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闲人2011-10-18 21:29:31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过去二十几年。

岁月老人在四十几岁的袁新高脸上雕琢了些许痕迹,年轻人的稚气和勇气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沉和老成。谷书记没有亏待这个忠诚而果敢的心腹,谷书记每次升迁,袁新高也会跟着沾光,在一九八六年谷书记升任县委书记的时候,袁新高荣任了劳动局长,就连妻子张喜妹也在劳动局所属的二级单位当上了头头。

2002年谷书记退居二线,当上了顾问,袁新高着实伤心了几天心,知道自己的升迁之路可能就此停止,除非再攀附一个新主人。但这又谈何容易,攀附的过程亦是考验的过程,比当年入党要难得多,没有几年功夫不会有成果,况且攀附者为数众多,挤挤碰碰的,你想高攀,别人能否看起你且另当别论。

他是一个知道满足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小名字,高中毕业,电大函授的大专文凭,和那些正规大学毕业的人相比虽然有些令人气短,但能有今天的日子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和旧时发小相比,简直可以趾高气扬。他们过得是什么日子呀,灰头土脸的,天天围着磨盘岭上的土嘞嘎拉转,长年累月地重复走过床头、村头、田头的路,村里偶尔来一辆文艺下乡的大篷车,他们忙乎得像接天神似的。

可是有些事他就弄不明白。大舅子张喜亮虽然只是郊区派出所的所长,可他的住宅楼在东门外那一片住宅群中如鹤立鸡群,里面装修得如皇宫一样富丽堂皇。他不明白大舅子哪来那么多的钱,花起来如流水,动辄就是十万二十万,他们的工资差不多呀,即便搞公安的有外勤补助,那又能有多少。他和妻子说了他心里的不明白,妻子冲撞说:“旁人没起眼,你倒眼红了。你莫不是想说他那钱是不明不白的黑钱吧?”他没了言语。

还有更让他弄不明白的事等待他去弄明白。

儿子考上了研究生,总得去省城面谢在录取时候鼎力相助的沈金宝,按照儿子的话说,没有沈叔帮忙,他能否读上这个研究生可能有点悬,大家的条件差不多啊!到了省城,令他们意外的是沈金宝搬离了那所著名的师范大学的宿舍,在市内的黄金地段买了一栋别墅——一座三层的西洋式楼房。袁新高经常到省城办事,知道这个地方,这是款爷们居住的地方,省城几个著名的大款都住在这儿,这个名叫劳斯代尔的欧陆风情小区就是富贵豪华的代名词,如果大门口来了一辆大别克,门卫肯定会盘问半个小时不让进,因为在这个小区来来往往的都是宝马、奔驰和林肯。当他们夫妻二人带着家乡的土特产来到劳斯代尔小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严格的盘问。那保安把他们夫妻两个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像审贼似的盘问了半天,又拿起对讲机询问了半天,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有见过过步行到这个小区来的人。最后还是沈金宝亲自出来接他们,他们才得以入内。进门的时候,张喜妹把那些经过仔细挑选的上等土特产藏在屁股后面,进门一声没吭就丢在鞋柜上面,她心思,看来这土特产只有他们这样的土人拎了。

从省城回来后,袁新高睡不着觉了,三更半夜一个人蹑手蹑脚地偷偷跑到灶间,刚把香烟点着,张喜妹知道丈夫气闷,就走过来说:“人比人,气死人。想开点,你大小也是个局长,前呼后拥的,在我们这小县城孬好也算个人物,比你差的人多着呢。走,回去睡觉,明天早晨太阳还是暖洋洋的。”袁新高叹口气,默默地跟着妻子上了床,他嘴上没说心里却想,看来妻子的心情也和自己一样,只不过说得开朗些,要不然我一翻身动弹她就知道了呢。

袁新高躺在床上半天也没睡着,翻来覆去,身上像生了虱子。妻子这时又说话了:“别起眼,钱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整日提心吊胆的。像我们现在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好,能够安安泰泰地过日子。不是有人研究过吗,说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幸福的感觉最高,不愁吃喝,不愁穿戴,不愁下岗,不愁被抢,更不愁儿女被绑。”袁新高说:“你那是新阿Q精神,自慰疗法。”妻子说:“我不管你怎么贬派我,反正我想安泰,不想过那提心吊胆的日子。”

 

第二天上班后不久,县长一个电话把袁新高喊了去。

县长对他说最近各个乡都有反映,说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常常拿不到工资,还有一些人的工作环境很差。县长还举了几个事例,说有一个农民工在外打工一年,工资没拿到,回家的路费还是向老乡借的;还有一个村里的人,在一家化工厂打工,一年下来,病倒了好几个,没有生病的也是浑身的疙瘩。县长说县里的意思是让劳动部门去发达地区考察一下,看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外出务工是县上的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解决好了也算是一件造福于人民的事。

县长的吩咐袁新高自然不敢怠慢。此事办得好,对上有交待,说不定县长就此会另眼相看,因谷书记退居二线而悬着的心会落下来,下一次人代会他也不要两眼黢黑地瞎撞了,他被每次的人代会通过任命时的紧张弄怕了,拎着东西不停地往人大委员家跑,花钱不说还要腆着脸。此事办得好,对下能把农民工的工资和工作环境解决了,功德无量,钱要挣,身体也得有保障。因此,县长谈话后的第三天,一个去南海地区的考察组就出发了。

他们到了一个本县劳务人员较集中的地方。首先去联系地方上的劳动部门,本以为是热脸贴冷屁股的事,谁知事情大出意外,那地方劳动部门的人十分热情,好茶好饭招待还帮他们联系了不少家企业,安排他们直接和企业面谈。结果他们和几家企业签订了意向协定:他们稳定地提供劳务人员;企业则保证工资按时发放和改善劳动环境。

回来后,一个劳务输出服务办公室很快挂牌成立,劳动局对工资和劳动环境作了保证,和好几个乡政府也签订了协议。接着又对南海地区输送了几批劳务人员,这些劳务人员工作一段后反映良好,说他们终于能和城里人一样按月拿钱了。一些在家观望的人也纷纷出去务工。一时间,袁新高成了县长挂在嘴上的人物,劳动局也由此被评为县政府年度先进单位,袁新高本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县长还在县直表彰大会上发给他一个红包,尽管里面只有区区二百块钱。袁新高得意洋洋,能踏踏实实地做成一件事,怎能不高兴呢?二百块钱虽然不多,但那是一种荣耀。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人贩子第二节之二
  • 人贩子 第三节(1)
  • 人贩子 第三节(2)
  • 人贩子 第四节 (1)
  • 人贩子 第四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