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凌晨零点20分左右,林彪等九人在秦皇岛山海关军用机场,匆忙登上256号三叉戟专机。飞机起飞后大约两小时,坠落于蒙古温都尔汗。机上全部人员丧生,包括林彪夫妇和他们的独子林立果。中共当时唯一的副主席林彪,在一夜之间,从伟大领袖的"亲密战友"及中共党章中的法定接班人,变成国人唾弃的叛国贼。这就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九一三事件。
事件发生之后,中共彻查了几乎所有与林彪相关联的人物。此次清查牵连甚广,据统计,军及军以上的将领就有1000多名。因林彪事件受到株连的中共干部、群众,如今大多已经凋零,但他们的后人以及一些同情林彪集团的人士,还在试图为林彪翻案。目前,除中共官方学者外,林彪事件的民间研究者也较多,他们或者出书撰文,或者直接在网上披露有关事件的信息——其中不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但由于部分研究者带有较浓厚的感情色彩,使得有关林彪事件的一些说法真假莫辨,甚至可能纯粹是编造。
笔者不是林粉,也不是林黑,只是长期对林彪选择北逃的原因疑惑不解。为此,本文从林彪与毛泽东的关系入手,对林彪出走事件做简单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得出比较合理的答案。
一、军人林彪
林彪于1926年10月黄埔四期毕业,12月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北伐。1927年5月,林彪升任连长;8月,随部队参加南昌暴动。1928年3月,朱德提拔林彪为营长;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1928年11月,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前身即叶挺独立团)团长王尔琢牺牲,未满21岁的林彪接替王担任28团团长,自此成为朱毛红军中的头号主力。
1929年2月3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在江西寻乌的罗福嶂村举行的前委扩大会议上,成功地废除了军长朱德担任书记的红四军军委,从而独揽红四军大权。此后,朱德、陈毅等人与毛泽东矛盾开始加剧,并逐步公开化。
时任红四军一纵司令的林彪,在朱毛争夺红四军的角力中,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1929年6月8日,在闽西上杭的白砂镇举行前委扩大会议之前几个小时,林彪写信给毛:“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这些同志又在群众中是比较有地位的。因此,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结成一无形的结合派,专门吹牛皮攻击别的同志。这种现象是破坏党的团结一致的,是不利于革命的。”林彪在信中还指责朱德为了夺权采用“政客手段”、“卑污行为”云云。白沙会议后,由于红四军大多数领导干部支持朱德,毛泽东提出辞职。林彪又紧急去信给毛:“你今天提出的你个人离开前委的意见,我非常不赞成……党里要有错误的思想发生,你应毅然决心去纠正,不要以不管了事。”
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县城举行。在民主投票选举前委书记时,朱德一派的陈毅当选,毛泽东落败。同时,"七大"《决议案》还罗列了毛的多项缺点,决定给予毛泽东严重警告处分。会后毛离开红四军去闽西上杭休养,第一次被逐出军队。
其后,在毛泽东抱怨所谓"鬼都不上门"的处境下,林彪带着200块大洋去看望毛。毛泽东感叹:我的人支持朱德,朱德的人却支持我。林彪此举实乃雪中送炭,令毛颇为动容。那时的军人林彪,显示出些许“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1929年12月28至30日,红四军"九大"在福建上杭的古田镇溪背村召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之前,陈毅奉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的指示,将毛泽东请回红四军。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彻底斗倒朱德。林彪再次当选为前委委员。1930年2月,林升任红四军军长。
