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枫叶2020-06-21 04:19:50
    “滴水穿石”以及“润物细无声”等成语或诗句,相信不少人早就耳熟能详。它们之内涵,其实,都阐述着万物世界里,以柔克刚的大自然平衡与制衡之相应反应而达至成功运作之循环现象。也揭示着,事物循环运作之欲速则不达。否则,必导致失衡而失败。
       其实,人,也是大自然之一分子。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之所以可否导致效果之顺利成功或失败,其实,也是一种潜在的、且有意识地在运用这一大自然中的平衡与制衡手段的整个过程。平衡则立,失衡则败。就正如我们中国人所打“太极拳”似的,应是同样的道理,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而达至最终以柔克刚之制胜成效。譬如:当足球守门员欲接牢一个向其劲射过来的疾速低平球时,其双手在接触的瞬间,必然顺势往怀里收抱的同时,还辅之以相应躬身后缩,以达缓冲而后将球稳收牢抱之效果。否则,必然脱手而被赶来之对手抢走而处于被动。又譬如:两个拳手擂台上对阵,当体格气势刚勇一方一开场,便咄咄逼人地一阵凶猛的组合拳打过来时,体格稍显弱势的一方,若一时无力以硬碰硬直接回应,以免招致速败下场时,其最成熟老到的方式,也只能先以“太极式”肉克之闪避、以避其锋芒。然后,在稍后瞅准对手之“勇猛”下之其它弱点弱势之处后,再后发制人地智取胜之。这就以柔克刚而达至“润物细无声”之效果境界。
       当你学会看穿这一道理后,你会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们的谋生职场中,无处不存在着这么个浅显规律道理在运行着。而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说的也同样是这么个深入浅出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道理。只不过你一时半会没刻意地意识到、或联想到、而导致自己面对偶发情急时,一时半会之不知所措、或又无意中感情用事地违背其内在之平衡与制衡的规律、而使自己概念被误导地走入目的误区罢了。
       在销售行业职场中,买与卖之间面对面的洽谈和交易的过程,最能让你感受到那种语言之交流中,平衡与制衡之“太极拳”式以柔克刚的演绎过程了。
       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29日这一天,正属于西方传统之圣诞节刚过,马上又到新年之际。自己所在的某著名品牌之车行公司里,买与卖之间,人们似乎都心思于接踵而来的假期之中,心情松散、闲哉悠哉而显得“无心恋战”地正待下班时刻之来临。反正,横竖也没进来过什么“算得上”的客户。一般情况下,每年的这么个时间段里,大多客户都选择性地把自己的口袋捂得严严实实地,以便将钱花在圣诞节和元旦等节日的礼物及假日享乐花销上。待过了年的节假日再说。
       这天下午,约3点半左右,我因无客可接的机会而百无聊赖,闲得又点嘴馋,便自行开车出去,到公司附近处的一个咖啡店里买杯咖啡和点零食。十五分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发现,就在这么一会儿工夫,公司内较远距离的另外一头,一位欧美白人小伙子同事,正接洽上了一位进来不久的女子客户。
