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96年国内大张旗鼓纪念中原突围50周年(1946-1996),使我有了机会了解了一些当年的风云人物,如任质斌、文建武、刘昌毅、张体学、王定烈、李人林。。。。。,在这中间官当的最大的就是“位老” - 郑位三。
*****
位老的年纪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其实并不怎么老,1902年的,与第二代领导人小平同志一个辈份。
*****
这批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比较有文化,其中不乏学霸。位老就是其中典范。五四运动那年,位老16岁考入当时的全国重点“二幺幺”“九八五”-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图1),名列第三,是为榜眼。这小学霸有点骄傲有点自豪,结果就把他爹给他起的官名-任植槐擅自给改了,改成了郑位三,老子天下第三的意思。
*****
“位三”成为“位老”,是1925年他在老家黄安入党干革命。
*****
老的什么程度?
*****
打个比方,“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信天游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唱红陕甘宁的。
*****
“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的湖北调调比东方红早二十年就在鄂豫皖唱的很溜,溜的程度嘛,再延伸一下,据说改革开放后的红安老人还能记忆犹新的朗朗上口。
*****
光绪年(1886年出生)的秀才董老是共产党有名的五老之一,黄麻暴动时,时年39岁(图2)。而这个“位老”一点也不老,才是23岁。现在清楚了吧,位老是有资格被称之为“老”的,人家当年NND就很牛!
*****
*****
抗战胜利前后,是位老最光辉的时候。那时全国六大战略区:
*****
陕甘宁晋绥(八路军)司令贺龙、政委关向应(后高岗)
*****
晋察冀(八路军)司令兼政委聂荣臻
*****
晋冀鲁豫(八路军)司令刘伯承、政委邓小平
*****
苏皖(新四军)司令陈毅、政委饶漱石
*****
山东(八路军)司令兼政委罗荣桓
*****
中原鄂豫皖(新四军五师)司令李先念、政委郑位三
*****
这些人中除了位老,大军进城后,个个或位极人臣或十大元帅。
*****
位老怎么了?
*****
很遗憾,位老在中原的三个重大战略关键时刻,没能做出战略上应有的贡献。
*****
首先在45年初,在已经与贺龙、聂荣臻和刘邓的八路军打通战略联系情况下,优柔寡断,错失北上战略转移的大好时机(见“任质斌的军事能力及与钟伟的一段故事”)。
*****
其次在46年1月,中原军区主力(六个旅中的五个旅、即王树声河南军区的1,2,3旅,王震的359旅和5师的13旅)已经占领光山,打通了转移去皖东的战略要地,但是缺乏胆识,退回了宣化店地区,陷入了国民党军重兵封锁的围困囧境。
*****
在突围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第一把手郑位三悲观失望无胆无识。
*****
时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政委戴季英(图3)1982年接受采访时说:“1946年3月,在宣化店召开营和县以上的干部动员大会。会上,中原局书记郑位三同志作“各逃生路”的政治报告。他在会上讲了八条:一,军队打不了;二,民力养不活;三,民主赶不上;四,合法他不准(指蒋介石不准我军合法存在);五,非法又不行;六,美蒋联合力量大;七,困难在增加;八,革命高潮还未到。他认为中原军区没有力量也不可能担负解放战争的重任。这八条在会上一宣布,全军及地方干部都认为毫无出路,希望渺茫。从这以后,部队失去了信心,逃走的人很多,部队战斗力大减,由原来的十几万人,只剩下几万人。”
*****
时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的黄霖(图3)1986年在关于中原突围的老干部座谈会上说:“1946年3月,中原局召开旅以上干部会,位老(郑位三)在会议室门口写“哀兵必胜”,刘子久、陈大姐(陈少敏)写了“跑,逃,叫,要”,要分散转移。有的干部就骂:什么哀兵?我们有九个旅的精兵!(即一纵皮定均的1旅,张才千的2旅,刘昌毅的3旅。王震的359旅,五师周志坚的13旅,王海山的15旅。还有鄂东军区独立旅,江汉军区独立旅,河南军区独立旅)。。。。。。郑位三这个人既主观又悲观,还不听别人的意见。他说我们这么多人吃没吃的,就是国民党不打,我们也要垮掉的。他说走不掉,打不赢,没吃的,……后来很多人都不愿意听那一套了,就这样,他也不改变他的主意,结果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
李先念在《要正确评价中原突围》说:“当国民党的30余万军队,把我们包围在方圆仅两百里的宣化店地区的时候,个别负责同志曾散布失败情绪,说什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打也打不赢,走也走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对形势的研究和分析,正确估计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统一思想,克服错误思想情绪,坚定胜利的信心,并动员军民充分做好打的准备,但当时这一点做得很不够。”
*****
中原军区司令员说的这个负责同志就是中原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位老。
*****
李先念在他的文章中承担了责任,说:这主要责任在我。
*****
那为什么李先念在当时不负他司令员的责任呢?
