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sh2010-05-29 20:53:48
【穿越时空爱情类】北落师门 作者: 侧侧轻寒 完结


楔子
今日惊蛰。  
  从睡梦里被远远一声惊雷拽出,走出延春阁,就着宫灯泻地的明亮侧耳听一听 殿外,春虫还没有出来,什么声响也没有。
  梦里的一切只剩了残缺几句。
  醉软烟花四月瘦,惊飐芙蓉梦。尘烟绮年事,菱镜消磨,风雨黄昏骤。   
  隐约想起来,其实我与她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惊蛰这一天。
  十年前。
  当时我十三岁,她大约十八九岁。
  如今我二十三岁,她还是大约十八九岁。
  我至今不知道她从哪里来,她的家乡是哪里,她以前过什么样的生活。
  可是现在她在干什么,想什么,我又何尝知道?  
  听着那远远的惊雷,竟象劈在我的心头上。
  夜风料峭。我微微缩了下身子,我一直畏惧寒冷的东西,从十三岁开始。
  我想她说得对,我其实从来就没有长大过。
  十年,我固执地在十三岁里等待她。  
  我身后有人轻手为我披上罩袍。
  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张清远。她睡觉非常地警觉,自然会知道。
  张清远算是现在我最常眷顾的人。她以前是杨淑妃身边的宫人,我到淑妃那里时,她正脱下脚上的鞋子在拍石桌上的一条青虫。我便向淑妃要了她来。
  对于这际遇,她自己都常常怀疑。问我原因。
  因为我喜欢你眼睛里恶狠狠的样子。我笑道。
  然后我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人在拍虫子。直到我烦不胜烦,狠狠禁了一回才停止。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重要的原因是,张清远拍的那张桌子,左边坐着的,正是我的母后。
  我喜欢女子那样旁若无人的凶恶,肆无忌惮。
  就象我第一次看见自己喜欢的人,才知道,原来我需要的,不是温柔顺婉的女子。  
  那时我曾经在夜里想过,假如她也能像其他女子那样,故意装做不经意地在我面前拍虫子,我这一辈子就算圆满了。
  可惜,我恐怕永远也看不见。
  她在自己那一边,而我被困在十三四岁里面,任凭身边那么多的动人容颜,却永远只记得遥远过去里,她微笑的眉梢眼角。
  即使现在我们见面时,什么话都倦于出口,可是每每午夜梦回,我都能清楚地看到她的样子,这么多年,没有一丝紊乱。
  原来我从来也不曾忘记她一点点。 
  “夜深了,皇上不如不要回去,就宿在这里?”张清远柔声问。
   我抬头看看天空,北落师门在天中,光芒幽蓝。
  “还未到子时呢。”
  “那不如回去再睡一会?”
  回头仔细看她,在宫灯下嫣红的容颜,这似曾相识的情景让我想起很多事情。
  “不了,还是回去。”  
  辇驾近东华门,我叫了停,下来在砖地上走了几步,这夜风夹着春寒。
  “伯方。”
  伯方忙近前来。
  我顿一顿,说:“去……锦夔殿看看。”
  他诧异地问:“夜已深了,不如明日报过锦夔殿再去,好让宫使准备着?”
  我低声说:“不必惊扰她,朕悄悄去看一眼也就算了。”  
  锦夔殿在内宫城前进,一路行去,车马缓慢。掀帘子一看,漫天风露,夹道杏花如雪,竟有吹到我袖中的。
  就如当年的春日出游一般。
  所有的锦绣缠绵,到最后都是这样褪尽鲜艳的残片。  
  锦夔殿里熄了灯火,走进去只觉得冷清。
  止了所有人,一个人进内去。
  我无比熟悉的地方。
  正南门进来不是正堂,是假山,从假山侧过,是垂着薜荔的游廊,前庭嘉肃,花厅揖棣,殿后就是辰游池,她现在住的是池边上的徊云阁。
  在阁下站了一会,没有看到烛火灯光,想来她已经睡下了。
  这里很好,不象别人宫里,什么时候都要点着灯,老是睡得不安稳。
  听旁边的海棠花簌簌地落,那浅淡红的花瓣落了满地也没人发现。
  除了天上圆月,谁也不知道。    
  终于觉得意趣了了,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回头要离开时,却发现她就站在月门处看我。  在夜色中,她似乎要融合到身后的粉墙上一般苍白。
  我的喉口一下抽紧,什么也说不出来。
  她平淡地看着我,眼神波澜不惊,象看着月亮下最普通的一株海棠树。
  而我,听到惊蛰的雷声,清清楚楚在我耳边劈过。
  惊蛰。惊蛰。
  所有的事情都从这天开始。 
  和她第一次见面,是在乾兴元年二月二十日。
  那年我十三岁。
  当时我在步天台上,看中天紫微垣。可是它没有任何动静,仿佛我的父亲还是安然无恙。
  可是,父亲昨日去世,留了遗诏说,
  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
  遣使告哀契丹。  
  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我想告诉他我很害怕,我跪在他的床前,在二月的寒冷天气里,一直发抖,眼泪冰凉。可是他什么都不说,到最后他留下最后一句遗言,他抓着我的手说,善待天下啊,受益。
  我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他的死亡,我如何面对天下?
  我害怕。害怕尸体,害怕冰冷的东西。这害怕一直延续到我现在,也许要跟随我一生。  
  父亲停在延庆殿。遵他遗诏,我于柩前即皇帝位。
  接受了朝臣的三叩九拜后,我向内殿跪下:“请母后垂帘,以摄天下。”  
  两年前,天禧四年,我十一岁。父亲因为久疾居宫中,朝政全掌在母后手中。当时宰相寇准密议奏请皇上让皇太子,也就是我监国,但是消息传到了母亲耳中,寇准因此被罢相,取代他的是丁谓。后来因为周怀政密谋废后杀丁谓。宫里的两个内侍----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去向丁谓告密,丁谓连夜与执掌东京兵马的枢密使曹利用计划。第二天,周怀政被杀,寇准贬为衡州司马。自此母后在朝中牢牢扎下了根基。
  然后在十一月时,父亲下诏,除军国大事仍旧亲决,其余都我同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等参议行之。  听到消息时,我一时喉头噎住,眼泪就流了下来。
  回去的路上,我对着太子左庶子晏殊哭了。他才三十二岁,脾气温厚,我平日里最喜欢读他的词。我希望他能帮我。
  第二天他替我上表陈让,我去见母后时她问我:“可是担心父亲身体?”
  我摇头,怯怯地说:“我不想要……”
  母后一巴掌打在我的左颊上。 
  丁谓任宰相,他对母后行了礼,请太后不要当殿垂帘,请御别殿。母后冷笑,不语。
  张景宗、雷允恭于是说:“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
  张景宗是父亲亲自指定承侍资善堂,想让他做我心腹的人。原来他与别人也一样。
  我抬头盯着藻井上的花纹,数那些龙的鳞片。
  数到第三条的时候,他们商量好了,决定我与太后在承明殿共商国事,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  我以为结束了,站起来要去父亲面前守灵。
  母后却又拿了一张手书出来,内客省使,也就是从小就在我身边服侍我的伯方忙拿去宣读。我又坐下来。  原来母后不喜欢垂帘,要在禁宫中自行批阅章奏,遇大事再召对辅臣。
  群臣大哗,场面一片混乱。
  我于是继续抬头数龙的鳞片。
  伯方在我耳边悄悄说:“那道手书,似乎是丁谓的笔迹。”
  既然如此,刚才他又提出要请太后御别殿?