       远望过去,那客户看上去是个高挑个子的华人模样。咋看过去,其年龄段约30岁左右。姿色倒还不错,反正比咱好看。时髦的休闲着装。她那看似有点傲慢、目光游移于展厅内外而只顾一个劲追问的咄咄逼人的语气,可以感觉出,他们相互间的交流,尚未臻“和谐”。其嗓音听着似乎也不算低,连我这么远都听得见。那位女客户呢,则似乎在仗着自己是当然的“上帝”吧,正处处显得咄咄逼人、不依不饶地执着地追问那年轻的白人销售代理,回答这儿、确定那儿,等等。估计又是那些惯例的所谓“最低价”、“最好价”、或“最大折扣”之类的核心问题。
       而我那位白人同事呢,估计是年轻了点儿,似乎城府稍不济吧,远看过去,已显得被“挤兑”得步步退让、哼哈无所适从而显得,应对上有点“进退失据”、似乎已有点失控场面的感觉。而正好也一直站在展厅内另一侧的老板呢,则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默默察言观色地目视跟踪着他们之间交流的整个过程……而这一点,就心理上而言,则颇让那位白人销售代表,暗自心慌意乱。因为,谁都不愿意在老板面前与客户之应对失误。如果一旦失控而造成客户又流失,老板又要事后把他“邀”到其办公室内说一通了。这就是,西方人的管理,一点也不留情面。也是西方国家谋生职场之压力。
       这时,我心里还在嘀咕,怎么自己就这么没运气,才刚出门就有客户进来……咳,也懒得后悔了。反正,谁叫自己不争气呢,又失去了机会……也懒得理会那么多了。
       自己一坐下,打开那刚买回还新鲜热腾腾的咖啡和点心,一边开始专注浏览着桌面的办公电脑的同时,边张口就开始了吃喝……
       也刚喝了两口咖啡、咬了一口点心的功夫,还正嚼咽得有滋有味呢,我就隐约地听觉到,远在那边正在洽谈销售嗓音已由远渐近,似乎还有人提到了我的名字。因此,我便本能的抬头顺嗓音望过去,看他们又“争”到什么程度去了。这时,我才看到,那位白人销售正带着那位亚裔女客户于一旁,已走到了老板跟前,正老板说着什么。然后,老板似乎马上在示意他们来找我,而同时,也远距离对视上了我正好奇望过去的目光。老板便招手示意我过去一趟。我当即放下“吃喝”于一边,边起身边抹嘴地便走了过去。私下里还在想,会否那客户原本就是来找我的机会,而却因我一时走开才发生这么个局面罢了。心里想得倒美。
       我走进他们后,老板马上以不得质疑口吻对我说:“你能否(这老板即便发令时,也那么礼貌客气)帮帮他(指白人销售)接手这位女士客户?……”。我尽管同意,却也想先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而发生了这么突然“转手”的变化。通常没人会轻易把几乎到手了的“生意”给让出的。因为,这意就味着,把进入自己口袋的钱,“捐”给了别人。除非那客户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买方、或十分刁钻不讲理地难缠,结果最后还是让自己浪费时间、浪费“青春”、浪费精力、浪费钱。反正,正常情况下,我也不愿意干那吃力不讨好的买卖。此时,老板便当即示意那位白人小伙把那位随着他身后一块儿过来的客户介绍给我,并也请对我稍做些“背景”解释等。
       小伙子当即把面对面地给推荐给了那位客户。并对她称,我如何如何地“伟大”和“慈祥”,且还“熟行”等,肯定能帮得上她回应其买车一切要求云云。并再告知该客户来此欲买我司何型号和款型的汽车等,也三言两语地简略一通后,便欲试图转身一走了之了。我便十分客气友好地与该亚裔女客户招呼握手的同时,也稍转过脸来当即反问那位白人销售道:“ For being curious, may I know why you won’t keeping dealing with her(我能好奇地问一下,你为何不能继续跟她谈下去吗)…..?”
