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莲池
您好,月下老人
一位师兄的留言:
师兄吉祥,今天和师兄叨唠叨唠我身边有点儿玄乎的事,先从对象说起。
在我小时候做过一个梦 ,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在我家的院子里有个老头对我说将来找的对象,
是他指着一个不大,白色龙的形象。
紧接着对应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个长四方脸,胡须很重的男人。
当时就觉得这个梦有点儿奇怪就记住了,后来找对象确实遇到好几个和我有些缘分的长形脸,
到最后嫁的人,也确实是我梦中那个形象,分毫不差。
最让我感慨的是,我们是高中同学,在上学期间没说过一句话,
甚至都没对过一个眼神,根本也没什么好感。
以至于当我们的同学知道我们成了以后,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时候有好事的同学,把所有男生和女生名字一对一对地抓,抓的就是我俩。
当我听说后,就觉得极其可笑,根本不可能,真没想到最后我们俩竟然成了夫妻。
从高二分班后我们就没再见过,十一年的时间,我们在一个同学的婚礼上见到了。
其实那天我该去考科二的,但是因为那时候我的身份证写的是,大学学校(天津)的地址,
临考前一天那边才通知,也办理不了相关手续了。
于是就过去参加了,而他本身不想去,结果他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我们同学,
非拉着一起去,结果我们就见到了。
他已经不认识我了,后来结婚以后和我说那天一见我,就觉得就是她了那种感觉。
那个时候我们都经历了感情的创伤,他是离婚,我是对方选择了他们家给找的,
条件比我好的。他找了个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女同学,中间传话。
我一听是他,直接摇头了,结果我们同学一句话,她说你们聊聊吧,
成了以后最好,不成以后还是同学嘛。
我想也是,那聊聊吧,其实中间被长辈张罗过太多次相亲,我都开始躲。
我们之间聊天也不是很顺利,经常聊到我和他说,我们不适合别聊了。
他倒是没有放弃,后来放假了,我们见了一面,我突然有种对他重新认识的感觉。
感觉他比高中的时候成熟很多,让我感觉挺踏实的,同时还要很多现实的因素。
我们算是合适的时间遇到的人,其实再早点儿或者晚点儿,我们都成不了,
这让我感觉冥冥之中有些事像是预设好了的。先和师兄说这么多,
有时间再和师兄说,感恩师兄耐心倾听。
倾莲池:古人云,婚姻自有定数,此言不虚。如这师姐,小时候梦见,
在有月光的晚上,有一个老人(月下老人?)告知她未来丈夫长相。
长大之后真的嫁给了这个符合梦中形象的丈夫。
而且这先生是高中同学,上学期间未说过话,毫无感觉。
但是因缘际会,十一年后走进了婚姻殿堂。
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法界中亦自有按人们业缘而安排婚姻的福德正神。
而平常若是修法回向,修功德,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姻缘。
这里面衍生一个问题,人的婚姻是被注定的吗?真的有定数吗?
根据古今的很多感通案例,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不能用注定这个词,而可以说是定数,就是提前被定好的。被谁而定?
被掌管人间姻缘的福德正神所安排,他们又为何如此安排?
根据每个人的宿世福德因缘,在遵循法界规则的前提下定好。
也就是他们是因果的执行者,而非因果的制定者,因果在乎每个人自己。
如果说一切都是提前注定好的,这和佛法之缘起论是矛盾的,也是不究竟的观点。
因为佛法不承认有上帝来推动一切命运,而是揭示了因果的真理。
上面这位师兄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小时候,他要娶谁,她要嫁给谁,早有定数。
但是从缘起的层面,你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改变,而不是被定死。
如果都被命理框定不变,就不会有历史上那些念诵金刚经而延寿的例子。
如何有效地去修,这也是本文所探讨和分享的内容。
在中国文化中,月老,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
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界的一位神仙。
据考证,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
记载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
月老由此而来,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现在我们看看《续玄怪录》中的原文。
定婚店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
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旦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
话说杜陵的韦固从小失去父母,想要早点结婚,但是多次求亲都没有成功,亦即婚姻坎坷不顺。
唐太宗贞观二年,他去清河游历,中途住在宋城南面的旅店。
旅客中有一个人为他提亲,女方是以前的清河司马潘昉的女儿,
并让韦固第二天清早,去店西的龙兴寺门前同潘家的人见面。
韦固心中急切,第二天很早就赶去了。
以上是说韦固的相亲之缘起。
在古代没有微信,没有社交媒体,没有婚恋网,按传统规矩,
一般都是媒人说媒,或者自己认识,门当户对。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觇之,不识其字。
固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
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
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得见。”固曰:“然则何书也?”