  我也想像母后一样冷笑,但是眼睛却热极了,眼泪就要夺眶而出。
  所有人似乎都已经忘记了,父亲就躺在那里,尸骨未寒。
  大概很多年或不久之后,我也要躺在这里,然后让我的妻子孩子臣子争吵成一片。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以后,绝不停棺延庆殿。  
  中天紫微垣,是帝王的位置。
  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成翊卫之象。
  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北辰最尊。
  我躺在轨天仪里用游规在双规上找到位置,仔细地看北辰。
  不知道父亲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那里?
  但是如果古来今往的帝王都要到那里去的话,那里能容下多少英魂?  
  突然有人在我身边问:“喂,你躺在这个奇怪的箱子里干什么啊?”
  我猝然听到有人在身边对我说话,吓了一跳,游规一晃,北辰就失了位置。
  我不是叫内侍不许让别人进来吗?
  慢慢地坐起来看她。
  这是我第一次遇见她,也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奇怪的女孩子。
  她的衣服很奇怪,袖子窄窄的,领子象把脖子包住一样竖立。而且……她居然穿着裤子,很小很紧的那种。
  一个女孩子,半夜跑出来,跑到司天监来,还穿着裤子。
  没有梳洗,披头散发,没有打扮,素面朝天。
  真是很奇怪。
  会不会是失魂梦游?
  于是我伸手在她面前晃了几下。没想到她一把抓住我的手,问:“干什么?以为我看不见你?”
  “……没有,你的衣服,很奇怪。”我低声说。在她理直气壮的质问面前,我居然心虚。
  我果然不适合当皇帝。
  她低头一看自己的衣服,大笑出来,说:“对不起,我忘记换了。”她好象忘记了她还抓着我的手没有放开一样,只是顾自己笑。
  她的手心热热的,很温暖。好象她是从夏天里走来的一样。
  她看看我,笑着放开我的手,却又用那只手拍拍我的右颊,问:“小弟弟,干什么要脸红啊?”
  ……她摸我的脸。
  ……她居然在这里,摸我的脸。
  我瞠目结舌,觉得脸象发烧了一样,血一直往上涌。
  她却又不以为意地在冷风里抬头看看天空,自言自语:“不知道跳到哪个年代了?连个空调都没有,真难受。”
  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所以在旁边不说话。我从来没有见过摸了男人的脸还这样无辜的女人。
  “小弟弟,姐姐问你件事。”
  我已经十三岁,继承皇位,她却漫不经心地把我叫成弟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她比那些跪在丹陛下叫我万岁的人都要温和。所以我看着她点头。
  “现在是什么时候啊?”
  “大概子时了吧。”我说。
  “不是,姐姐是问你,现在是什么朝代?”她问。
  这个人居然不知道现在是谁家天下?
  她是哪里来的?
  可是我居然也乖乖地回答她:“现在是大宋乾兴元年二月二十日。”
  “乾兴元年?什么皇帝啊?”她皱眉。
  “大臣们上表,大约要拟为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我说。“哇靠,你背得出这么长?”她大笑。
  这个人好象不知道什么叫掩饰似的,要张多大嘴就张多大,要瞪多大眼睛就瞪多大,她难道不知道什么叫女孩子的矜持?
  不知道人活得太为所欲为,会很艰难?
  “那,总有个先帝的庙号什么的吧?”她问。
  我低声说:“……先帝刚刚去世,礼仪部还没有拟好庙号。”
  “这样啊……”她抓抓头发,然后说:“那就随便啦,不知道就不知道好了。”她看看四周,又问:“这是哪里?”  “东京汴梁。”
  她恍然大悟:“啊,原来是北宋。”  “今宋。”我纠正她。
  “宋朝。”她笑着点头,“那是汴梁城的哪里……”
  她环视四周,然后大吸了口冷气,问:“皇宫?”
  我点头。 
  她愣了好久,指着我问:“你……衣服上有龙哦。”
  你现在才看见?
  她那个的样子很可笑,所以我就不追究她直指君王的罪了。
  我以为她马上就要跪下来请罪,没想到她看看周围,附在我耳边问:“喂,旁边有没有太监?我没见过,可不可以叫个过来让我看一次开开眼?姐姐请你吃糖糖哦。”
  …………太监?
  我看着她神秘兮兮的样子问:“我不知道什么叫太监?”
  她做了个晕倒的姿势,然后问:“那宋朝应该叫什么啊?阉人?”
  “你说内侍吗?”我问。  “对啊对啊,应该是吧?”她问。
  这女人真奇怪,皇宫里什么都不多,就是内侍多,她自己去看就好了,干什么要我叫人来给她看?
  我摇头,拒绝。
  “小气鬼!”她哼了一声,然后跳到轨天仪旁边,问:“那这个是什么?”
  “轨天仪,是用来观测星象的。”
  “啊?真的?怎么用的?”她马上钻进去看。  女孩子怎么这么随便啊?
  我犹豫地看看下面,是不是要叫人来把这个奇怪的女人带走?
  她坐在轨天仪里,隔着铜制的圈轨向我看来,问:“小弟弟,怎么用的?”
  我默然看着她,那已经有点残缺的下弦月的光华,在她的头发上,打出幽蓝的轮廓。因为圈轨重重叠叠的阴影,她的笑容就象被关在稀疏笼子里蝴蝶一样,没有些微威胁,又伸手可及。
  听到初春的夜风从耳边擦过的声音,细细地钻入没有边际的未来。
  象水墨画一样,浓浓淡淡又孤寂无声。
  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活泼的生命,在这死气沉沉的宫里,她看起来这样怪异。
  我的脚不听使唤地就走到她的身边。
  在轨天仪旁边半跪下,指着双规给她看:“这是双规,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南北并立,出地三十五度的地方,是北极出地之度。四面都是七十二度的,属紫微宫,四面二百二十度,属黄赤道内外宫,南极七十二度,除老人星外,一般隐在地平线下。游规上面也刻着周天,用釭贯接在双规巅轴之上,可以左右运转看众星远近,随天周遍……”
  我还没有说完,她用窥管看天上,问:“那颗很亮的,是什么星啊?”
  “哪里?”我问。
  “这里。”她把我的肩拉过去,我没防备,下巴撞在她的脖子上。
  “哇,好痛……”她揉揉脖子,然后把我拉到窥管下。
  我茫然地看着星星。
  闻到了,她身上的香味,象是白兰花的味道,青涩而幽暗。
  星在天市垣东北,应该是谁都知道的才对。“织女三星。”我告诉她。
  “啊……原来是织女星。”她兴奋地把窥管转来转去,“我看看,牛郎在哪里?”