此后,林彪不负毛泽东的信任和重托,在江西苏区、长征以及抗战,再到解放战争——特别是在对国共内战有决定性意义的东北战场,皆表现杰出。林彪最终成为指挥人数最多、所部装备最佳、战力最强的中共头号战将。
二、政客林彪
中共建政后,林彪军事集团已然成为中共军队内部最大的一个山头。毛泽东时代的中共军队,不是一支纯粹的军事武装,它也是参与党内斗争的重要政治力量。被毛视为嫡系的林彪集团,成了毛泽东在党内颐指气使、挥斥方遒的最大本钱。不仅如此,林彪本人在中共惨烈的政治斗争中,数次出马"救驾",力挺毛泽东。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一针见血地指出"为民请命"的彭德怀的问题:“在我们党,在中国,谁也不要以为自己是英雄,谁也不要做什么英雄,而只有毛主席才是大英雄!”林彪这段话不仅是揭批彭德怀,也是敲打党内各路野心家,更是他对于毛泽东与党内同仁关系的天才总结:只要毛泽东在世一天,谁也别想取毛代之。林彪对毛泽东的这个认识,可谓入骨三分。
彭德怀被毛泽东清洗后,林彪取代彭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更为毛所倚重。彭德怀虽然时常"忤逆"毛泽东,但彭德怀军事集团与林彪一样,同属红一方面军山头,客观上是毛泽东在军队系统的另一大支持力量。毛铲除彭,等同自断一臂。
在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举行的"七千人大会"上,林彪再次挺身而出,支持声望急剧下跌的毛泽东。"七千人大会"是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为县级及县级以上的主要负责人,共7113人。会议目的是总结"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刘少奇集团的人马有意无意地给会议定调:主要是"人祸"而非"天灾",导致三年困难局面以及大规模非正常死亡。他们的这种看法虽然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却将矛头悄然指向了"大跃进"的始作俑者——毛泽东。
在一片责难声中,林彪力排众议:“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因此,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党更需要团结,更需要跟着毛主席走。”
林彪将大饥荒的责任归咎于毛泽东的意见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干扰。显然,他的讲话并非以总结经验教训为出发点,而是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显得另有所图。早年因坚持真理而选择支持毛泽东的军人林彪,变成只问立场、不问是非的政客林彪。有观点认为,林彪为毛发声,主要是刘少奇的政敌周恩来做了林彪的工作,不是林主动为之,但这并不能改变林彪政客化的事实。
林的讲话当时得到了党内众多反刘人士、特别是军方的支持。
三、发动"文革"
什么是"文化大革命"?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给出了官方定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反映出中共自身无法与毛泽东切割的无奈。毛乃一代雄才霸主,他岂是任人利用"文革"达十年之久的小白兔?
按照中共的逻辑,更准确地说,"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阴谋发动,领导者与江青、张春桥反革命集团相互利用,在林彪军事集团保驾护航下,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林彪在"文革"中说过一句名言:“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靠这两杆子!”毛泽东能成功发动"文革",靠的也是这两杆子。其中,笔杆子是以江青、张春桥为首的"秀才帮",他们替毛点燃了"文革"之火(这个小舰队的幕后黑手就是毛泽东本人)。枪杆子则以林彪集团为代表。诚然,笔杆子在"文革"初期很快煽动起基层群众造反的热情以及对官僚集团的怒火,但让刘少奇集团放弃抵抗、坐以待毙的主因,是毛掌握着枪杆子。叶剑英那时扬言:“我们有几百万军队,不怕什么牛鬼蛇神”。周恩来系统的叶剑英,在"文革"爆发前夕,取代正与刘少奇集团眉来眼去的罗瑞卿,出任军委秘书长。
