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angych2010-05-05 22:55:11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
几家飘零在外头。
沒想到這首中國古代民歌所描寫的夫妻家庭的景象,今天竟成了我們移民海外的夫妻婚姻生活的眞實寫照。
近來在報紙和網上讀到許多關於中國新移民婚姻問題的文章,感覺大多是"悲、離"多,而"歡、合"少,這些故事給人一種印象,即移民婚姻帶來的苦悶、危機甚至離散,都是"移民惹的禍"!在調查採訪中筆者發現,"移民婚姻" 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加之這個題材又涉及十分敏感的婚姻隱私,除家人密友外,當事人一般不願泄露自己的遭遇和感受,眞令筆者欲罷不能 欲説還休。但思來想去,對移民婚姻中的一些現象和結局總想説上兩句,於是整理一下所見所聞,將移民婚姻的類型作粗略歸納,供大家分享討論。

一、 执子之手型 ——平平淡淡终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兩句《詩經》里的話,是葛遙在結婚時丈夫對她信誓旦旦説的。
結婚十一年的時候,他們一家移民來加拿大。老公是屬於那種較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剛來時打點"累脖"工,還經常把"窮則獨善其身" 挂在嘴上"阿Q"一番,常説:" 能在加拿大有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家,足矣,是那種胸無大志但很顧家的男人。葛遙也自認爲是相夫敎子的賢妻娘母型,上班之餘,喜愛自己弄點小糕點、燒點家常菜什么的。看着孩子"喝" 着加拿大的牛奶金長得壯壯實實的,過幾年也該上大學了;再説兩口子打工苦幹幾年後,手頭上也積攢了點錢,正打算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長期"蝸居" 溫哥華……想着這些,葛遙也很知足了。來到國外稚?疽咽?植灰祝?m然有時也會因找工作、經濟開支、孩子敎育問題跟老公大吵大鬧一場,甚至冷戰數日,各自分室而居,但過不了兩個星期,雙方又找機會和解了,正應了俗話説的"夫妻床頭吵架,床尾講和"。 有的朋友説她的婚姻生活一點都不浪漫,是的,葛遙每天除了忙上班、家務、孩子外,也確實沒有時間去想象那些浪漫的婚姻生活該是什么樣,也許老公想要的那種"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其實也就是婚姻最樸素的本質。葛遙對婚姻的期望也很簡單,雖然打工累點,但回到家時,一家三口圍在飯桌前,看着兒子和老公津津有味地吃着她做的晩飯,她就有一種爲人妻爲人母的滿足感,如果説還有什么奢望的話,那就是有機會想再生第二個孩子。葛遙也很清楚,她和老公的婚姻屬於"平平淡淡"的那種,但作爲一個女人,尤其是移民在海外的中國女人來説,能有個人一直攜手陪你慢慢走下去,慢慢變老,又何嘗不是一種平淡之中見眞情的人生呢?

二、 鸵鸟鸡肋型—无可奈何“花” 落去
"當大漠中的鴕鳥遇到危險時,它總會把頭埋在沙堆里,以爲自己看不見就安全了"……具有這種"鴕鳥心態" 特徵的移民婚姻關係,大多出現在"留守女士家庭" 中。而所謂"鴕鳥"式的婚姻哲學,就是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伴侶的不忠,永遠不想知道對方有外遇的"眞情" ,沒有勇氣面對家庭婚姻可能破裂的殘酷現實。
最近在一次同鄉聚會中,信?空?険糇拍切┮泼襻嵊謷纹揠x子海歸的男人,在國內面臨的誘惑和難以避免的墮落,突然想起高朋滿座中也有一位海歸留守女士,未免尷尬,趕緊對她説,"你老公和那些男人不一樣,不會出事的" 。哪知這位留守女士淡定自若地説:"你們不用安慰我,像我老公四十左右的男人,這年紀男人的毛病他也免不了。只要他不忘記老婆孩子,按時把錢寄回來,我才不管他在國內養什么小三找什么情人的呢……" 。不論這是自我解嘲的玩笑還是她的眞心話,海歸留守女士眞的很難,內心的無奈和酸楚只有自己咀嚼——把老公栓在身邊吧,不忍心看着他錯失回國發展的良機;放老公海歸吧,又怕鷄飛蛋打一場空。不準老公回國接觸女人,旣不人道也不現實;發現老公有情人,進退兩難。離呢,又顧及孩子年幼,或不甘心婚姻就這樣被"家庭粉碎機"--小三情人所搗毀;不離呢,夜夜"紅顔守空枕","爲伊消得人憔悴" ,家不象家、夫妻生活徒有其名,這種婚姻如"鷄肋"一般,啃也不是,棄之又不忍。眞是剪不斷理還亂,無奈只得"睜只眼、閉只眼"裝糊塗吧。