  她找了半天,问:“这个是不是?”  我凑过去看,可是因为角度不对,看不见。  她把我拉进去。在窄小的空间里,我几乎可以感觉到她的呼吸轻轻喷在我的脖子上。
  “喂,是不是啊?”她问。
  我抬头看她,她好象比我大好多,已经有十八九的样子了吧……而她看我的神情,却好象我是个还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子一样。
  咬住下唇,看那颗星星,原来不是。
  “你看,这颗星的北边,有羽林军四十五星在垒壁之南,三三聚散,所以它是北落师门,在羽林军南,北宿在北方,是颗很亮的星星,现在这样明大,象征天下安定;如果微小、有芒角,就会有兵灾。”我认真地告诉她,她却笑道:“迷信,怎么可能?”
  也许她说得对,因为我六七年来从没有在星星里看见什么预兆。
  “我要回去准备出皇宫的东西了,小弟弟,你不要告诉别人我出现过哦,不可以哦。”她揉揉我的头发,想要出去。但是因为我们都困在里面,我又不敢碰到她的身体,一时居然出不来。
  她不耐烦,直接就从我身上爬了出去。她的膝盖狠狠撞到我的右肋,好痛。
  我看她站起来,终于忍不住,问:“你是谁?从哪里来?”
  “我啊?”她在夜色中回头看我,微笑:“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你不要告诉别人哦,我明天再来。”
  我忙点头。  她笑着挥挥手:“拜拜~”
拜拜?我莫名其妙。
  她在我面前高高跃起,在空中,消失。
  好象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我看着她消失的地方,呆了好久,然后从高台上下来,司天监的人都在下面候着。
  回头看看空荡荡的楼台,问内侍们:“刚才有人上来吗?”
  一起摇头。
  我在那里想了好久,终于明白了,她大概就是伯方在故事里说过的狐狸精,她是来引诱人的。
  想告诉伯方我今天被狐狸精调戏了。但是,想到父亲,心情变得抑郁,还是没有说出来。
  即使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从来没有说过三句以上的话。
  我毕竟,没有父亲了。
  没有错,遇见她的时候,正好是我人生最孤独,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未能长成,却已经要面对我威严的母后和各怀心腹的臣子。
  在我最怕冷的时候,她突然来临。
  给了我一个掌心的暖和。

惊蛰
“二十一日,群臣入临,见帝于东序阁,群臣拜舞称万岁,复哭尽哀,退。群臣上表请听政,”念到这里,伯方低声叮嘱我说:“陛下要推辞两次,等到他们上了三次,然后才可以应允。”
  我木然点头。
  “二十三日,陈先帝服玩及珠襦、玉匣、含、襚应入梓宫之物于延庆殿,召辅臣通观。二十四日,大敛成服。二十五日,有司设御座,垂帘崇政殿之西庑,帘幕皆缟素,群臣叙班殿门外。”
  我转头看窗外,杨柳刚刚发青。
  大约是惊蛰天气。
  春天就要来了。  
  与几位宗室见了面,他们神情都没有什么异常,只是眼睛红红的,好象平白用辣椒水刺激的一样不自然。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
  我们的眼泪是流出来的,不是哭出来的。
  到东序阁的时候,才发现母后坐了大安辇来。大安辇是咸平年间,父亲为万安太后所制,上设行龙六条。
  平时皇太后、皇后常出,一般只用副金涂银装白藤舆,覆以棕榈屋,饰以凤凰。母后在父亲刚刚龙驭的时候,坐大安辇来,想必不是没有深意。
  于是我跪下拜见,然后诏皇太后出入所乘,以后都如万安太后舆,上设六行龙,制饰率再加。
  母后在辇中微微点头。  
  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呼声山响。
  如果真能万岁,我还用坐在这里吗?
  我父亲若真的万岁,我就可以一辈子在司天监里看着星宿,永远也不用知道人世间的事情了。
  木然地听他们按礼节哀哭,这感觉真奇怪。
  父亲和我见面的时候,永远都是那几句话----
  “给父皇请安。”  “起来吧。”
  “谢父皇。”  “今天书念了吗?”
  “念了。”  “好好用心。”
  “是。”  “下去吧。”  “是。”  
  但是以后连这样的话也不会再有了。
  不知不觉我也泪流满面。  
  回宫后母后褒奖了我:“皇上刚才的举止很合礼节。”她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问:“有拟好谁去守陵了么?”
  “还没有。”我低头说。
  “那不如让李婉仪为顺容,从守皇陵?”她缓缓地问。
  李婉仪,我没有什么印象,大概也是普通的嫔妃吧。“一切遵母后的意旨。”
  母后着意看了下我,见没有什么异样,想了一想,又说:“让刘美、张怀德访其亲属入朝吧,她是杭州人,据说在杭州还有个弟弟叫用和,不如让他补三班奉职。”
  “是。一切听母后安排。”  
  傍晚的时候,见到了李婉仪。
  我依例讲了抚恤她的话,她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我,口中只是称“是”。
  最后我说:“你既没有孩子,长守父皇身边也算是福分了。”
  她终于抬头看了我一眼,我看见她的眼里全是眼泪,却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只是泪流满面。
  这个人,和我一样的哭法。
  她跪下磕了头,然后回去了。
  头也没回。
  据说她是有个女儿的,只是和我的哥哥们一样,都夭折了。
  在皇家,能长大的孩子是很少的。
  我心里难受,看看天色黑了,又想起昨夜那个奇怪的女孩。
  胡乱吃了点东西,太白已经出来了。
  到司天监的路上全是竹子,夜风中瘦影斑驳在我衣袍上摇晃。禁苑的灯全是白色,照在青砖上,一股阴寒从地卷起,直扑人面。
  我要去看她吗?
  觉得一身寒意。  
  我呆了半晌,然后回身向伯方说:“回去吧。”
  走了几步,回头看一看司天监。
  一片寂静。
  不知道她来了没有?
  我感觉到右颊开始温温地热起来。她手心的温度明明还在我的肤表,那种奇异的温暖却象藤蔓一样蜿蜒地钻入我的心脏。
  她身上的香味,象是白兰花的味道,青涩而幽暗。
  她对我说,我明天再来哦,小弟弟。
  她的笑容就象被关在稀疏笼子里蝴蝶一样,没有些微威胁,又伸手可及。
  我站在离司天监只有百尺的地方,默然地看着那个高高的楼台。
  伯方在身后问:“皇上?”
  “回延庆殿。”  
  我已经整整两夜都只是阖了下眼,可居然还是睡不着。
  起来在殿外看天空。
  现在天空最亮的那颗,就是北落师门。
  长安城北门叫“北落门”,这颗星星就是以此为名。师,兵动。
  北落师门,主非常以候兵。
  太祖皇帝每灭一处割据,就将金银财货分一部分入专库,对臣子说,等库内积存到三、五百万,就可以用来向契丹赎回燕云故土。
  从那时开始,对外族就是妥协,而不是用武力。
  澶渊城下那一战,局势已经倒向我们这一边,但是父亲始终不相信能真的打败辽人。况且,他后来说,不要战争,万一臣子握紧了兵权,五代之祸就是前车之鉴。
  他最后对我说的“善待天下”,何尝不就是要我安定局势,避让战争。
  宁愿屈辱,也不要颠覆。宁愿残延苟喘,也不要失去政权。
  这就是我们的国策。  其实这与我又有何关系?
