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让中共释放蒋介石,促蒋抗日并拥戴蒋介石为抗日领袖自然是从苏联利益出发的。他想促成中国全面抗战局面,使日本陷入与中国的战争泥潭无法脱身,以免除日本剑指苏联的可能性。否则万一日本哪天进攻苏联,与潜在对手德国两面夹击苏联,斯大林腹背挨打无法应付。所以张闻天说,释蒋“是为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全部利益,不得不牺牲中共的局部利益”
另一方面,苏联之所以很快反应给中共发出释蒋指示,陈立夫认为与他通过潘汉年发给共产国际的两份密电有密切关系。
陈立夫在他的回忆录《成败之鉴》里提到,西安事变前一年,周恩来曾经给陈果夫陈立夫昆仲写了一封语气谦恭的亲笔信,信中说道,“两先生居贵党中枢,与蒋先生又亲切无间,尚望更进一言,立停军事行动,实行联俄联共,一致抗日------务望立夫先生,不辞劳悴,以便双方作负责之商谈,想两先生乐观事成,必不以鄙言为河汉。临颍神驰,伫待回教,专此並颂时祉”。
其实抗战之前,蒋介石明里说“攘外必先安内”,暗中同时在准备抗战之事,他当时派遣陈立夫去新疆做两件工作,第一,和中共交涉,万一中日战争爆发,中共应及时发表宣言,共同抗日。第二,与苏联交涉,一旦中日战争掀起,中苏两国要站在同一战线。
与中共的交涉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忌惮日本人知道,会提前发生战争。陈立夫接到周恩来信后。奉命与中共秘密交涉,国民党方面代表是陈立夫和张冲,中共代表是周恩来,潘汉年则作为第三国际代表参加。谈的结果,原则上是接受中共投降,周恩来摆出低姿态,仿佛只要国军停止剿共,任何条件都可以接受。陈立夫说国共彼此知道对方肚子里的算盘。共方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日寇一旦侵华,就是共方复活的机会,答应的条件随时可以食言,到了那时候国军方面自己抗战不暇,共方不打日军,国方也难对他们作有效的约束和处分。另一方面陈立夫说共方也知道国方会怎样去对付他们,因为共方一向不受信诺,把能够欺骗对手当做自己的能干和得计。但为了对外表示全国一致抗日,大家心照不宣做表面文章。国方要求共方在战争爆发以后,需发表共同抗日宣言,表示全民一致。内容包括下列四点原则:
一,为彻底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反政府之暴动政策和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受军事委员会统辖,担任抗日战争任务。
四,取消苏维埃组织,改为行政区,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中共表示完全同意并接受。谈判之后周恩来打算回延安复命,陈立夫要张冲陪他先去西安,顺便会见张学良由周恩来亲口告诉张学良国共有秘密抗日协议。潘汉年则继续留在南京续洽,不料就在那时候,发生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对张扬採取严厉态度,准备讨伐,同时採取一切有助于蒋公脱离危险之一切措施。陈立夫根据后一条,立即约潘汉年见面,命令潘给第三国际发一密电,大意是,“张扬之叛变劫持蒋委员长,为全国军民所不齿和共愤,蒋如遇不幸,中国失去抗日领袖,日军可极容易占领中国,此将于苏联最不利,国民政府採严正态度,以应此变。”次日,又去一电云,“昨电谅达,拟请立即去电令毛泽东及周恩来两同志影响张扬,协助蒋委员长出险,此则于中苏两国均有利也。”两电都用密码发出,由南京与莫斯科直通电台拍发。次日接到第三国际复电,大意是,“潘汉年同志,两电均悉,所见甚是,已电令毛泽东,周恩来两同志遵照执行。”
西安事变后来果然和平解决。蒋介石回到南京时,陈立夫到机场迎接并随蒋同到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在床侧召见陈立夫,陈立夫问蒋,“周恩来在西安态度如何?”蒋答,“甚好。”陈立夫又建议说,“中央军既已入关,似可以乘机攻占延安。”蒋俯首不答。陈立夫说他见蒋介石很疲倦,就告别而出。只是想到通过潘汉年发出的两份电报发生了效果,心中非常欣慰。
最后再补充一个花絮,蒋介石有每日记日记习惯,即便西安事变被囚,也不曾中断。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翻看蒋介石日记,知道了蒋介石正在读的书,某日张对蒋说,委员长人格实在太伟大。但有一点不无令人遗憾,余(我)觉委员长之思想太古太旧。
蒋说,何谓古?何谓旧?又何谓太古?
张说,委员长所看之书,多是《韩非子》,《墨子》一类,岂非太旧?
蒋说,余不知尔所看之新书几何,且尔之所谓新书者系何种书籍?尔是否以马克思《资本论》与共产主义之书籍为新乎?尔可将尔所看之新书择要问余,余可为尔详解也。须知精神之新旧,不在所看之书新旧;尔岂知尔等之所视为新书者,余在十五年前,已不知批阅几次矣。(全文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