来之理,却又为了什么而耽搁了呢?
难道堂堂武林盟主,竟然畏祸远遁了不成?
清铭一声大喝,雪冷长剑再度结立,漫漫向少林逼了过去。昙宗两条长长的寿眉垂下,面作愁苦之色。一干年轻和尚被逼了这几日,早就心中不满,纷纷大喝道:“难道我少林寺就怕了你武当不成?人不是我们杀的,只管向我们罗唣什么!”
说着,纷纷掣出戒刀,就要交战。昙宗心急如焚,他知道,只要一个压制不住,这就是毁灭武林的大战!
少林武当各是百年大派,这两派若是打起来,必定不死不休,就算一方取胜,另一方也势必元气大伤,再也无法恢复。正道虽然号称九大门派,但去了武当少林,实力弱了一半有余,再也无法抵挡华音阁。
百年侠义正道,岂不是就此灭绝了?
万万不可!
黄袍滚滚,雪浪翻涌,两派刀兵,眼看要交接到一起。昙宗长叹道:“道兄!但愿我之死,能让你明白少林是清白的!”
说着,他猛地一声大吼,整座嵩山都为之一惊!
此乃方丈运转最纯正的禅功,做佛门狮子吼。
山巅众人,都不由矍然一惊,昙宗精纯的佛门真气,自这一吼喷薄而出,化成一道怒涌的山泉,瞬间冲破了十二重楼,跟着炸开。
却是昙宗方丈凝聚功力,甘愿震碎经脉而死,以死明志!
众僧大惊,齐声道:“不可!”但这变故起于电光石火之间,要救却哪里来得及?
眼看这道劲气已然横扫进昙宗经脉,猛地,远山处传来一声悠然的叹息:“方丈何须如此?”
那清冷方起的月光忽然暗了暗,仿佛漫天月华都被收了起来,化成一道晶亮的长虹,直贯入昙宗的颅顶百会穴中。昙宗一声闷哼,沸腾炸裂的真气如遇寒冰,猛然沉寂下来,而新生的真气又沸腾而上,两者纠缠不定,顿时身子都要裂开。
就见一个白色的身影如白云出岫,自山腰升起,漫天月华在他衣袖间闪耀不定,宛如拢了万点流萤,攀云步月之间便飘至昙宗面前,一指轻轻点了在他的眉心。
这一指,因昙宗之大牺牲而显菩提妙相。
一切愁、苦、忧、惧全都寂然不生,随着这一点而化为平、安、喜、乐,定住飞腾的毒龙,清净无为。昙宗方丈只觉自己的真气重新恢复平静,那狮子吼自然消散,不由得大袖飞舞,拜了下去:“杨盟主!”
菩提碎散,一道血光自昙宗眉心腾上,冲入来人指内,将他极为清俊的面容映出一片血影纷乱,他抖手驱退万种碎影,缓缓举袖咳血。
白衣落落,如与嵩山融为一体。而他身周的一道光华盘绕隐现不定,伴着衣带翻飞良久,才缓缓落下。
昙宗知道杨逸之将方才那震碎经脉的狂霸之力尽皆引到了自己体内,以自己之体承受了方丈爆体的大戾气,心下感动之极,长揖道:“少林永感盟主大德。”
杨逸之扶起昙宗,他的笑容宛如淡淡的晨曦,在风中徐徐化开:“方丈多礼了。晚辈本要早来,只是斯事实在太过重大,所以多约了几个人,不由就来晚了。”
说着,他转身,缓缓向敷非三老拜了下去。
清铭见杨逸之救助少林,本要发作,却见杨逸之礼拜三老,也只有忍住,跪倒答谢。
杨逸之礼节甚谨,拜完敷非,再拜敷微,跟着拜敷疑。清铭的耐心渐渐维持不住,忽然,山道上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峨嵋,崆峒,华山,昆仑,九华,青城,铁剑七派的掌门,正匆匆行上山顶来。这七人,本有闭关的,有重伤的,有多年不见客的,要请动他们,可实在不容易。杨逸之竟在三日之内走遍大江南北,将他们全都请了出来,所费的艰辛又岂是片刻间所能说尽的?
当然,只有三老身死此等大事,才能够将他们惊动。
七人匆匆上山,顾不得跟昙宗、清铭见礼,尽皆跪拜在三老面前。
墨云低垂,一线晨曦也被压制得如此黯淡。
清铭闭口不言,他知道,此时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七掌门多受过敷非三老大恩,江湖中的大恩,只有用生命去报。
此时便是报恩之时。
七掌门缓缓起身,峨嵋掌门守温师太两道长眉竖起,一字字道:“三老死在少林寺门口,少林难辞其咎!”
第4节:楔 子(4)
少林僧人一齐大哗。七位掌门齐齐跨上一步,跟清铭站在一起。这一站,便表明,峨嵋,崆峒,华山,昆仑,九华,青城,铁剑这七大派,生生死死,都将与武当一起,绝无半点动摇。
那气势不由令整个少室山为之一窒。
少林绝没有独抗八大派的实力!
杨逸之淡淡的话音此时传了过来:“众位且听我一言。”
清铭冷笑道:“正要听听盟主是站在哪一边的!”
众掌门一齐转身,尽皆面对着杨逸之。
肃杀之气如初春寒风,扑面而来。
杨逸之面上的笑容不变,只是多了一点叹息:“三老乃是神仙中人,少林寺中,又有谁能杀得了他们?”
