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西关人2021-02-21 07:47:57

看<千秋家国梦>,还是租借录影带的年代。 在录影带租赁店办了会员卡,老板娘是台湾来的,向我推荐了这套连续剧。该剧讲的是高第街许家的故事,我想看看里面有没有讲到许崇清先生。

 

结果剧里面没有提到他。 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 连续剧由许家后人投资,写家族的百年变迁,从许拜庭开始,讲每一代代表人物的故事。

 

单看维基百科的介绍, 许先生就很有故事: 許崇清为中华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政治家,曾三度出任中山大學校長。1927年蒋介石清党之后,许崇智渐渐淡出历史舞台,1925年,许崇清已经被任命为广東省政府教育厅厅長,1931年又被任命为国立中山大学校長, 与他的堂兄有点你唱罢来我登场的意思。49年后,再次担任中大校长,还一度担任广东省副省长,1969年在任上去世。可以讲他是继许崇智之后许家的领军人物。

 

就剧情而言,加入许崇清也非常合理。 剧里面许拜庭和许崇智都浓墨重彩,许拜庭的故事我不清楚,但许崇智的故事就有点扯, 像演蔡锷与小鳳仙,我想看他如何在与蒋介石的政治斗争里面落败,里面都没有提。许崇智之后,剧情就开始散了, 讲许广平,一个香港富商,还有一个奥运夺体操金牌的小姑娘。 许广平是文豪的伴侣,不是文豪本身,一个奥运金牌获得者和富商,就个人成就和影响力,哪里及得上中大校长。就时间跨度而言,从1927到1969, 填补了40年的空白,不用许广平在那里苦苦独撑,  就内容而言,与许崇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剧本是由一名广东女作家写的报告文学改编, 我无缘拜读这篇文章,如果里面没有包括许崇清, 我会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的后人仍然生活在广州,拿素材很容易。 如果报告文学有提到这个人物, 而剧本把他删掉了,那他家族后人出于什么心态要刻意抹掉这个角色呢?

 

我之所以对许崇清先生感兴趣,因为他是对我们家影响很深的人。 他是外公的好友,49年后,外公已经带全家到香港定居一年。 舅舅还记得当年他来到我们家在香港的住所游说外公回国的情景。 

 

文革期间,外公进了牛棚,外婆回香港, 爸妈下乡下放,姨上山下乡, 家里只剩下我,舅还有保姆三个人。 舅告诉我,有次许先生为了躲开外地来中大窜联的红卫兵, 在我们家住了几个礼拜, 我爸妈的卧室就临时当了客房,有天舅下班回来, 保姆在厨房做饭,  我那时还牙牙学语, 保姆把我放在爸妈的大床, 许先生坐在书桌后面的扶手转椅, 吸着烟, 静静的听我自己编的不着调的歌, 看着我手舞足蹈的表演。

 

两家的友谊延续到许先生去世之后。我还记得外婆外公带着我到许伯母家拜访。 那时外公已经年过70,都是别人来拜访他, 许伯母是我记忆中唯一一家外公带我去拜访的。 为了有座位, 我们还坐了回头车, 从坢塘的25号车总站坐到中大的总站,下车的时候我都开始觉得累了。 去许伯母家之前, 外婆外公先带我参观了校园。 外婆拖着我的手, 告诉我这里以前叫做岭南大学,太公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下午的校园非常安静, 很少人行走, 红墙绿瓦, 绿草茵茵,我迈着小短腿,牵着外婆的手, 听她轻轻的跟我介绍这叫什么堂, 是什么捐献的,他们又有什么故事。 走到尽头, 看到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排列整齐的气象塔, 抬眼望去,是看不到对岸的水面。 虽然当时太小,不知道大学是干什么的, 但我觉得是个非常了不起,很希望跟它发生联系的地方。 

 

多年之后,读到余秋雨先生写的<千年的庭院>. 有时我觉得余先生的文字有点作, 但他写与岳麓书院的不期而遇的时候,感情很真挚.我觉得他准确地写出了我当年的心情:

 

。。。。。眼前出现了一堵长长的旧墙,围住了很多灰褐色的老式房舍。。。。我似乎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控制住了,脚步慢了下来,不再害怕。这儿没有任何装点,为什么会给我一种莫名的庄严?这儿我没有来过,为什么处处透露出似曾相识的亲切?......这儿肯定出现过一种宁静的聚会,一种无法言说的斯文,一种不火爆、不壮烈的神圣。。。。

  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而要早得多。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来过这里,住过很久。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自己是什么?是一个神秘的庭院。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脚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觉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现在的住舍还要亲切,那就是你自己。

  我在这个庭院里独个儿磨磨蹭蹭舍不得离开,最后终于摸到一块石碑,凭着最后一点微弱的天光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四个大字:岳麓书院。

 

后来我进出过很多大学校园, 也多次回访过中大校园,但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悸动.

 

多次计划去参观岳麓书院但始终没有成行, 不知那里是否还保留余先生笔下都庄严,斯文和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