  我其实什么力量都没有。我甚至也不想当这个皇帝。
  我排行第六,是父皇最小的孩子。没有贤能,加上年纪太小,也没有公开支持自己的势力,现在能做的,只有乖乖听母后的话而已。
  母后现在已经在替我物色皇后,据说是应州金城人。平卢军节度使郭崇之的孙女。为了防止前朝后戚干政故事,她也不是什么显赫出身。
  心里烦躁,伯方在后面问:“皇上该安了?”
  我点头。回殿内躺下。
  周围空荡荡的,仿佛我的呼吸都隐隐有回声。
  宫灯点得又这样明亮,越发映得周围冷清,清清楚楚地看到,只有我一个人。
  一个人在这样蒙着缟素的房间里。睁着眼,看一室的死寂。
  那些宫女在外殿也睡了,母后挑选过的人,睡相都是极好的,没有一丝声音。
  一片凝固。
  因为这安静,我害怕极了,手指不自觉就痉挛地抓着被子,那些丝绣的龙,蛇一样缠绕在我的身上。我喘不过气来,我看见母后大安辇上的六条龙,从外面钻进来,冷气咝咝地吐着信子。
  信子血红,却象父亲的唇,在他大去的时候,异样血红的唇。
  他的双唇不停颤抖,里面吐出的字却清晰无比----你要善待天下啊,受益。
  ……受益,受益。
  杨淑妃在我很小的时候,跟在我身后一直追我,笑着叫我。
  我回头看她,突然前面一空,坠入悬崖,在最高的地方一下子摔了下来。
  梦魇。
  我挣扎着坐起来,大口喘气良久,才爬起来到窗口。
  北落师门明亮而冷淡地挂在天边。  
  这宫里,还有我唯一喜欢的地方,步天台。
  还有那个奇怪却没有威胁的女孩子。
  我从偏门跑了出去。
  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我狂奔过无数惨白的宫灯,奔过无数枯瘦的竹子,风象刀子一样从我身上一掠而过,二月,几乎冻到皮开肉绽。
  子时还没有到。
  我在高台上等待她。
  这样冷,想要一点点温暖的东西,就象她手心的那些夏天的温度。
  还有,象笼子里的蝴蝶,安全,又贴近。  
  银汉迢迢。
  在高处看,最是清楚,可也最不胜寒。
  似乎全天下的风都聚在这里,而我穿薄薄的单衣,从被窝里跑出来,等待她到来。
  可也许我并不是在等待她到来,我也许只是在厌恶延庆殿太过窒闷的空气,也许只是不要那些龙蛇。  也许,只是不要那些最高处即将坠落的恐惧感。  
  抱着自己的膝,在乱风中。
  看着整个天空缓慢地斗转星移,所有的星宿都冷淡地在我头上旋转。
  冷得连发抖也没有,只是觉得那寒意从四肢百骸进去,象在里面扎根一样,一层一层生到骨髓里面去。到最后长满了全部血肉,就不觉得寒冷,只觉得融融一片。
  到子时过去,长河渐落。到天边幽蓝。
  她没有出现。
  她明明说要来的。
  原来她也是骗我。
  好象她的膝盖狠狠撞到我的时候那样,疼痛之极。
  但这次却不是右肋,是心脉那一块。
  天色大亮。
  我想要起来,手脚却僵硬了,一时跌在地上。
  身后有人默默把我抱起来,给我包上锦被。
  原来是伯方。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来的。
  他已经准备好热水。
  我僵直的手指触到温水,血才象融化了般,流动起来。    
  那年三月庚寅,我初御崇德殿,母后设幄次于承明殿,垂帘以见辅臣。
  八月乙巳,母后同御承明殿垂帘决事。
  十月己酉,安葬先皇于永定陵。诏中外避皇太后父讳。
  十月己未,祔父皇神主于太庙,庙号为真宗皇帝。郭青宜正式以配。
  她比我大四个月,似乎低着头,但又似乎在抬着下巴。我向她看了一眼,看到她头上冠饰以九翚、四凤,心里就放了心,这是妃子之制,看来母后没有现在就立她为后的打算。至于她的脸,我没有瞧清楚就把眼睛转回来了。
  向太庙里的祖先行礼时,我暗暗庆幸。
  我朝帝王每月在皇后宫中若少于五天,身边内侍客使就会提醒着去皇后宫中。我才不要每个月六分之一的时间在这样一个陌生女人那里睡觉。  
  一年也很快就过去了。
  我以为再也不会看见那个奇怪的女子。我也没想再看见她。
  我习惯了生活,习惯了任何事情都往右一看。
  仿佛母后随时垂着帘幕在我的右边。
  以为,自己的人生顺理成章就会延续,再没有任何突兀的东西来临。

上元(一)
  然后到了第二年上元。
  我要先去向母后献贺,而后去保安殿。
  杨淑妃十二岁就进宫,也是父皇心爱的人,而且又是养大我的人,我一直叫母后为大娘娘,叫她小娘娘。父皇既留了遗诏以她为皇太后,母后就题了她的居处为“保安”,尊为保安皇太后。
  不过现在除了年节请安,她再不出现。  
  在长庆殿受了贺,回到延庆殿,除去狐裘在炉上烤了下火,大雪就下起来了。
  我站在殿里看大团大团的雪花转眼把御苑铺得一片苍白。
  “天色已迟,万岁可上正阳楼,与民同乐。”伯方提醒我。  
  正阳门居宫城南三门正中,上有正阳楼。
  其实那天我并不想去,可是这是母后的吩咐,所以只好跟伯方去了。
  我依然还记得半月前元日,在长庆殿接见了各国使节,说是使节,其实都是各怀心腹,跪是跪了,神情却倨傲之极。
  不是很愿意去。但还是不得不去。
  正阳楼临御街,楼上四面垂了明黄薄帐,正中是御座。我上去坐下时,帘子还没有放下,在下面的人看见了,一时欢呼雷动。
  虽然知道无论是谁坐在这个位子上,他们都是会这样反映,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欢喜。
  转念一想,其实谁不知道所有的诏令都出自崇徽殿母后那里呢?