清铭一呆,跟着冷笑道:“三老光明磊落,怕的是阴谋诡计、暗中算计的小人!”
杨逸之道:“我方才借拜祭之际,已仔细看过,三老是被人用掌力生生击毙的,并非死于暗算。”
清铭怒道:“难道我们都是瞎子不成?但三老所修习的乾天神掌乃是当世第一神功,又有谁能用掌力将他们击毙?显然是中了小人的暗算,这掌力,怕不是三老死后再施于其身的!”
杨逸之叹道:“既然如此,诸位有没有看到三老耳后有一道极细的剑痕?”
九位掌门人脸色一齐大变,急忙冲上去查看,良久,他们阴沉着脸,退了回来。清铭胸口怒气翻涌,厉声道:“原来如此……三老竟先受了如此剑伤!”
杨逸之道:“少林寺习掌法、习刀法,却不习剑法,所以,三老绝非少林寺中人所杀。”
武当掌门尖声厉啸道:“这你不说我也知道!当世能用剑法杀三老的只有一个人!”
众人心中都是一凛,当日嵩山之上,武林会中,曾有两人联手,用剑败过三老一招。
这也是数十年来,三老所仅有的一败。
其中一人,便在眼前,就是杨逸之。但众所周知,杨逸之用的是风月之剑,无形无迹,绝不会留下剑痕。剩下的那一人……
卓王孙!
华音阁主卓王孙!
一念到这个名字,众人心头都不由得一紧。三老之死,却原来是卓王孙出手!那就无怪乎他将三老尸首放在少林寺门前了。
他不是嫁祸,而是在示威。
华音阁主绝不屑用嫁祸这等伎俩。但武林大会上,正道对华音阁诸多不利,伤月玲珑,又间接令吉娜夭折,难道卓王孙是将这股怒气迁到了三老身上么?
想到此际,众人心头都不由得一凉。
清铭牙关紧咬,大呼道:“众人可是怕了华音阁主?嘿嘿,当日诸位受三老大恩时,所说的誓言,可曾记得?”
守温师太长眉挑动,缓缓道:“不为其敌,便为鱼肉。华音阁虽强,就夺了贫尼这条命去便是。道兄,峨嵋愿与你同去。”
崆峒,华山,昆仑,九华,青城,铁剑掌门也一齐道:“身本如尘,道义如山,吾等也随你同去。”
清铭突觉一阵感动自心底兴起,道:“咱们这就为义而死,但不可弃了道统,免为千古罪人。元松,你率着众弟子回武当,我们几位老骨头前去华音阁!”
元松大惊,杨逸之微微皱眉,道:“耳后剑痕,只说明三老并非少林所杀,但亦不能断定凶手便是卓王孙……”
清铭猝然转首,一字字道:“杨盟主若是不能为正道主持正义,那就请回吧!”
杨逸之无言,清铭转身,与另七派掌门携手大叫道:“咱们这就杀上华音阁,以身殉义!”
说着,大踏步下山而去。三老之死,实在对他们打击至大,江湖连遭变故,天罗教、华音阁连番横行武林,让这几位耆宿早就心怀郁闷,此时却是怎么都忍耐不住了。
昙宗长叹道:“诸位掌门,且等等老衲!”
他知道,虽然借杨逸之之力,将此过节解释过去,但敷非三老乃是死在少林寺门前,此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如何,武当派是无法完全原谅少林的。
于是他也只有全力参与这场远征,或许能得到其他掌门的谅解。
华音阁并不远,只在山间。
但亦在天上。
杨逸之皱眉,袍袖微动,已挡在众人面前:“且慢。”
清铭盯着杨逸之,冷笑道:“江湖传闻,杨盟主曾进过华音阁,若是盟主心中还有半点江湖道义,就请带领我们杀进华音阁,找那卓王孙报仇雪恨。盟主若是怕了春水剑法,那就请回去吧!”
杨逸之轻叹道:“诸位就没想过,凶手若不是卓王孙又如何?”
武当掌门大声冷笑道:“那就请问盟主,还有谁能以剑杀得了敷非三老?”
杨逸之沉默。是的,还有谁能杀得了敷非三老?
只除了卓王孙,无所不能的卓王孙!
只是,卓王孙又何必杀敷非三老呢?以他之骄傲,天下尚且不放在眼中,何况是三个老朽之人?
第5节:楔 子(5)
杨逸之不明白,所以,他只能轻轻叹息。
或许,是他不愿意相信这样的结果吧。
七日,千里跋涉。
杨逸之的确知道入阁之路,他走的,也的确是入阁最正确的道路,因为他也想找到卓王孙,问清楚这一切。
他要问,在武林大会盟誓之后,卓王孙为何还要开这样的杀戒?
但他忽然发现,正确的道路,已不正确。
他们已陷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陌生到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杨逸之脸色一变,脚步立即止住,身上一袭白衣宛如定在空中,再也不动分毫。
九大掌门也感受到了那无形的重压,不由止住脚步,盯着杨逸之,问道:“怎么了?”
杨逸之皱眉道:“如果我猜的不错,我们已陷身华音阁的太昊清无阵中。此阵主杀,只怕我们的处境已凶多吉少。”
传说中,四天胜阵分四个方位拱守着华音阁,据说从未有人能破阵而入。
四天胜阵中最诡秘、最恶毒的就属西方太昊清无之阵——那由上古奇兽镇守的蛊毒之阵。
众掌门脸上变色,道:“太昊清无阵不是在华音阁周围么?我们连华音阁的影子都没见到,怎会入了阵法中?”
