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6-07-22 18:02:20

感悟六,打粉机的故事:过满招损


  在临床上,许多病人适宜服用散剂治疗,这就要求将药材粉碎成细粉来服用。这活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麻烦。我以前是用碾槽来碾,累人不说,碾得粉还 很粗。为了方便,药房购置了一个小型粉碎机,

虽然每次只能粉碎半斤,但使用起来方便,粉碎的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打出来的粉足够细。

有了它,省了不少事。


  可问题不久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打粉机,使用不到半年,电机就烧了,因为是高速电机,

得寄到外地进行维修,非常费时并且邮寄也麻烦。为了不影响工作, 不得已只好又重新购置新的粉碎机。

第二台机器使用没多久,噪音就很大,厂家建议换碳刷,可碳刷换后过不了几天,又出现了问题。

这样频繁的故障也引起了厂家 的重视,于是派本市的业务代表上门指导,

业务员看了我们的操作过程,说了句,“你们装料时装得太满了!”

 


  我们很是疑惑,他便解释道:“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打粉机装料装得太满,药材塞得满满的,

没有活动空间,很容易将刀片卡死,刀片卡死后电机处于短路状态,负荷过重,就容易被烧坏…...”


  业务员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是啊,的确如此,在投料时为了省事,不管粉碎什么药材,

我们一直都装得满满的,普通的药材没事,遇到三七这些难以粉碎的药材时,装的太满,

的确容易将粉碎刀片卡死,看来我们一直忽略了“度的问题”。


  业务员接着说:“打粉机的料斗就好比人的胃,人吃得过饱,也会撑得难受,消化也会受到影响,

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此,何况是这个铁疙瘩——打粉机呢?

爱惜点用,投料时装个六分、七分,多打一次就可以了,好事不在忙中求嘛!”。


  送走业务员后,他无意中说的话却时时在耳边回响,

“投料时装个六分、七分,多打一边就可以了,好事不在忙中求嘛!”


  很朴实的道理,却值得反复思考。


  其实干什么事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容易适得其反,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只是我们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而已。

 


  我们常听老人讲,说话不可说得太满、太过、太重......


  吃饭吃个半饱才有助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醺才能体会到饮酒的快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说话要留有余地,这样做事才会有回旋的空间;

开车的人都知道两车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要留一点缓冲的余地,才可 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

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 外”出现而下不了台,因而可以从容转身。


  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这些不肯定的字眼,人们习惯于使用,不是因为不自信,

而是为了留一点儿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


  因此凡事要留有余地,把握好一个“度”,不要把话讲的太满,要收放自如,

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平衡。


  多么好的人生哲学观!


  中医里面有五劳七伤之称,五劳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描述为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视、卧、坐、立、行这五种基本的起居动作,都不可过度,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都会伤人。


  平常我们经常建议病人多多锻炼,有些病人就把握不好这个度,锻炼过头了,反而伤了身体。


  有些病人打太极拳,原本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但蹲久了,站长了,久容易伤骨,出现骨质增生,

网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其实这不是打太极拳的问题,而是一个度的问题啊。


  睡觉是一种享受,但睡过头了,就不是享受,反倒是受罪了,伤身体了。

上班族大多都深有体会,平常每天正常上下班,感觉还好,遇到周末,早上睡到十一二点才起床,

人越睡越没劲,睡得浑身发软,这就是久卧伤气,睡得过久,气虚了。


  仅仅只是周末睡睡觉就如此,如果每天睡觉如此会咋样呢?


  有一些病人,在没有退休前,每天正常工作,正常起居,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但退休之后无所事事,

养成睡懒床的习惯,每天睡到十点多起床,这样坚持一段时 间后,身体会越来越虚弱,体质越来越差,

反而没有上班时健康,这其中的关键问题,还是一个度的问题,睡多了,休息过度了,

体质不仅得不到增强,反而越来越 差。


  我常常告诫一些气虚的患者,每天晚上不要睡得太晚,熬夜伤阴又伤阳,早上不要起的太晚,久卧伤气。


  肺主气,久卧伤气,伤的不仅仅是气,还有肺啊。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站的时间多,站多了也伤身体。

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腰椎间盘突出或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比比皆是。


  肾主骨,久立伤骨,不仅仅伤的是骨,伤的本质上来讲,还是肾啊,所以长期站立工作的人,

就很容易出现肾亏。


  人体五脏的精气皆上注于目,但与目关系最密的物质是血,目得血则视。

而目为肝之所开窍,肝脉系目,肝藏血,肝血滋养人的眼睛。用眼过久,首先会耗肝血,

肝所藏之血被耗,则人体的血也会被消耗。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不爱惜眼睛,长时间看书熬夜,上网或迷恋于电视,以致出现双目干涩、

视力急剧下降。因此,这样的患者平时应该注意适度用眼,看一段 时间的书后,要外出远眺,

或做眼保健操,老年人看书报或电视、电影等也应以1-2小时为宜,持续时间不宜过久。

对于贫血的病人,用眼上更加应该注意把握好 这个度,这个度把握不好,最终伤的不仅仅是眼睛,

而是人体的阴血,乃至整个身体……


  除了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伤人之外,还有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形寒、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 不节伤志,古人将这些总结为五劳七伤。