三、 临时搭伙型 —— 假作真时真亦假
移民來加拿大,每個家庭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由於各自不同的種種原因,有的家庭夫妻不能同時安居海外,需要雙方經歷一段時間的分離狀態。而正是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爲臨時搭伙夫妻現象的悄然興起,提供了適合的溫床,上演了一幕幕戲劇性的活話劇:有的日久生情,難分難捨;有的好聚好散,全身而退;有的移情別戀,"凈身出戶",有的家庭遭遇破裂解體;… … 有的甚至不堪對方"變心"而一死了之。
臨時夫妻現象給移民的感情生活帶來難以言喩的痛苦。C女士,因處理房子和單位的工作等事情,只得讓丈夫只身一人先登陸溫哥華打前站,殊不知等她帶着年幼的女兒一年後來與丈夫相聚時,才發現丈夫已被別人"搭伙"搭飛了。每當提起這事,C女士都痛悔不堪地説:"看着自家老公被人拐走的那種切膚(竊夫)之痛, 別人是難以體會的!當初有朋友就勸我: 移民後夫妻是不能分開的,再苦再累也要在一起。今天看來眞是警世之言啊!"
而D先生也是"搭伙夫妻"一員,他不諱言,"搭伙夫妻"生理上的需要固然是原因,心理上的孤獨寂寞也難以排遣。人生苦短,旣然"要問歸期未有期",不如另起爐竈。兩人一起"搭伙",旣可以相互關照,而且節省食宿開支,反正一個人的飯是做,兩個人的飯也是做。同居一室,也可以分擔房租。和人"搭伙"建立臨時家庭者,"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他們之間沒有一紙婚書的束縛,沒有夫妻之間的承諾。
D先生的這番"搭伙"哲學看來頗有幾分人之常情的味道,事實上不少臨時夫妻並不刻意隱瞞自己另有家庭,他們雖然出雙入對,但不以夫妻互稱,熟悉的朋友也都知道他們的實際情况。他們通常仍維係與原配偶的關係,固定時間打電話、發郵件及寄錢等。
"搭伙夫妻"本意是好聚好散,但人不僅僅是"經濟動物",男女相處必日久生情,事物發展的方向和結果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有的人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人弄假成眞釀悲劇。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値得關注。多倫多就曾發生過一起"搭伙" 悲劇,一對臨時夫妻中的一方要求對方離婚被拒後,轉而綁架對方女兒進行要挾,結果導致女孩死亡。

四、"夫妻肺片" 型 —— 相濡以沫共患难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最可圈可點的,是那些"夫妻肺片"型婚姻——同呼吸、共命撸??酃矟?R創業的夫妻。
盧大勇夫婦由上個世紀末從中國南方某省移民到溫哥華。盧先生是學計算機的,妻子是學工科的,那時想找專業工作如白日做夢。爲稚?瑑煽谧雍嫌嬕灰а溃?餍宰约宏J條活路:於是傾其所有家當,節衣縮食開起了個小電腦店。因雇不起人,夫妻倆起早貪黑,旣是老闆,又當店員,服務顧客、裝貨卸貨、外出維修……全一肩挑,幾年來一直是早九晩九,沒有休過一天假、沒有陪孩子去過一次遊樂園,更不敢奢望回國看看年邁的雙親。正如盧太太説,那時眞的每天忙得就是想吵架的時間都沒有!而盧先生回憶起那段創業艱辛路時,也總是深有感觸地説:"作爲又是母親又是妻子,同時又是員工,妻子除了繁忙的工作外,還要承擔起做家務、照顧孩子,長期的操勞和打拼,使她如今才四十出頭的人,已患上肩周炎、腱鞘炎、腰肌勞損等慢性病,她付出的比我多多了,看上去也老多了。是妻子身上那種中國女性堅韌、吃苦、顧戀家庭的品質,伴隨着我們一路走來,激勵着我不停地去向前拼搏。就在今天我的事業小有成就之後(現公司規模擴大,已擁有10餘名員工),回想起當年和妻子同呼吸共命叩哪嵌螝q月來,我總是對妻子懷着感激之情,同時也感悟到,當遇到人生的關鍵坎節時,夫妻之間能風雨同舟共患難是多么的珍貴和重要啊!"