杨逸之道:“此地已属华音阁边境,而我们陷入太昊阵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卓王孙已知道我们来此,因而扩大了法阵。”
清铭冷笑道:“如此更说明他心里有鬼,诸位道兄,咱们冲杀出去,跟他拼了!”
说着,他身形化为一条青影,剑光闪动,向阵中卷去。那散漫的山光中忽然响起了一声清叱,一道剑光骤然亮起。
那道剑光,竟然是黑的,漆黑如墨。
剑光才闪,周围那些看去普普通通的树木丛中,忽然暴起了数点黑光,直没入剑光中。顿时那剑光宛如狂龙般炸了开来,凌空一个翻卷,墨浪般滚滚而下,直轰在清铭剑尖之上!
这一剑沛不可御,宛如一座漆黑山岳压了下来,清铭长剑弯折,真气差点逆流。一时只觉两耳中嗡嗡做响,眼前一片昏黑,,竟然目不可视、耳不能听!
清铭一声大叫,一口鲜血喷出,身子倒冲而回。只这一交手,便吃了大亏。
只听一个冷冷的声音道:“九大掌门无故闯入华音阁禁地,想做什么?快些撤去,阁主大量,便不追究,否则,格杀勿论!”
清铭气冲脑颅,哇的一声,又是一口鲜血喷出,大叫道:“你们阁主是个卑鄙小人,既然敢杀敷非三老,就连我们一齐杀了好了!”
那声音冷冷一笑,道:“你竟敢辱及我们阁主,那便是死罪,该当受三阴照魂蛊之苦。”
说着,声音消失,再不响起。突然,周围的山水树木全都一暗,空中无声无息地悬起了万点灯笼。
那是漆黑的灯笼,宛如鬼魂般静寂地悬浮空中,那煌煌白日忽然变成了暗夜,而这灯笼,就是暗夜中的妖魔。灯笼三三成堆,样式极为怪异,臃肿漆黑,三只抱在一起,就像是蜷缩在母体中的胚胎一般,不住妖异地扭动着,滴下粘稠的液体。风吹过,淡淡腥香味传来,却如缥缈的虹彩,结成瑰丽的桃花瘴,将众人围在中间。九大掌门脸色不由得剧变。
他们都是绝顶高手,自然看清楚,方才助长黑色剑光的黑气,便是从这等灯笼中窜起的。那黑气分明是太上异蛊,只两三道便让那剑光如此茁壮,此时万点高悬,纵然身怀绝世的武功,又如何抵挡?
那些灯笼不动,众人也都不敢移动分毫。
三阴照魂,将他们紧紧困住。
飘飘渺渺间,九条淡淡的人影自三阴幽光中显出,宛如地狱的幽魂般,悬浮在万千冷光之中。湖光山色被三阴照魂灯的暗光一照,便宛如炼狱景象一般,这九条幽魂,更如炼狱妖鬼化身,九大掌门无不是经多见广、心志坚定之辈,此时也不由都是一凛。
九条人影缓缓飞了过来,那朦朦胧胧的面容逐渐清晰。待到九位掌门看清楚他们的面容之后,不由都是惊噫出口!
九大掌门是何等人物?这太昊清无阵虽凌厉无比,九大掌门小心以待,但也不怎么惊惶。怎的这九条人影一出,向不假颜色的九派掌门,便齐齐动容呢?
只因幽光淡淡下,那九条人影竟然生得跟九大掌门几乎一模一样!
纵然有细微的差别,九大掌门本人能看的出,但他们都是深居简出之辈,门下弟子跟别人就未必能看的出了。
若是九大掌门死在此处呢?
若是这九条人影走出太昊清无阵,走出华音阁呢?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将他们当成是九大掌门?
是不是九大门派都会拜他们为领袖?
正道是不是从此就由他们领导?
众掌门想到此处,不由尽是一凛。他们激于敷非三老被杀的义愤,感于三老恩义,本挟性命而来,没想要活着走出华音阁。但此时,他们却绝不能死!
第6节:楔 子(6)
他们不能让正道因自己之死而陨落!
难道卓王孙杀武当三老,就是为了将众人引到此处一网打尽,兵不血刃地将正道统于御下?
这实在是条极毒辣的计策!
清铭厉声道:“卓王孙!你好毒辣!”
但他绝不敢再出手,饶是如此,这声大喝也已激动了那层层三阴照魂之灯,黑气漂移,群灯一齐晃动,一阵难听的嘶哑之声自灯笼中冲出,化成飘飘渺渺的气劲,向众人围击过来。
杨逸之脸色一变,双手展开,袍袖飞舞,一缕若有若无的光华自袖中飞出,将众掌门一齐护住。他这才一出手,那些三三一簇的灯笼便微微摇动,中间仿佛有什么活物蜷曲腾动,似要裂体而出。
杨逸之手腕微沉,萦身光华明灭不定,面色却更显苍白。
他虽然玄功浩淼,却也无法以一人之力对抗这幽微霸烈的太昊清无阵。
更何况,他数日前为救昙宗所受之内伤还未痊愈。
然而,方才他也看到了那九人之影,他心中的震惊绝不比九大掌门小,是以他决不能让九大掌门死于此地!
不但如此,他还要追查真相,还江湖一个清白!