  自嘲地笑笑。  登门乐已经作毕,帘子放下。
  我向左边设彩棚的燕王点头,他是有名的八大王,受封过八种王位,赵元俨的名头连母后也忌惮,只是他现在与母后见解不一,退在家中。
  前面光芒刺眼,我抬头看去,原来开封府用黄罗设了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
  两楼悬挂灯球两枚,都是方圆丈许的大灯,内燃椽烛,照彻通明。楼旁边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象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在旁边扎成层山的灯火辉映下,流金溅玉。
  左右门上,又各以草把缚成戏龙,用青幕遮笼,草上密密插置灯烛数万盏,自灯山至正阳门楼横大街,大约有百余丈,蜿蜒如两条发光的长龙游走。
  御街上砖石甃砌的御沟水道边植的桃李梨杏的枝桠上挂满各色花灯,双鱼、宝塔、宫式,高挑在夜空中,伴着纷飘的白雪,华灯宝炬,雪色花光,霏雾融融,一如白昼。
  “楼下设红纱贴金烛笼一百对,琉璃玉柱掌扇灯一百对,红纱珠络灯笼一百对,玉柱玉帘窗隔灯一百对,再有太后剪金箔小凤百对,俱以赐民。”伯方在我耳边说。
  我只是点点头。
  轻飘的金凤在楼上被宫女撒下,下面的人争抢成一团。
  我坐在正阳楼上看下面数十万盏灯烛的光华,到处是妖冶的热闹,到处是灿烂的喧嚣,到处是欢笑的人群。万家竞陈灯烛,千灯光彩争华,到处是影戏乐棚,到处是行歌满路,万户千门,笙簧作彻,大街小巷,宝马雕车。
  连雪也在离地三尺的地方就融化。
  这样的繁华,真是旖旎如梦。
  可惜我始终与他们是不一样的,我始终也不能到里面去,我在这里做一个旁观者,幻想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又有何用?
  我今日本来就心情不好,觉得不该有这样一场演给辽人看的盛事,等楼下的人开始安静下来,各自观看戏法杂耍之后,就只觉得意趣寥寥,对伯方说了句“回宫吧”就站起来。
  “皇上何不再看一会?还未到三鼓。”
  “不了,些许头晕。大约是被风吹了。”
  伯方忙小心地问:“要传太医吗?”
  “不必。走吧。”
  我站起来,听到楼外击鞭的声音,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随着鞭声一时全灭。
  整个天地一下就暗淡了下来。
  所有的嘻闹都离我遥远极了,只就着暗暗的微光,看到那些雪花一朵一朵在空中缓慢地飘下来。
  速度慢得可疑,如同时间故意放慢了一样。
  冷风激过来,黄罗帐全都往横里飘飞。
  可这让我觉得舒服了不少,不用再压抑想拼命大口呼吸的感觉。  
  从正阳门往内宫走,经过外宫城的司天监。
  雪终于下得稀疏了点。
  我从纱窗间看司天监里最高的步天台。
  被满城的灯火映得天边绯红,何况这样的雪,又没有星月,根本没有人会在上面才对。
  但是我看见了,一个披散头发的人,身材纤细,坐在台上居高临下地看着皇城。在这样的雪夜,象鬼魅一样。
  我不期然想到去年的那掌心,那温度至今留存,清晰地让我毛骨悚然。  
  车子一直在前进,马的蹄声踏在我的耳中,碎冰声历历。
  宫里的笙管声传过来,咽咽隐隐。
  “伯方。”我不自觉地叫出来。
  伯方在前面掀起帘子,等我吩咐。
  我犹豫了半晌,说:“朕上步天台看看城里灯火的情形,你先让车驾回去。”
  伯方忙拿出伞要替我撑着。
  我接过说:“你不用在这里候着了,替我先去向母后禀告一声。”  
  真的是她。
  穿上次一样的衣服,窄窄的袖子,窄窄的裤子。她肩上头上都是一堆的雪,坐在步天台边沿上,把脚垂到下面,看远处的灯火,直映得天边赤红通明。
  我觉得这样坐在这么高的台上很危险,但是我也试探着在她旁边扫开一块地方坐了下来。
  她此时才回头看见我,惊喜地向我质问:“喂,怎么这么晚?等你好久了!”
  没有任何交代,似乎她本就与我约好在此时此刻相见一样。
  我看着远远的城里灯光璀璨,不想说话。也不把伞撑住她。反正她也满身都是了,不需要。
  讨厌她这样若无其事。
  细细的雪花无声地落在我们脚下,落到深深的下面,铺设得明晃晃的白。
  风却很小,卷起她的头发在空中蜿蜒。
  有一络像丝线一样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探着。
  我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点地方。
  但在这里让我安心。没有喧嚣,没有人事,那些乱七八糟,我烦心但其实无能为力的东西,我什么都可以不用去想。就像雪花一样,溶在白茫茫中,再没人看到我。
  再没有人来打搅我。
  她看了我良久,突然站起来,又拉我起来,伸手比比我们的高度,诧异地问:“小弟,你好象一夜之间长高好多哦,昨天你还只有我耳朵这里的,现在和我一样高了!”
  她的手碰到了我的额头,冰凉透骨。
  我突然心里一动,想,不知道她在这里,这样的雪里等了我多久?
  闻到那青涩的白兰花暗香,心一软,低声说:“你走了都快一年了,我当然长高了。”
  “……啊?一年?”她倒吸了口冷气,再问道:“已经一年了?”
  我悻悻地说:“你上次来是乾兴元年二月二十日,现在是天圣元年正月十五。”
  她大叫:“一年?我离开到现在已经一年了?真的!”
  谁骗你啊?
  我横她一眼,她把我一把抓住:“姐姐对不起你哦,上次等了我好久吗?”
  我下意识地就说:“……没有。我看看没人,就走了。”
  “幸好幸好,那你就不要生姐姐的气哦。况且这不是姐姐的错耶……我不知道我们的时间是不平行的,就是说……”看她狡黠地转转眼睛,突然换了种哄小孩的语气,问:“你没听过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吗?”
  “难道你是天上的仙女?”我才不相信她。
  “呵呵,你要这么认为也可以啊”,她笑得阳光灿烂,“难道姐姐不漂亮吗?”
  和一般的宫女也差不多。
  不过我没说出来打击她。
  明知道她在骗我,也不知道她的话里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什么仙子,什么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都恐怕是假的。
  但是我隔着疏落的雪花仔细地看她的表情,想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不安与掩饰,却发现没有。
  她骗我骗得理直气壮。  所以我也只好被骗得心甘情愿。
  “你不是天上来的仙子吗?干吗自己不出去,在这里冒大雪?”
  “嘿嘿,仙女也会有办不到的事嘛,我又不知道怎么选择降落地点,有什么办法?”她抱着我的胳膊哀求:“小弟弟,求你了,我要出去啊!”
  虽然并没有忘记去年的难过,但这么冷的雪天,我又何必让去年惊蛰时我那些寒冷再在她身上重演?