*****
首先李先念和位老的地位差太大了,当黄麻老百姓唱“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的时候,李先念还只是个大头兵,三年后(28年)才是副班长,29年才是区苏维埃主席。31年带300农民参军红军时才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
*****
其次,李先念不是林彪和粟裕。林粟之所以成为敌我双方都竖大拇哥的将帅,因为他们有识并有胆,敢于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敢于担当、敢于胜利。据说林彪有过相关评论:他敢打有六七成把握的仗、粟裕敢打只有五成胜算的仗。而有人只想打九成以上把握的仗,那没得胜仗给你打。这里林彪说的有人,就是李木匠。
*****
*****
人无完人,英雄和非英雄都一样,从曼德拉到郑位三。
*****
军委让位老担任六大战略区之一的第一负责人,有过充分的仔细考量。主要的原因是位老对党的忠诚及在艰难困苦中的坚强和机智。
*****
他在红军时期的战功奠定了后来他在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地位。
*****
1932年10月,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川陕,位老临危受命,担任鄂东北道委书记和游击总司令。在大别山最为残酷的时期,这小老子尽然他能把队伍发展到6个独立师,5000多人枪。这支位老带出来的队伍,悉数补入了徐海东程子华的红25军。
*****
引用文献:“在他(郑位三)的鼓舞和带领下,部队和根据地的革命群众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争情绪。”
*****
相比之下,留守中央苏区手中有上万兵力的项英、陈毅,搞到最后,只剩了一个排。
*****
1934年10月,位老作为红25军的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1935年12月,红25军从陕南商洛地区继续北上陕北与刘志丹会合。留下700人编成红74师原地坚持。还是将这极具生存挑战的任务,给了位老任。军事上,他任74师政委,开国中将陈先瑞任师长。在行政上,鄂陕和豫陕两个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位老任书记,党政军一肩挑。
*****
在国民党军绝对优势(20个团)的连续围剿下,红74师不断发展,到西安事变,队伍居然翻了三番,有2100人枪。这支部队后来改编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卫4团。用贺老总的话:“红七十四师能在陕南坚持近两年的游击战争,位三同志的正确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
郑位三的本事,就是在危难之时转危为安,把队伍发展壮大。
*****
皖南事变后,他先被派到新四军二师任政委,与开国大将张云逸搭档,建立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1943年李先念向军委和新四军军部要求派政委。位老即是李先念的小老乡又是他的老上级,你还能派哪个比郑位三更好的?
*****
(四) *****
*****
今天Y同学说:高敬亭,鄂豫皖的,红28军军长,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多冤哪!
*****
23年前,1980年高敬亭被平反昭雪。
*****
侬知道吧,在43年前,即1960年5月,郑位三就向中央打报告要给高敬亭平反,他的结论四点:
*****
第一,高敬亭有错误,特别是在与中央的领导关系上处理不够好;
*****
第二, 高敬亭不是反革命;
*****
第三, 高敬亭确有大功;
*****
第四,当时对高敬亭的处理研究不够。
*****
在那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年代”,在刚“战胜”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和彭德怀反党集团之后的政治萧杀之时,知道高敬亭冤案的人不少,但是敢仗义执言的也就是郑位三一个。
*****
位老的秉公办事仗义执言是他一如既往的人格魅力。
*****
在30年代任鄂豫皖内政部长时,位老抵制了对无辜党政军领导的清洗。
*****
在40年代任中原局书记新四军五师政委时,位老抵制了风靡一时的“抢救”运动。
*****
1960年他对高敬亭案的拍案而起,是他“唯真不唯上”人品的始终如一。
*****
中原突围是郑位三“位老”职业生涯的终点,从那时起,他没再担任任何党政军职位,但他没被遗忘。1955年定级,毛泽东特批位老为行政三级(国务院副总理级别),与他在新四军2师搭档的张云逸和在5师的李先念平级。三年后的八大,他被大家选为中央委员,与张云逸李先念一样。
*****
土地革命时鄂豫皖民谣:“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
*****
文化革命中的1975年,董老和位老,这两位湖北黄安九头鸟一起飞了,那年董老90岁,位老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