是否,他要以生命突破这个奇异霸道的阵法?杨逸之手心白光闪动,一如他心中不定的波澜。
突然,一声悠悠的叹息自阵深处响起,一股强绝的力量忽然飞出,千丝万缕般卷住了杨逸之的手腕,带着他向阵深处投去。
九大掌门一齐惊呼,欲施救援,却哪里来得及?眼见白影一闪,杨逸之身形已远。
杨逸之并没有抗拒,也没有惊惶。因为他已知道那声叹息来自何人。
也因为,他见到了隐在阴暗影里的眸子。
他的心头涌起了一丝怅然,他忽然想起了华音阁中,他接过“心月”之剑时,心中的感慨。
铸剑之情,相知之义,让他永远记住了这双眸子。
也记住了这个名字,楼心月。
楼心月也凝视着他,穿透阵法中万点暗翳,她又见到了那一袭永不沾染的白衣。
那是天边的月,水中的光,如玉的温存,入骨的相思。
月华如水,每一次凝望都是天长地久。连落寞都那么长,用尽岁月都无法收拾。
于是只留下悠长的叹息:
“我本控不住你,你却为什么要故意被擒?”她咬了咬嘴唇,转过身去。她怕再多面对他一刻,就会忍不住说出那句永远无法问出的话:
或者,你是来看我的?
杨逸之缓缓一揖。无言。
最难消受,却又不得不受。只有无言。
“我要见卓先生。”
楼心月目光猝然一盛,投向杨逸之。
杨逸之的目光并没有看她。
她知道,这个男子的目光,只有天地才能留的住,而她,只不过是天地间的一抹流云而已。所以她咬住嘴唇,紧紧咬住那点残红。
那是昨日的妆,已残。只有齿间咬出的那一缕腥咸,依旧鲜艳如新生之花。
她缓缓抽下簪子,沾起这点娇红。秀发如云般垂下,垂在她苍白的容颜上。银簪刺在眉心,轻轻地,无比柔情地画出一点新妆。这便不让红残。
“你可知道,你们此去绝无半点胜算?”
杨逸之默然。
“太昊清无之阵已经发动,你或者尚有一线离开之可能,但自顾尚且不暇,万难救九大掌门脱困。而早在三天前,本阁天晷、云汉两司的部众已暗中向九大门派进发。没有掌门坐镇的九大门派本就群龙无首,不堪一击,更何况你们也看见,九大掌门的替身业已选好。一旦他们死在阵中,整个武林……”
杨逸之打断她:“所以,我才要见他。”
楼心月霍然抬头,怔怔望着他。
他的目光投向远天,却依旧没有看楼心月。
月光照耀下,他的容貌清婉如水,但眉宇间透出的决断却是如此坚定,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
楼心月沉默良久,终于幽幽叹息一声:“西去有山名御宿,在山顶最高处,有花名露微,每年只在早春之时,盛开一夜。当此夜,朗月照耀,露重霜微,阁主便独自饮酒花间。”
“此夜月出,正是露微花盛开之时。”
楼心月手中银簪轻颤,新妆已成。
杨逸之微微一揖,缓步西行。
他忽然之间,又有些怅然,他该在此刻西去么?
红影依稀,尽皆被三阴暗影挡住。
这无比鲜艳的新妆,却又有谁能看?
银簪两折,无论多新的明媚,若无人赏便已残。
西去有山名御宿,在山顶最高处,有花名微露,每当盛开之时,阁主便饮酒花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那是苍苍茫茫的寂寞,又有谁能知晓?
杨逸之缓步上山,心情却前所未有的沉重.
第7节:楔 子(7)
两年前,洞庭之上,番僧遮罗耶那疯狂屠戮中原武林,是他纵一叶扁舟,只身而来,对决宛如神魔的异族高手。
那一次,他没有犹豫。
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是对的。
然而这一次呢?
江湖中最大的浩劫或许就要从今夜开启,而他空有高绝的武功,却不知,如何才能力挽狂澜,如何才能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那轮明月渐渐自东天升起,将幽光洒满他全身,照得他的白衣宛如月华本身般清冷。
江湖多难,他应该振作的。
他的身形这才快起来,仿佛与月光溶为一体,缥缈直上。
直上山顶。
楼心月没有骗他。
当此夜,朗月照耀,露重霜微。
初生的芳草在山顶铺开一层厚厚的锦茵,却又被夜露打湿。
芳草之上,一株花树映月婆娑。
枝叶扶疏,花却只有一朵。
微露之花,孤绝傲世,不与群芳同伦,不与俗子同赏,只盛开在人迹渺然的山林中。
只开一夜,便已枯萎。
正因如此,这一夜才会如此灿烂,尽情炫尽风华。
卓王孙独坐花下,遥望在半空正徐徐盛开的露微花。花枝摇曳,仿佛也在感叹红颜何幸,能于寂寞深山中,得知己之赏。
于是,露微之花开得更加绚烂,仿佛要将终年的寂寞,都在这一刻补偿。
卓王孙束发披散,青衣微敞,半倚在花树下,一任夜露落了满身。
他手中握着一尊紫光流溢的琉璃盏,杯中珍珠红、琥珀浓,映出一轮绯红的明月,可以想见杯中佳酿的芬芳。
但他却并不饮。
朦胧月色将他宛如太阳般光彩逼人的容貌点染出些许柔和,让他看去不再如暗夜的王者,恣意张扬着那足以撼天动地的杀意。
这一刻,他仿佛只是醉卧花下的名士,在初春月夜沉醉在这孤芳绽放的美景中。
然而杨逸之知道,这不过是表像而已。
琉璃盏中的酒色返照,隐约可见他那双如瀚海般深沉的眸子。
只是,那双眸子中竟然没有一丝温度。仿佛如此天地大美,也不足以让他动容。
虽然惊鸿一瞥,但杨逸之知道,眼前这个人,依旧是那个站在高处,俯瞰尘世,执掌着生杀予夺的王者。
他轻轻叹息了一声。
这声叹息打破了月色的宁静,一阵入骨的寒意弥散开来。
卓王孙没有回头。但他盏中的美酒却已荡开道道涟漪。
一时,山巅虽然仍是春月照耀,霜露沾衣,但香气飘来却已彻骨。
月凉如水,每一枚绽放的花瓣,仿佛都被这摄人的寒意冻结,花瓣虽如故,花心已枯萎,化为纷扬残雪,缓缓飘落。
杨逸之的脸色并未有分毫改变,他轻叹道:“我相信,武当三老绝非你所杀。”
卓王孙没有看他,只轻轻转侧着手中的琉璃盏,目光停伫在杯中返照的一轮明月上。
他冷冷道:“那你为何而来?”