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尽管林彪是被毛泽东强行搬出来支持"文革"的,但林彪毕竟上了"文革"这条贼船。而且林彪在"文革"前就已经在大肆鼓吹对毛的个人崇拜,造成全社会对毛个人崇拜的炽热浪潮,其结果是将毛泽东捧上神坛。
林彪在1959年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极力推行"政治挂帅",强调全军必须"学习毛泽东著作"。他还要求《解放军报》每天选登毛泽东的有关语录。1964年5月1日《毛主席语录》在军内出版,人手一册,每日必读。随即,《毛主席语录》风靡全国,成为"毛泽东思想"宗教化的滥觞。
林彪在1967年8月9日接见新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等人时说:“我们发动文化大革命是靠两个条件:一是靠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崇高威望,再是靠解放军的力量。”可见,林彪对毛发动"文革",负有重大政治责任。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八次接见来自中国各地的红卫兵,林彪每次都在毛的身边,为毛泽东站台。林当时喊出一句文革名言:“谁敢反对毛主席,就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
更有甚者,在"文革"前期,随着贺龙军事山头的瓦解、"七二〇事件"的发生以及"杨、余、傅"的倒台(杨成武:代总参谋长、军委常委;余立金:空军政治委员;傅崇碧:北京卫戍区司令),上至中央军委各总部,下至各军区和各兵种,大部分重要位置,皆被林彪集团"双一"(即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或东北第四野战军出身的将领把持。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引起其它派系将军们的不满。在中共"九大"上,林彪集团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及林的夫人叶群,都进入了政治局。林彪这几个心腹大将,除黄永胜外,资历均浅;他们盘踞高位,也为众多老资格元老重臣所嫉恨。罗瑞卿出狱后对他的女儿罗点点谈及此事:“我看到叶群的名字写在中央政治局的名单里,我就想,这些人恐怕要完蛋。”原本被关押后一直觉得自己很委屈的罗,从此恍然大悟,不再牢骚满腹。
常言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物极必反是也。这个并不高深的道理,连被周恩来评价为“你太天真!你太天真!”的罗瑞卿都懂了,自诩"脑袋特别灵"的林彪似乎不能明白。只能说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再怎么样,你林彪怎么能让自己的老婆进政治局,邓颖超那么深的资历都没进,叶群哪年参加的革命?
四、冲突
毛泽东与林彪政治上的冲突,表面上起源于1969年年初的中共"九大"政治报告起草之争,接着是10月林彪为防备苏联突袭而自行下达"一号令"引起毛的警惕,最后是在1970年8月的庐山会议(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建制派官僚在林彪的鼓动下,以拥护设立国家主席和支持陈伯达的"天才论"为借口,浩浩荡荡地声讨文革小舰队的代表人物张春桥。老干部们在中央全会上集体对张发难,是借机发泄他们对毛泽东所看重的"文革"不满。这引起了毛的忿怒。作为文革小舰队幕后黑手的毛泽东,出手反击、救张。双方矛盾公开化。
笔者认为,这些冲突都是表象或借口。毛林双方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文革小舰队与林彪集团都试图抢夺毛死后的中共最高领导权。
有人认为这两个集团之间发生冲突是因为存在路线分歧。其中,林彪比较注重民生问题,在"九大"报告起草时,主张要发展生产。但如果文革小舰队取得权力,难道就不重视生产?从小舰队的主要基地上海的情况来看,他们同样会重视——事实上,文革时期上海在工业生产方面的表现非常优异,为全中国之冠。
那时,毛泽东一边对支持其发动"文革"的林彪集团论功行赏,乃至史无前例地用党章郑重宣告林彪为接班人;另一边却试图让林彪同意张春桥接班。高华先生在《革命政治的变异和退化:「林彪事件」的再考察》一文中记载:九大后(一说是1970年4月底),毛曾带着张春桥等到苏州看望林彪,毛泽东在谈话中先是说总理年龄大了,问他对周恩来的接班人有甚么考虑,然后话锋一转,问林彪:我年纪大了,你身体也不好,你以后准备把班交给谁?见林彪不吭声,毛又追问:你看小张(指张春桥)怎么样?至此,林彪开始担心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将不保。