五、跨族婚姻型——中西合璧结良缘
這種婚姻類型在移民婚姻中似乎不具普遍意義,但在加拿大這個以多元文化相融合爲生存之道的土地上,中西合璧式的跨族跨國婚姻,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質,在移民婚姻的舞臺上,折射出一道帶有多元文化特色的風景線。而隨着新移民文化價値觀念的不斷改變,可以相信,今後這類中西結合的婚姻模式還會有擴大的趨勢。
溫哥華的寄北女士欣然接受筆者的採訪,開宗明義地談了她對跨族跨文化婚姻的看法: "我從來都沒有覺得跨國跨族婚姻跟一般的婚姻有多大的不同。任何一個婚姻,幸福不幸福,我覺得,都跟彼此愛不愛得深和喜不喜歡以愛的名義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有關。"
寄北女士進一步闡述道:"如果愛得深,除了彼此的幸福以外,任何別的事都會變得不重要。那她長得胖一點,她喜歡做中國菜,她不懂西方所有的餐桌禮儀:或是他不吃辣味,喜歡花錢,不修邊幅,又有什么關係呢?她喜歡,他高興就行了唄。大家在一起不就是要讓對方快樂嗎?有時候吵架,不過到最後總會有一方説:'It doesn't matter,沒什么大不了的。'然後爭端沒有了,氣也消了。"
由於近年來移民婚姻中的離婚案有上昇的趨勢,人們因此常常將其歸結爲移民"惹的禍"。那么引起移民家庭破裂的"本質"原因是什么呢?本地時事評論員微言先生認爲 ,"是社會形態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們倫理道德觀念的隨之改變。移民只是令這種改變得以發生的外部條件。也就是説,無論移民還是留在原居地,只要社會和家庭中夫妻的任一方發生了上述的改變,就有可能給任何家庭帶來離婚的陰影。離婚率高並不是移民的必然結果。雖然移民是人生生活軌道的重大改變,這種改變不可避免地給每一個移民家庭帶來這樣那樣的衝擊;但是只要每對夫妻都能夠及時調整心態,適時轉換角色,和衷共濟面對新的生活,就一定會讓自己的家庭在新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時事評論員石夫則認爲,新移民家庭婚姻破裂的情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移民高潮時就已經出現,應當算是老問題了。所謂"太空人"現象,在大家心目中,也就是婚姻隨時可能破裂的代名詞。大陸移民家庭中,女方多數適應能力比男方強,有從頭干起的精神,不太計較收入、地位等,所以往往是女方首先找到工作,使家庭得以立足。中國女性天生那種爲兒女、家庭甘願付出的堅韌精神,可能是促使她們較易在加拿大立足的根本原因。而在從頭干起的艱難過程中,中國男性重身份、地位的傳統包袱較大,缺乏女性的那份堅韌。不少人寧願選擇只身返回大陸。但夫妻長期分隔兩地,時間一長這類家庭最後付出的,很可能就是婚姻離散的代價。
本文例舉的幾種移民婚姻的類型,也只是相對而言,不可能全部概括移民生活中五光十色的婚姻狀態。移民生活就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爐,在鍛造出堅實、偉大愛情的同時,也毀掉了許多根基不穩、或"先天不足"的問題家庭。但每當我們在對移民婚姻品頭論足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如果我們將移民婚姻這個命題放大來考察,把移民婚姻破裂看作是問題的終點的話,那么究竟又是誰動了"移民婚姻這塊奶酪" ?答案也許只有回到問題的原點去尋求了。
本文結束時,筆者想引用法國作家莫洛亞論幸福婚姻的一句名言 : "情如魚水是夫妻雙方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我們都容易犯一個錯誤,即總認爲自己是水,而對方是魚。" 如果我們能換位思考一下,總是把自己認爲是魚,而把對方認爲是水的話,也許移民婚姻的路就會越走越寬了。 (作者,简生。原文载《大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