这句话说得极轻,并未带上丝毫情感,但那股寒意却更浓,春色顿时化为严冬般肃杀,那朵盛放的娇颜都在他身后无声战栗。
花露如血。
或许,一字回答不对,就会是天下无尽浩劫的开端。
但这一次,杨逸之却并没有丝毫迟疑,淡淡道:“我并非为你而来。”
卓王孙将酒盏从眼前挪开,斜瞥着杨逸之,嘴角挑起一个讥诮的笑容,一字字道:“你——为——谁?”
杨逸之断然道:“天下。”
卓王孙微闭的双眸突然睁开,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人,似乎要将他看透。
然而,杨逸之只是淡淡地站在花树前,整个人在盛极的月华下,却仿佛早已澄澈如水,并无丝毫杂质。
卓王孙道:“何为天下?”
杨逸之仰望皓月,朗声道:“当*****我嵩山顶上之一诺,便是天下!”
卓王孙握盏的手立时顿住。
他再次打量杨逸之,这个一直如魏晋名士般谦谦如玉的君子,这个仿佛永远游离于江湖之外的隐士,而今竟是如此的执着、坚决地站在他的面前,对抗他本不可一世的力量、气度、智慧、风仪,以及一切的一切。
卓王孙注目手中的杯盏,久久无语。他披散的长发就在夜风中几度扬起,又徐徐落下。
这座山,仍在太昊阵中,在他的掌控之下。
若他出手,这便是杨逸之的绝境。
然而,他有肃清江湖的力量,有摧折万物的杀气,但却折服不了此人,折服不了此人的天下。
杨逸之看着他,缓缓道:“天下不能坏于三人之死。”
卓王孙不答。
杨逸之道:“所以,武当三老绝对不该是你所杀!”
卓王孙冷笑:“不是我,又是谁?你的‘天下’会相信么?”
第8节:楔 子(8)
杨逸之踏上一步,注目卓王孙道:“你若说,我会信。”
他的话音十分诚恳,但卓王孙却只拂袖冷笑道:“你却代表不了你的天下。”
杨逸之道:“若得你一诺,当以三月为期,还你清白。也还天下清白。
卓王孙大笑:“你的天下于我何用?”他挥袖遥指山下太昊阵:“三月后,天下已在我掌中。”
此语并不高声,但却已惊动天上之人。
卓王孙衣带未束,袍袖翻飞,宛如灭世的神魔,即将挥剑而起,割裂中原。
林间夜露簌簌落下,却似乎为这升腾的杀意搅碎,砰然暴散,在两人中间炸开一团团彩雾。
杨逸之岿然不动,一字字道:“我只相信,天下亦在君之心中。”
夜露突然凝结,满天狂舞的杀气,也因这句平凡的话,而如春水般徐徐化开。
卓王孙注目手中酒盏,神色隐藏在散发的阴影下,看不出变化。
呛然一声轻响,却是他在拔剑。
一道剑光如腾蛟起凤,裂空而出,卓王孙持剑在手,冷冷道:“玄都剑仍在此。”
杀名人而用名剑。
天下共知,此乃卓王孙的习惯。从未改过一次的习惯。
第二个习惯,便是杀人后当葬此剑于地而去。
玄都剑,正是当日嵩山一战中,卓王孙为武当三老准备的名剑。
剑仍在。
——这已是最好的辨白。
杨逸之默然良久,终于点了点头。
风露凄迷,不知何时,山中的寒意已经点点消散,一切又已回复了春夜的静谧。
卓王孙依旧独坐花下,手中半握一尊琉璃盏。
他脸上渐渐浮起一个笑意,这个笑容让他整个人顿时变得和煦而可亲,他轻轻转侧杯盏,道:“三月后,当邀杨盟主共饮此杯。”
第9节:九天阊阖开宫殿(1)
第一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
嘉靖皇帝端坐在道台上,面沉如水。
他的身前,罗列着厚厚一叠奏疏,以及青藤纸写就的祭天青词。这些奏疏与青词杂迭着,正如大明的江山一样,在神仙方术中飘摇不定。
奏疏有一半是关于东南倭寇的,另一半,是关于各地连年的饥馑。这些,都让嘉靖有些烦乱。
大明得天之佑,祥瑞不断,偶尔有些小麻烦,这些臣子竟然无一个能分朕之忧!