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

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 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

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关于“度”的问题,不仅仅是五劳七伤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度的问题,太过与不及,

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生活中通常我们会注意到不及的坏处,而往往忘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只有招式保持在一定的度之内,才能自由的进行阴阳转换,

才能体会到刚柔并济的意境。招式过老了,就体现不出“柔”,展现的只有 “刚”,只有阳。

因为阴为阳之基础,没有了阴这个基,刚也就算不上真正的阳了,所以打太极拳,打的就是一个“度”,

招式上失去了度的太极拳,也就算不上真 正的太极了。


  打太极如此,治病也是如此。临床上我们常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度”的道理。


  比如胃病,通常情况下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胃部不适明显好转,停药后不久,病情再次发作,

病人常常抱怨医生,为什么没能将他的胃病彻底治愈,借用农村的俗话,为什么没能将胃病“挖根”?


  胃病能挖根吗?挖得了根吗?


  许多胃病患者,不按时就餐,暴饮暴食,饮食偏于过酸、过冷,喜欢喝浓茶、咖啡......


  这些都是胃病产生的诱因,这些不良的生活不改变,靠药物来治病,那是舍本逐末。

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想彻底根治胃病,只能“三分治,七分养”,

学会调养自己的胃,爱惜自己的胃,才是治疗的根本法则。


  胃病的调养,首先要养成一天三顿定时定量的习惯,不能闲的时候吃个饱,撑得难受,忙的时候,

两餐合并在一起吃。都市上班族,每天为了赶着上班,常常忽略了吃早饭,这对胃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

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


  第三: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


  第四:胃不好的人尽量少吃寒性的食物以及水果。


  第五:胃不好的人,吃完饭后饭后不宜工作和运动,最好休息一下,

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


  第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抑郁和脾气急躁,是胃病的大忌。


  药物治疗只能治其三分,七分需要自身的调理,如果为了彻底的治好胃病,长期服药,最终反而制造出新的胃病来。比如反酸的病人,为了抑制胃酸,长期服用 奥美拉唑等药物,结果胃壁细胞长期被抑制,最终容易换萎缩性胃炎。找到胃病原因,纠正不良的习惯,适度的药物调理,才是胃病挖根的办法啊!


  不仅仅胃病如此,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是如此,药物调理的目的是折其病势,病势转换了,疾病就会向好的方向转换,这时纠正以往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顺应五脏的生理规律,疾病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如果盲目的靠药物来治疗,过度治疗,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对疾病也是没有帮助的。
  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去解决,则疾病永远治不好。


  治病如同打仗,《孙子兵法·谋攻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打粉机投料需要留三分,打太极招式上也需要留三分,胃病的药物治疗上只取三分,

倒茶只上七分,斟酒只取八分......


  治病用药如此,打仗用兵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啊。


  生活小事可以感悟真理,通过真理则可以透视人生。做人做事也要留三分啊!
  道理就是如此,看似略有缺憾,其实已是满分!

 


  感悟七:驱蚊子的故事。心阳肺卫。


  “换窗纱啰!”每当推展着自行车吆喝着换窗纱的从楼下经过,我就想起来去年换窗纱的情形来。


  去年夏天,厨房的窗纱破了,妻子给我说了几次,让我找人来换窗纱,

但总认为那薄薄的一层纱,似乎起不到多大作用,懒得去换。


  没过几天,家里有蚊子了,整个晚上嗡嗡地叫,很闹心。

情急之中买回枪手杀蚊剂,干净利落,一下子就消灭掉了。我还笑着对妻子说,还是枪手厉害!


  可是没过两天,家里又有蚊子了,妻子说是窗纱没安的原因,而我总不以为然,继续用我的枪手,

来一个消灭一个。快立秋了,一瓶枪手也用完了,但每天家里总能看到一两只蚊子,那种嗡嗡的声音,

好像是对我的一种嘲弄,况且秋后的蚊子更加厉害,叮上一口,几天都不舒服。


  我不想再坚持我的观点了,正好听到楼下“换窗纱啰”的叫声。我立即冲下楼,追上换窗纱的师傅。
  师傅手艺纯熟,破了的窗纱很快就弄好了。


  刚立秋,蚊子虽然很多,但换上窗纱后,家里就再也看不到蚊子!
  一层薄薄的窗纱,将蚊子隔离开来,想起小时家里的蚊帐,不也是一个道理吗。
  凡事总爱琢磨个道理的我,经历这次换窗纱的事情后,久久不能释怀。