五、决裂
在中国这样的专制政体下,继承权之争历来你死我活。所以毛对林彪集团所采取的所谓"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等策略,都在情理之中。
2012年第1期《炎黄春秋》杂志发表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回忆九一三事件的文章。吴忠说从林宅查到一封林彪1971年5月23日写给毛泽东的信。信中林彪提出:“在暂定十年之内,对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大军区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经过批陈整风以后,现任中央和中央局人员基本上应当说是可靠的),实行不逮捕、不关押、不杀、不撤职等四不,如果他们某个成员有错误,可经过党内思想批判来解决,他们有病,可找人代替工作,如果病故则提升其他人接替,至于久病要求退休者则按退休干部处理。”这封信反映出当时建制派老干部们的心声——大家都被毛的运动搞怕了。当然林彪主要是想保护自己以及自己集团的干部——最好能熬到毛泽东死后平稳接班,如果不成,也能全身而退。
林彪和周恩来谈过此信,周说有这个必要吗?信后来没有发出。
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毛泽东到南方巡视。期间,毛故意散布对林彪的不满,而且将林的问题提升到等同刘少奇路线斗争的高度。毛的目的明显是敲山震虎,欲逼林彪就范。
中共"九大"于1969年4月14日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宣示:“林彪同志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最忠诚、最坚定地执行和捍卫毛泽东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之后,中共几乎每天都在"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因此笔者认为,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毛林一体、不分彼此。如果林彪能像刘少奇、彭德怀那样屈服,写检讨并承认错误,毛未必也会置林彪于死地。
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性情高傲的林彪不肯服软、认错,拒作检讨。1971年5月1日,林彪在天安门城楼出席劳动节焰火晚会时,当着毛泽东及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的面,拂袖而去(西哈努克当时在中国流亡)。双方决裂之势已如箭在弦。毛的南巡,就是为了打倒林彪集团而布局。
南巡期间,毛泽东收到消息指称林彪之子林立果策划刺毛。毛临时改变计划,突然于9月12日提前回到北京。此举惊动了林彪夫妇及其子林立果。
张聂尔先生在其著《风云9.13》记载有林彪当时对毛泽东步步紧逼的反应:9月11日12:30,内勤听到……林彪说:“反正活不了多久了,死也死在这里。一是坐牢,二是从容就义。”张先生所采用的这条史料最早由参加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图们(曾任北京军事法学会会长)披露。张聂尔先生虽然出自林彪集团把持的空军系统,生前是网上著名的林粉(张先生亦是崇拜毛的红二代),但是笔者对其人品及专业能力有所了解,她在书中所引用的林彪这段话,应该经过鉴别,是真实、可信的。
林彪准备坐牢、赴死的态度,并非一时的情绪低落,而是反映出他长期以来的消极厌世心理。林在平型关战役后脊椎神经受伤,时常受病痛折磨。中共建政后,林彪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表现出怕水、怕光、怕风、怕热、怕声音等症状。笔者早年曾听过一次医学方面的Seminar,感觉林彪的症状有些类似恐水症(狂犬病)。林彪因病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享受人生更是谈不上。和其他中共高级干部享受美酒美食、游山玩水、玩女人相比,林彪的生活了无生趣。在九一三前夕,林彪连去广州避祸的欲望都不是很强烈,更别提叛逃苏联了。