  她若真的出不去,我就带她出去,然后我与她就没有瓜葛了。
  她也没有哪里对不起我,那只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而已,是我自己认真了。  
  “走吧。” 替她撑着伞下来。
  想想,把自己外面的狐裘脱下来给她。
  “我不冷啦。”她摇摇头。
  手冷得冰一样,还说自己不冷。这女人一定很爱骗人。
  “你穿这么奇怪的衣服,我怎么带你出去?把自己包牢一点,别让人看见你。”我没好气地说。
  “是,是。谨遵皇上谕旨。”她笑着披上,一点也不庄重。
  本想喝她一句的,可是她笑嘻嘻的样子让我觉得轻松,我也就随便她了。
  从最偏的小门出去,那里的皇城司都是地位卑微到连母后的脚都挨不到的,我出去之后,等他们层层禀告到母后,我早已经坐回到自己宫里烤火了。
  即使如此,在出去的时候还是有人拦了我们。虽然只是两个小小的内侍都知,但是我居然讷讷了半天,然后才鼓起勇气说:“朕要出去一下……”
  不过他们显然比我还紧张,倒头就拜,不敢放我出去,却也不敢拦我。
  她在旁边一皱眉,抓住我的手,拽着我就奔出去,慌乱间我踩了左边那个都知一脚,他跪在地上转身看我们。
  “不许起来!”我指着他们大叫。
  她大笑,声音在夜空中清脆如响铃。我们奔跑着汇入前面上元御街的人流中,“放心啦,他们找不到我们了……”  的确,恐怕要整个汴梁都翻倒过来才找得到我们。
  “如果我不叫他们跪在那里不许动,日后追究起来,他们就惨了。”我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衣服,幸好是里面的衣服虽然是明黄色,但是没有绣着团龙。
  “你心地很好哦,小弟弟。”她笑着挽住我的手:“不要看衣服啦,这么多人谁会认出你啊?我们和普通姐弟一模一样嘛。”
  “才没有姐弟这样呢!只有……”我脱口说了一半,然后觉得难为情,脸热热地烧了起来。
  她看看周围,放开我的手,说:“好啦,我们去逛大宋都城的街吧。”
  
  沿着御街往南去,“这条街好开阔啊,有多少宽?”她问。
  “大约二百余步吧,中心是御道,各路人马不得行往,两边是御市,商贾可以在里面做买卖。”
  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花灯,看路边的百戏,上竿、跳索、相扑、鼓板、小唱、合笙、乔筋骨、叫果子之类,她看见每一种都兴致勃勃,好象从来没见过。我们在人群中走过景灵宫,大晟府,太常寺,往州桥曲转。
  前面有大堆聚在那里猜谜的人群,她忙拉了我凑上去看。
  那花灯上写着的谜语是----
  卓文君夜奔相如。
  打诗经一句。离合格。
  “夜奔,我们倒真的是夜奔。”她笑道,“雪夜狂奔。”
  猜的人不少,但是没有人猜对,有人居然猜是“有狐”,我暗笑,但看一眼她又觉得像,狐狸一样狡黠,暗夜拉我出奔宫城。
  彩物是玉梅、夜蛾、蜂儿、雪柳任选。她似乎喜欢,看了又看,然后说:“蛾儿雪柳黄金缕,元宵要戴的就是这些啊……”
  又看了谜语良久,她摇头说:“不懂,我们走吧。”
  我低声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看到美女了?”她问。 “……谜底是好逑。”我说。
  她最后拣了一枝穰金雪柳,可是她头上连发髻也没有。
  我握着她的头发良久,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她站在花灯前看我。
  灯离她太近,火光把她的脸映得通红,琥珀般透明的嫣红色雕琢成她的脸颊。她的耳朵薄薄地,在火的近旁,红玛瑙一样,看得见底下血脉的流动。
  我的指尖触着她纤细的发丝半天,最后把雪柳插在了她的耳畔。

上元(二)
前面有人爬在树上忙碌着。
  “他们要干什么啊?”她问我。  “似乎是要放烟火。”
  “放烟火去爬树干什么?”她问。  “这样焰火才能喷得高啊。”
  “原来你们这样放烟火的啊!”她似乎恍然大悟,“那一定很漂亮!”
  我们站在御沟边看那些人把烟火绑在高树上,然后点燃引线,整棵树的所有枝桠都在焰火喷出来的光华映照下细若发丝,象春天刹那到来,我们眼看着满树花朵绽放开所有花瓣,舒展万千芯蕊,那银色金色紫色的火花散乱地交织在空中,珠光碎玉漫天。
  “哇,虽然你们的烟花不能放到天空上,但是好漂亮啊!”她在旁边惊叹。
  我转头看她,她的脸在光芒的映照下,时而蒙上淡淡的红色,时而蒙上浅浅的绿色,时而蒙上薄薄的黄色,时而又是滟滟的紫色,像在变幻的霞光澄澈一样。
  心脏尖猛地收缩一下,有些温热的血液从胸口抽搐一样地波动到全身,血管突如其来地层层扩张开,直到指尖都生痛。
  我想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多少年龄,她的家乡。
  但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好象看着高天上的星宿变幻,我在远远的底下,没有任何办法伸出手去。
  她此时回头对我微微一笑,撅起嘴说:“不过你们技术水平太差了!我下次带个漂亮的给你看看。我们那里的烟火能喷到天上哦!”
  “会不会触犯天规啊?”我故意问。
  她呵呵地抬手摸摸我的头发,“小弟弟,你好可爱哦。”
  “……可爱?”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我,我这辈子也没有听过。
  “对啊,就象刚出生的小……老虎。”她斟酌了下词语,笑道。
  我猜她其实是想说我象只刚出生的小狗吧。
  幸好她没有说。  
  我们在人流中走过整条街,她看旁边路边的小棚的招牌上写的鹌鹑骨饳儿、圆子、拍、白肠、水晶鲙、科头细粉、旋炒栗子,马上就拉我坐下,叫:“老板,两碗圆子。”
  我坐在那里等汤圆的时候,一抬头却看见侍御史知杂事姜遵和兵部尚书任中正一起进了樊楼。
  没道理吧?皇帝在路边摊的冷风里等一碗圆子,大臣倒志得意满地被迎上樊楼去了。
  圆子连馅也没有,撒上一点桂花,其它都没了。可是因为她认真地在品尝,所以我也觉得这圆子香软滑糯,和她一起一口一口地吃完了。
  “东京是现在天下最繁华的城市,真是个好城市……”她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的香车宝马感叹,“活在这里,没有污染没有沙尘,多好啊。”
  我瞥了一眼这个瑰丽京华:“你不知道吗?这个东京繁华,冠盖云集,其实最是危险。”
  她不大相信地看着我,“危险?”
  “江南的交通会聚于此是当初立都的原因之一,但是你想,若遇到围城,过分依赖的漕运被切断后全东京百万人口如何活命?”  她笑问:“难道你要迁都?”
  “太祖皇帝早就提出要迁都了,可是被太宗的那句‘立国在德不在险’给否决了,开封无险可据无固可守,外族一旦入侵就是长驱直入。”
  她咬住下唇,偏着头看我良久,然后慢慢伸手来抚摸我的眉心,说:“你只不过是十三岁的孩子,何必要想这么多?”  “十四。”我低声说。
  她的指尖冰冰凉凉的,印在我的眉间。    
  眉间,是连通心脉的地方。所以,她的手指就象一直按在了我的心上一样。让我气都透不过来。  
  她突然又问:“那……你有钱吗?”
  我一时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愣住了。
  “你看后面的字。”我回头看布幡上的字,吓了一跳。
  这简直比东京还要危在旦夕。
  布幡上写着:  圆子一文。
  那我们就是要两文钱了。
  “你有钱吗?”我反问她。
  “你见过在天上飞的仙女身上带钱的吗?她们是撒花的,不是洒钱的。”她支起下巴看我,“那皇上有没钱?”
  “你见过皇帝在宫里掏钱的吗?”我也支起下巴看她。
  于是,我倆面面相觑。
  “有没玉佩什么的来抵帐?”