  患者赵某女5岁反复咳嗽、流涕六个月,加重一周。


  患者六个月来反复咳嗽、流涕,每次病情加重时,在医院行抗生素治疗,治疗一周后病情缓解,

停药三五天,又开始咳嗽、流涕,如此循环往复,在医院间断性 治疗六个月,医院告知患者免疫力低下,

建议中医治疗。一周前早起稍稍受凉后,病情加重,咳嗽、流涕,晚上睡觉时烦躁,伴有大便粘腻不爽,

日行五六次。齿痕 舌,薄黄苔,双侧脉象下陷之势明显。


  从脉象来看,患者肝郁脾虚,人体清阳不升,脾虚土不生金,肺气来源不足,卫气不能输布于表,

表无卫气防御;肝气不升,心血来源不足,心阳无心阴作为基础,阳气化生不足,故上焦抵抗力差。


  如果我们将疾病的产生与这个小故事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加深对人体疾病的理解。
  在人体有一种气,能够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中医称为“卫气”。
  卫者,保卫之意。


  白天,卫气运行于肌表,能够保卫人体,避免外邪的入侵,起到防御作用。
  夜晚,卫气进入脏腑,保卫我们的五脏六腑。


  前面故事中的蚊子,就好比外邪,比如:风邪、寒邪、湿邪、燥邪、暑邪、热邪;

窗纱就好比人体的卫气,而房子就好比我们人体。


  没有窗纱的保护,屋外的蚊子、苍蝇等就容易进入到屋内;同样没有卫气的护体,人也就经常容易外感。
  杀虫剂就好比驱邪治病的药物,杀虫剂能杀死蚊子,药物可以消散进入人体的外邪……


  明白了这些道理,再来看看上面这个案例,治疗起来思路就很清晰了。

用上黄芪、当归、防风、白术等来提高正气。


  我给病人开了如下处方:
  黄芪25克、白术15克、防风20克、桂枝10克、炙麻黄8克、杏仁8克、生麦芽12克、当归12克、薏米15克、甘草10克。


  患者服用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处方稍作调整,服用十余剂,体质增强,感冒咳嗽也没再犯过了。


  将生活中的小事与我们的身体结合起来,从自然界中感受养生之道,治病之道,

临床上治疗疾病,思路就会开阔不少。


  小儿经常感冒,流清水鼻涕,咳嗽,服药、打针几乎天天进行,稍稍不注意,

仍然又会得病,弄得家长焦头烂额。其实这就好比没安窗纱的房子一样,屋里的蚊子肯定是灭不干净的,

当务之急,要做的工作是安窗纱。对于小孩而言,就是提高抵抗力。


  抵抗力从何而来?


  卫气!补充卫气,卫气充足了,护表力强了,就不会再反复感冒了。
  为什么卫气不足多发生在小儿呢?
  小儿如初生之嫩苗,其生长力旺盛,就好像春天一样,万物初生,生机旺盛。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应的五行为木火金水,与人体的脏腑相对应,就是肝心肺肾;

对应于人,就是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春季属木,小儿也属木。木的特点是调达,春天的树木生机勃勃,小儿也是生机旺盛。
  人体肝属木,小儿的肝脏,就如同木中之木,相对于成人而言,功能跟加强盛。

故北宋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篇》中指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指出“气有余便是火”。


  所以小儿经常会出现肝火重,脾虚的病机。
  脾虚之后会导致什么呢?
  前面进过五行是相生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脾属土。
  脾虚之后,则土生金的功能就会减弱,脾虚的直接后果是说肺虚,肺气不足。
  脾为母脏,肺为子脏,脾虚导致肺气不足,这是典型的“母病及子”。
  脾虚之后,除了表现为肺气不足,还会表现为上气不足,患者会感到头昏、气短。
  脾主四肢,脾虚之后,还会伴随有四肢乏力。
  脾虚导致肺气不足的治疗中,最经典的处方莫过于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方中黄芪补益脾肺之气,益气固表止汗;白术补气健脾,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 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黄芪配白术,健脾益气,培补中焦,脾虚得补,肺气来源充足,从根本上解决肺气不足。


  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当先建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 走,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散中寓补,补内兼疏。本方出自《丹溪心法》,为历代医家治疗体虚自汗的经典方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生山谷。其中的主“小儿百病”,正是 从小儿的生理特点——脾肺不足而言,黄芪补脾益肺,补小儿虚损,故治疗小儿多种虚损性疾患。张景岳谓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 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


  在前面一章,谈到咳嗽的小孩,很多爱活动,稍稍运动之后,大汗淋漓。

其实这就是肺气不足,表虚自汗所致,这样的小孩,在治疗选药上,黄芪是必不可少的。
  健脾益肺,增强肌表的护卫之力。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上一章讲到了阳气,谈到了心火;这一章谈到了肺气,谈到了护表的卫气,其实人体肺的体抗力,主要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得到了改善,经常感冒就不会再反复发作了。


  扶正,提高正气,这是治疗许多慢性病的思路之一,不仅仅表现在经常感冒上,在人体的其他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同时存在。

tuzhirong2016-07-25 10:53:18
写得非常好
YMCK10252016-07-25 16:42:50
请继续关注。
tuzhirong2016-07-25 19:12:47
一定会,感谢发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