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
曰:“君行自平,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主人生之事,主人可不行其中乎?
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
固喜曰:“固少孤,尝愿早娶,以广后嗣。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竞不遂意。
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
曰:“未也,君之妇适三岁矣。年十七,当入君门。”
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
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
到了庙门前,月亮还在天上高高地挂着。
他看见一个老人倚着一个布袋,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看书。
韦固也在旁边看,却不认识书上的字,便问老人说:
“老先生看的是什么书啊?我从小学习 ,没有不认识的字,就是西方的梵文,
我也能看懂,只是这本书上的字从来没见过,这是怎么回事?”
老人笑着说:“这不是人间的书,你怎么会见过。”
韦固又问:“那是哪里的书啊?”老人答:“幽冥之书。”
韦固问:“幽冥之人,怎么到了这里?”
老人说:“你来得太早,不是我不应该来,凡是阴间的官员都管阳间的事,
管理人间的事,怎么能不在人间行走呢?
现在道路上行者的,人鬼各占一半,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
韦固问:“那么您管什么事啊?”
韦固心中暗喜,说:“我从小失去父母,想早一点结婚,以便多生儿女,传宗接代,
这十多年来,我多方求亲,竟不能如愿。今天有人到这里来给我提潘司马的女儿,
这件婚事能够成功吗?”
老人回答:“不能成功,你的媳妇刚刚三岁,等到十七岁才能进你们家的门。”
韦固问:“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东西?”
老头回答:“红绳啊!用来系夫妻两人脚的。等到冥间为他们定下了,
我就偷偷地把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不管这两家是仇敌,还是贫富相差悬殊,
或者是相隔千山万水,只要红绳一系,再也逃不掉了。
你的脚已经和她的脚系在一起了,你再找别的人有什么用呢?”
老人在月下看幽冥之书,书上记载着人间的婚嫁之事。
他还特别指出:凡幽吏皆主人生之事。就是人间的福禄寿命功名等事,
有地府或者天界的官员所掌管。
这和因果并不违背,阎罗王主人生死寿数,也是在因果之中。
月老有个布囊,里面有很多红色绳子。
其实这绳子就是缘起物,以此也衍生了后世乃至密法中怀爱和合法的运用,
将夫妻两人的鞋子,各一只,念诵怀爱之本尊心咒加持红绳,然后将鞋子绑到一起,
可以促进两人的感情和合,不分离。
这种缘起法之妙用,其实还可以用模型人物、缘起图设计等来完成。
老人更说: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就是不论仇敌、贵贱、远近、异乡,远在天涯还是什么,只要此绳子一系,再也逃不掉。
这可谓是最强大的怀爱法。在不空罥索法系里,需要用特殊材质来制成一根绳索,
然后放在坛城里,天天诵不空罥索神咒等咒语加持,日日念诵。
直到有一天,出现物理验相出现,如绳索发出白光火焰,为悉地之相。
此时,这绳子可勾召三界一切有情,套在谁的塑像上,谁也逃不掉,都要现身。
将绳索放在大自在天颈部,诵不空罥索神咒,大自在天之真身就要现身,赐予悉地。
其余的一切诸天、龙王、药叉亦复如是。
读古代的典故,而结合密法,可以读出很多相关的秘密。
不空罥索里的绳索悉地,其材质有特别要求,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的伏藏作明佛母法中,
缘起物则特别需要特定人物的头发。
以缘起物的缘起力,来促进缘起的聚合,满足所求。
下面继续说韦固的故事。
韦固问:“我的媳妇是谁?家在哪里?”
老人回答:“旅店北面卖菜那个老太太家的女孩。”
韦固问:“能去看一看吗?”老头说:“老太太经常抱着她卖菜,你跟着我走,我指给你看。”
等到天亮了,韦固等的人没有来。老人卷起书,背着口袋,韦固跟着老头来到菜市场,
看见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太太,抱着一个三岁的女孩,看起来非常肮脏丑陋。
老人指着女孩对韦固说:“那就是你的妻子。”
韦固生气地问:“我杀了她行不行?”
老头说:“这女孩命中注定有大富贵,还要跟着你享福呢,怎么杀得了呢?”
说完老头就不见了。
韦固回去后磨了一把刀子,交
“你历来很能办事,如果为我杀了那个女孩,我给你一万钱。”
仆人说:“是,明白了。”仆人将刀藏到袖子里来到菜市场,趁着人多混乱的时候,
刺了女孩一刀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