嘉靖月白色的道袍因恚怒而波动起来,露出他手上紧紧握着的那一封奏疏。隐约可见奏疏封面上红色的“八百里加急”字样。嘉靖帝的指节因用力而变得发白,但最终,他无力地叹了口气,整个身躯松弛下来,倚在沉香木的辇上。
无疑,这封奏疏,才是嘉靖帝怒气的根源。
嘉靖帝目光抬起,缓缓移过那雕刻着流云般经文的白玉陛,最终注目于深深叩首在台下的人身上。那人似乎感受到这威严而凌厉的目光,剧烈地颤抖起来。
嘉靖冷笑。
他用力将奏疏掼下,轰然一声响,奏疏落地的声音,在这沉静空阔的大殿中是那么的响亮。跪着的人一阵颤抖,几乎完全趴在了地上。
嘉靖的怒气宛如郁积着无穷的雷霆,将要喷发而出:“朕设安宁、曲先、哈密等卫,命汝为甘州总兵,看管边塞,意在惠民体天,滋养柴达木圣泉。汝究竟做了什么鱼肉百姓的祸事?”
那人战战兢兢地道:“启禀陛下,微臣上承皇恩,不敢有丝毫懈怠,哪里敢鱼肉百姓啊!”
嘉靖帝怒道:“如此,圣泉怎会干涸!”
那人不敢再辩,伏地叩首,鲜血溅红了白玉宫阙。嘉靖帝心中烦恶,摆了摆手,道:“乱棍打死!”
几名太监远远答应一声,急步走上前来,将甘州总兵拖了下去。那总兵面如死灰,只是他至死也没想明白,奔涌不息的柴达木圣泉,怎会在一夜之间干涸了呢?
远处的惨叫渐渐弱了下去,最后化为一声哀吟,郁闷而沙哑,是那总兵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嘉靖帝的烦恶却一点都没减,他顺手拿起一本青词,见上面用簪花小楷写满了华丽的句子。这往日他最喜欢读的文字也无法引起他半点的兴趣,他不耐地将青词丢开,长叹道:“难道上天不再眷顾于我,是以令圣泉枯竭么?吾自履大宝,天无日不显祥瑞,为何今令圣泉干?”
他修习仙道三十余年,神仙道士找了无数,却仍不能脱却凡俗,心中本就有无数疑惑。此时被圣泉干涸之事触动,心中这份郁闷无处宣泄,就欲唤人将甘、凉诸州的大小官员全都招来重罚,以挽回天心。
帘帷卷动,小黄门俯地来报:“吴越王求见。”
嘉靖帝叹了口气,道:“让他来陪朕说说话,也好!”
小黄门躬身退出,片刻,只见一人冠带煌煌,相貌威武之极,大踏步走了进来。他满面春风,见到嘉靖帝,跪禀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嘉靖帝皱眉道:“你何须在这个时候来讨朕生气?柴达木圣泉干涸,朕心正不快。”
吴越王起身笑道:“臣弟正为此事而来。天大的喜事啊!”
嘉靖帝虽然宠爱这个弟弟,闻此言也不由怫然不悦,面色一沉,道:“此乃凶兆,喜从何来?”
吴越王笑道:“禀皇上,柴达木圣泉虽然干涸,但居庸关外的一个小村名添寿村,其村中有一口千年枯井,日前突然涌出了一道甘泉,吴清风国师适在此地,目睹仙光灵气随泉水喷出,急忙用无上道法推算,确认为柴达木圣泉无疑。是圣泉虽在柴达木干涸,却又在添寿村再现,此不为皇上之福乎?”
嘉靖帝霍然站起,喜逐颜开:“你是说圣泉移址,并非真的干涸?”
吴越王再度拜倒在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想必上天亦体恤吾皇忠孝飞玄万寿之德,是以令圣泉拔地飞举,近于圣榻,此真天子之福、社稷之祥、万民之喜啊!”
嘉靖帝听到此处,不由得意万分,面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忙道:“皇弟且起,来人!”
小黄门急忙涌入跪倒,他们却都是司空见惯,齐声道:“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
嘉靖帝哈哈大笑,道:“今日乃天下之共喜,取我的纸笔来!”
他闭目摇晃脑袋,显得得意非凡。等纸笔来了,他领纸挥毫,笑吟吟地道:“添寿村,既然有如此祥瑞,不妨就改名为天授村。皇弟,你可代朕前去拜祭圣泉,告谢于天。我命群臣写上好的青词与你。”
吴越王微笑躬身道:“皇弟以为,此次天地降大祥瑞于天子,不惜移不动之泉流,改万年之丘壑,乃是大功德、大福祗。天下能当的起此福祗的,唯天子一人而已。不若御驾亲临,也令上天知陛下事天之心,我大明千秋万代,永主万民。”
嘉靖帝听得高兴之极,只觉每一言每一句都说到自己心坎中去了,笑道:“既然如此……”
突然,一个娇脆脆的声音道:“帝君,不若瑞酃替您去好了!”
