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筑师和诗人。
如今提起林徽因,多数人只能联想到她的美貌与私生活的八卦。但实际上,林徽因也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诗人和建筑学家,是民国时期公认的才女。值此诞辰117周年,小K想为大家说说这位才女不为人知的一面。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父亲林长民远赴欧洲考察,由此对建筑学产生兴趣。正当在欧洲时,徐志摩登门拜访,一开始只为结识林徽因的父亲,但随着后来和林长民交往不断深入,徐志摩逐渐被林徽因吸引,并爱上了这个16岁的小姑娘。
然而,这时的徐志摩已是有妇之夫,为了追求林徽因不顾发妻——张幼仪,还在其怀孕期间屡次向她提出离婚。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深爱和影响毋庸置疑,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可在林徽因心里是否对徐志摩存在同样的好感,可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林徽因后来曾对自己的儿女说: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真相除了本人知道,我们谁也不清楚。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但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先在美术系注册,并同时选修建筑学课程。两年后,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建筑设计上的天分,林徽因终于打破宾大的规定,成功转入建筑系,还被学校聘为设计指导教学。在那个女性仍备受歧视的年代,林徽因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学术界大开自己的一片天。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完婚,从此成为中国建筑学界最让人称羡的一对神仙眷侣。
这一天是宋朝为《营造法式》作者李诫立碑刻的日期。梁、林夫妇选择这一日期结婚,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建筑学家。后来他们还为儿子取名为“梁从诫”。
当年8月,夫妻俩双双受聘于东北大学,梁思成担任建筑系主任,林徽因担任教授,他们是自成立建筑系以来最早上任的教师。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林徽因的情感经历在后世备受关注,可这正是其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1930年,林徽因诊断出肺病,不得不离开沈阳,回到北平疗养。在北平疗养期间,林徽因进一步走入建筑学的广阔天地,让她倍感振奋的是同朱启钤、梁思成主持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
营造学社主要从事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是当时中国学术界未经开拓的一片荒漠,中国学术界没有任何相关领域经验。此后的十几年间,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的考察队从华北地区辐射开去,走遍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千七百多处中国古建筑。十几年的考察,其中的艰辛熟人能知?
由于长期在外奔波,林徽因的身体每况日下,本就患有肺病的她日渐憔悴,但是心理却仍放不下对古建筑的研究。七七事变后,营造学社的工作被迫暂停。
抗战期间,林徽因重病在床,但她仍协助丈夫和营造学社的同事们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整理他们多年来的调查成果。她希望在生命逝去之前,能为中国建筑学做出更多贡献。
林徽因曾在《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写道: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美丽的想象。”
1950年,病中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商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图案。
1955年4月1日,51岁的林徽因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的墓碑上,镌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而后来,这一行字被被人砸毁,仿佛就是从那时起,真正的林徽因被人逐渐淡忘,她的主业建筑学因为门槛过高而鲜有人提及,只剩下私生活被人以讹传讹地流传,令人惋惜。
说了这么多,一起来看看林徽因主要作品吧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首先是写出“四月天”这一意象,以春风轻灵、春光明媚、春色多变等四月天的季候特征;第二节至第四节则分别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最后诗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爱”,就是“暖”,就是“希望”。全诗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同时其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结合,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爱上一座城》
一代才女林徽因百年经典全收录。风华绝代,她的美丽惊艳了岁月;蕙质兰心,她的才情穿越了流年。《爱上一座城》是林徽因的建筑学论著,着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些学术文章既科学严谨,又因清新优美的文字而别具风韵,读之,雕梁画柱间如入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