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兄最新一期《五灯会元》的“寸丝不挂”公案,有点儿童不宜,但是特别有意思,足以千年以下,津津乐道。
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当然,只是从这段对话来看。我用自己的话,先重新演绎一遍吧:
话说唐朝有个女禅师,法号玄机,每天在大日山的山洞里打座。有一天,她觉得要像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那样才算真的清净自在,整天在山洞里打坐,心再清净,那水平还是不够。
有了这个想法,她就去找雪峰禅师印证。
雪峰一看是个女的,有点轻视,随口问:
“你哪儿来的?”
玄机见对方有轻视之意,当即进入Free Style,答道:
“大日山来”。
语义双关。意思是别小看我,搞不好你败在我手上!
雪峰吓了一跳,只好立即进入战斗状态,顺着女尼的话,亮出家伙:
“日出也未?”
既然吹牛逼说从大日山来,那你明心见性了没有?悟道了没有?
女禅师不甘示弱,答道:
“若出则熔却雪峰。”
再一次语出双关,没有直接回答是否悟道,只说我若悟道,一定可以干掉你!
此话一出,表明女禅师内心觉得自己是悟道者。表面谦虚,实则盛气凌人,来者不善。潜台词就是,看你丫还有什么招?!
雪峰禅师不正面回应,以退为进,再问:
“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又是语出双关。女禅师真名的确叫玄机,但此处玄机,应也有真如自性之意。
雪峰还是以退为进,故意问:
“那你这玄机,一天能织布多少?”
然后千古名句就来了,一位女尼姑,在佛堂面对男禅师的拷问,公然答道:
“寸丝不挂!”
这一回答,惊天地而泣鬼神,可谓“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可以理解为,我这织布机,一跟丝都没有,也可以理解为,我全身赤裸裸。当然,再一次是语义双关,表示性如虚空,性自清净,心无挂碍。
一个女子,敢这么说,我觉得其实已经真得挺心无挂碍了,否则,你就只能说她骚了。
她显然不是骚。
这时雪峰禅师,感觉已经败下阵来。发现这个尼姑不好对付。女禅师可能也觉得自己已经赢了,可以去踢别家了,转身要走。走了三五步,雪峰禅师的机会来了!
在人家身后叫道:
“你袈裟角拖地上了!”
袈裟角拖地上,什么意思呢?可能肩膀的扣子松动了,整个袈裟会掉下来,那时可真得是“寸丝不挂”了!
作为一个女子,在大庭广众,寸丝不挂,情何以堪?
那还不羞死人了!?
不知这个情况,是不是真的。是刚好有这个情况,雪峰禅师当机立断,还是没这个情况,雪峰禅师故意试探一下女禅师。
究竟是只会说,只会辩,还是真定,真慧?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看行动对吧?
这个时候,玄机禅师回了一下头。
雪峰禅师道:“大好寸丝不挂。”
对本公案的理解,最后一句是关键。女禅师到底是真会,还是不会?就看雪峰禅师最终这一句评价。这一句,如果理解为嘲笑,哪怕是战斗状态中,出其不意、见血封喉、反败为胜的绝招,那么都说明玄机女禅师输了,是不会。
因为雪峰禅师肯定是会的。我们只看女禅师会不会。
“大好寸丝不挂”,如果是理解为赞美呢?
那就相当于雪峰禅师肯定了女禅师。
到底是什么?
真不好说。这就是汉语的毛病。同样一个句话,可以是人话,也可以是鬼话。哪怕加一个字都行,比如雪峰禅师“赞”道,雪峰禅师“笑”道。
可惜没有。
所以每个人的理解,可以不同。
我的理解,是打个平手。雪峰禅师,既对玄机女禅师表示欣赏,同时也委婉提醒,她尚有一点不足。
女禅师没有回头,那肯定是常定了。
但只是回头了一下,并无大惊大叫,花容失色,说明她还是相当定的。
雪峰禅师抓住最后这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禅机,既是欣赏,也是讽谏,也是开示。
到了这里,雪峰禅师最终赢了。
但玄机也不算败。
毕竟她是个女人,只有女人才最怕自己衣服落地,浑身赤裸。这是人家作为女性的致命弱点。你用这个来攻击,而她还能相对淡定,已经很厉害了。
所以我说是打个平手。
“大好寸丝不挂”,是对玄机女禅师“寸丝不挂”(自性清净,心自常定),以及对她语带双关、从容应对的赞许。
最终的意思就是,不要小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