就见一人着月白色道袍,袅袅娜娜而来。她看去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但由于生在帝王之家,已大有威严,秀丽的容颜不苟言笑,牵霞曳霓,踏星步斗而来。正是嘉靖皇帝的小女儿,封为永乐公主的朱瑞酃。
这位公主乃是雍妃所生,雍妃生一子二女,长子蓟哀王朱载匮,生未逾月而殇,女儿归善公主朱瑞爃,三岁而薨,仅仅余下了这位小女儿,是以宠眷有加。嘉靖共生了六位公主,四位夭折,只剩了永乐与宁安公主,是以也是极为珍爱。加上这位小女儿自小聪明伶俐,举一反三,嘉靖的目光才动,她就早将属意的东西拿过来了。与嘉靖帝兴趣相同,喜爱道教,三岁就能背诵《道德经》,十二岁的时候,就自号碧城元君,在嘉靖帝修真的西苑边上盖了座道观,起名曰碧城,白玉为门,门上大书李商隐的《碧城》一诗。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沈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这等同趣同好,自然更得嘉靖之爱,是以嘉靖修炼的道所,只有永乐公主可不用通报,通行无阻。也只有此位公主,才只以帝君道君称嘉靖,而不以父皇相称,见面也是道家礼遇之稽首,不行君臣叩见之参拜。见永乐公主蹁跹而来,就连权炎熏天的吴越王,也不由得躬身行礼,退在了一边。
永乐公主对嘉靖帝打一稽首,道:“帝君百日清修未满,不便出关。不若瑞酃替帝君前去,一者为父皇分忧,二者也让女儿体恤一回天下,免得白做了这个碧城元君。”
永乐公主才一出现,嘉靖帝便满面带笑。
圣泉移址虽是大喜,但出了居庸关,已属胡汉交界,加之胡酋俺答近年频繁犯境,天授村实乃险地。嘉靖向道之心虽诚,但英宗土木堡之变的教训犹在,说起御驾亲往,也不由有所犹豫。此时见永乐自告奋勇,自然乐见其成,道:“既然酃儿这样说了,朕还有什么不允的么?只是事关国体,你需戎装前往,不得暴露身份。为防万一,朕封你为显圣大将军,持尚方宝剑,如朕亲临。”
他转头对吴越王道:“皇弟也随她去吧。居庸关外近胡地,可千万不要让酃儿受到任何惊吓。”
吴越王躬身答应。嘉靖帝面色沉了沉,道:“圣泉虽然移址,但失自柴达木之事,仍不可不咎。一月前,兵部尚书杨继盛上疏要求罢黜方术,填圣湖为民田。这才惹得上天降罚,万万不可轻恕。皇弟可一起料理了。”
吴越王眉头蹙了蹙,禀道:“想来圣泉失自柴达木,非皇上之罪,非社稷之罪,乃是杨继盛妖言惑众,上干天怒所致。宜将其流放荒漠,终身不得踏足我大明疆土。”
第10节:九天阊阖开宫殿(2)
嘉靖帝沉吟道:“是不是太重了些?”
吴越王笑道:“天为重,帝君为重。”
嘉靖帝缓缓颔首,挥手令两人出去。钟声袅袅,自西苑传出,那便表明,嘉靖帝已开始了每日例行的修炼。
杨逸之手中托着一封信,陷入了沉吟。
这是一封很普通的信,上面只写着三个字。无馀谷。纸是普通的洒金纸,墨是普通的松香墨,字是普通的瘦金体字。
但不普通的是,信的下方,钤着一枚印章,大明兵部的印章。
更为不普通的是,这封信就挂在杨逸之经行的道旁,这是一条荒凉的古道,少有人至,而这封信墨迹尚新,看来挂上去的时间未久。那就说明,挂信之人,已算准了杨逸之的行踪。
像这种故弄玄虚的手段,杨逸之本可淡淡一笑,不予理睬,等着他自显其形,但那枚兵部的印章,却让他忽然有了无穷的牵挂。
好在无馀谷并不远,不需绕道。
三月初的清晨,浓雾弥漫,在天地间垂下一张巨大的白帐,让山路旁刚刚含苞的野花变得苍白而沉重。
一如杨逸之此刻的心情。
他知道,武当三老之死,乃是为了挑起正道与华音阁的争端,九大掌门问罪华音阁,无疑火上浇油。虽然他相信此事绝非卓王孙所为,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在三个月之内还无法查出真相,只怕正道与华音阁的冲突,便无法避免。
但,又如何查呢?七天过去了,一点头绪都没有。
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线索,除了剑痕与掌伤。但这两者,却没有任何追查的价值。掌是乾天神掌,剑是春水剑法。
只有武当三老才会的乾天神掌,华音阁秘传的春水剑法。
若以此推论,凶手只可能是武当三老本人或者卓王孙。
杨逸之苦笑。
他缓缓抬头,只见前方不远处横着一块石碑,苔痕斑驳,依稀能看出三个暗红的大字,正是“无馀谷”。
看来,约见的地方已经到了。
风雾散去,他面前出现了一个人。
一个他认识的人。
吴越王府的欧天健。
欧天健脸上含了微笑,拱手向杨逸之一礼,他的笑容中有一丝讥嘲,这让他的恭敬看去显得有些虚假:“杨盟主。”
他身后是一片密林,浓雾中,影影绰绰,似乎还藏了不少人。
显然,他不是孤身赴约,这密林中,必定藏着他自以为足可倚仗的力量,所以他才会笑得如此张狂。
杨逸之打量了他一眼,面色未有丝毫改变,也还了一礼,却没有说话。
他知道,欧天健如此成竹在胸,必定有所恃而来,就算他不问,也一定忍不住会自己说出来的。
果然,欧天健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了。他讪笑道:“杨盟主本是天外之人,平日欧某求一见尚且不可得,如今竟肯为了一封书信,来此荒山野岭,就说明一件事,盟主最近也为俗事叨扰,不得不踏足俗尘了。”他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意,缓缓道:“不知道这点‘俗事’,是否与耸动天下的武当三老之死有所关联?”