但林彪却有一个坑爹的儿子林立果。而且即便林立果循规蹈矩不坑爹,林彪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毛泽东没有儿子可以接班,现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刘少奇干倒,难道是为了成就你林家王朝?何况林彪还大力栽培、甚至吹捧或者说放任吹捧林立果,乃至儿子不到24岁就出任空军作战部副部长。因此,在对待儿子的事情上,林彪自己也表现得很没有政治智慧(按康生的话说:林彪昏了头了)。
林立果的刺毛计划败露后,就与母亲叶群商量出路。他们的计划本是南逃广州,即9月13日清早,全家飞去广州。9月12日晚上10点左右,林彪服下安眠药刚睡不久,林彪那位更是坑爹的女儿林立衡,两次跑去向中央报告叶群与林立果要挟持林彪,南逃广州、香港。周恩来随即打电话给叶群查询情况,建议不要使用256号专机,还提出去北戴河看望林彪。做贼心虚的叶群、林立果两人顿时惊慌失措,迅即带上迷迷糊糊的林彪,于9月13日凌晨匆忙登机出逃。
当时机组人员只有机长潘景寅和临时被叫上飞机的三名机械师。第一副驾驶、第二副驾驶、领航员、通讯员等都没有来得及上飞机,油也没有加满,非常仓促。
六、出逃
中国官方指称林彪意欲叛逃苏联。其实林彪所乘坐的三叉戟飞机,所携带的油料根本飞不到苏联,飞到乌兰巴托都非常勉强。
孙一先当时是中国驻蒙古使馆二等秘书,曾受命到林彪专机的坠机现场勘察。他在《在大漠那边》记载:“按规定三叉戟飞机满载油量为22吨,续航能力5小时(其中包括 1个小时的保留油量),平均每小时耗油4.5吨。但9月12日傍晚256号三叉戟飞往北戴河时,加油15吨。从北京飞山海关,半个小时略多,用油2.5吨,这时油箱中有油12.5吨。13日凌晨256号从北戴河仓皇起飞时,没来得及加油。从北戴河到温都尔汗约1100公里,飞机出境前在内蒙古的贝尔庙上空原地盘旋了一圈。空中飞行时间1小时53分,加之飞行中一直保持在2500-6500米的中低空,耗油较多,这样飞机上就只剩下2.5吨上下的油了,而这时油箱有一部分油,因为油泵抽不上来,还不能使用。它要继续低空飞行,最多只能飞20多分钟。照此油量,不要说伊尔库茨克飞不到,就是乌兰巴托也飞不到。在此情况下,飞行员只有野外迫降,别无选择。”
而三叉戟飞机的设计,对在地面不平的野外进行迫降极为不利。它的机翼、机腹部有油箱,当高速接地时,很容易造成油箱摩擦受热起火。自三叉戟问世以来,还没有迫降成功的先例。何况专机上的机组人员不全,缺迫降所需的副驾驶与领航员,而且当时又是夜间(9月13日还是个暗夜,没有月亮)。所以笔者赞成萧功秦教授在《林彪事件再考察》中的观点:在当时的情形下,256号专机野外迫降,“只有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
三叉戟飞机在3000米上下的中低空飞行,每小时耗油量为5吨左右,时速大约700公里/小时。根据蒙古当年发布的《关于中国飞机失事》的消息,三叉戟在9月13日1点55分越过中蒙边境,在2点25分坠毁,共计在蒙古上空飞行大约30分钟。30分钟只能飞行大约350公里,而三叉戟的出境处在中蒙边境414号界桩附近,与温都尔汗的直线距离正好大约370公里。因此,网上有说法称飞机飞抵苏蒙边境后又折返至温都尔汗,是不成立的。
此外,温都尔汗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也有290公里,以飞机所剩2.5吨油料计算——扣除油箱中有一部分油,油泵不能抽上来使用,可以确定林彪专机就是飞到乌兰巴托都不现实,更别说李文普(林彪的卫士长)所提及的、距离温都尔汗超过1000公里的伊尔库茨克了。
如果排除飞机驾驶员潘景寅在迫降时故意毁机的可能性,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林彪出逃原意是保儿子一条性命;但在知道飞机油料不够后,宁可在生机极为渺茫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飞出国境迫降。虽然飞机出境前在内蒙古上空原地盘旋了一圈,林彪终究没有选择降落在国内机场以图暂时保全性命——周恩来曾拿着话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话:“林副主席无论在国内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去机场迎接。”。
林彪决定在油料不够、迫降成功希望渺茫的情形下离境,等同于选择自杀。军人出身的林彪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与毛泽东决裂,无异于在政治上对毛发动了一场突袭。林彪虽然自我毁灭,毛泽东也被打得措手不及。
