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羽2022-05-23 23:13:31

《妙法莲华经》第二十八品。

这是最后一品, 是普贤菩萨劝发品。

劝发, 就是劝大家发心, 也就是鼓励大家的意思。

法华法会就结束了。

 

我个人读《妙法莲华经》的感受是, 佛陀没有好好备课。

这部经不如佛陀说过的其他经典, 比方说, 《金刚经》, 《圆觉经》, 《楞严经》, 等等。

这部经没有太多的地方提及第一义,

大多数时间, 佛陀都是打个马虎眼, 随宜回答问题。

大多数时间, 还是在说方便。

也许佛陀年岁大了, 没有花太多精力去准备这个法会。

 

开法会, 就是做演讲, 是要花很多时间设计准备的。

准备题目,

准备内容,

准备资料,

准备别人可能会问的问题,

还要排练直到万无一失。

我以前在师门, 第二天开法会, 从前一天晚上开始, 师父和坐在台上的金刚上师们水都不敢喝, 吃饭也是只吃一点点, 怕第二天在台上憋不住。 你总不能开了一半, 住持法会的活佛和金刚上师们上厕所去了。

 

做过演讲的人, 就知道最后都会有一个提问时间。

如果有人提到的问题是你没有准备的,

一般有两种方式应对。

如果自己有涉及这个领域, 有一定的知识, 就粗略地回应一下, 但不触及细节。 提问者也许不太满意答案, 但至少不会漏出太大的破绽。

第二个方式就是直接说, 这个问题我暂时不能回答你, 我需要查资料, 你若不介意, 请留下联系方式, 我们私下联络。

 

我觉得佛在《妙法莲华经》中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

呵呵, 我这样讲, 也许天台佛学院的同学们又不高兴了。

佛也是人, 不可能面面俱到。 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处在最佳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前一天有没有睡好, 是不是吃多了辣椒肚子有点隐隐痛, 都会影响到说法的。

我师父开法会时如果身体状态不太好, 他就会尽早结束法会。

 

我在这里就事论事, 做个案例分析。 

和敬不敬佛, 扯不上。

我若不敬佛, 又怎会成为佛弟子? 我最先接触的是基督教, 我若不敬佛, 现在就是基督徒。

 

佛在《妙法莲华经》中有两处提到了第一义。

就是说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的时候。

世尊借由大通智胜如来的口,

说了苦集灭道, 和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这两点, 才是《妙法莲华经》的闪光点。

而《金刚经》, 《圆觉经》, 《楞严经》, 我以前都说过了, 在这些经典中, 闪光点处处, 俯拾皆是。

 

天台宗除了《妙法莲华经》以外,

主要还有智者大师的三大部。

《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

这三部都很长。 每一部都是从几百到几千页, 是智者大师的毕生心血。

问题是, 长不一定代表好, 长有时代表臭。

智者大师读佛经,总是越读越厚,一本薄薄的《妙法莲华经》,他可以写出几千上万页的心得。我读佛经,总是越读越薄。

越读越厚的,对不起,在我眼中,都是学渣。

智者大师, 离智者还有一段距离。


我在本书的序中就说过,天台宗的真正成型是在其四祖智者大师手中。如果智者大师都不智的话,天台宗的教义就可想而知。我们看一个宗派的教义和思想,有两个方法。

第一,看它所依赖的佛经,如果所依赖的佛经不了义,就不必再看了。事实上,不是佛说的每一部经都讲了第一义。很多时候,佛只说方便。

第二,如果所依赖的佛经是了义的,我们就看它的祖师所写的论。这些论是这个宗派的祖师对佛经的理解和注释。有一种可能性是经是了义的,论不了义。

如果这个宗派的经和论都是了义的,这个宗派的教义就是了义的。有智慧的求道之人就可以去皈依。但是,但是,但是,就算是这个宗派是了义的,不等于这个宗派的每一个弟子都是善知识。所以最关键的,是要跟对了师父。

比如说,禅宗是了义的,但不是每一位禅师都明心见性了。

 

所以, 智者大师的三大部我就不一一说了。

太长了。我可以像收拾唯识宗的祖师们那样一招一招的破了智者大师的三大部,不过那样一来,估计我还得在佛教网再待三年,哈哈。

如果有天台宗的弟子, 要就这三大部中的某一段, 或者智者大师的某一个观点, 来与我讨论咨询, 我很乐意与你一起讨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平等性2022-05-24 15:28:59
哈哈哈,俺不管是读书,还是读佛经,都有一个越读越薄,接着是一个越读越厚的过程。当然,后面还有一个忘了它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