杨逸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不错,我此来,正是为了查明此事真相。”
欧天健笑道:“只怕杨盟主要的,不仅仅是真相,还有证据。”他故意顿了顿,一字字道:“让天下人相信卓王孙不是凶手的证据。”
杨逸之眼中神光一凛。
欧天健见杨逸之变色,不禁有些得意:“杨盟主一定奇怪,当日盟主与华音阁卓先生相约御宿山,并无第二人在场,欧某又是如何知道其中内情的?”
杨逸之并没有回答。
欧天健笑道:“盟主似乎忘了,欧某是奉王爷之命前来。而王爷手下有一位名叫日曜的异人,最能推算因缘,揣测天机。天下纷扰之事,无她不能知者。包括……”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义已经十分清楚。无不能知,无不能晓,杨逸之想追查的一切,自然也在其中。
杨逸之的脸色慢慢变了。
欧天健脸上自得之色更重:“而且,先知手上有的,绝不仅仅是真相,还有足够的证据。”他重重的重复了一遍:“天下仅有的证据。”
这的确是个足够诱人的条件。
然而越诱人的条件,要交换的东西也越不简单。
杨逸之淡淡道:“王爷需要杨某做什么?”
欧天健笑了笑,意味深长地道:“王爷只是个爱交朋友的人。”
杨逸之淡淡一笑,竟完全没有犹豫:“杨某散漫惯了,却交不了这样的朋友。”
欧天健脸上虽有小小的失望,但瞬间又已布满了笑容:“王爷也知道杨盟主神仙中人,并非如此容易罗致的。所以王爷还特命属下来赠给杨盟主一个人情,以表诚意。”
他挥了挥手,身后的密林中走出一列官兵,每一个都甲胄森严,长刀出鞘.
第11节:九天阊阖开宫殿(3)
但他们的刀并不指向杨逸之,而是指向一辆囚车。
囚车的木栏,已被鲜血浸得发黑,里面囚着一位老者,须发苍苍,垂首坐于囚笼一角,看不清面目。他的囚衣上满是斑斑血痕,看去不久前似曾受了重刑。
杨逸之心中没由来的一惊,脸色陡变,他一把抓住欧天健的肩胛,一字字道:“车中所囚何人?”
欧天健竟完全来不及躲闪!他身后众人齐惊,“刷”的一片响,几柄长刀已齐齐架在囚车中老者的脖子上。
欧天健痛得脸上冷汗涔涔而下,却咯咯笑了起来。因为他终于见到杨逸之惊惶了。杨逸之惊惶,便说明他的筹码足够。
他的笑声嘶哑,仿佛一条正在抽搐的毒蛇:“此乃兵部尚书杨继盛大人!”
杨逸之全身重重一颤,他向囚车望了一眼。杨继盛皓发蓬乱,倚在囚车中,双目紧闭,羸弱消瘦的身躯在刀光映照下,便如一蓬秋后的芦苇,随时会被风吹折。
杨逸之如澄潭般的眸子瞬间布满了血色,他所有的温文尔雅在一瞬间崩溃,手下突然用力,欧天健的肩胛骨发出一阵咯咯的裂响,他一字字道:“立刻放人!”
欧天健痛得几乎昏倒,但他的笑却更是得意:“我们不过是朝廷爪牙,奉命行事,以杨盟主的武功,大可将我等人全部杀了,想劫囚便劫囚,想救人便救人。只是不知道一生耿直,忠孝两全的杨大人,会不会跟盟主走呢?”他说着,艰难的扭过头,向那些持刀的官兵做了个脸色。
那些官兵立刻回刀入鞘,退到了一边。
欧天健嘶笑道:“盟主不妨自己去问问杨大人!”
杨逸之看了他一眼,突然将欧天健推开,几个官兵手忙脚乱地欲要扶住他,却都重重摔在一起,杨逸之的身形就宛如穿透浓雾的一道阳光,瞬间已来到了囚车前。
杨继盛憔悴的面容隐在白发下,看去已苍老不堪。回想起那个刚毅之极的背影,杨逸之心中不由一阵酸痛,轻声道:“父亲……”
杨继盛衰老的身形一阵剧烈的颤抖,紧闭的双目猝然张开。
杨逸之满脸热泪,深深跪伏在杨继盛面前,重重顿首。
或许,他奔波江湖,力担江湖道义,只不过是为了这个老人的一声期许,一句肯定。
只不过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重入那道门,重新走过那个庭院。
深深一拜,便是那无情的岁月,强将遗忘的过去。是孤身走出那道大门时严父的雷霆怒,也是万里江湖奔波时的落拓伤。
是那个庭院中稀疏洒落的阳光,却一直未忘。
十三年的少年情怀,重见之时,却是如此凄凉。
他泪流满面。
他从未怨恨过父亲,只是深深愧疚,愧疚自己未能为严父膺一丝荣光。
杨继盛的目光垂到他身上,又是一阵剧烈的颤抖。他就算是棵参天巨树,此时也满树都是枯黄将落的叶。落叶归根,何处是他的根?
他可以将弱子赶出家门,但却无法忘记抚养他长大的一点一滴。就算岁月改换,他仍一眼就认出了眼前之人。
那是骨与血的感应,让他知道眼前跪着的这位少年,就是无数次走过他庭前的娇儿。
杨继盛缓缓闭上双眼,他只能看一眼。
十三年前的恩断义绝,他只能看一眼。
这一眼,能否忘尽荣辱?这一眼,能否堪破凄凉?这一眼,能否收尽那往日的承欢膝下?往事如尘般挥过,却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