至于驾驶员潘景寅,除了飞机迫降时尚存有2.5吨油没有放空这个疑问,找不到他有什么特别异常的表现。据王海光教授在《"九一三"事件的分分秒秒》一文中分析:潘景寅选择地势开阔、平坦的苏布拉嘎盆地做迫降场,在当时没有月亮的情况下,已经非常难得。该盆地系沙质土壤,南北长3000多米,东西宽800多米,到处覆盖着三四十厘米的茅草。飞机着地点也是在盆地中央。
笔者认为,如果潘景寅心存毁机的意图,他完全可以找条件次一点的地方迫降。潘景寅在飞机迫降时所犯的一些错误,比如可能误认为迫降地点为温都尔汗的简易机场、迫降的着陆动作没有做全、着陆速度过大、减速板未打开等等,都应该与缺少协助迫降的副驾驶和领航员有关——大型飞机的迫降,一般来说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另外,从潘的同事时念堂等人的回忆资料来看,潘景寅是专机师副政委,政治干部;他在飞机降落方面,技术本来就不够出色。
七、放弃南飞广州的原因
多年以前,笔者曾与一位崇拜毛泽东的中共党史研究人员,讨论过当时林彪可能的出路。我提出,如果林彪以身体原因为由,辞职并宣布放弃继承大位,去广东老部队上养病,不问政事、不管人事(套用现在时髦的词,就是"躺平"),毛泽东能把林彪怎么样?对方虽然对林不感冒,但也认可毛至少在明面上,不会再多为难林彪。
那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林是毛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即便在"九一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共广播每天还在"祝林副统帅永远健康"。如果没有法理上站得住脚的理由,毛泽东不可能一声令下就将林彪打倒——其时军队系统对林彪迷信和崇拜的官兵甚多,比如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袁升平,在传达林彪叛逃的中央文件时,当场落泪。毛泽东在"文革"中虽然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当面对手中握有部队的军头时,一般比较谨慎,担心处理不好,导致擦枪走火,"七二〇事件"就是一个例子(江青"文革"中有次对红卫兵小将们讲话,告诫他们不要去碰军队,说军队的事,连主席都不好办)。
此外,笔者不认为林彪南飞广州是为了另立中央,因为没有任何广州军区的林彪部下得到过,哪怕是一点点这方面的暗示。林家原来的南飞计划,应该仅仅是为了保全性命而已。林立衡所揭发的所谓"另立中央",不过是林立果的呓语,不足为凭。
林立果那时还不到26岁,是个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眼高手低的小年轻。从后来披露的揭发材料看,林立果这种不着边际的胡吹乱侃不胜枚举,比如他说中共空军都听他的,广州、武汉、成都、福州等军区已被他掌握,43军和55军都是他的人等等。甚至还向林立衡逞强抖狠:如果林彪夫妇被关押,他就开飞机去劫狱——这脑洞开得也太大了一些。
那么林彪对于改变南飞广州的计划、转而北逃会是什么态度呢?笔者认为:林彪至迟上飞机后应该获悉林立果的刺毛计划暴露,他知道此事难以善了;同时也深知毛一旦得罪人就得罪到底的特点,因此心高气傲的林彪不愿没有尊严地留在国内苟活。考虑到林的病情,仅仅剥夺他所习惯的起居条件,就会让他感到生不如死。所以林彪在明知飞机携带油料不够、机组人员不全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出境迫降,最终机毁人亡。
八、小结
林彪自杀式的北逃之举,给中共上下带来强烈的震撼,人们对"文革"及毛泽东的信仰开始崩塌。雪上加霜的是,毛不得不再次自剪羽翼,清洗自己唯一的嫡系——林彪军事集团。毛周力量对比自1935年8月19日,毛取代周作为中央常委负责军事工作后,再次发生逆转(参见博文《周恩来重病失军权》)。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建制派官僚集团,将在毛死后、甚或在死前变天,基本已成定局。随着毛泽东坚持下发"571工程"纪要,毛残存的精神领袖光环,也黯然失色。毛泽东本人的身体从此一蹶不振。
毛林反目的最终结果,显然是两败俱伤。如果林彪集团不被清洗,后来复出的邓小平将难以坐大,中国也就很难会出现改革开放这样的大手笔了。林彪事件的发生,对中国人民是个转机,也许是神在垂怜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吧!对中共本身而言,林彪事件何尝不是由此开启了一次涅槃重生呢?