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卡恩,一位出生在1860年的法国银行家,但和大多数城市里的打工者一样,银行家只是他养家糊口的手段,他的爱好是摄像。他几乎拍遍了世界各地,他不仅自己拍还雇佣了10多位助手前往世界各地拍,今天要说的便是他的摄影团队展出的一组晚清彩照。
阿尔伯特·卡恩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的,并且在中国待了近一年的时间,他来到中国后首先拍摄的便是“万园之园”圆明园,当时圆明园还没有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一些建筑同样保存完整。阿尔伯特·卡恩最喜欢游历的地有中国风格特殊的建筑陵园,比如颐和园十七孔桥等等。
这照片同样是圆明园被烧毁前的建筑,圆明园大胆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将其融汇贯通用于建筑设计中。中国式的船与楼阁与西方建筑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看上去美轮美奂,据说在费利斯·比特的圆明园照片,曾在1873年拍卖出了20万英镑,这可是一笔巨款了。
这张照片是清朝末年的北京天坛,天坛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
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修建了天坛,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现在的天坛公园被休整的焕然一新,反倒是一百年前的天坛四周都满是杂草。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晚清时期,中国老百姓在写对联时的情景,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三国时期便已经有对联出现了。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总之对联已经融入到了中国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是春联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习俗,,春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引来了不少模仿。从照片中来他们应该就是在卖春联。
这张照片是清末时期一名青年男子的照片,这张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他们的衣服了,清朝时期所穿的衣服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分为长袍和马褂,马褂为加于袍的外褂,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不过与其说这名男子穿的是马褂,但不如说是现代的衬衫,因为缝缝补补太多了,看上去已经完全没有了马褂的款式感。
看过《还珠格格》的人,一般都认为格格是公主的意思,其实并不然,很多贵族女子都能称之为格格。这组晚清格格们的照片看上去有些辣眼,主要是因为画了重妆那位格格,实在是令人难以直视,事实上古代的化妆技术基本靠白粉来铺,所以看上去非常的瘆人,古装剧都拍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