  我看看身上,无可奈何地说:“有当然是有的,但是如果我身上的东西不见了的话,我身边的内侍要杀头的,这个老板拿了大内的东西,也是死罪。”
  “可恶……仙女没钱也就算了,居然皇上也这么穷……”她眼睛转来转去,提议道:“我们不如走为上策?”
  “老板正虎视耽耽呢。”我翻翻白眼,然后想到皇帝是不可以这样,但是已经迟了,所以索性再翻一下。
  “我现在突然想到一句话来形容我们两个的遭遇。”她抬头叹道:“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
  相视而笑,然后又忽然想到,夫妻好象不适合我们?
  两个人都狼狈地把头转开。
  此时她狠狠地一咬牙,说:“算了,拼了!”拉着我的手站起来,大声说:“老板,钱放这里给你了。”摸出两个钱拍在桌子上,然后马上疾步拖着我离开。我觉得她健步如飞,诧异地问:“怎么了?”  “嘘,快跑!”
  我们又是狂奔,后面老板在大叫:“姑娘!你这个什么钱啊?外邦的钱不收!”
  我听到她压低的笑声,嘿嘿,好象奸笑。
  我越来越觉得她象一只狐狸。
  狡猾却迷人的狐狸。  
  川流的人群中,她紧抓着我的手。我也抓紧她的手。
  奔跑中,她的雪柳突然钩在了一个人的衣襟上。
  她下意识地一伸手去扯,雪柳掉在地上,她却将那人外面的纱罩袍扯开一条口子,嘶的一声轻响。
  我抬头一看那人,吓了一跳。
  原来是赵从湛。翰林侍读。他怎么在这里?
  他显然也看到我了,愣在那里,偷眼看看她,在人群中当街跪下来。
  “免了,快起来!”我低声急道。
  但是周围的人都已经在看我们了。
  我紧张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此时赵从湛俯下身去捡起那朵雪柳,说:“姑娘,你掉了东西。”
  旁边的人以为他是替她捡花,不再理会。纷纷都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她倒微笑着把花接了过来,说:“谢谢。”
  后面的老板还在叫着追我们,赵从湛微微讶异地看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又回头看那老板。
  我马上伸手拉住她,朝宫城跑去,把赵从湛和那老板留在人群中。
  我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赵从湛要在我们的命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却是我在旁边一手促成。
  就象命运来临,避无可避。 
  逃到宫门口,我们才有恃无恐地停下来,互相看着大笑。
  “我要走了,小弟弟。”她和我靠在城墙上,一边喘气一边说。
  又要走?  我呆住。
  我还以为,这个元夕是没有尽头的。
  “拜拜啦,小弟弟。”她笑,“我明天再来。”
  “你在这里……可以回去吗?”
  “没问题的,我会马上回到家里。那……你快回去吧!”她指指宫门,微笑。
  “明天?”我问。  “明天。”她肯定地说。  
  恐怕又是一年。
  我回去的时候,看到伯方在延庆殿前面跪着。
  “怎么回事?”我忙拉他起来。
  “太后的凤辇刚走。”他说。
  我一颗心当即扑通乱跳,“母后……有说什么吗?”
  他低声说:“没有,皇太后来喝了盏茶,说咱们延庆殿的鹤林风露倒是上好的,可是皇上怎么能喝这样浮口的茶?”
  这茶不是内局定的吗?有他们什么事?
  我进内去看,满院里跪了一地的内侍宫女。
  只听到壶漏的声音。
  原来已经四更。  雪又零星地落了下来。  
  第二天不用早朝,我在端明殿听大学士吕昭讲唐宣宗皇帝事。旁边是翰林侍读。翰林侍读分两种,有些是朝臣甚至台丞兼任,指点我读书来的,还有像赵从湛,他是宗室子弟,太祖皇帝次子燕懿王德昭的孙子,算起来是我的侄子。
  父亲生我的时候,已经是四十三了,所以赵从湛反而比我要大,今年应该有二十一。
  燕懿王德昭,乾德二年出阁。本来皇子出阁就要封王,但太祖皇帝因为他年纪幼小,只授了贵州防御御。直到太祖去世,竟不曾封王爵。他的哥哥早夭,原本他应是皇太子,但是太祖皇帝却把帝位传给了弟弟,也就是太宗皇帝。
  到后来因为军变事,他被太宗皇帝斥责后自杀了。有五个儿子。其中赵从湛是嫡孙。
  太祖与太宗的事情,没人能摸清楚,太祖皇位不传已经成人的儿子,却传了功高权重的弟弟,而弟弟即位五年内,太祖儿子全部去世。
  我有时候怀疑,也许一切正常的话,其实我和赵从湛的位置要换一下?
  但这是悖逆,我也不敢过多去想。
  幸好赵从湛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在我面前向来毕恭毕敬。
  讲到宣宗杀琵琶艺人时,有人来奏:“开封府尹有异宝来献。”
  我正听得昏昏欲睡,此时精神一振,立即道:“何不看一下是何异宝?”
  那些人无可奈何地放下书。
  伯方把朱漆描金的托盘呈进来。
  我看见上面躺着的两个钱,银制般明亮,没有方孔。拿在手里看,又不是金银铜铁里的哪一类。
  上面有牡丹花,旁边写不知哪国的文字。翻到背后一看,弯弯曲曲的蝌蚪文。中间有个奇怪滴图案。  忽然间,我知道这是哪里来的了。暗笑。   
  开封府尹还在禀奏:“昨日元夕,天降神人,此为神人所留也,据说李家铺子的圆子味惊天人……”
  我真想告诉他,那圆子其实很难吃,但也只好生生忍住。
  赵从湛在旁边问:“臣下能否一观?”  我递了个给他看。
  他看了下,抬说:“果然精致,非我朝所能制。”顿了顿,又说:“不过神人倒不一定,大约是异族的钱币。”  开封府尹狼狈地僵笑。
  这个赵从湛真没幽默感。我心想。
  不过那些老夫子倒是找到了话题,开始辨认这是哪一族的钱币,口沫横飞,不亦乐乎。
  我也乐得在那里发呆。
  又想,今天晚上她会不会来?
  难道又会是一年?
上元(三)
一整天都在盘算她说的明天,是真的明天,还是明年?
  但是,还是一定要去。
  晚上,刚刚有点蒙蒙黑下来,母后的凤辇却到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和我喝一盏茶。
  暮霭跪在那里细细地把去皮的松枝送进红泥的小茶炉,用手掌大的葵扇轻轻送火。茶的暗香云气般舒卷开来。
  “郭青宜进宫已经三个多月,皇儿要如何安置她?”