       他回答道:他之所以无法谈下去,是因为,他另有一拨约谈的回头客户十五分钟内会到。他无法同时两头兼顾。故望我帮忙。
       尽管实事也确实将会是这样,然而,我倒觉得他的解释似乎有点勉强。因为,即便真的是实情,按规矩,他就不该主动出来抢接另外客户的机会。而是该礼让给其他同事。然而,此时一直默默关注着我们这边所有动向的老板,也在不远处目视着示意我:似乎要我勿浪费时间了,接过去!我便不再废话,转过身来,跟该客户单方面直接往下交流了起来。
       当我回过神来,再次正面与其交谈时,才近距离地发现:尽管她头发似随意性全盘卷到了头顶上去,却无法掩饰其果然有点气质的内涵。且似乎还在哪儿见过,还有点面熟却又一时想不起来的感觉。她左手还牵着条可爱的宠物小狗。看其整个随意休闲的着装,倒更看似闲着没事出来遛狗,才顺便遛弯到车行来打探一下行情的感觉,而非打算今天决定买车。也难怪那位白人觉得难缠又不想浪费时间,便转手给了我呢。而一边客户的她呢,似乎整个情绪上,还未完全适应我们同事之间这一短暂的“卖猪仔(指交易转手)”的工作交接转换过程。
       因此,她在礼节性地回应了我的热情招呼后,便嘀咕:“我也不理解你们为何这么把我换来换去”。我只好安抚和重复一下之所以换我来接待她的车购业务之原因。因看整个就是一个华人模样,便想套热乎地继续英语问她道:“Do you speak any Chinese, such as Mandarin and or Cantonese, or kind of……(你说中文吗?比如:普通话、粤语之类的)?”。
       她道:“No“,并称,她根本不懂说任何的中文。
       因此,我便刻意岔开话题另问道:“你乐意他们让我来帮你的忙吗?我肯定会全力帮忙、提供我的服务”。
       她听后,不苟言笑且语气也不太融洽地应道:“你们谁与我交易,其实,我都无所谓。然而,我刚才已经告诉他们(指我那位同事和老板),我今天时间十分短暂、有限。而且,他们也知道,我今天开车来自 XX 城市(注:一个开车得花约俩小时车程以远的城市)。且我还有很多事还得去办。而且,这儿也是我走的第一家车行呢……因此,哪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耗着呀……”等等。
       听到这儿,我马上就是意识到了,原来,她刚才肯定是欲在短时间内,以时间匆忙为借口,一再向那位白人同事紧逼不舍追索“最低价”之类的关键答案,似欲让那位白人销售忙中出错而“得手”后离开。再马上另行回到她自己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城市的车行去,进一步比较价格、再谈判出更好结局之后,在那边订购。如此一来,反倒使那位白人同事倍感棘手和压力而一时无法准确拿捏对之技巧。故,经商洽老板后,决定让其将该客户转由我来对付她的原因。因为,该客户正好是华人面孔,他们也许期盼能我以华人面孔而达至“一物降一物”的效果吧。事后,我曾回头与该白人同事核实这一初始估判时,果真八九不离十。
       基于这一初始判断,我心中当即决定,得调整洽谈策略和技巧,用点“毛泽东战略战术”:他打他的阵地仗,我打我的运动仗。决不让对方牵着我的鼻子走,到头来还落入往往急于求成而忙中出错之“恶性循环”圈套。拟具体技巧之运用为“听其言,观其行”,再以静制动,打“太极”以柔克刚。总之,必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如毛泽东所说:先保存自己,后“消灭”敌人。我必须设法把她给坐下来,先得把她的身心给稳定下来。决不能再似刚才那位白人销售那样,继续“宠惯”着她,无原则“谦让”地跟着她屁股后面、“幽灵”似的在展厅里转来转去移动着洽谈。结果反被其控制而一事无成。
       因此,我当即邀请她到我办公室那儿坐下来好好聊。结果,她犹豫着又重复道:“你知道了,我刚才也说过,我时间很紧。所以,就想知道,我要买的那款型号车,最低价时多少(What’s your best price)?……”,而且,还一再补充着信誓旦旦地跟我强调:这可不是儿戏,她是真要马上买车的主。
       我当即就其一再强调的所谓“时间紧”、“无法拖”的借口,针对性地回应道:“没问题!我会弄个最好价。那么,你还必须得到我的办公室那儿,让我查出来给你看”。她觉得有道理,便顺从地开始跟随我过去。紧接着,我再反问道:“既然你刚刚一再提到,你时间很紧说法。那么,你到底现在还有多长时间可跟我谈呢”?
