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perTheFox2019-07-10 14:32:55

阎颜的事闹了大半个月,  阎关了博客,我以为这事就过去了。 阎回城接着发文,我们也不再追究, 没想到老阎旧事重提,又讨论了一天。 在这里把讨论结果再总结一下, 以正视听。

1。一个月前我存档了当时的总结。 阎颜之争的总结。  里面的内容不变。即阎不是喇叭口模型的首创。首创是Jardetzky.  并解释了诸如50年第一等的诸多误会与颜的躺枪。

2。 阎也不是第一个用该模型解释并用实验验证糖转运蛋白机理的, 见下面这篇1973年的论文. 里面的图一就是喇叭口. 而从1966到阎文得20多年, 到2012的近50年间, 可以推想,有众多科学家发表了几十,上百,甚至上千篇有关论文. 这一篇应该只是沧海一粟. 这里要特别给学数学或物理的特别解释一下. 生物模型的验证通常是这种一个文章一毫米地往前蹭,  几十年不断补充机理的步骤与细节. 。  不象定理一样一篇文章证完了完事。    所以阎的论文对机理贡献也是沧海一粟。   并且与颜文丛时间到内容上都差得很远。

An Explanation of the Asymmetric Binding of Sugars to the Human Erythrocyte Sugar-Transport Systems

3. 颜2012年着重讲晶体结构,没有过多讨论机理,所以没有引用1966. 2014年有了2012年的基础,加上其他实验室跟进的结果, 阐释了机理所以引用了1966, 并且阎特别注意的2014图5人家明确说这是Alternate Accessing Model. 颜2015年的论文对机理进一步阐述, 特别是人体糖蛋白特殊的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把对机理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根本就不是阎用间接手段研究了12个跨膜区其中一个的几个关键位点所能比的。 

4. 颜的视频. 我昨天特别复习了颜的这个视频. 颜在介绍背景时说"We know that...." 我们知道葡萄糖转运是Alternate Accessing Model. 就跟我们知道转运蛋白有12个跨膜区一样,是背景知识. 并说我们的研究 "reviewed the model", 在后来总结自己的研究的贡献时说, "Update the model". 颜这里的英文用的不是很地道,我不在这里追究,但意思很清楚--基础模型是Alternate Accessing Model. 这是背景. 没有把模型的发现权据为己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Mg-0bwiTI&t=760s
 


最后总结一句话,象凡人说的, 阎欠颜一个道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