  母后轻声问,和茶气一样柔软。
  我却觉得利刃在身。
  不敢说话。
  于是母后也不再说什么。
  到月上梢头,映得一地白雪放射出明亮如镜的光芒。
  母后起身上大安辇,在辇上她整了下裣袖,淡淡地说:“今日的茶就很好,伯方,你们以后可都要如此伺候皇上。”
  所有的人都跪下,恭敬地答道:“是。”
  送走母后,想要出去,伯方在门口跪下,不拉着我,也不说话,只是磕头。
  伯方比我要高很多,大我五岁,我四岁时他就碎步跟在我身后跑了。去年的惊蛰,若不是他,我恐怕已经冻坏在司天监。
  默然无语良久,终于说:“那就歇了吧。”
  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的时候,才悄悄爬了起来,去延庆殿边最丫杈的那棵李树,仰头看这高高的树与高高的墙。
  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一点紧张,倒是有点兴奋。
  象我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躲在步天台上等待日出,眼看着天边逐渐翻成明艳的嫩蓝。好象天地间除了我期待的东西,其他烦嚣的一切再不复存在。
  外面是一株梅花树,在月色下隐隐开了十来朵淡白的花朵。
  脚踏在枝上,振落了几片梅花瓣。我紧张地看看四周,一片细细的风声。
  十六的月亮,和白雪的反射,交织成一片雪色天光。
  所有的高堂伟殿都在远远的地方。象踏着恍惚的梦境前进,明明没有任何的底气,却也没有任何疑惧。
  出了内宫城,在广阔而空无一人的外宫城的雪里,我在月亮下奔跑,听到自己的衣服猎猎作响,也听到自己的心跳,一下一下,清晰极了。
  她却没有在司天监,在门口的松树下等我,向我招手:“小弟弟,我在这里!”
  我一下子停下来,却没防摔在地上。
  她忙跑过来,在我面前蹲下,伸手给我:“你没事吧?”
  我趴在地上抬头看她。
  她微偏头看着我笑,在月光和雪光中,肤色晶莹剔透,玉一般皎洁的白色。
  她今天穿裙子,长长的,及踝。终于和普通的衣服有点像了,月光下看来好象是珠灰紫色,那松树的阴影如同描画在她的衣裳上,她的手上,她的脖子上,她的两颊上一样,层层叠叠地摇曳。
  “怎么了?很痛吗?”她担心地问。
  我低头,不敢正视她,怯怯地笑:“不是啊……这衣裙很别致。”借故去抚摩她裙子下摆细碎的衬边。  “蕾丝,很漂亮吧?”她一点也不介意地翻给我看。
  我想告诉她,她真的和仙子一样漂亮。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下了。
  觉得很难为情。脸又烧一样地热起来。
  她却没有注意我,只说:“上次我和你说要给你带个烟花的,我们的烟花哦,我放给你看。”
  她从背后的包里拿出一个很大的纸包,问:“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放?”
  “不成,被母后……被人看见就糟了!我们还是出去吧。”我忙说。
  去仪元殿看,果然还有当班的人在。
  是赵从湛。  他看见我们,当即就愣住了。
  “你上次也见过的……现在我们要出去一下。”是他就连解释也不用了。
  “现在夜已近三更……”他结结巴巴地想阻止。
  “赵从湛。”我皱眉,怒喝一声。
  他不敢拒绝,低声说:“……是。”
  虽然他是宗室子弟,但是没有在宫城驾车的特许,所以我们跟在他身后出去。
  我以为要受很严厉的盘问的,没想到什么也没有,看了一下就放行,大概也是因为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情,所以守卫也都很放松。
  到御街上,她对着赵从湛,说道:“你是昨天帮我捡雪柳的……谢谢你。”她看着他微笑。
  我觉得不开心,催促她离开。
  她走了几步又回头看。我看见赵从湛回自己的宅第的方向去了,于是说:“他回家了。”
  她点点头。  “怎么了?他很奇怪吗?”我问。
  “没有……他好漂亮,和我们那里某个明星很像。”她笑道。
  我不知道明星是什么,问:“和你的熟人很像吗?”
  她呵呵笑着说:“小弟弟,你不懂的。”想想又问:“那么,他人还不错哦?”
  “据说是才子。七岁的时候就会写诗了,太傅经常以此来教导我的。”我努力回忆,但是实在没有什么深的印象,“他大概是个很……谨慎的人,上次在御花园,母后的扇子掉在地上,他没留神踩到了,结果他跪在那里一直不敢抬头,到后来居然还写了一大篇的请罪书上呈,胆小吧?”我现在想到还想笑。
  “他是太祖皇帝的孙子,所以……”她大概也知道他那一脉和我这一脉的关节,知道赵从湛是在朝中最难立身的人,口气里居然对他有了淡淡的同情。
  “我们还是放烟花吧?”我不想再和她谈论赵从湛,捧起她的烟花问。
  她的烟花果然非常漂亮,一点光丸冲上夜空,爆裂一声,万千光彩迸射,在天空交织就大片明媚的五月花朵,那花瓣却又是有尖刺的,密密地斜穿成一张光网,而每个交叉点又都有菊花瓣似披散下的光线四下炸开,鹊尾一样渐隐在月光下。
  我们站在御沟边仰头看,旁边的每一个人都赞叹。
  我在她的身边,明明是一月天气,却就象在看着暮春初夏漫山遍野的花朵绽放。象冬天刹那退散。  
  旁边有人扛着高高的布幡,愣愣地张大嘴巴看。
  烟花的余烬在空中雨点般下落。她突然低叫一声,扑上来把我抱在怀里。
  我睁大眼睛,看她身后,那着火的布幡全都扑在她的后背上,火把她的头发映得通红,象消失在中间。我拼命地抱着她的后背给她拍火,她那些镂空的细碎漂亮花边已经全都被火舌翻卷成黑色,头发也烧了一块。
  我吓得说不出话来,喉头都噎住了,她却吐吐舌头去拍拍头发,在周围人惊诧的目光中拉起我的手:“快走吧,惹人注意了啊!真讨厌,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了,这烟花居然不是冷温的。”
  我们挤出人群,我忍不住还是伸手握住她的头发,那些烧焦的尾梢,长长短短。
  “没有关系,我早就想要剪个短发了。”她拉拉自己的头发,朝我微笑。
  怎么把头发弄成这样,她还可以这样漫不经心地对着我笑?
  她要怎么办?  我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
  她诧异地伸手给我擦眼泪,说:“没关系的啊,我们那里大家都喜欢短头发的,我改天剪了给你看看,很漂亮的哦!”  “你为什么……要帮我挡住?”我低声问她。
  “因为你是小弟弟嘛,姐姐当然要保护你啊。”她随随便便地揉一下我的头发,也很不经意。  
  我低头看着御沟里的月亮,正月十六,异常明亮。
  也好吧,总算不是因为别的什么。
  不是因为我是皇帝,不是因为有其他所图。
  她是为我。
  我当时有句话很想对她说,但是因为羞怯,终于没有出口。
  我想说我现在的愿望,希望一辈子就在司天监里看着星宿,我也喜欢你在身边陪我一起……我喜欢你身上的味道,白兰花的香味,安全,温暖。
  可是我哪里知道命运给我安排的到底是什么?
  那天晚上我回去时,天空已快要亮起来了。
  回到延庆殿,马上钻到被窝里,闭上眼想稍微装睡一下,没想到因为太累,真的睡着了。
  醒来的时??
慕容琪雪2010-06-01 12:34:11
这么多人看了都不回。俺回一个,谢谢,很好看
qiuqiu1232010-06-01 14:32:19
回复:北落师门 ---一篇老文
xiaomei1232010-06-01 15:19:45
Thanks for sharing! Worth reading...
gogoMom2010-06-04 13:37:28
Very goo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