       这么个十分技巧性的问题,还真的把她给问住了。她便敷衍道:“约还能十五分钟吧”其实,从刚才到现在,她已经又延了“十五”分钟了。其实,我自己平时也是个“客户”。就逻辑性而言,区区“十五分钟”,哪可能定夺得了复杂的购车买卖呢?用“脚”都可以想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纯粹忽悠。可我,还是积极地回应道:“好吧。就让我们抓紧时间,就做好‘十五分钟时间’的事情吧”。我继续边走边理性地说道:“不过,你也该知道,十五分钟时间,是不足以达成整个车购之过程的。光洽谈定型、再试驾、谈判、再打印合同等文,就不止‘十五分钟’了。即便到咖啡店里买咖啡,光排队等候,也还常得用十分钟时间呢。对吗?更何况,买汽车这类贵重物品了…….”。
       其实,她也听出我所言,十分在理。但,她一时并未想好如何应对,只是简单地敷衍道:“I will see, I will see……(意思是:再说吧、再说吧)”。显然,她的口气似乎已没刚才那么生硬了。我预感到,只要我服务“伺候”得好,也不见得没“戏”。仅这么三言两语的功夫,我们便坐到了办公桌前了。
       甫一坐定,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稍“推销”一番自己,让双方气氛稍再融洽些再提逐渐契入买卖。因为,西方销售学所培训的三大要素之首,不就是:首先,推销自己;其次,推销公司;最后,才轮到推销产品嘛。想到这儿,我便笑着好奇地问道:“你整个看上去,完全是华人模样。你却不会任何中文。莫非你是菲律宾人、抑或韩国人、抑或日本人吗?”
    这时,她才好不容易地微笑(此前,其表情始终端着)道:“其实,我是个印尼华人的背景。然而,我很小就随父母来这了。即便我父母也不懂华语。即便在家里,大家也只会用英语交流而已。所以,我从来不懂中文”。
       我又道:“哦,是吗?那,你总该会点印尼语吧?比如:Selama datang(欢迎)、Selema jalang (欢送)、Trimakasi(谢谢)等之类的日常用语吧?”。她听后,有点惊讶的同时,也乐了。好奇地问我,怎么也能两句印尼语。并坦白告诉我:其实,她也只能听懂个别,而并非真懂。云云。
       乘着大家气氛已有所舒缓时机,我又再次向她重新核实一番,其所确定要买那两1.6立升排气量四缸的小型汽车后,便问她:谁将是该新车主要使用者,还有谁将参与该车购之决定权,还是否在比较其他品牌的车型,以及将拟用什么方式支付等问题。仅仅仓促之十五分钟,是根本没法买汽车的。更何况就这么东拉西扯地,其实,早就快四十分钟了,远超了她事先一再所谓“时间紧,就十五分钟”的唠叨了。她也似乎不知不觉中不再提此事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客户一开始的所谓“时间紧”等借口,也只不过他们欲让你忙中出错的策略罢了。别理之。只要你自己淡定地站稳立场,牢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行为原则就成。
       这时,她觉得我的提问时分在理,便如实地告诉我:其实,她想乘着新年,给她妈妈一个惊喜,孝敬他老人家一个重大的礼物。即给老人家租赁那辆适用于她使用款型的小汽车。她心目中也已经清楚地定下,就买我们一品牌的那款指定的小型汽车作为送她妈妈的节日礼物。而她妈妈呢,今年已经超过65岁了。还一直“抠门”地开着一辆90年代末型号之十分老旧款的日本某品牌的四缸小车,还不舍得放弃。所以,她妈将是唯一的主要使用者。且其平时使用也十分简单,就基本上“两点一线”地从家里开车到超市而已。极少有更多的用途。故,只追求车身小巧、便利看位、操作、标配自动档、有空调、有电动门、遥控开关、基本收录音机即可。由于,这是欲让妈妈惊喜之礼物,且无需母亲付钱。故,只要我价格比别人有竞争力,她自己就可以定夺,而无需别人。
       我又笑着继续道:“价格肯定没有问题。我十分欣赏和钦佩你,是个十分懂得如何孝敬母亲女儿”,她听得到这儿,也十分自信地笑着首肯着。我继续道:“而且,你还是个十分漂亮的姑娘。我肯定也会努力地帮你达成一个‘漂亮’的成交……”
