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9-09-15 08:19:36

智游世间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佛法中对生命境界和生存场所的划分。生存在不同场所中的生命,有无两性、形体寿命美丑、生存方式各有不同。生存场所和生命的内在境界是统一的。

 

    欲界

 

  欲界天是离人类最近的生存空间,其间生命分男女两性,繁衍后代通过两性个体间不同程度的接触。因为有两性欲望和通过性接触繁衍后代,故称欲界天。欲界天共分六层,从底到高分别为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六天每过一劫,皆有火灾坏之。不同天众生的寿命长短、宫殿城邑、身衣轻重等,层层转妙。

  

    1、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东、南、西、北四方各千由旬处,各有一天,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天王及其眷属天众之住处。各城纵广六千由旬,周匝均有七重栏楯、罗网、行树,并饰以七宝。各城之间可以相通。四天王与天众之寿量为五百岁,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五十年。天人身高为半由旬。天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重半两。初生之时,相当于人间五岁幼童,色相圆满并着衣。在欲界六天之中,四天王天疆域最宽广。男女行欲如同人类一样,有器官接触并有体液交换。

 

  2、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三十三天不是纵向排列的,而是中央一个城池、东南西北各有八天,共计三十三天。天主释提桓因,意为“能天帝”。忉利天人寿命一千岁。人间一百年为忉利天一昼夜。忉利天范围为八万由旬(一由旬约20公里),城池墙壁七宝所成,光是城池就有六万由旬。忉利天天主所住之城名善见,宫殿都是用最名贵的宝贝建造。忉利天的男女行欲如同人类一样,有器官接触,只是气体交换。

 

  3、夜摩天。意为善时、妙善。前两层天未超出须弥山,被称为“地居天”。夜摩天在距须弥山八万由旬的空中,夜摩天以上之诸天为“空居天”。夜摩天界光明照耀,天众身体轻盈洁净,互相亲爱,享受种种欢乐。男女之间行欲之时,互相拥抱即得满足。

 

  4、兜率陀天。佛陀降生人世之前,都要先在兜率天上为诸天讲说佛法。兜率天宫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是即将降生于人世的菩萨所居之处。释迦牟尼所传佛法消失后,将来有弥勒佛降生教化众生。弥勒降生人间之前,就在兜率天宫的内院说法。此天天众寿量四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相当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天众行欲时,男女执手即合成阴阳。初生之儿如人间小孩八岁大,色圆满,衣服自备,七日成人,身长四由旬,天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重一铢半。

 

  5、化乐天。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日一夜。天神身长八由旬,身有常光。男女相向而笑,即满足对异性需求。新生儿自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人间十二岁之童。乐于意念化物,故名化乐。

 

  6、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中最高一层,此中众生以他人所化之乐中得自在,因此称他化自在天。此天男女相视而悦,即得满足。

 

    色界

 

    色界天众尚有质碍之身。但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二欲,故没有男女之别,生于此界众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分别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色界共十八层天。

 

  7、梵众天。梵众天是色界初禅诸天中的第一层。居于此处诸天众,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领,因此称梵众天。

 

  8、梵辅天。梵辅天是色界初禅天中第二层。此天诸众生均为大梵天王之辅佐,当大梵天王出行时,此诸天必侍卫左右。

 

    9、大梵天。大梵天是色界初禅天中的第三天。大梵天王是初禅三天之主,又是此娑婆世界之主。在佛教经典中,大梵天往往是佛法的护持者,常向佛陀请益。对梵天的信仰很早就出现于印度教中,婆罗门(梵天)与湿婆、毗湿奴一起成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佛教吸收了古代印度信仰中的这一神祗,将梵天作为佛教护法神之一,并列于色界初禅天之中,作为初禅诸天之首。在初禅三天中,大梵天是主,梵辅天是大梵天的辅臣,梵众天如同大梵天之臣民。

 

    10、 少光天。二禅天中,也分三天。少光天指在二禅诸天之中,以此天光明最少,因此称少光。

 

    11、无量光天。自少光而上,此天众生光明渐增,其量无限,难以测定,所以称无量光。

 

    12、光音天。此天众生光明遍照,较前更盛,而且天众言语时,口出净光,以光明为语。

 

    13、少净天。三禅天分为少净、无量净、遍净三重。所谓净,是说此三禅天中诸天已离喜乐之情,唯受妙乐,所以称为“净”。其中少净天是三禅诸天中受自地之乐最少的,故称为“少净”。

 

    14、无量净天。此天众所受之乐渐增,其净难以衡量,故称“无量净”。

 

    15、遍净天。此中诸天众所受之乐遍满,故称“遍净”。

 

    16、福生天。四禅天是色界诸天中第四重。分九层。后五层为不还天,即生到这五层的众生不再回到欲界受生,可直接出离三界。苦因已尽,身心不再受任何逼迫;乐亦不受,因知乐也不是常住不变的,仍是对待法。福业享尽,久必坏灭,苦乐二心同时舍弃,粗重相灭,苦乐不生,净福性现,故名福生天。

