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manli012021-11-25 15:42:22

如果要说人生有否决定性意义的事情,那还是佛教的分类最清晰,佛教把人所面临的事情分成两类:

1. 有漏业。就是现象界的事情。这类事情永远没头,真正是今天再努力,也扫不掉明天的落叶。儿子的事儿没解决完,孙子的事儿又来了。生老病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就是每天的生活问题。

2. 无漏业。这是心灵层面的事情。这类事情确实是有决定性台阶的,那就是开悟,就是明白。这个开悟,是一朝开悟,永不轮回。心经说的,从此远离颠倒梦想。这个解决生死问题。

只是,这种开悟并非头脑想想那么简单。打个比喻,日常的思想,只能到达电子层面,是化学能层级的活动;而佛教的开悟,要达到原子核心,是突破核能层级的活动。

就好像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核物理学家的差别。只有到了核物理的层面,原子核的束缚力量被打破了,才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能量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能量”。

只有到了佛的层次,心灵的核心幻相被打破了,才意识到世界只是一个幻像。才能验证“物质就是意识,意识就是物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因作如是观。这个“物质就是意识”,比爱因斯坦的“物质就是能量”要更深刻,可以解释世界的一切。

人们日常的活动,很少聚集到能达到心理原子核的力量,所以宗教对日常大众来讲,就是无法验证的事情。只有像佛那样到森林里打坐、长时间集中的人,才能窥探到原子核(自我的核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才能真正理解自我和世界。每个人是否愿意去亲自验证,那是各人的自由了。别人无权强迫,所以佛的做法就是,“不问不说”。

我理解,“不问不说”的道理有二:

1. 每个人本质上都有最高的佛性,个人最深的力量在于兴趣,没有兴趣,任何人都灌不进去。强行灌输,没有好结果。

2. 没有灵魂真的会死。哪怕下地狱,也不过是个最恐怖的“噩梦”,还是梦。所以,也不是非说不可。

为什么又想说?

1. 就像一个母亲看见子女在持续的噩梦里心神不宁,恐惧无以复加,想叫醒他。

2. 如果人能一直高兴、一直幸福,就不必叫醒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有规律控制,高兴之后必有悲伤。即使当了天人,也有堕落的时间。

==================

让生活舒服,让周围环境、朋友家人舒服,那是电子层面的交流,是化学反应。

但是要解决生死问题,就必须有一段突破化学反应的时期,超越电子云的阶段。这就是为什么从佛开始,都有去森林打坐的传统。没别的办法,就像研究核物理必须建高能对撞机,自有它的客观规律,不是普通化学实验室可以替代。佛法的专业修行,也不是日常生活可以替代。

对我个人来讲,就是连续几个星期地念佛,最后达到一定长度的一心不乱,似是一个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产生很多从未见过的现象。从此理解为什么说,我们日常只是生活在电子云中,没有超越电子云。这里的电子云,我觉得有点可以类比佛教说的“受、想、行蕴”。通常人世间的生活,就在这三蕴里折腾。如果不能超越这三个蕴,就无法进一步去涉足“色蕴和识蕴”的破除了。

电子反应,核反应,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艺术。一个人要兼顾,也有点难度。

平等性2021-11-25 17:08:55
自由兄说得非常好!也是很好的体验。只不过,再好的体验还是相,还是需要超越。祝感恩节快乐!
freemanli012021-11-25 18:06:13
是的,还在路上,谢平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