       听到这儿,她马上又会意地笑着回应道:“谢谢你。呵呵呵,我喜欢你…….”并进一步主动友好地提示我道:“其实,你只要在网上就可以搜寻到我。只要你到谷歌搜索上,输入我的名字,点击即可查找出我来。你不妨过后,试着在网上搜索看吧。而且,我买了车之后,今后,我还可以给你介绍一些客户过来给你生意机会呢。怎么样?”经她这么一说,倒似乎点醒了我:难怪一开始见她时,就产生过某种似曾相识的眼熟感。
       听到这些,我稍作停顿后,又继续道:“好的,我肯定过后按你的说法,去网上搜寻你。可,还是先让我看看,今天,如何帮买你促成咱俩这单买卖再说吧。呵呵呵。问题是,既然那车将是你妈妈的专用车,可你又想满着她先买下来,以达至让其有突如其来‘惊喜’的效果。所以,还不让她人来试车。然而,你敢保证能替代妈妈定夺该车试驾之感觉吗?否则,即便我帮你最后做出全世界之‘最好价’,到头来,还是不适用于她,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她听后,便道:“不要紧。我当然可以这么定夺。我了解她的情况。只要我开着感觉行,她就准成。”
       此时,我已经确定,她完全可自行定夺成交后,我便再进一步确保对方不会变卦而道:“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试车合适,且我的价格也合适,咱俩就可成交。是这个意思吗?否则,你今天一旦离开这儿,回到你那么个遥远的城市后,就肯定不可再回来找我了。对吗?”我边说,边有意识地笑笑。
       她本能地、又有点不置可否地回应道:“We’ll see, we’ll see……(再说吧,再说吧)” 。我马上意识到了机会的出现。因为,谈到此时,早已超过了一个小时了。她之前的所谓的“时间紧”呀“急”呀之类的借口,早已无法成立了。呵呵呵。我便当即邀请她:好吧,咱们试车去吧。合适后,大家回来谈“最低价”问题。她听后,也没什么异议,乐意地接受了。
       试驾结束后,她觉得挺好。我们俩随即回到办公室后,我再次落实性地与她问答如下:
       笑问:喜欢该车吗?确定是自己所欲购的车吗?
       笑答:对。确定。
       笑问:喜欢我司车行的服务和设施吗?
       笑答:喜欢,方便,因为,妈妈家就在附近。
       笑问:喜欢我本人的服务方式?
       笑答:(味道)好极了。
       笑问:那么,我们之间,今天可成交生意了?
       笑答:就看价格了。
       笑问:即承诺,价格好,则成交可定? 
       笑答:毫无悬念!
       就这么确定其承诺后,双方经那么几个来回的拉锯式商讨,同时,她也另外电话上与一位“遥控”着指导其谈判过程协调之后,我们双方最终如愿以偿握手言欢:成交了。自始至终的整个接待、洽谈、交易的过程中,老板一直坐在其简朴的办公室内,透过其玻璃幕墙,默默的关注并适时的配合着我的谈判,直至最后成交,期盼着我别失手。事后,笑笑地对我点着头就说了俩字:“Good job !(漂亮)”。
       过后,我上网输入她的全名,一搜索,才发现:她居然是一位目前比较“热”的“明星”级“模特”。她在许多北美著名的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媒体上,还为某些品牌公司刊登过不少整版个人特写镜头的模特造型广告、拍过电影。恕咱在此不便提其名,以免一个不小心,无意惹上“官司”麻烦。仅附图一张其公共网上之模特特写照供参考。
       在她离开公司之前,为了满足一下咱“追星”虚荣心,她欣然接受咱的请求,两人在其所订购的车型旁,乐呵呵地合了个影。合影时,当她特意把其盘束于头顶上的那一卷飘逸的披肩长发,松缚下来后,我才总算看出其曾刊于媒体上之“明星”范儿。这时才感到:造化!无意间玩了番销售“太极”,结果,一不小心,居然还成交了一位“明星”级模特的购车生意。
       我悄悄将这一“新闻”告诉了老板这时,老板开着玩笑地对我道:“她,确实很漂亮…… 呵呵呵…… 她可能……喜欢上你了…… 呵呵,她,结婚了吗?”
       我哈哈笑道:“哟,糟糕,我都忘了问她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