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初期,中国能批量生产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姑且不论,价格非常不可爱。同样功能的芯片,国产的比进口的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那些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研制出来之后,一般也生产不了多少。那倒不是贵,是不好用。在80,90年代,国产光刻机的研制,最大的作用是敲门砖。今天报纸上说新光刻机指标多少,明天也许就可以直接买同样水平的旧货了。
搞光刻机研制的,那是真是勒紧裤腰带在搞攻关。而半导体制造厂,因为他们的努力,可以获得一代设备,但是从来没想起来感谢他们。
从国家层面,也是没办法的事。国产货到了DSW这一代,能稳定工作就不错了。大批生产几乎不可能。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半导体业熟悉了国际标准,进口了大量的制造设备(也可以不进口,那么下一句就不会发生),芯片从中小规模到超大规模,总算有了一个模样。
包括光刻机研制,也收益于开放。通过开放,可以进口高精度的光学和机械加工设备以及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