 

    17、福爱天。福生天众,双舍乐苦,未免偏空,更进一步,功行纯熟,能舍所舍两亡,舍心圆融,空不碍有,有不碍空,胜解清净,所感的净福,亦没有遮蔽限碍。于这无遮净福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随所愿求,爱乐自在,此类名为福爱天。

 

    18、广果天。以福爱天的妙随顺心,令一切众生所求如意,于无量清净光明中,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熏习禅定福德,使臻于圆满净明,以修证而住,此类名广果天。

 

    19、无想天。若以双厌苦乐的心,增修舍定,精研究竟,使舍无可舍,舍心亦舍,圆穷舍道,身心俱泯,心思缘虑,像寒灰凝然,一入此定,由于定力的加持,形体可以维持五百大劫,不会坏灭。不过这等人以生灭心为本修因,不能发明不生不灭的自性。初生此天,须习定半劫,方得想灭,成无想定,至第四百九十九劫半,想心又起,此定仍坏,有成有坏,终不是究竟涅槃。如是一类,名为无想天。

 

    20、无烦天。以上四天,一切世间的苦乐境界,所不能动,虽未到达无为的真正不动地,仍存有所得心。但有为的功用,到此已极纯熟,故通名四禅。这四禅中,还有五种不还天,也就是上生这五种中任何一天,不再回到欲界受生。因为在欲界中,九品思惑习气已灭尽,苦乐两亡,欲界已不是所能安居之地,必须在与他境界相同之处方可安居。苦乐两灭,就没有欣与厌二心交战胸中,这一类名无烦天。

 

    21、无热天。心中惟存舍的一念,收放自如,再没有别念参杂其间。更细究这舍念,亦了不可得。欲想交杂,也没有对象,这样一类名无热天。

 

    22、善见天。以天眼观十方世界,朗然澄清,再没有外在的尘境障碍,内心也没有沉垢留滞,这样一类名善见天。

 

    23、善现天。精妙的见性既已现前,见体清净,见的功用周遍,后又增修静虑。如陶师捏土为器,如铸造师熔金造像,随心所欲,造化万物,自在无碍,这样一类名善现天。

 

    24、色究竟天。穷究诸念至于极处,而成一念,尽色性而至空性,进入空无边处的涯畔。色界到此,已登峰造极,这样一类名色究竟天。

 

    无色界

 

    色究竟天之顶,色界的边际上,再向上进升,以根有利钝,这其间又有二种歧路:利根人于舍定心中,启发无漏的人空智慧,断尽思惑,慧光圆满遍照,就可超出三界,脱离分段生死,证偏空理,成阿罗汉。复不以小果为足,进修大因,便入菩萨乘,这样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不如此,有四种去处,亦即无色界四天。

 

    25、空处天。若在舍心,厌色而欣空,觉有身为碍,不得自在,于是修空观,灭身还无,亦即销碍归空,这样一类,名为空处定,故报生空处天。

 

    26、识处天。诸碍既然全销无余,无碍之念亦不存在,其中惟阿赖耶识全在,第七的末那识,只乘半分入无微细,内缘八识,这样一类,名为识处定,故报生识处天。

 

    27、无所有处天。空处定是灭色归空,识处定是灭空归识,到此色空两亡,识心亦灭,惟觉十方寂然,再无所往,从此止步不前,这样一类,名为无所有处定,报生无所有处天。

 

    28、非想非非想处天。识性即为如来藏性,从来就寂然不动,而凡夫天人,欲以灭尽定之力,穷研精究,于本无穷尽中,强求穷尽,由于定力所逼,识性虽存,但不起现行作用,似尽而实没有尽,这样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定,报生非想非非想处天。

 

    以上四天,前二穷境,后二穷心。欲令心境俱空,故总名穷空;然凡夫外道,不了人空之理,小果圣者,不达法空之理,不知心境当体即空,岂待销灭而后空。若是从不还天修习圣道而来的,满八万劫,断尽思惑,即可超出三界成阿罗汉,这样一类,就名不回心钝根阿罗汉。如果从无想各外道天而来,一味穷空究底,不知归向圣道,惟修有漏禅定,迷于有漏天,作无为想,无多闻性,不知三界以内,根本没有安身立命处,八万劫满,报尽自坠,依然随著自己的宿业,堕入轮回,流转六道。以上四天,身心灭尽,皆名无色界。

 

    除五不还天为圣人所居外,其他六欲、四禅、四空等天,各天的天人都是凡夫,以曾修有漏善业,十善八定等所得的福乐果报,得以生天。福报尽了,依然要堕入轮回,随业流转。至于各天的天王,皆是大乘菩萨,安住于三摩提,游戏神通,假天王之位,以济物利生,成就自己的功德。这些菩萨不落轮回。

 

 

 

 

 

YMCK10252019-09-15 08:20:32
为何人类有灾难?
astermatch2019-09-15 10:54:17
长知识
柳桥人家2019-09-16 16:55:58
关于这方面的资讯很稀缺,属硕士以上学习内容: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